"
"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1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南朝·陳叔寶《玉樹後庭花》

這首詩歌常被後人稱作“亡國之音”,是南朝最後一個皇帝陳後主與嬪妃們的唱和之作,而類似的情景在此前的三百餘年,一直在中華大地上縈繞不休。

南北朝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王朝更迭最為頻繁的時期,在北方,自西晉末年至北魏初年,五胡十六國你方唱罷我登場,最短的朝代存續僅有八年;在南方,滾滾長江也在見證著六朝的沉浮興亡。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也許統一的大勢已經悄然來臨。但是,直至南朝陳時期,漢人政權依然昏庸無能,沒有作為。而北方的政權胡漢對立、內戰不止,也飽受塞北遊牧武裝的侵擾,無法形成合力。

想三百年前,魏武揮鞭也未能一統天下,其子曹丕雖然也算是一個明君,但是時勢能造就英雄,卻無法改變歷史的宿命,不知下一個能夠徹底終結亂世,開闢一個嶄新時代的“真龍”究竟在何方?

只怕,還是要從北魏末年的“六鎮之亂”說起。

"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1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南朝·陳叔寶《玉樹後庭花》

這首詩歌常被後人稱作“亡國之音”,是南朝最後一個皇帝陳後主與嬪妃們的唱和之作,而類似的情景在此前的三百餘年,一直在中華大地上縈繞不休。

南北朝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王朝更迭最為頻繁的時期,在北方,自西晉末年至北魏初年,五胡十六國你方唱罷我登場,最短的朝代存續僅有八年;在南方,滾滾長江也在見證著六朝的沉浮興亡。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也許統一的大勢已經悄然來臨。但是,直至南朝陳時期,漢人政權依然昏庸無能,沒有作為。而北方的政權胡漢對立、內戰不止,也飽受塞北遊牧武裝的侵擾,無法形成合力。

想三百年前,魏武揮鞭也未能一統天下,其子曹丕雖然也算是一個明君,但是時勢能造就英雄,卻無法改變歷史的宿命,不知下一個能夠徹底終結亂世,開闢一個嶄新時代的“真龍”究竟在何方?

只怕,還是要從北魏末年的“六鎮之亂”說起。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2

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北25公里大青山北麓,有一個土城樑村,往北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再往北就是荒涼的沙漠。誰能想到,這一段段靜默的黃土樑所懷抱的,正是當年北魏的軍事要塞——武川鎮。

後人感嘆武川鎮乃王氣所聚,恰在這個彈丸之地,先後走出了北周、隋、唐三朝皇室,以及一大批文臣武將,左右了中國三百多年的歷史。

公元398年,北魏佔領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區,這個由遊牧民族拓跋鮮卑建立的王朝政權統一了北方大部,魏道武帝拓跋珪將國都遷至平城(今山西大同)。

為鞏固政權,抵禦北方遊牧民族柔然的進犯,除武川鎮外,延長城一線拓跋珪還設置了沃野鎮,懷朔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合稱“北方六鎮”。

起初,鎮守六鎮的都是拓跋氏的功勳貴族,中下層軍將也可以有晉升之途。至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元宏還先後巡視懷朔、武川、撫冥、柔玄四鎮,下詔六鎮及御夷軍民,年滿八十以上而無子孫兄弟者,終身給其廩粟;七十以上家貧者,各賜粟十斛。“六鎮”之稱,始見於記載。

但到了孝文帝遷都洛陽後,著重經營中原,六鎮將士地位日益低下,鮮卑貴族子弟進仕艱難,甚至被歸入“北人”、“賤民”的行列。且派往北鎮的人,多為流犯或死囚,稱為“府戶”、“兵戶”,與六鎮將士統稱為“鎮戶”。

加之朝廷派往北鎮的鎮將貪汙者多,邊防士卒與高車(柔然的一部)降眾都受到殘酷的剝削壓迫,生活日益貧困。太和二十二年,懷朔以東諸鎮高車人就舉行了大規模暴動。孝文帝被迫暫停與南齊作戰,北上鎮壓。

正光四年(523年),爆發了更大規模反漢化的“六鎮起義”與河北葛榮起義,關隴、河北各族軍民紛紛起兵響應,北魏統治瀕臨崩潰。而邊鎮的軍事豪強也乘機擴充實力,其中以爾朱榮兵勢最盛。

"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1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南朝·陳叔寶《玉樹後庭花》

這首詩歌常被後人稱作“亡國之音”,是南朝最後一個皇帝陳後主與嬪妃們的唱和之作,而類似的情景在此前的三百餘年,一直在中華大地上縈繞不休。

南北朝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王朝更迭最為頻繁的時期,在北方,自西晉末年至北魏初年,五胡十六國你方唱罷我登場,最短的朝代存續僅有八年;在南方,滾滾長江也在見證著六朝的沉浮興亡。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也許統一的大勢已經悄然來臨。但是,直至南朝陳時期,漢人政權依然昏庸無能,沒有作為。而北方的政權胡漢對立、內戰不止,也飽受塞北遊牧武裝的侵擾,無法形成合力。

想三百年前,魏武揮鞭也未能一統天下,其子曹丕雖然也算是一個明君,但是時勢能造就英雄,卻無法改變歷史的宿命,不知下一個能夠徹底終結亂世,開闢一個嶄新時代的“真龍”究竟在何方?

只怕,還是要從北魏末年的“六鎮之亂”說起。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2

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北25公里大青山北麓,有一個土城樑村,往北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再往北就是荒涼的沙漠。誰能想到,這一段段靜默的黃土樑所懷抱的,正是當年北魏的軍事要塞——武川鎮。

後人感嘆武川鎮乃王氣所聚,恰在這個彈丸之地,先後走出了北周、隋、唐三朝皇室,以及一大批文臣武將,左右了中國三百多年的歷史。

公元398年,北魏佔領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區,這個由遊牧民族拓跋鮮卑建立的王朝政權統一了北方大部,魏道武帝拓跋珪將國都遷至平城(今山西大同)。

為鞏固政權,抵禦北方遊牧民族柔然的進犯,除武川鎮外,延長城一線拓跋珪還設置了沃野鎮,懷朔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合稱“北方六鎮”。

起初,鎮守六鎮的都是拓跋氏的功勳貴族,中下層軍將也可以有晉升之途。至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元宏還先後巡視懷朔、武川、撫冥、柔玄四鎮,下詔六鎮及御夷軍民,年滿八十以上而無子孫兄弟者,終身給其廩粟;七十以上家貧者,各賜粟十斛。“六鎮”之稱,始見於記載。

但到了孝文帝遷都洛陽後,著重經營中原,六鎮將士地位日益低下,鮮卑貴族子弟進仕艱難,甚至被歸入“北人”、“賤民”的行列。且派往北鎮的人,多為流犯或死囚,稱為“府戶”、“兵戶”,與六鎮將士統稱為“鎮戶”。

加之朝廷派往北鎮的鎮將貪汙者多,邊防士卒與高車(柔然的一部)降眾都受到殘酷的剝削壓迫,生活日益貧困。太和二十二年,懷朔以東諸鎮高車人就舉行了大規模暴動。孝文帝被迫暫停與南齊作戰,北上鎮壓。

正光四年(523年),爆發了更大規模反漢化的“六鎮起義”與河北葛榮起義,關隴、河北各族軍民紛紛起兵響應,北魏統治瀕臨崩潰。而邊鎮的軍事豪強也乘機擴充實力,其中以爾朱榮兵勢最盛。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3

爾朱榮(493年—530年),字天寶,樑郡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契胡族。北魏權臣、軍事家。

早襲父爵,擔任第一領民酋長,積極招兵買馬,發展壯大力量。受到北魏孝明帝籠絡,鎮壓河北農民起義和對抗胡太后勢力。孝昌二年(526年),舉兵襲取肆州(今山西忻縣),自置官吏,兵勢漸盛,脫離朝廷管制。

武泰元年(528年),率軍從晉陽南下,擁立長樂王元攸即位,自領侍中、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尚書令,封太原王,專擅朝政。藉口丞相高陽王元雍謀反,又發動河陰之變,還師晉陽,身居外藩,安置親信黨羽,佔據要職要地,遙控朝政大局。後大破葛榮數十萬起義軍,遷大丞相,先後擊滅韓樓、元顥叛亂。

永安三年(530年),又派驃騎大將軍爾朱天光前往關中地區,鎮壓万俟醜奴、王慶雲起義軍。入朝覲見皇帝,為孝莊帝設計所殺,時年37歲。爾朱榮雖然在史書中罵名滾滾,歸入奸雄行列,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得到了肯定。

爾朱榮在六鎮之亂時,鎮守晉陽。憑藉著鎮壓六鎮起義,壯大了自己的勢力,擁有極多雄兵。時孝明帝因與胡太后不和,下詔爾朱榮入京。爾朱榮行至半路,卻又被下詔停止行程。

原來是胡太后黨羽殺死了孝明帝,胡太后執政,爾朱榮藉口為孝明帝報仇,發兵攻陷洛陽,殺死大臣王公等兩千餘人,並將胡太后和幼帝沉入黃河中淹死,這就是河陰之變。改立元攸為帝,是為孝莊帝。爾朱榮卻在此時返回晉陽,以大丞相之位遙控朝政。

可見,爾朱榮這個人並不是一個英雄,只是一個野心家,不久便被高歡擊敗,莊帝所殺。在六鎮軍民起義的過程當中,真正崛起的是兩個人,一個是來自懷朔鎮的高歡,一個是來自武川鎮的宇文泰。而這兩個人也成為最後分裂、滅亡北魏的北齊與北周的奠基人。

北魏分裂以後,先裂變為東魏(北齊前身)和西魏(北周前身),再加之北方興起的突厥,中國統一的希望似乎更加陷入僵局。

歷史在黑暗中繼續摸索前行,似乎在強烈呼喚著一位真正能夠一統華夏的強勢君主的誕生。

"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1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南朝·陳叔寶《玉樹後庭花》

這首詩歌常被後人稱作“亡國之音”,是南朝最後一個皇帝陳後主與嬪妃們的唱和之作,而類似的情景在此前的三百餘年,一直在中華大地上縈繞不休。

南北朝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王朝更迭最為頻繁的時期,在北方,自西晉末年至北魏初年,五胡十六國你方唱罷我登場,最短的朝代存續僅有八年;在南方,滾滾長江也在見證著六朝的沉浮興亡。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也許統一的大勢已經悄然來臨。但是,直至南朝陳時期,漢人政權依然昏庸無能,沒有作為。而北方的政權胡漢對立、內戰不止,也飽受塞北遊牧武裝的侵擾,無法形成合力。

想三百年前,魏武揮鞭也未能一統天下,其子曹丕雖然也算是一個明君,但是時勢能造就英雄,卻無法改變歷史的宿命,不知下一個能夠徹底終結亂世,開闢一個嶄新時代的“真龍”究竟在何方?

只怕,還是要從北魏末年的“六鎮之亂”說起。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2

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北25公里大青山北麓,有一個土城樑村,往北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再往北就是荒涼的沙漠。誰能想到,這一段段靜默的黃土樑所懷抱的,正是當年北魏的軍事要塞——武川鎮。

後人感嘆武川鎮乃王氣所聚,恰在這個彈丸之地,先後走出了北周、隋、唐三朝皇室,以及一大批文臣武將,左右了中國三百多年的歷史。

公元398年,北魏佔領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區,這個由遊牧民族拓跋鮮卑建立的王朝政權統一了北方大部,魏道武帝拓跋珪將國都遷至平城(今山西大同)。

為鞏固政權,抵禦北方遊牧民族柔然的進犯,除武川鎮外,延長城一線拓跋珪還設置了沃野鎮,懷朔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合稱“北方六鎮”。

起初,鎮守六鎮的都是拓跋氏的功勳貴族,中下層軍將也可以有晉升之途。至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元宏還先後巡視懷朔、武川、撫冥、柔玄四鎮,下詔六鎮及御夷軍民,年滿八十以上而無子孫兄弟者,終身給其廩粟;七十以上家貧者,各賜粟十斛。“六鎮”之稱,始見於記載。

但到了孝文帝遷都洛陽後,著重經營中原,六鎮將士地位日益低下,鮮卑貴族子弟進仕艱難,甚至被歸入“北人”、“賤民”的行列。且派往北鎮的人,多為流犯或死囚,稱為“府戶”、“兵戶”,與六鎮將士統稱為“鎮戶”。

加之朝廷派往北鎮的鎮將貪汙者多,邊防士卒與高車(柔然的一部)降眾都受到殘酷的剝削壓迫,生活日益貧困。太和二十二年,懷朔以東諸鎮高車人就舉行了大規模暴動。孝文帝被迫暫停與南齊作戰,北上鎮壓。

正光四年(523年),爆發了更大規模反漢化的“六鎮起義”與河北葛榮起義,關隴、河北各族軍民紛紛起兵響應,北魏統治瀕臨崩潰。而邊鎮的軍事豪強也乘機擴充實力,其中以爾朱榮兵勢最盛。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3

爾朱榮(493年—530年),字天寶,樑郡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契胡族。北魏權臣、軍事家。

早襲父爵,擔任第一領民酋長,積極招兵買馬,發展壯大力量。受到北魏孝明帝籠絡,鎮壓河北農民起義和對抗胡太后勢力。孝昌二年(526年),舉兵襲取肆州(今山西忻縣),自置官吏,兵勢漸盛,脫離朝廷管制。

武泰元年(528年),率軍從晉陽南下,擁立長樂王元攸即位,自領侍中、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尚書令,封太原王,專擅朝政。藉口丞相高陽王元雍謀反,又發動河陰之變,還師晉陽,身居外藩,安置親信黨羽,佔據要職要地,遙控朝政大局。後大破葛榮數十萬起義軍,遷大丞相,先後擊滅韓樓、元顥叛亂。

永安三年(530年),又派驃騎大將軍爾朱天光前往關中地區,鎮壓万俟醜奴、王慶雲起義軍。入朝覲見皇帝,為孝莊帝設計所殺,時年37歲。爾朱榮雖然在史書中罵名滾滾,歸入奸雄行列,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得到了肯定。

爾朱榮在六鎮之亂時,鎮守晉陽。憑藉著鎮壓六鎮起義,壯大了自己的勢力,擁有極多雄兵。時孝明帝因與胡太后不和,下詔爾朱榮入京。爾朱榮行至半路,卻又被下詔停止行程。

原來是胡太后黨羽殺死了孝明帝,胡太后執政,爾朱榮藉口為孝明帝報仇,發兵攻陷洛陽,殺死大臣王公等兩千餘人,並將胡太后和幼帝沉入黃河中淹死,這就是河陰之變。改立元攸為帝,是為孝莊帝。爾朱榮卻在此時返回晉陽,以大丞相之位遙控朝政。

可見,爾朱榮這個人並不是一個英雄,只是一個野心家,不久便被高歡擊敗,莊帝所殺。在六鎮軍民起義的過程當中,真正崛起的是兩個人,一個是來自懷朔鎮的高歡,一個是來自武川鎮的宇文泰。而這兩個人也成為最後分裂、滅亡北魏的北齊與北周的奠基人。

北魏分裂以後,先裂變為東魏(北齊前身)和西魏(北周前身),再加之北方興起的突厥,中國統一的希望似乎更加陷入僵局。

歷史在黑暗中繼續摸索前行,似乎在強烈呼喚著一位真正能夠一統華夏的強勢君主的誕生。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4

公元541年七月的一個深夜,一聲嘹亮的啼哭聲在西魏馮翊城中響起,時為同州刺史的楊忠之夫人呂氏誕下了一個嬰兒,他就是後來的隋文帝——楊堅。

就在這天凌晨,有一個叫做智仙的尼姑來到楊忠府,告訴楊忠“此兒大有來歷,不可養於俗人家中”,楊忠信其言,將自家府苑闢為尼寺,將楊堅交給智仙撫育。

隋太祖楊忠(507年—568年),字揜於,小名奴奴, 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西魏北周時期將領,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東漢太尉楊震後代,隋文帝楊堅之父。

初隨爾朱氏、獨孤信征戰。北魏分裂後,加入西魏王朝,得到丞相宇文泰重用。隨軍擒竇泰、破沙苑、敗南樑,遷徵西將軍、驃騎大將軍,封陳留郡公,賜姓普六茹氏。北周建立後,多次打敗北齊軍隊,攻陷北齊二十多座城池,拜小宗伯、大司空,遷柱國大將軍,封隨國公。

天和三年(568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二歲,追贈太保,諡號為桓。長子楊堅建立隋朝後,追諡武元皇帝,廟號太祖。

據《北史》記載,楊忠身高七尺八寸,容貌俊美,身材魁梧,武藝過人,見識精深,器量極大,有將帥的才能謀略。高歡舉兵內犯時,楊忠正跟隨獨孤信在洛陽,後護送北魏孝武帝元修西遷,進封侯爵。並參與平定潼關,攻克荊州。丞相宇文泰任命楊忠為安西將軍、銀青光祿大夫、襄城縣公。

楊堅漸漸長大,一代梟雄宇文泰曾誇讚楊忠的兒子楊堅“此兒風骨,不似代間人矣!”在楊堅成長的歲月裡,東、西魏之間戰事不斷,父親楊忠也多次立有戰功。

卻說東、西魏分裂之初,宇文泰集團實際並無多少優勢可言。主要是在武力上,自“六鎮起義”後,有二十餘萬的鮮卑族武裝都歸入了高歡麾下,今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及安徽、江蘇以北等中原地區也都在其版圖之內,而宇文泰只能擁戴北魏末帝元修,立足關隴,手下統領的將士也僅一兩萬人。

由於宇文泰武川軍人集團實力薄弱,要想與高歡集團對抗,就不得不團結關中的漢人豪族力量。到了550年,宇文泰終於完成了“府兵制”的建設。簡言之,即是將自己的核心將領集團與關隴的豪強集團有機的綁定在一起,共同打天下。這就是“八大柱國”與“十二大將軍”。

即,除宇文泰本人與西魏宗室元欣之外,還有六位“柱國”大將軍:獨孤信、趙貴、於謹、侯莫陳崇、李虎、李弼。在這八柱國之下還有十二大將軍,楊忠即居此列。

楊堅成年之後,高歡和宇文泰也相繼去世,但是依託府兵制和“關隴集團”的齊心合力,西魏的政治、軍事實力慢慢的超過了東魏。後來,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建立了北周,高歡次子高洋建立了北齊,兩國之間的戰爭依然繼續。

"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1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南朝·陳叔寶《玉樹後庭花》

這首詩歌常被後人稱作“亡國之音”,是南朝最後一個皇帝陳後主與嬪妃們的唱和之作,而類似的情景在此前的三百餘年,一直在中華大地上縈繞不休。

南北朝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王朝更迭最為頻繁的時期,在北方,自西晉末年至北魏初年,五胡十六國你方唱罷我登場,最短的朝代存續僅有八年;在南方,滾滾長江也在見證著六朝的沉浮興亡。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也許統一的大勢已經悄然來臨。但是,直至南朝陳時期,漢人政權依然昏庸無能,沒有作為。而北方的政權胡漢對立、內戰不止,也飽受塞北遊牧武裝的侵擾,無法形成合力。

想三百年前,魏武揮鞭也未能一統天下,其子曹丕雖然也算是一個明君,但是時勢能造就英雄,卻無法改變歷史的宿命,不知下一個能夠徹底終結亂世,開闢一個嶄新時代的“真龍”究竟在何方?

只怕,還是要從北魏末年的“六鎮之亂”說起。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2

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北25公里大青山北麓,有一個土城樑村,往北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再往北就是荒涼的沙漠。誰能想到,這一段段靜默的黃土樑所懷抱的,正是當年北魏的軍事要塞——武川鎮。

後人感嘆武川鎮乃王氣所聚,恰在這個彈丸之地,先後走出了北周、隋、唐三朝皇室,以及一大批文臣武將,左右了中國三百多年的歷史。

公元398年,北魏佔領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區,這個由遊牧民族拓跋鮮卑建立的王朝政權統一了北方大部,魏道武帝拓跋珪將國都遷至平城(今山西大同)。

為鞏固政權,抵禦北方遊牧民族柔然的進犯,除武川鎮外,延長城一線拓跋珪還設置了沃野鎮,懷朔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合稱“北方六鎮”。

起初,鎮守六鎮的都是拓跋氏的功勳貴族,中下層軍將也可以有晉升之途。至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元宏還先後巡視懷朔、武川、撫冥、柔玄四鎮,下詔六鎮及御夷軍民,年滿八十以上而無子孫兄弟者,終身給其廩粟;七十以上家貧者,各賜粟十斛。“六鎮”之稱,始見於記載。

但到了孝文帝遷都洛陽後,著重經營中原,六鎮將士地位日益低下,鮮卑貴族子弟進仕艱難,甚至被歸入“北人”、“賤民”的行列。且派往北鎮的人,多為流犯或死囚,稱為“府戶”、“兵戶”,與六鎮將士統稱為“鎮戶”。

加之朝廷派往北鎮的鎮將貪汙者多,邊防士卒與高車(柔然的一部)降眾都受到殘酷的剝削壓迫,生活日益貧困。太和二十二年,懷朔以東諸鎮高車人就舉行了大規模暴動。孝文帝被迫暫停與南齊作戰,北上鎮壓。

正光四年(523年),爆發了更大規模反漢化的“六鎮起義”與河北葛榮起義,關隴、河北各族軍民紛紛起兵響應,北魏統治瀕臨崩潰。而邊鎮的軍事豪強也乘機擴充實力,其中以爾朱榮兵勢最盛。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3

爾朱榮(493年—530年),字天寶,樑郡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契胡族。北魏權臣、軍事家。

早襲父爵,擔任第一領民酋長,積極招兵買馬,發展壯大力量。受到北魏孝明帝籠絡,鎮壓河北農民起義和對抗胡太后勢力。孝昌二年(526年),舉兵襲取肆州(今山西忻縣),自置官吏,兵勢漸盛,脫離朝廷管制。

武泰元年(528年),率軍從晉陽南下,擁立長樂王元攸即位,自領侍中、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尚書令,封太原王,專擅朝政。藉口丞相高陽王元雍謀反,又發動河陰之變,還師晉陽,身居外藩,安置親信黨羽,佔據要職要地,遙控朝政大局。後大破葛榮數十萬起義軍,遷大丞相,先後擊滅韓樓、元顥叛亂。

永安三年(530年),又派驃騎大將軍爾朱天光前往關中地區,鎮壓万俟醜奴、王慶雲起義軍。入朝覲見皇帝,為孝莊帝設計所殺,時年37歲。爾朱榮雖然在史書中罵名滾滾,歸入奸雄行列,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得到了肯定。

爾朱榮在六鎮之亂時,鎮守晉陽。憑藉著鎮壓六鎮起義,壯大了自己的勢力,擁有極多雄兵。時孝明帝因與胡太后不和,下詔爾朱榮入京。爾朱榮行至半路,卻又被下詔停止行程。

原來是胡太后黨羽殺死了孝明帝,胡太后執政,爾朱榮藉口為孝明帝報仇,發兵攻陷洛陽,殺死大臣王公等兩千餘人,並將胡太后和幼帝沉入黃河中淹死,這就是河陰之變。改立元攸為帝,是為孝莊帝。爾朱榮卻在此時返回晉陽,以大丞相之位遙控朝政。

可見,爾朱榮這個人並不是一個英雄,只是一個野心家,不久便被高歡擊敗,莊帝所殺。在六鎮軍民起義的過程當中,真正崛起的是兩個人,一個是來自懷朔鎮的高歡,一個是來自武川鎮的宇文泰。而這兩個人也成為最後分裂、滅亡北魏的北齊與北周的奠基人。

北魏分裂以後,先裂變為東魏(北齊前身)和西魏(北周前身),再加之北方興起的突厥,中國統一的希望似乎更加陷入僵局。

歷史在黑暗中繼續摸索前行,似乎在強烈呼喚著一位真正能夠一統華夏的強勢君主的誕生。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4

公元541年七月的一個深夜,一聲嘹亮的啼哭聲在西魏馮翊城中響起,時為同州刺史的楊忠之夫人呂氏誕下了一個嬰兒,他就是後來的隋文帝——楊堅。

就在這天凌晨,有一個叫做智仙的尼姑來到楊忠府,告訴楊忠“此兒大有來歷,不可養於俗人家中”,楊忠信其言,將自家府苑闢為尼寺,將楊堅交給智仙撫育。

隋太祖楊忠(507年—568年),字揜於,小名奴奴, 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西魏北周時期將領,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東漢太尉楊震後代,隋文帝楊堅之父。

初隨爾朱氏、獨孤信征戰。北魏分裂後,加入西魏王朝,得到丞相宇文泰重用。隨軍擒竇泰、破沙苑、敗南樑,遷徵西將軍、驃騎大將軍,封陳留郡公,賜姓普六茹氏。北周建立後,多次打敗北齊軍隊,攻陷北齊二十多座城池,拜小宗伯、大司空,遷柱國大將軍,封隨國公。

天和三年(568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二歲,追贈太保,諡號為桓。長子楊堅建立隋朝後,追諡武元皇帝,廟號太祖。

據《北史》記載,楊忠身高七尺八寸,容貌俊美,身材魁梧,武藝過人,見識精深,器量極大,有將帥的才能謀略。高歡舉兵內犯時,楊忠正跟隨獨孤信在洛陽,後護送北魏孝武帝元修西遷,進封侯爵。並參與平定潼關,攻克荊州。丞相宇文泰任命楊忠為安西將軍、銀青光祿大夫、襄城縣公。

楊堅漸漸長大,一代梟雄宇文泰曾誇讚楊忠的兒子楊堅“此兒風骨,不似代間人矣!”在楊堅成長的歲月裡,東、西魏之間戰事不斷,父親楊忠也多次立有戰功。

卻說東、西魏分裂之初,宇文泰集團實際並無多少優勢可言。主要是在武力上,自“六鎮起義”後,有二十餘萬的鮮卑族武裝都歸入了高歡麾下,今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及安徽、江蘇以北等中原地區也都在其版圖之內,而宇文泰只能擁戴北魏末帝元修,立足關隴,手下統領的將士也僅一兩萬人。

由於宇文泰武川軍人集團實力薄弱,要想與高歡集團對抗,就不得不團結關中的漢人豪族力量。到了550年,宇文泰終於完成了“府兵制”的建設。簡言之,即是將自己的核心將領集團與關隴的豪強集團有機的綁定在一起,共同打天下。這就是“八大柱國”與“十二大將軍”。

即,除宇文泰本人與西魏宗室元欣之外,還有六位“柱國”大將軍:獨孤信、趙貴、於謹、侯莫陳崇、李虎、李弼。在這八柱國之下還有十二大將軍,楊忠即居此列。

楊堅成年之後,高歡和宇文泰也相繼去世,但是依託府兵制和“關隴集團”的齊心合力,西魏的政治、軍事實力慢慢的超過了東魏。後來,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建立了北周,高歡次子高洋建立了北齊,兩國之間的戰爭依然繼續。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5

在血與火的洗禮下,楊堅隨其父征戰四方,也屢立戰功,先後被授予車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而楊堅本人也受到了鮮卑望族獨孤家族的賞識,後來成為北周大丞相、大宗伯的獨孤信將最寵愛的小女兒嫁給了楊堅,這就是後來的隋文獻皇后——獨孤伽羅。

在府兵制之外,宇文皇族最有力的統治武器是加強胡漢融合,促進“關隴集團”的強大。並且,與高氏北齊最大的不同就是,尊重漢人文化,提拔漢人將領。

在魏晉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分裂當中,怎樣融合胡漢,皆是擺在統治者面前的一道主要難題。而宇文泰則很好的奠定了民族大融合的最後一環。而北齊重視鮮卑貴族,貶低漢人,佞佛無度,繼任的皇帝也大都腐化墮落,最終亡於北周。

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了中國北方,改變了“天下三分”的格局,重新回到“南北對峙”。這一年,楊堅36歲,因為戰功卓著,被晉升為上柱國,而這一次,楊堅再度得益於政治聯姻,此前,他13歲的大女兒楊麗華為北周武帝迎娶為太子宇文贇的太子妃。

次年,一代英主宇文邕因病早逝,宣帝繼位,楊麗華成為皇后,楊堅擢升為大司馬。在唐代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中,楊堅在列,可以看出,楊堅深沉霸氣的外表。也正因此,北周宣帝即位以後,楊堅一度陷入危險的境地。

隨著楊堅的政治地位與威望的一再提升,周宣帝對他猜忌日重,不僅故意立了“五個”皇后,以削弱楊堅的外戚之盛。還在某一次宮廷宴會上,意欲殺之,還好楊堅一直刻意的保持低調謹慎,才得以保全自己。

後來,楊堅決定自請外調揚州總管,遠離政治中心,隱忍以待天時。此前楊堅就擔任過隨州刺史、定州總管,他深知民間疾苦與吏治腐敗問題,所以外調也是希望可以多做一些實事。

580年五月,宣帝暴斃,撇下了八歲的靜帝宇文闡,北周的王氣至此徹底黯然失色,而身為皇帝外祖父的楊堅,已晉爵隋王,此刻距離最高統治權也就是一步之遙了。

這時候的楊堅再也不必遮掩了,先後果斷處死了五個宇文氏諸王,獨掌大權。很快,以相州總管尉遲迥為首的三路叛軍即反抗朝廷,楊堅令漢將韋孝寬為領軍大將,僅用了四個月便平定了“三總管之亂”。

581年,楊堅廢掉了靜帝,建立隋朝。在長安築大興城,作為都城。接下來就是劍指南方,一統華夏了。

但是,新朝雖伊始,北方的突厥卻沒有臣服。自北魏中後期以來,突厥興起之後,在北周與北齊對峙之時,一度非常強大。楊堅即位以後,決定先解決這一後顧之憂。後來,在“遠交近攻”的政治與軍事策略下,楊堅終於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沙缽略可汗,也使得突厥分裂為東、西二部,無力再與大隋相抗。

"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1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南朝·陳叔寶《玉樹後庭花》

這首詩歌常被後人稱作“亡國之音”,是南朝最後一個皇帝陳後主與嬪妃們的唱和之作,而類似的情景在此前的三百餘年,一直在中華大地上縈繞不休。

南北朝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王朝更迭最為頻繁的時期,在北方,自西晉末年至北魏初年,五胡十六國你方唱罷我登場,最短的朝代存續僅有八年;在南方,滾滾長江也在見證著六朝的沉浮興亡。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也許統一的大勢已經悄然來臨。但是,直至南朝陳時期,漢人政權依然昏庸無能,沒有作為。而北方的政權胡漢對立、內戰不止,也飽受塞北遊牧武裝的侵擾,無法形成合力。

想三百年前,魏武揮鞭也未能一統天下,其子曹丕雖然也算是一個明君,但是時勢能造就英雄,卻無法改變歷史的宿命,不知下一個能夠徹底終結亂世,開闢一個嶄新時代的“真龍”究竟在何方?

只怕,還是要從北魏末年的“六鎮之亂”說起。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2

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北25公里大青山北麓,有一個土城樑村,往北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再往北就是荒涼的沙漠。誰能想到,這一段段靜默的黃土樑所懷抱的,正是當年北魏的軍事要塞——武川鎮。

後人感嘆武川鎮乃王氣所聚,恰在這個彈丸之地,先後走出了北周、隋、唐三朝皇室,以及一大批文臣武將,左右了中國三百多年的歷史。

公元398年,北魏佔領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區,這個由遊牧民族拓跋鮮卑建立的王朝政權統一了北方大部,魏道武帝拓跋珪將國都遷至平城(今山西大同)。

為鞏固政權,抵禦北方遊牧民族柔然的進犯,除武川鎮外,延長城一線拓跋珪還設置了沃野鎮,懷朔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合稱“北方六鎮”。

起初,鎮守六鎮的都是拓跋氏的功勳貴族,中下層軍將也可以有晉升之途。至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元宏還先後巡視懷朔、武川、撫冥、柔玄四鎮,下詔六鎮及御夷軍民,年滿八十以上而無子孫兄弟者,終身給其廩粟;七十以上家貧者,各賜粟十斛。“六鎮”之稱,始見於記載。

但到了孝文帝遷都洛陽後,著重經營中原,六鎮將士地位日益低下,鮮卑貴族子弟進仕艱難,甚至被歸入“北人”、“賤民”的行列。且派往北鎮的人,多為流犯或死囚,稱為“府戶”、“兵戶”,與六鎮將士統稱為“鎮戶”。

加之朝廷派往北鎮的鎮將貪汙者多,邊防士卒與高車(柔然的一部)降眾都受到殘酷的剝削壓迫,生活日益貧困。太和二十二年,懷朔以東諸鎮高車人就舉行了大規模暴動。孝文帝被迫暫停與南齊作戰,北上鎮壓。

正光四年(523年),爆發了更大規模反漢化的“六鎮起義”與河北葛榮起義,關隴、河北各族軍民紛紛起兵響應,北魏統治瀕臨崩潰。而邊鎮的軍事豪強也乘機擴充實力,其中以爾朱榮兵勢最盛。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3

爾朱榮(493年—530年),字天寶,樑郡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契胡族。北魏權臣、軍事家。

早襲父爵,擔任第一領民酋長,積極招兵買馬,發展壯大力量。受到北魏孝明帝籠絡,鎮壓河北農民起義和對抗胡太后勢力。孝昌二年(526年),舉兵襲取肆州(今山西忻縣),自置官吏,兵勢漸盛,脫離朝廷管制。

武泰元年(528年),率軍從晉陽南下,擁立長樂王元攸即位,自領侍中、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尚書令,封太原王,專擅朝政。藉口丞相高陽王元雍謀反,又發動河陰之變,還師晉陽,身居外藩,安置親信黨羽,佔據要職要地,遙控朝政大局。後大破葛榮數十萬起義軍,遷大丞相,先後擊滅韓樓、元顥叛亂。

永安三年(530年),又派驃騎大將軍爾朱天光前往關中地區,鎮壓万俟醜奴、王慶雲起義軍。入朝覲見皇帝,為孝莊帝設計所殺,時年37歲。爾朱榮雖然在史書中罵名滾滾,歸入奸雄行列,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得到了肯定。

爾朱榮在六鎮之亂時,鎮守晉陽。憑藉著鎮壓六鎮起義,壯大了自己的勢力,擁有極多雄兵。時孝明帝因與胡太后不和,下詔爾朱榮入京。爾朱榮行至半路,卻又被下詔停止行程。

原來是胡太后黨羽殺死了孝明帝,胡太后執政,爾朱榮藉口為孝明帝報仇,發兵攻陷洛陽,殺死大臣王公等兩千餘人,並將胡太后和幼帝沉入黃河中淹死,這就是河陰之變。改立元攸為帝,是為孝莊帝。爾朱榮卻在此時返回晉陽,以大丞相之位遙控朝政。

可見,爾朱榮這個人並不是一個英雄,只是一個野心家,不久便被高歡擊敗,莊帝所殺。在六鎮軍民起義的過程當中,真正崛起的是兩個人,一個是來自懷朔鎮的高歡,一個是來自武川鎮的宇文泰。而這兩個人也成為最後分裂、滅亡北魏的北齊與北周的奠基人。

北魏分裂以後,先裂變為東魏(北齊前身)和西魏(北周前身),再加之北方興起的突厥,中國統一的希望似乎更加陷入僵局。

歷史在黑暗中繼續摸索前行,似乎在強烈呼喚著一位真正能夠一統華夏的強勢君主的誕生。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4

公元541年七月的一個深夜,一聲嘹亮的啼哭聲在西魏馮翊城中響起,時為同州刺史的楊忠之夫人呂氏誕下了一個嬰兒,他就是後來的隋文帝——楊堅。

就在這天凌晨,有一個叫做智仙的尼姑來到楊忠府,告訴楊忠“此兒大有來歷,不可養於俗人家中”,楊忠信其言,將自家府苑闢為尼寺,將楊堅交給智仙撫育。

隋太祖楊忠(507年—568年),字揜於,小名奴奴, 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西魏北周時期將領,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東漢太尉楊震後代,隋文帝楊堅之父。

初隨爾朱氏、獨孤信征戰。北魏分裂後,加入西魏王朝,得到丞相宇文泰重用。隨軍擒竇泰、破沙苑、敗南樑,遷徵西將軍、驃騎大將軍,封陳留郡公,賜姓普六茹氏。北周建立後,多次打敗北齊軍隊,攻陷北齊二十多座城池,拜小宗伯、大司空,遷柱國大將軍,封隨國公。

天和三年(568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二歲,追贈太保,諡號為桓。長子楊堅建立隋朝後,追諡武元皇帝,廟號太祖。

據《北史》記載,楊忠身高七尺八寸,容貌俊美,身材魁梧,武藝過人,見識精深,器量極大,有將帥的才能謀略。高歡舉兵內犯時,楊忠正跟隨獨孤信在洛陽,後護送北魏孝武帝元修西遷,進封侯爵。並參與平定潼關,攻克荊州。丞相宇文泰任命楊忠為安西將軍、銀青光祿大夫、襄城縣公。

楊堅漸漸長大,一代梟雄宇文泰曾誇讚楊忠的兒子楊堅“此兒風骨,不似代間人矣!”在楊堅成長的歲月裡,東、西魏之間戰事不斷,父親楊忠也多次立有戰功。

卻說東、西魏分裂之初,宇文泰集團實際並無多少優勢可言。主要是在武力上,自“六鎮起義”後,有二十餘萬的鮮卑族武裝都歸入了高歡麾下,今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及安徽、江蘇以北等中原地區也都在其版圖之內,而宇文泰只能擁戴北魏末帝元修,立足關隴,手下統領的將士也僅一兩萬人。

由於宇文泰武川軍人集團實力薄弱,要想與高歡集團對抗,就不得不團結關中的漢人豪族力量。到了550年,宇文泰終於完成了“府兵制”的建設。簡言之,即是將自己的核心將領集團與關隴的豪強集團有機的綁定在一起,共同打天下。這就是“八大柱國”與“十二大將軍”。

即,除宇文泰本人與西魏宗室元欣之外,還有六位“柱國”大將軍:獨孤信、趙貴、於謹、侯莫陳崇、李虎、李弼。在這八柱國之下還有十二大將軍,楊忠即居此列。

楊堅成年之後,高歡和宇文泰也相繼去世,但是依託府兵制和“關隴集團”的齊心合力,西魏的政治、軍事實力慢慢的超過了東魏。後來,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建立了北周,高歡次子高洋建立了北齊,兩國之間的戰爭依然繼續。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5

在血與火的洗禮下,楊堅隨其父征戰四方,也屢立戰功,先後被授予車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而楊堅本人也受到了鮮卑望族獨孤家族的賞識,後來成為北周大丞相、大宗伯的獨孤信將最寵愛的小女兒嫁給了楊堅,這就是後來的隋文獻皇后——獨孤伽羅。

在府兵制之外,宇文皇族最有力的統治武器是加強胡漢融合,促進“關隴集團”的強大。並且,與高氏北齊最大的不同就是,尊重漢人文化,提拔漢人將領。

在魏晉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分裂當中,怎樣融合胡漢,皆是擺在統治者面前的一道主要難題。而宇文泰則很好的奠定了民族大融合的最後一環。而北齊重視鮮卑貴族,貶低漢人,佞佛無度,繼任的皇帝也大都腐化墮落,最終亡於北周。

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了中國北方,改變了“天下三分”的格局,重新回到“南北對峙”。這一年,楊堅36歲,因為戰功卓著,被晉升為上柱國,而這一次,楊堅再度得益於政治聯姻,此前,他13歲的大女兒楊麗華為北周武帝迎娶為太子宇文贇的太子妃。

次年,一代英主宇文邕因病早逝,宣帝繼位,楊麗華成為皇后,楊堅擢升為大司馬。在唐代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中,楊堅在列,可以看出,楊堅深沉霸氣的外表。也正因此,北周宣帝即位以後,楊堅一度陷入危險的境地。

隨著楊堅的政治地位與威望的一再提升,周宣帝對他猜忌日重,不僅故意立了“五個”皇后,以削弱楊堅的外戚之盛。還在某一次宮廷宴會上,意欲殺之,還好楊堅一直刻意的保持低調謹慎,才得以保全自己。

後來,楊堅決定自請外調揚州總管,遠離政治中心,隱忍以待天時。此前楊堅就擔任過隨州刺史、定州總管,他深知民間疾苦與吏治腐敗問題,所以外調也是希望可以多做一些實事。

580年五月,宣帝暴斃,撇下了八歲的靜帝宇文闡,北周的王氣至此徹底黯然失色,而身為皇帝外祖父的楊堅,已晉爵隋王,此刻距離最高統治權也就是一步之遙了。

這時候的楊堅再也不必遮掩了,先後果斷處死了五個宇文氏諸王,獨掌大權。很快,以相州總管尉遲迥為首的三路叛軍即反抗朝廷,楊堅令漢將韋孝寬為領軍大將,僅用了四個月便平定了“三總管之亂”。

581年,楊堅廢掉了靜帝,建立隋朝。在長安築大興城,作為都城。接下來就是劍指南方,一統華夏了。

但是,新朝雖伊始,北方的突厥卻沒有臣服。自北魏中後期以來,突厥興起之後,在北周與北齊對峙之時,一度非常強大。楊堅即位以後,決定先解決這一後顧之憂。後來,在“遠交近攻”的政治與軍事策略下,楊堅終於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沙缽略可汗,也使得突厥分裂為東、西二部,無力再與大隋相抗。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6

二百年前,前秦符堅統兵百萬南下,不料一戰即潰,不僅兵敗身死,還使得剛剛一度統一的北方再次陷入戰亂不止。楊堅不願重蹈覆轍,故在滅陳的事宜提上日程之後,楊堅顯得尤為審慎。最後,在丞相高熲和虢州刺史崔仲方的聯合建議下,確立了滅陳的計劃。

開皇七年(587年)九月,楊堅先廢西樑後主蕭琮,西樑亡。開皇八年(588年),楊堅以晉王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大將軍楊素帶領水軍出永安,共五十一萬大軍,三路大軍伐陳。 八年十二月,楊素沿長江擊破陳的沿江守軍,順流而東。賀若弼與韓擒虎則趁勢南北夾擊陳都建康。

開皇九年正月(589年2月),陳將任忠引韓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陳叔寶,陳朝滅亡。不久,各地陳軍或受陳後主號令投降、或抵抗隋軍而被消滅,只有嶺南地區受冼夫人保境據守。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至此,天下一統。

陳後主陳叔寶(553年—604年),字元秀,小名黃奴,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陳朝也是南朝最後一位皇帝,陳宣帝陳頊嫡長子。

陳朝天康元年(566年),授寧遠將軍,遷太子中庶子、侍中。太建元年(569年),被立為皇太子。太建十四年(582年)即皇帝位。他在位期間,荒廢朝政,耽於酒色,醉心詩文和音樂。禎明三年(589年),隋軍大舉南下,攻破廣陵、京口和都城建康,滅亡陳朝。陳叔寶被擄至長安,受封長城縣公。

隋朝仁壽四年(604年),陳叔寶病死於洛陽,終年五十二,追贈大將軍,諡號煬,葬於洛陽邙山。

在今南京市玄武區玄武湖南側、雞鳴寺內,有一口胭脂井,即南朝陳景陽殿之井,又名辱井、景陽井。

南朝陳禎明三年(589年),隋兵南下過江,攻佔建康臺城,陳後主聞兵至,與妃張麗華、孔貴嬪投此井躲避。到了半夜,為隋兵所俘虜,後人因稱此井為辱井。隋唐以後,臺城屢遭破壞,景陽殿已毀,景陽井也隨之湮沒。後人為了汲取陳後主的亡國教訓,遂在今南京雞鳴寺立井,名“胭脂井”。

楊堅將陳後主抓到長安以後,並沒有殺他,而是賜予宅邸,禮遇甚厚,讓其終老餘生。陳叔寶後來仍舊沉湎於酒色,醉生夢死。

"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1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南朝·陳叔寶《玉樹後庭花》

這首詩歌常被後人稱作“亡國之音”,是南朝最後一個皇帝陳後主與嬪妃們的唱和之作,而類似的情景在此前的三百餘年,一直在中華大地上縈繞不休。

南北朝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王朝更迭最為頻繁的時期,在北方,自西晉末年至北魏初年,五胡十六國你方唱罷我登場,最短的朝代存續僅有八年;在南方,滾滾長江也在見證著六朝的沉浮興亡。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也許統一的大勢已經悄然來臨。但是,直至南朝陳時期,漢人政權依然昏庸無能,沒有作為。而北方的政權胡漢對立、內戰不止,也飽受塞北遊牧武裝的侵擾,無法形成合力。

想三百年前,魏武揮鞭也未能一統天下,其子曹丕雖然也算是一個明君,但是時勢能造就英雄,卻無法改變歷史的宿命,不知下一個能夠徹底終結亂世,開闢一個嶄新時代的“真龍”究竟在何方?

只怕,還是要從北魏末年的“六鎮之亂”說起。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2

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北25公里大青山北麓,有一個土城樑村,往北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再往北就是荒涼的沙漠。誰能想到,這一段段靜默的黃土樑所懷抱的,正是當年北魏的軍事要塞——武川鎮。

後人感嘆武川鎮乃王氣所聚,恰在這個彈丸之地,先後走出了北周、隋、唐三朝皇室,以及一大批文臣武將,左右了中國三百多年的歷史。

公元398年,北魏佔領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區,這個由遊牧民族拓跋鮮卑建立的王朝政權統一了北方大部,魏道武帝拓跋珪將國都遷至平城(今山西大同)。

為鞏固政權,抵禦北方遊牧民族柔然的進犯,除武川鎮外,延長城一線拓跋珪還設置了沃野鎮,懷朔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合稱“北方六鎮”。

起初,鎮守六鎮的都是拓跋氏的功勳貴族,中下層軍將也可以有晉升之途。至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元宏還先後巡視懷朔、武川、撫冥、柔玄四鎮,下詔六鎮及御夷軍民,年滿八十以上而無子孫兄弟者,終身給其廩粟;七十以上家貧者,各賜粟十斛。“六鎮”之稱,始見於記載。

但到了孝文帝遷都洛陽後,著重經營中原,六鎮將士地位日益低下,鮮卑貴族子弟進仕艱難,甚至被歸入“北人”、“賤民”的行列。且派往北鎮的人,多為流犯或死囚,稱為“府戶”、“兵戶”,與六鎮將士統稱為“鎮戶”。

加之朝廷派往北鎮的鎮將貪汙者多,邊防士卒與高車(柔然的一部)降眾都受到殘酷的剝削壓迫,生活日益貧困。太和二十二年,懷朔以東諸鎮高車人就舉行了大規模暴動。孝文帝被迫暫停與南齊作戰,北上鎮壓。

正光四年(523年),爆發了更大規模反漢化的“六鎮起義”與河北葛榮起義,關隴、河北各族軍民紛紛起兵響應,北魏統治瀕臨崩潰。而邊鎮的軍事豪強也乘機擴充實力,其中以爾朱榮兵勢最盛。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3

爾朱榮(493年—530年),字天寶,樑郡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契胡族。北魏權臣、軍事家。

早襲父爵,擔任第一領民酋長,積極招兵買馬,發展壯大力量。受到北魏孝明帝籠絡,鎮壓河北農民起義和對抗胡太后勢力。孝昌二年(526年),舉兵襲取肆州(今山西忻縣),自置官吏,兵勢漸盛,脫離朝廷管制。

武泰元年(528年),率軍從晉陽南下,擁立長樂王元攸即位,自領侍中、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尚書令,封太原王,專擅朝政。藉口丞相高陽王元雍謀反,又發動河陰之變,還師晉陽,身居外藩,安置親信黨羽,佔據要職要地,遙控朝政大局。後大破葛榮數十萬起義軍,遷大丞相,先後擊滅韓樓、元顥叛亂。

永安三年(530年),又派驃騎大將軍爾朱天光前往關中地區,鎮壓万俟醜奴、王慶雲起義軍。入朝覲見皇帝,為孝莊帝設計所殺,時年37歲。爾朱榮雖然在史書中罵名滾滾,歸入奸雄行列,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得到了肯定。

爾朱榮在六鎮之亂時,鎮守晉陽。憑藉著鎮壓六鎮起義,壯大了自己的勢力,擁有極多雄兵。時孝明帝因與胡太后不和,下詔爾朱榮入京。爾朱榮行至半路,卻又被下詔停止行程。

原來是胡太后黨羽殺死了孝明帝,胡太后執政,爾朱榮藉口為孝明帝報仇,發兵攻陷洛陽,殺死大臣王公等兩千餘人,並將胡太后和幼帝沉入黃河中淹死,這就是河陰之變。改立元攸為帝,是為孝莊帝。爾朱榮卻在此時返回晉陽,以大丞相之位遙控朝政。

可見,爾朱榮這個人並不是一個英雄,只是一個野心家,不久便被高歡擊敗,莊帝所殺。在六鎮軍民起義的過程當中,真正崛起的是兩個人,一個是來自懷朔鎮的高歡,一個是來自武川鎮的宇文泰。而這兩個人也成為最後分裂、滅亡北魏的北齊與北周的奠基人。

北魏分裂以後,先裂變為東魏(北齊前身)和西魏(北周前身),再加之北方興起的突厥,中國統一的希望似乎更加陷入僵局。

歷史在黑暗中繼續摸索前行,似乎在強烈呼喚著一位真正能夠一統華夏的強勢君主的誕生。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4

公元541年七月的一個深夜,一聲嘹亮的啼哭聲在西魏馮翊城中響起,時為同州刺史的楊忠之夫人呂氏誕下了一個嬰兒,他就是後來的隋文帝——楊堅。

就在這天凌晨,有一個叫做智仙的尼姑來到楊忠府,告訴楊忠“此兒大有來歷,不可養於俗人家中”,楊忠信其言,將自家府苑闢為尼寺,將楊堅交給智仙撫育。

隋太祖楊忠(507年—568年),字揜於,小名奴奴, 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西魏北周時期將領,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東漢太尉楊震後代,隋文帝楊堅之父。

初隨爾朱氏、獨孤信征戰。北魏分裂後,加入西魏王朝,得到丞相宇文泰重用。隨軍擒竇泰、破沙苑、敗南樑,遷徵西將軍、驃騎大將軍,封陳留郡公,賜姓普六茹氏。北周建立後,多次打敗北齊軍隊,攻陷北齊二十多座城池,拜小宗伯、大司空,遷柱國大將軍,封隨國公。

天和三年(568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二歲,追贈太保,諡號為桓。長子楊堅建立隋朝後,追諡武元皇帝,廟號太祖。

據《北史》記載,楊忠身高七尺八寸,容貌俊美,身材魁梧,武藝過人,見識精深,器量極大,有將帥的才能謀略。高歡舉兵內犯時,楊忠正跟隨獨孤信在洛陽,後護送北魏孝武帝元修西遷,進封侯爵。並參與平定潼關,攻克荊州。丞相宇文泰任命楊忠為安西將軍、銀青光祿大夫、襄城縣公。

楊堅漸漸長大,一代梟雄宇文泰曾誇讚楊忠的兒子楊堅“此兒風骨,不似代間人矣!”在楊堅成長的歲月裡,東、西魏之間戰事不斷,父親楊忠也多次立有戰功。

卻說東、西魏分裂之初,宇文泰集團實際並無多少優勢可言。主要是在武力上,自“六鎮起義”後,有二十餘萬的鮮卑族武裝都歸入了高歡麾下,今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及安徽、江蘇以北等中原地區也都在其版圖之內,而宇文泰只能擁戴北魏末帝元修,立足關隴,手下統領的將士也僅一兩萬人。

由於宇文泰武川軍人集團實力薄弱,要想與高歡集團對抗,就不得不團結關中的漢人豪族力量。到了550年,宇文泰終於完成了“府兵制”的建設。簡言之,即是將自己的核心將領集團與關隴的豪強集團有機的綁定在一起,共同打天下。這就是“八大柱國”與“十二大將軍”。

即,除宇文泰本人與西魏宗室元欣之外,還有六位“柱國”大將軍:獨孤信、趙貴、於謹、侯莫陳崇、李虎、李弼。在這八柱國之下還有十二大將軍,楊忠即居此列。

楊堅成年之後,高歡和宇文泰也相繼去世,但是依託府兵制和“關隴集團”的齊心合力,西魏的政治、軍事實力慢慢的超過了東魏。後來,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建立了北周,高歡次子高洋建立了北齊,兩國之間的戰爭依然繼續。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5

在血與火的洗禮下,楊堅隨其父征戰四方,也屢立戰功,先後被授予車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而楊堅本人也受到了鮮卑望族獨孤家族的賞識,後來成為北周大丞相、大宗伯的獨孤信將最寵愛的小女兒嫁給了楊堅,這就是後來的隋文獻皇后——獨孤伽羅。

在府兵制之外,宇文皇族最有力的統治武器是加強胡漢融合,促進“關隴集團”的強大。並且,與高氏北齊最大的不同就是,尊重漢人文化,提拔漢人將領。

在魏晉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分裂當中,怎樣融合胡漢,皆是擺在統治者面前的一道主要難題。而宇文泰則很好的奠定了民族大融合的最後一環。而北齊重視鮮卑貴族,貶低漢人,佞佛無度,繼任的皇帝也大都腐化墮落,最終亡於北周。

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了中國北方,改變了“天下三分”的格局,重新回到“南北對峙”。這一年,楊堅36歲,因為戰功卓著,被晉升為上柱國,而這一次,楊堅再度得益於政治聯姻,此前,他13歲的大女兒楊麗華為北周武帝迎娶為太子宇文贇的太子妃。

次年,一代英主宇文邕因病早逝,宣帝繼位,楊麗華成為皇后,楊堅擢升為大司馬。在唐代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中,楊堅在列,可以看出,楊堅深沉霸氣的外表。也正因此,北周宣帝即位以後,楊堅一度陷入危險的境地。

隨著楊堅的政治地位與威望的一再提升,周宣帝對他猜忌日重,不僅故意立了“五個”皇后,以削弱楊堅的外戚之盛。還在某一次宮廷宴會上,意欲殺之,還好楊堅一直刻意的保持低調謹慎,才得以保全自己。

後來,楊堅決定自請外調揚州總管,遠離政治中心,隱忍以待天時。此前楊堅就擔任過隨州刺史、定州總管,他深知民間疾苦與吏治腐敗問題,所以外調也是希望可以多做一些實事。

580年五月,宣帝暴斃,撇下了八歲的靜帝宇文闡,北周的王氣至此徹底黯然失色,而身為皇帝外祖父的楊堅,已晉爵隋王,此刻距離最高統治權也就是一步之遙了。

這時候的楊堅再也不必遮掩了,先後果斷處死了五個宇文氏諸王,獨掌大權。很快,以相州總管尉遲迥為首的三路叛軍即反抗朝廷,楊堅令漢將韋孝寬為領軍大將,僅用了四個月便平定了“三總管之亂”。

581年,楊堅廢掉了靜帝,建立隋朝。在長安築大興城,作為都城。接下來就是劍指南方,一統華夏了。

但是,新朝雖伊始,北方的突厥卻沒有臣服。自北魏中後期以來,突厥興起之後,在北周與北齊對峙之時,一度非常強大。楊堅即位以後,決定先解決這一後顧之憂。後來,在“遠交近攻”的政治與軍事策略下,楊堅終於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沙缽略可汗,也使得突厥分裂為東、西二部,無力再與大隋相抗。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6

二百年前,前秦符堅統兵百萬南下,不料一戰即潰,不僅兵敗身死,還使得剛剛一度統一的北方再次陷入戰亂不止。楊堅不願重蹈覆轍,故在滅陳的事宜提上日程之後,楊堅顯得尤為審慎。最後,在丞相高熲和虢州刺史崔仲方的聯合建議下,確立了滅陳的計劃。

開皇七年(587年)九月,楊堅先廢西樑後主蕭琮,西樑亡。開皇八年(588年),楊堅以晉王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大將軍楊素帶領水軍出永安,共五十一萬大軍,三路大軍伐陳。 八年十二月,楊素沿長江擊破陳的沿江守軍,順流而東。賀若弼與韓擒虎則趁勢南北夾擊陳都建康。

開皇九年正月(589年2月),陳將任忠引韓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陳叔寶,陳朝滅亡。不久,各地陳軍或受陳後主號令投降、或抵抗隋軍而被消滅,只有嶺南地區受冼夫人保境據守。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至此,天下一統。

陳後主陳叔寶(553年—604年),字元秀,小名黃奴,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陳朝也是南朝最後一位皇帝,陳宣帝陳頊嫡長子。

陳朝天康元年(566年),授寧遠將軍,遷太子中庶子、侍中。太建元年(569年),被立為皇太子。太建十四年(582年)即皇帝位。他在位期間,荒廢朝政,耽於酒色,醉心詩文和音樂。禎明三年(589年),隋軍大舉南下,攻破廣陵、京口和都城建康,滅亡陳朝。陳叔寶被擄至長安,受封長城縣公。

隋朝仁壽四年(604年),陳叔寶病死於洛陽,終年五十二,追贈大將軍,諡號煬,葬於洛陽邙山。

在今南京市玄武區玄武湖南側、雞鳴寺內,有一口胭脂井,即南朝陳景陽殿之井,又名辱井、景陽井。

南朝陳禎明三年(589年),隋兵南下過江,攻佔建康臺城,陳後主聞兵至,與妃張麗華、孔貴嬪投此井躲避。到了半夜,為隋兵所俘虜,後人因稱此井為辱井。隋唐以後,臺城屢遭破壞,景陽殿已毀,景陽井也隨之湮沒。後人為了汲取陳後主的亡國教訓,遂在今南京雞鳴寺立井,名“胭脂井”。

楊堅將陳後主抓到長安以後,並沒有殺他,而是賜予宅邸,禮遇甚厚,讓其終老餘生。陳叔寶後來仍舊沉湎於酒色,醉生夢死。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7

隋文帝楊堅,終於完成了數百年來,多少人為了一統華夏付出的心血與渴望,這包括前秦王符堅,北魏孝文帝,西魏英雄宇文泰,一代英主宇文邕,當然,這也是當時全國人民的渴望與夙願。

楊堅之一統,堪比秦始皇,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次歷史性統一,終結了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生靈塗炭的局面,再次將孕育了華夏文明的黃河、長江、珠江流域再次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可謂是華夏文明的一次復興,也同時開啟了大唐王朝二百餘年的承平之運。

但是,版圖的統一併不意味著真正的統一,怎樣改革政治體制與官制,怎樣發展經濟復甦幾百年亂世遺留下的困局,怎樣將融合以後的漢文化再一次發揚光大,使得華夏真正意義上再次進入漢人正統,怎樣徹底杜絕王朝分裂的因素,等等,這些問題,其實,才剛剛是一個開始。

整整復斜斜,隨旗簇晚沙。

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

誰憐容足地,卻羨井中蛙。

——唐·杜牧《臺城曲二首·之一》

"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1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南朝·陳叔寶《玉樹後庭花》

這首詩歌常被後人稱作“亡國之音”,是南朝最後一個皇帝陳後主與嬪妃們的唱和之作,而類似的情景在此前的三百餘年,一直在中華大地上縈繞不休。

南北朝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王朝更迭最為頻繁的時期,在北方,自西晉末年至北魏初年,五胡十六國你方唱罷我登場,最短的朝代存續僅有八年;在南方,滾滾長江也在見證著六朝的沉浮興亡。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也許統一的大勢已經悄然來臨。但是,直至南朝陳時期,漢人政權依然昏庸無能,沒有作為。而北方的政權胡漢對立、內戰不止,也飽受塞北遊牧武裝的侵擾,無法形成合力。

想三百年前,魏武揮鞭也未能一統天下,其子曹丕雖然也算是一個明君,但是時勢能造就英雄,卻無法改變歷史的宿命,不知下一個能夠徹底終結亂世,開闢一個嶄新時代的“真龍”究竟在何方?

只怕,還是要從北魏末年的“六鎮之亂”說起。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2

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北25公里大青山北麓,有一個土城樑村,往北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再往北就是荒涼的沙漠。誰能想到,這一段段靜默的黃土樑所懷抱的,正是當年北魏的軍事要塞——武川鎮。

後人感嘆武川鎮乃王氣所聚,恰在這個彈丸之地,先後走出了北周、隋、唐三朝皇室,以及一大批文臣武將,左右了中國三百多年的歷史。

公元398年,北魏佔領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區,這個由遊牧民族拓跋鮮卑建立的王朝政權統一了北方大部,魏道武帝拓跋珪將國都遷至平城(今山西大同)。

為鞏固政權,抵禦北方遊牧民族柔然的進犯,除武川鎮外,延長城一線拓跋珪還設置了沃野鎮,懷朔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合稱“北方六鎮”。

起初,鎮守六鎮的都是拓跋氏的功勳貴族,中下層軍將也可以有晉升之途。至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元宏還先後巡視懷朔、武川、撫冥、柔玄四鎮,下詔六鎮及御夷軍民,年滿八十以上而無子孫兄弟者,終身給其廩粟;七十以上家貧者,各賜粟十斛。“六鎮”之稱,始見於記載。

但到了孝文帝遷都洛陽後,著重經營中原,六鎮將士地位日益低下,鮮卑貴族子弟進仕艱難,甚至被歸入“北人”、“賤民”的行列。且派往北鎮的人,多為流犯或死囚,稱為“府戶”、“兵戶”,與六鎮將士統稱為“鎮戶”。

加之朝廷派往北鎮的鎮將貪汙者多,邊防士卒與高車(柔然的一部)降眾都受到殘酷的剝削壓迫,生活日益貧困。太和二十二年,懷朔以東諸鎮高車人就舉行了大規模暴動。孝文帝被迫暫停與南齊作戰,北上鎮壓。

正光四年(523年),爆發了更大規模反漢化的“六鎮起義”與河北葛榮起義,關隴、河北各族軍民紛紛起兵響應,北魏統治瀕臨崩潰。而邊鎮的軍事豪強也乘機擴充實力,其中以爾朱榮兵勢最盛。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3

爾朱榮(493年—530年),字天寶,樑郡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契胡族。北魏權臣、軍事家。

早襲父爵,擔任第一領民酋長,積極招兵買馬,發展壯大力量。受到北魏孝明帝籠絡,鎮壓河北農民起義和對抗胡太后勢力。孝昌二年(526年),舉兵襲取肆州(今山西忻縣),自置官吏,兵勢漸盛,脫離朝廷管制。

武泰元年(528年),率軍從晉陽南下,擁立長樂王元攸即位,自領侍中、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尚書令,封太原王,專擅朝政。藉口丞相高陽王元雍謀反,又發動河陰之變,還師晉陽,身居外藩,安置親信黨羽,佔據要職要地,遙控朝政大局。後大破葛榮數十萬起義軍,遷大丞相,先後擊滅韓樓、元顥叛亂。

永安三年(530年),又派驃騎大將軍爾朱天光前往關中地區,鎮壓万俟醜奴、王慶雲起義軍。入朝覲見皇帝,為孝莊帝設計所殺,時年37歲。爾朱榮雖然在史書中罵名滾滾,歸入奸雄行列,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得到了肯定。

爾朱榮在六鎮之亂時,鎮守晉陽。憑藉著鎮壓六鎮起義,壯大了自己的勢力,擁有極多雄兵。時孝明帝因與胡太后不和,下詔爾朱榮入京。爾朱榮行至半路,卻又被下詔停止行程。

原來是胡太后黨羽殺死了孝明帝,胡太后執政,爾朱榮藉口為孝明帝報仇,發兵攻陷洛陽,殺死大臣王公等兩千餘人,並將胡太后和幼帝沉入黃河中淹死,這就是河陰之變。改立元攸為帝,是為孝莊帝。爾朱榮卻在此時返回晉陽,以大丞相之位遙控朝政。

可見,爾朱榮這個人並不是一個英雄,只是一個野心家,不久便被高歡擊敗,莊帝所殺。在六鎮軍民起義的過程當中,真正崛起的是兩個人,一個是來自懷朔鎮的高歡,一個是來自武川鎮的宇文泰。而這兩個人也成為最後分裂、滅亡北魏的北齊與北周的奠基人。

北魏分裂以後,先裂變為東魏(北齊前身)和西魏(北周前身),再加之北方興起的突厥,中國統一的希望似乎更加陷入僵局。

歷史在黑暗中繼續摸索前行,似乎在強烈呼喚著一位真正能夠一統華夏的強勢君主的誕生。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4

公元541年七月的一個深夜,一聲嘹亮的啼哭聲在西魏馮翊城中響起,時為同州刺史的楊忠之夫人呂氏誕下了一個嬰兒,他就是後來的隋文帝——楊堅。

就在這天凌晨,有一個叫做智仙的尼姑來到楊忠府,告訴楊忠“此兒大有來歷,不可養於俗人家中”,楊忠信其言,將自家府苑闢為尼寺,將楊堅交給智仙撫育。

隋太祖楊忠(507年—568年),字揜於,小名奴奴, 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西魏北周時期將領,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東漢太尉楊震後代,隋文帝楊堅之父。

初隨爾朱氏、獨孤信征戰。北魏分裂後,加入西魏王朝,得到丞相宇文泰重用。隨軍擒竇泰、破沙苑、敗南樑,遷徵西將軍、驃騎大將軍,封陳留郡公,賜姓普六茹氏。北周建立後,多次打敗北齊軍隊,攻陷北齊二十多座城池,拜小宗伯、大司空,遷柱國大將軍,封隨國公。

天和三年(568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二歲,追贈太保,諡號為桓。長子楊堅建立隋朝後,追諡武元皇帝,廟號太祖。

據《北史》記載,楊忠身高七尺八寸,容貌俊美,身材魁梧,武藝過人,見識精深,器量極大,有將帥的才能謀略。高歡舉兵內犯時,楊忠正跟隨獨孤信在洛陽,後護送北魏孝武帝元修西遷,進封侯爵。並參與平定潼關,攻克荊州。丞相宇文泰任命楊忠為安西將軍、銀青光祿大夫、襄城縣公。

楊堅漸漸長大,一代梟雄宇文泰曾誇讚楊忠的兒子楊堅“此兒風骨,不似代間人矣!”在楊堅成長的歲月裡,東、西魏之間戰事不斷,父親楊忠也多次立有戰功。

卻說東、西魏分裂之初,宇文泰集團實際並無多少優勢可言。主要是在武力上,自“六鎮起義”後,有二十餘萬的鮮卑族武裝都歸入了高歡麾下,今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及安徽、江蘇以北等中原地區也都在其版圖之內,而宇文泰只能擁戴北魏末帝元修,立足關隴,手下統領的將士也僅一兩萬人。

由於宇文泰武川軍人集團實力薄弱,要想與高歡集團對抗,就不得不團結關中的漢人豪族力量。到了550年,宇文泰終於完成了“府兵制”的建設。簡言之,即是將自己的核心將領集團與關隴的豪強集團有機的綁定在一起,共同打天下。這就是“八大柱國”與“十二大將軍”。

即,除宇文泰本人與西魏宗室元欣之外,還有六位“柱國”大將軍:獨孤信、趙貴、於謹、侯莫陳崇、李虎、李弼。在這八柱國之下還有十二大將軍,楊忠即居此列。

楊堅成年之後,高歡和宇文泰也相繼去世,但是依託府兵制和“關隴集團”的齊心合力,西魏的政治、軍事實力慢慢的超過了東魏。後來,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建立了北周,高歡次子高洋建立了北齊,兩國之間的戰爭依然繼續。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5

在血與火的洗禮下,楊堅隨其父征戰四方,也屢立戰功,先後被授予車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而楊堅本人也受到了鮮卑望族獨孤家族的賞識,後來成為北周大丞相、大宗伯的獨孤信將最寵愛的小女兒嫁給了楊堅,這就是後來的隋文獻皇后——獨孤伽羅。

在府兵制之外,宇文皇族最有力的統治武器是加強胡漢融合,促進“關隴集團”的強大。並且,與高氏北齊最大的不同就是,尊重漢人文化,提拔漢人將領。

在魏晉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分裂當中,怎樣融合胡漢,皆是擺在統治者面前的一道主要難題。而宇文泰則很好的奠定了民族大融合的最後一環。而北齊重視鮮卑貴族,貶低漢人,佞佛無度,繼任的皇帝也大都腐化墮落,最終亡於北周。

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了中國北方,改變了“天下三分”的格局,重新回到“南北對峙”。這一年,楊堅36歲,因為戰功卓著,被晉升為上柱國,而這一次,楊堅再度得益於政治聯姻,此前,他13歲的大女兒楊麗華為北周武帝迎娶為太子宇文贇的太子妃。

次年,一代英主宇文邕因病早逝,宣帝繼位,楊麗華成為皇后,楊堅擢升為大司馬。在唐代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中,楊堅在列,可以看出,楊堅深沉霸氣的外表。也正因此,北周宣帝即位以後,楊堅一度陷入危險的境地。

隨著楊堅的政治地位與威望的一再提升,周宣帝對他猜忌日重,不僅故意立了“五個”皇后,以削弱楊堅的外戚之盛。還在某一次宮廷宴會上,意欲殺之,還好楊堅一直刻意的保持低調謹慎,才得以保全自己。

後來,楊堅決定自請外調揚州總管,遠離政治中心,隱忍以待天時。此前楊堅就擔任過隨州刺史、定州總管,他深知民間疾苦與吏治腐敗問題,所以外調也是希望可以多做一些實事。

580年五月,宣帝暴斃,撇下了八歲的靜帝宇文闡,北周的王氣至此徹底黯然失色,而身為皇帝外祖父的楊堅,已晉爵隋王,此刻距離最高統治權也就是一步之遙了。

這時候的楊堅再也不必遮掩了,先後果斷處死了五個宇文氏諸王,獨掌大權。很快,以相州總管尉遲迥為首的三路叛軍即反抗朝廷,楊堅令漢將韋孝寬為領軍大將,僅用了四個月便平定了“三總管之亂”。

581年,楊堅廢掉了靜帝,建立隋朝。在長安築大興城,作為都城。接下來就是劍指南方,一統華夏了。

但是,新朝雖伊始,北方的突厥卻沒有臣服。自北魏中後期以來,突厥興起之後,在北周與北齊對峙之時,一度非常強大。楊堅即位以後,決定先解決這一後顧之憂。後來,在“遠交近攻”的政治與軍事策略下,楊堅終於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沙缽略可汗,也使得突厥分裂為東、西二部,無力再與大隋相抗。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6

二百年前,前秦符堅統兵百萬南下,不料一戰即潰,不僅兵敗身死,還使得剛剛一度統一的北方再次陷入戰亂不止。楊堅不願重蹈覆轍,故在滅陳的事宜提上日程之後,楊堅顯得尤為審慎。最後,在丞相高熲和虢州刺史崔仲方的聯合建議下,確立了滅陳的計劃。

開皇七年(587年)九月,楊堅先廢西樑後主蕭琮,西樑亡。開皇八年(588年),楊堅以晉王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大將軍楊素帶領水軍出永安,共五十一萬大軍,三路大軍伐陳。 八年十二月,楊素沿長江擊破陳的沿江守軍,順流而東。賀若弼與韓擒虎則趁勢南北夾擊陳都建康。

開皇九年正月(589年2月),陳將任忠引韓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陳叔寶,陳朝滅亡。不久,各地陳軍或受陳後主號令投降、或抵抗隋軍而被消滅,只有嶺南地區受冼夫人保境據守。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至此,天下一統。

陳後主陳叔寶(553年—604年),字元秀,小名黃奴,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陳朝也是南朝最後一位皇帝,陳宣帝陳頊嫡長子。

陳朝天康元年(566年),授寧遠將軍,遷太子中庶子、侍中。太建元年(569年),被立為皇太子。太建十四年(582年)即皇帝位。他在位期間,荒廢朝政,耽於酒色,醉心詩文和音樂。禎明三年(589年),隋軍大舉南下,攻破廣陵、京口和都城建康,滅亡陳朝。陳叔寶被擄至長安,受封長城縣公。

隋朝仁壽四年(604年),陳叔寶病死於洛陽,終年五十二,追贈大將軍,諡號煬,葬於洛陽邙山。

在今南京市玄武區玄武湖南側、雞鳴寺內,有一口胭脂井,即南朝陳景陽殿之井,又名辱井、景陽井。

南朝陳禎明三年(589年),隋兵南下過江,攻佔建康臺城,陳後主聞兵至,與妃張麗華、孔貴嬪投此井躲避。到了半夜,為隋兵所俘虜,後人因稱此井為辱井。隋唐以後,臺城屢遭破壞,景陽殿已毀,景陽井也隨之湮沒。後人為了汲取陳後主的亡國教訓,遂在今南京雞鳴寺立井,名“胭脂井”。

楊堅將陳後主抓到長安以後,並沒有殺他,而是賜予宅邸,禮遇甚厚,讓其終老餘生。陳叔寶後來仍舊沉湎於酒色,醉生夢死。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07

隋文帝楊堅,終於完成了數百年來,多少人為了一統華夏付出的心血與渴望,這包括前秦王符堅,北魏孝文帝,西魏英雄宇文泰,一代英主宇文邕,當然,這也是當時全國人民的渴望與夙願。

楊堅之一統,堪比秦始皇,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次歷史性統一,終結了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生靈塗炭的局面,再次將孕育了華夏文明的黃河、長江、珠江流域再次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可謂是華夏文明的一次復興,也同時開啟了大唐王朝二百餘年的承平之運。

但是,版圖的統一併不意味著真正的統一,怎樣改革政治體制與官制,怎樣發展經濟復甦幾百年亂世遺留下的困局,怎樣將融合以後的漢文化再一次發揚光大,使得華夏真正意義上再次進入漢人正統,怎樣徹底杜絕王朝分裂的因素,等等,這些問題,其實,才剛剛是一個開始。

整整復斜斜,隨旗簇晚沙。

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

誰憐容足地,卻羨井中蛙。

——唐·杜牧《臺城曲二首·之一》

終結四百年亂世,隋唐盛世的奠基者,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的成長史

歡迎讀者朋友們關注、閱讀下一篇章——隋唐盛世之貞觀之治。

張鋒 己亥初秋寫於啟東翠彧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