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樹敵呢?致身處官場、商場、社會的我們'

"
"
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樹敵呢?致身處官場、商場、社會的我們

西奧多.羅斯福

西奧多.羅斯福還在白宮的時候曾經坦言,如果他每天能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時間是對的,那無疑將遠遠超出他原本的預期。如果連這位20世紀最受人矚目的偉大人物對自己的預期也不過如此,那你我這樣的人又怎樣呢?如果你能確定自己在一天之中有百分之五十的時候是對的,那真該早日進軍華爾街,日賺百萬,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了。如果你不能確定這個正確率,你又憑什麼去指著別人的錯誤呢?

不要以為你不說話就能是自己沒有指著別人。你的表情、聲音、手勢就足以說明你的心聲,那和語言同樣有效。而當你的指責對方的時候,他真的會認同你、感激你嗎?當然不會,因為你的指責打擊了他的智力和判斷力,傷害了他的自尊和驕傲。他不但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反而還會攻擊你。哪怕你運用柏拉圖、康德的邏輯來和他爭辯,你也不能改變他的想法,因為你已經傷害了他的感情。

你千萬不要說:“你不承認自己錯了,沒關係,我拿證據給你看!”這話等於在說:“我比你聰明,我要教育你,讓你知道什麼是對的。”這就好像下戰書一樣,只會引起對方的方案和敵意。還沒等你接著說下去,他就想和你打架了。

哪怕你的態度很溫和,對方也心平氣和,想改變人的觀點也是很困難的。那麼,為什麼要給自己增添煩惱呢?

如果你想證明什麼,你不用直接告訴他,有更巧妙的辦法可以說明你的想法,又不會得罪對方。三百年前,伽利略就說過:“你不能教導別人,你唯一能做的,是引導他自行領悟。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也曾告誡他的兒子:“要比所有人都聰明,可是不要告訴別人,你比他聰明。

蘇格拉底更是一再向信眾強調:“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無所知。

我的智慧當然遠不如蘇格拉底,所以我從此再也不指責任何人。事實證明,這一方法真的有效。

如果有人說錯了話,即使你百分之百確定他說錯了,也可以這樣說:“這個嘛,本來我不是這樣想的,不過可能是我搞錯了。我經常犯錯。如果我真的錯了,我想盡快改正。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普天之下,應該沒有人會責怪你說這樣的話:“可能是我錯了。我經常犯錯。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我班上的學員哈羅德.萊茵克在和客戶溝通的過程中,就巧妙運用了這一方法。萊茵克先生在蒙大拿州從事銷售道奇車的工作。他告訴我們,汽車行業壓力很大,在處理客戶投訴的時候態度常常比較冷漠,由此引發了很多不快,好幾次和客戶吵起來,業績也大幅下滑。

他告訴我們:“我意識到這樣下去可不行,我必須換一種方法。所以我試著對客戶說:‘我們一直有許多不足之處,為此我感到萬分抱歉。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可能又犯錯了,請您告訴我們具體情況吧。’”

“這番話總能讓對方平靜下來。一但客戶的負面情緒得到疏導,就能比較理智客觀地看待問題。有好幾位客戶對我的通情達理表達了感謝,有兩位客戶還介紹了朋友來買車。在競爭激烈的汽車銷售市場,我們需要這樣的客戶。我相信禮貌地對待客戶,對他們的意見足夠尊重,能讓我們在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承認自己有可能犯錯不一定會讓你引火上身,反而可能讓你避免紛爭。你的寬大胸懷會影響對方,使他也想公正寬容地解決問題,甚至讓他承認自己的錯誤。

"
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樹敵呢?致身處官場、商場、社會的我們

西奧多.羅斯福

西奧多.羅斯福還在白宮的時候曾經坦言,如果他每天能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時間是對的,那無疑將遠遠超出他原本的預期。如果連這位20世紀最受人矚目的偉大人物對自己的預期也不過如此,那你我這樣的人又怎樣呢?如果你能確定自己在一天之中有百分之五十的時候是對的,那真該早日進軍華爾街,日賺百萬,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了。如果你不能確定這個正確率,你又憑什麼去指著別人的錯誤呢?

不要以為你不說話就能是自己沒有指著別人。你的表情、聲音、手勢就足以說明你的心聲,那和語言同樣有效。而當你的指責對方的時候,他真的會認同你、感激你嗎?當然不會,因為你的指責打擊了他的智力和判斷力,傷害了他的自尊和驕傲。他不但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反而還會攻擊你。哪怕你運用柏拉圖、康德的邏輯來和他爭辯,你也不能改變他的想法,因為你已經傷害了他的感情。

你千萬不要說:“你不承認自己錯了,沒關係,我拿證據給你看!”這話等於在說:“我比你聰明,我要教育你,讓你知道什麼是對的。”這就好像下戰書一樣,只會引起對方的方案和敵意。還沒等你接著說下去,他就想和你打架了。

哪怕你的態度很溫和,對方也心平氣和,想改變人的觀點也是很困難的。那麼,為什麼要給自己增添煩惱呢?

如果你想證明什麼,你不用直接告訴他,有更巧妙的辦法可以說明你的想法,又不會得罪對方。三百年前,伽利略就說過:“你不能教導別人,你唯一能做的,是引導他自行領悟。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也曾告誡他的兒子:“要比所有人都聰明,可是不要告訴別人,你比他聰明。

蘇格拉底更是一再向信眾強調:“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無所知。

我的智慧當然遠不如蘇格拉底,所以我從此再也不指責任何人。事實證明,這一方法真的有效。

如果有人說錯了話,即使你百分之百確定他說錯了,也可以這樣說:“這個嘛,本來我不是這樣想的,不過可能是我搞錯了。我經常犯錯。如果我真的錯了,我想盡快改正。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普天之下,應該沒有人會責怪你說這樣的話:“可能是我錯了。我經常犯錯。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我班上的學員哈羅德.萊茵克在和客戶溝通的過程中,就巧妙運用了這一方法。萊茵克先生在蒙大拿州從事銷售道奇車的工作。他告訴我們,汽車行業壓力很大,在處理客戶投訴的時候態度常常比較冷漠,由此引發了很多不快,好幾次和客戶吵起來,業績也大幅下滑。

他告訴我們:“我意識到這樣下去可不行,我必須換一種方法。所以我試著對客戶說:‘我們一直有許多不足之處,為此我感到萬分抱歉。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可能又犯錯了,請您告訴我們具體情況吧。’”

“這番話總能讓對方平靜下來。一但客戶的負面情緒得到疏導,就能比較理智客觀地看待問題。有好幾位客戶對我的通情達理表達了感謝,有兩位客戶還介紹了朋友來買車。在競爭激烈的汽車銷售市場,我們需要這樣的客戶。我相信禮貌地對待客戶,對他們的意見足夠尊重,能讓我們在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承認自己有可能犯錯不一定會讓你引火上身,反而可能讓你避免紛爭。你的寬大胸懷會影響對方,使他也想公正寬容地解決問題,甚至讓他承認自己的錯誤。

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樹敵呢?致身處官場、商場、社會的我們

法庭辯論

而如果你直接說出對方錯了,結果會怎樣呢?我們來看看一個真實的案例吧,S先生是紐約一位年輕的律師。他曾為一起重大案件擔任辯護律師,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出庭。此案涉及的賠償金額巨大,其半決結果必將在法律界造成重大影響。在辯護過程中,法官問S先生說:“海事法的訴訟時效是六年,對吧?”

S先生愣住了,盯著法官看了一會兒,說道:“法官閣下,海事法中沒有條紋這樣規定。”

“當我說出這番話以後,整個法庭都沉默了。”S先生在課上詳細敘述了當時的情形,“房間裡的空氣好像瞬間降到了零度以下。我說的是對的,法官犯了錯。我這樣直白地告訴了他,而他是不是會對我友善一些呢?不是的。那場訴訟,我相信法律原本是站在我這邊的,而且那次辯護我做得比以往都好,科室我並沒能說服那位法官。我犯了一個大錯,我竟然當著那麼多人的面,直率地告訴一位很有學問而且很有名的人說,你錯了。”

這個世界上,理智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滿含偏見,常常被戒備、嫉妒、猜忌、恐懼和傲慢左右。大部分人都不會改變他的宗教信仰,或者他的發現。如果你習慣告訴別人他們錯了,請你在每天早餐前讀一讀詹姆斯.哈維.魯濱遜在《理智的形成》中說的這些話:

有時候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想法,而且對此毫不猶豫。可是在被別人指責的時候,我們卻拒絕改變,並且產生懊惱和厭憎的情緒。我們不會在意自己的價值觀怎麼形成,科室一旦有人質疑,我們就會對這種價值觀產生感情。事實上,珍貴的並不是那些價值觀,而是我們的自尊。

“我的”------這個普通的詞彙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確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這個詞的認知,是人類智慧的開端。不管是在“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父親,還是“我的”神,這兩個字都有著非比尋常的力量。

我們不僅討厭別人指出我們的表不準、車子破,而且討厭別人指責我們所有對事物的看法,不論是火星上的河道位置、字詞發音、水楊苷的藥理特性,還是薩爾貢的年代。我們總是固執地堅持自己原有的認知,一旦被人質疑,就忍不住牴觸,併為保護自己認定的事實而尋找各種藉口。其結果就是我們總宣揚自己很理性,而實際上在抗衛自己的偏見。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在他的著作《個人形成論》中寫到:

我意識到,允許自己理解他人具有重要的價值。這句話也許聽起來很怪-------理解別人難道還要得到批准嗎?是的,我的確這樣認為的。對於從別人那裡聽到的種種言論,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不是試圖理解,而是反對。當別人表達自己的感情、觀點、信仰的時候,我們總會首選感到:“對”“真傻”“不正常吧”“不對”“不太好”......我們很少允許自己去試著理解別人。

我曾經請一位室內設計師為我家做一些布藝裝飾。等他把賬單給我的時候,簡直嚇了我一跳。幾天後,一位朋友來家裡做客,參觀了我重新佈置的家後,她問了價格。“什麼?這也太不正常了!”她有些幸災樂禍地說:“你不是被人坑了吧?”

她說的是真的嗎?是的,她說出了事實。可是沒有人希望自己被別人質疑。我也是一個普通人,所以我本能地為自己辯護。我告訴她,一分價錢一分貨,貴自然有貴的道理,便宜的東西,質量和品味都值得懷疑。

第二天,另外一位朋友來我家做客。她很欣賞那些裝飾品,並表示多麼希望自己家也能有這麼高尚漂亮的設計。我的反應和前一天完全不一樣了。我告訴她:“說真的,這些東西貴的離譜。我覺得它們不值這個價,我現在都還在後悔。”

當我們犯錯的時候,我們也許會對自己承認。如果某個人溫和友善,我們也許會向他承認,併為自己的承擔而驕傲。可是如果別人毫不留情地說出了事實,並強迫我們承認,我們往往不會妥協。

"
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樹敵呢?致身處官場、商場、社會的我們

西奧多.羅斯福

西奧多.羅斯福還在白宮的時候曾經坦言,如果他每天能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時間是對的,那無疑將遠遠超出他原本的預期。如果連這位20世紀最受人矚目的偉大人物對自己的預期也不過如此,那你我這樣的人又怎樣呢?如果你能確定自己在一天之中有百分之五十的時候是對的,那真該早日進軍華爾街,日賺百萬,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了。如果你不能確定這個正確率,你又憑什麼去指著別人的錯誤呢?

不要以為你不說話就能是自己沒有指著別人。你的表情、聲音、手勢就足以說明你的心聲,那和語言同樣有效。而當你的指責對方的時候,他真的會認同你、感激你嗎?當然不會,因為你的指責打擊了他的智力和判斷力,傷害了他的自尊和驕傲。他不但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反而還會攻擊你。哪怕你運用柏拉圖、康德的邏輯來和他爭辯,你也不能改變他的想法,因為你已經傷害了他的感情。

你千萬不要說:“你不承認自己錯了,沒關係,我拿證據給你看!”這話等於在說:“我比你聰明,我要教育你,讓你知道什麼是對的。”這就好像下戰書一樣,只會引起對方的方案和敵意。還沒等你接著說下去,他就想和你打架了。

哪怕你的態度很溫和,對方也心平氣和,想改變人的觀點也是很困難的。那麼,為什麼要給自己增添煩惱呢?

如果你想證明什麼,你不用直接告訴他,有更巧妙的辦法可以說明你的想法,又不會得罪對方。三百年前,伽利略就說過:“你不能教導別人,你唯一能做的,是引導他自行領悟。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也曾告誡他的兒子:“要比所有人都聰明,可是不要告訴別人,你比他聰明。

蘇格拉底更是一再向信眾強調:“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無所知。

我的智慧當然遠不如蘇格拉底,所以我從此再也不指責任何人。事實證明,這一方法真的有效。

如果有人說錯了話,即使你百分之百確定他說錯了,也可以這樣說:“這個嘛,本來我不是這樣想的,不過可能是我搞錯了。我經常犯錯。如果我真的錯了,我想盡快改正。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普天之下,應該沒有人會責怪你說這樣的話:“可能是我錯了。我經常犯錯。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我班上的學員哈羅德.萊茵克在和客戶溝通的過程中,就巧妙運用了這一方法。萊茵克先生在蒙大拿州從事銷售道奇車的工作。他告訴我們,汽車行業壓力很大,在處理客戶投訴的時候態度常常比較冷漠,由此引發了很多不快,好幾次和客戶吵起來,業績也大幅下滑。

他告訴我們:“我意識到這樣下去可不行,我必須換一種方法。所以我試著對客戶說:‘我們一直有許多不足之處,為此我感到萬分抱歉。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可能又犯錯了,請您告訴我們具體情況吧。’”

“這番話總能讓對方平靜下來。一但客戶的負面情緒得到疏導,就能比較理智客觀地看待問題。有好幾位客戶對我的通情達理表達了感謝,有兩位客戶還介紹了朋友來買車。在競爭激烈的汽車銷售市場,我們需要這樣的客戶。我相信禮貌地對待客戶,對他們的意見足夠尊重,能讓我們在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承認自己有可能犯錯不一定會讓你引火上身,反而可能讓你避免紛爭。你的寬大胸懷會影響對方,使他也想公正寬容地解決問題,甚至讓他承認自己的錯誤。

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樹敵呢?致身處官場、商場、社會的我們

法庭辯論

而如果你直接說出對方錯了,結果會怎樣呢?我們來看看一個真實的案例吧,S先生是紐約一位年輕的律師。他曾為一起重大案件擔任辯護律師,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出庭。此案涉及的賠償金額巨大,其半決結果必將在法律界造成重大影響。在辯護過程中,法官問S先生說:“海事法的訴訟時效是六年,對吧?”

S先生愣住了,盯著法官看了一會兒,說道:“法官閣下,海事法中沒有條紋這樣規定。”

“當我說出這番話以後,整個法庭都沉默了。”S先生在課上詳細敘述了當時的情形,“房間裡的空氣好像瞬間降到了零度以下。我說的是對的,法官犯了錯。我這樣直白地告訴了他,而他是不是會對我友善一些呢?不是的。那場訴訟,我相信法律原本是站在我這邊的,而且那次辯護我做得比以往都好,科室我並沒能說服那位法官。我犯了一個大錯,我竟然當著那麼多人的面,直率地告訴一位很有學問而且很有名的人說,你錯了。”

這個世界上,理智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滿含偏見,常常被戒備、嫉妒、猜忌、恐懼和傲慢左右。大部分人都不會改變他的宗教信仰,或者他的發現。如果你習慣告訴別人他們錯了,請你在每天早餐前讀一讀詹姆斯.哈維.魯濱遜在《理智的形成》中說的這些話:

有時候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想法,而且對此毫不猶豫。可是在被別人指責的時候,我們卻拒絕改變,並且產生懊惱和厭憎的情緒。我們不會在意自己的價值觀怎麼形成,科室一旦有人質疑,我們就會對這種價值觀產生感情。事實上,珍貴的並不是那些價值觀,而是我們的自尊。

“我的”------這個普通的詞彙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確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這個詞的認知,是人類智慧的開端。不管是在“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父親,還是“我的”神,這兩個字都有著非比尋常的力量。

我們不僅討厭別人指出我們的表不準、車子破,而且討厭別人指責我們所有對事物的看法,不論是火星上的河道位置、字詞發音、水楊苷的藥理特性,還是薩爾貢的年代。我們總是固執地堅持自己原有的認知,一旦被人質疑,就忍不住牴觸,併為保護自己認定的事實而尋找各種藉口。其結果就是我們總宣揚自己很理性,而實際上在抗衛自己的偏見。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在他的著作《個人形成論》中寫到:

我意識到,允許自己理解他人具有重要的價值。這句話也許聽起來很怪-------理解別人難道還要得到批准嗎?是的,我的確這樣認為的。對於從別人那裡聽到的種種言論,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不是試圖理解,而是反對。當別人表達自己的感情、觀點、信仰的時候,我們總會首選感到:“對”“真傻”“不正常吧”“不對”“不太好”......我們很少允許自己去試著理解別人。

我曾經請一位室內設計師為我家做一些布藝裝飾。等他把賬單給我的時候,簡直嚇了我一跳。幾天後,一位朋友來家裡做客,參觀了我重新佈置的家後,她問了價格。“什麼?這也太不正常了!”她有些幸災樂禍地說:“你不是被人坑了吧?”

她說的是真的嗎?是的,她說出了事實。可是沒有人希望自己被別人質疑。我也是一個普通人,所以我本能地為自己辯護。我告訴她,一分價錢一分貨,貴自然有貴的道理,便宜的東西,質量和品味都值得懷疑。

第二天,另外一位朋友來我家做客。她很欣賞那些裝飾品,並表示多麼希望自己家也能有這麼高尚漂亮的設計。我的反應和前一天完全不一樣了。我告訴她:“說真的,這些東西貴的離譜。我覺得它們不值這個價,我現在都還在後悔。”

當我們犯錯的時候,我們也許會對自己承認。如果某個人溫和友善,我們也許會向他承認,併為自己的承擔而驕傲。可是如果別人毫不留情地說出了事實,並強迫我們承認,我們往往不會妥協。

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樹敵呢?致身處官場、商場、社會的我們

林肯

美國內戰時期,著名社會評論家霍雷斯.格里曆曾嚴厲批評過林肯的政策。他相信,嘲笑和謾罵可以讓林肯改變,進而同意他的看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一直堅持這麼做。在林肯被刺的那天晚上,他還寫了一篇粗魯、刻薄的文章嘲諷林肯。這些嘲笑和辱罵可能讓林肯改變嗎?永遠不會。

如果你想知道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想提升個人魅力,想改變自己,不妨看看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自傳。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傳記,也是美國文學史上的經典著作。在這不自傳中,富蘭克林講述了他如何從一位莽撞少年成長為精美能幹的外交家的故事。

當本傑明.富蘭克林還是一個毛躁的年輕人的時候,一位教友會的教友把他叫到一邊,毫不留情地說出了自己對他的看法:

“本,你真是讓人難以忍受。只要有人和你意見不一樣。你就開始攻擊他們。現在,大家都不願意和你多說話。你的朋友們都覺得你不正常的時候他們更自在一些。你自以為很有學識,所以大家才不和你爭辯。而其實,他們只是不願意和你爭辯而已。他們知道這樣爭辯只是浪費時間,只會引起不愉快。你如果再這樣下去,就永遠不能進步。你現在已經無知近乎愚蠢了。”

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優點在於他能接受這位交友的逆耳忠言。他夠聰明,也夠大度,他知道對方的話是正確的,他深深地知道,如果再繼續這樣下去,他的社會關係將完全失敗。因此,他決定開始改變,把過去那些粗魯無禮和驕傲自大的習性改過來。

“我給自己定了規矩,”富蘭克林說,“我不能直接反駁別人,也不能固執己見。我不允許自己使用含有肯定意義的話,不如‘必須’‘毫無疑問’等,而要以‘我認為’‘我推想’‘我猜測’等詞語來代替。發現別人的觀點有錯誤的時候,我努力剋制自己,不立刻反駁他,不以指出他的錯誤而開心。相反,我會先肯定他的觀點有一定的正確性,然後再委婉地說明還有其他可能性。我很快明白到,我的這一改變使我與他人的交往愉快起來。我表面自己的觀點時,他們會積極迴應,而且很少反對。我的錯誤被指出來時,我不再覺得懊惱,而當我正確的時候,我也更容易地使對方放棄他原來的想法,站在我這一邊。”

“在最開始嘗試這種做法的時候,我必須很努力地剋制自己的本能,後來,這慢慢變成了習慣。五十年來,幾乎沒有人聽我說過任何武斷的話。這個習慣(還有正直的品行)幫了我很大的忙。當我推出新制度,或者想要改變舊制度的時候,總會得到支持。在各種公共委員會中,我的提議也能得到大家的支持。我口才不好,不善於演講,措辭總是不夠恰當,說出來的話沒有任何煽動性,可是這並不影響我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本傑明.富蘭克林的方法能運用在商業上嗎?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兩個例子。北卡羅納州的一位工業工程監理人凱瑟琳.奧爾雷德監管著一家紗線生產廠,她也是我們培訓班的學員。在課堂上,她和我們分享了一個敏感問題的處理過程:

“制定和實施獎勵制度以及考核標準是我的職責之一。在工廠裡,操作員生產的紗線越多,工資也就越高。之前,我們只生產三種紗線,所以這套制度很有效。可是後來,工廠更新了庫房和生產技能,能夠同時生產十二中紗線,原有的制度慢慢地不再有效,即不能公平獎勵操作員,也不能鼓勵他們,提高生產積極性。於是我制度了一套新的制度,以操作生產的紗線等級作為獎勵標準。我拿著新制度去見管理層,試圖告訴他們這套標準非常完美。我向他們指出原有標準的失誤,告訴他們那套標準對操作員非常不公平,而且我找到了解決的方法,制定了新的制度。結果怎麼樣?一敗塗地。我急於證明新制度的好,完全不給對方面子,弄得很尷尬。”

“在這裡上了幾堂課以後,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再次組織會議。這一次,我先問他們,覺得是什麼導致了現在的生產問題。大家依次討論後,我又問他們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解決。我在適當的時候提出了幾個建議,他們立刻跟著我的想法,得出了和我之前一樣的結論。最後,他們滿懷熱情地批准了我的方案。”

“現在,我相信毫不避諱地指出對方的過錯沒有任何好處,還會引發各種問題。那樣做的唯一結果就是你踐踏了對方的自尊,使你變得不受歡迎。”

"
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樹敵呢?致身處官場、商場、社會的我們

西奧多.羅斯福

西奧多.羅斯福還在白宮的時候曾經坦言,如果他每天能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時間是對的,那無疑將遠遠超出他原本的預期。如果連這位20世紀最受人矚目的偉大人物對自己的預期也不過如此,那你我這樣的人又怎樣呢?如果你能確定自己在一天之中有百分之五十的時候是對的,那真該早日進軍華爾街,日賺百萬,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了。如果你不能確定這個正確率,你又憑什麼去指著別人的錯誤呢?

不要以為你不說話就能是自己沒有指著別人。你的表情、聲音、手勢就足以說明你的心聲,那和語言同樣有效。而當你的指責對方的時候,他真的會認同你、感激你嗎?當然不會,因為你的指責打擊了他的智力和判斷力,傷害了他的自尊和驕傲。他不但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反而還會攻擊你。哪怕你運用柏拉圖、康德的邏輯來和他爭辯,你也不能改變他的想法,因為你已經傷害了他的感情。

你千萬不要說:“你不承認自己錯了,沒關係,我拿證據給你看!”這話等於在說:“我比你聰明,我要教育你,讓你知道什麼是對的。”這就好像下戰書一樣,只會引起對方的方案和敵意。還沒等你接著說下去,他就想和你打架了。

哪怕你的態度很溫和,對方也心平氣和,想改變人的觀點也是很困難的。那麼,為什麼要給自己增添煩惱呢?

如果你想證明什麼,你不用直接告訴他,有更巧妙的辦法可以說明你的想法,又不會得罪對方。三百年前,伽利略就說過:“你不能教導別人,你唯一能做的,是引導他自行領悟。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也曾告誡他的兒子:“要比所有人都聰明,可是不要告訴別人,你比他聰明。

蘇格拉底更是一再向信眾強調:“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無所知。

我的智慧當然遠不如蘇格拉底,所以我從此再也不指責任何人。事實證明,這一方法真的有效。

如果有人說錯了話,即使你百分之百確定他說錯了,也可以這樣說:“這個嘛,本來我不是這樣想的,不過可能是我搞錯了。我經常犯錯。如果我真的錯了,我想盡快改正。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普天之下,應該沒有人會責怪你說這樣的話:“可能是我錯了。我經常犯錯。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我班上的學員哈羅德.萊茵克在和客戶溝通的過程中,就巧妙運用了這一方法。萊茵克先生在蒙大拿州從事銷售道奇車的工作。他告訴我們,汽車行業壓力很大,在處理客戶投訴的時候態度常常比較冷漠,由此引發了很多不快,好幾次和客戶吵起來,業績也大幅下滑。

他告訴我們:“我意識到這樣下去可不行,我必須換一種方法。所以我試著對客戶說:‘我們一直有許多不足之處,為此我感到萬分抱歉。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可能又犯錯了,請您告訴我們具體情況吧。’”

“這番話總能讓對方平靜下來。一但客戶的負面情緒得到疏導,就能比較理智客觀地看待問題。有好幾位客戶對我的通情達理表達了感謝,有兩位客戶還介紹了朋友來買車。在競爭激烈的汽車銷售市場,我們需要這樣的客戶。我相信禮貌地對待客戶,對他們的意見足夠尊重,能讓我們在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承認自己有可能犯錯不一定會讓你引火上身,反而可能讓你避免紛爭。你的寬大胸懷會影響對方,使他也想公正寬容地解決問題,甚至讓他承認自己的錯誤。

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樹敵呢?致身處官場、商場、社會的我們

法庭辯論

而如果你直接說出對方錯了,結果會怎樣呢?我們來看看一個真實的案例吧,S先生是紐約一位年輕的律師。他曾為一起重大案件擔任辯護律師,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出庭。此案涉及的賠償金額巨大,其半決結果必將在法律界造成重大影響。在辯護過程中,法官問S先生說:“海事法的訴訟時效是六年,對吧?”

S先生愣住了,盯著法官看了一會兒,說道:“法官閣下,海事法中沒有條紋這樣規定。”

“當我說出這番話以後,整個法庭都沉默了。”S先生在課上詳細敘述了當時的情形,“房間裡的空氣好像瞬間降到了零度以下。我說的是對的,法官犯了錯。我這樣直白地告訴了他,而他是不是會對我友善一些呢?不是的。那場訴訟,我相信法律原本是站在我這邊的,而且那次辯護我做得比以往都好,科室我並沒能說服那位法官。我犯了一個大錯,我竟然當著那麼多人的面,直率地告訴一位很有學問而且很有名的人說,你錯了。”

這個世界上,理智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滿含偏見,常常被戒備、嫉妒、猜忌、恐懼和傲慢左右。大部分人都不會改變他的宗教信仰,或者他的發現。如果你習慣告訴別人他們錯了,請你在每天早餐前讀一讀詹姆斯.哈維.魯濱遜在《理智的形成》中說的這些話:

有時候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想法,而且對此毫不猶豫。可是在被別人指責的時候,我們卻拒絕改變,並且產生懊惱和厭憎的情緒。我們不會在意自己的價值觀怎麼形成,科室一旦有人質疑,我們就會對這種價值觀產生感情。事實上,珍貴的並不是那些價值觀,而是我們的自尊。

“我的”------這個普通的詞彙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確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這個詞的認知,是人類智慧的開端。不管是在“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父親,還是“我的”神,這兩個字都有著非比尋常的力量。

我們不僅討厭別人指出我們的表不準、車子破,而且討厭別人指責我們所有對事物的看法,不論是火星上的河道位置、字詞發音、水楊苷的藥理特性,還是薩爾貢的年代。我們總是固執地堅持自己原有的認知,一旦被人質疑,就忍不住牴觸,併為保護自己認定的事實而尋找各種藉口。其結果就是我們總宣揚自己很理性,而實際上在抗衛自己的偏見。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在他的著作《個人形成論》中寫到:

我意識到,允許自己理解他人具有重要的價值。這句話也許聽起來很怪-------理解別人難道還要得到批准嗎?是的,我的確這樣認為的。對於從別人那裡聽到的種種言論,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不是試圖理解,而是反對。當別人表達自己的感情、觀點、信仰的時候,我們總會首選感到:“對”“真傻”“不正常吧”“不對”“不太好”......我們很少允許自己去試著理解別人。

我曾經請一位室內設計師為我家做一些布藝裝飾。等他把賬單給我的時候,簡直嚇了我一跳。幾天後,一位朋友來家裡做客,參觀了我重新佈置的家後,她問了價格。“什麼?這也太不正常了!”她有些幸災樂禍地說:“你不是被人坑了吧?”

她說的是真的嗎?是的,她說出了事實。可是沒有人希望自己被別人質疑。我也是一個普通人,所以我本能地為自己辯護。我告訴她,一分價錢一分貨,貴自然有貴的道理,便宜的東西,質量和品味都值得懷疑。

第二天,另外一位朋友來我家做客。她很欣賞那些裝飾品,並表示多麼希望自己家也能有這麼高尚漂亮的設計。我的反應和前一天完全不一樣了。我告訴她:“說真的,這些東西貴的離譜。我覺得它們不值這個價,我現在都還在後悔。”

當我們犯錯的時候,我們也許會對自己承認。如果某個人溫和友善,我們也許會向他承認,併為自己的承擔而驕傲。可是如果別人毫不留情地說出了事實,並強迫我們承認,我們往往不會妥協。

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樹敵呢?致身處官場、商場、社會的我們

林肯

美國內戰時期,著名社會評論家霍雷斯.格里曆曾嚴厲批評過林肯的政策。他相信,嘲笑和謾罵可以讓林肯改變,進而同意他的看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一直堅持這麼做。在林肯被刺的那天晚上,他還寫了一篇粗魯、刻薄的文章嘲諷林肯。這些嘲笑和辱罵可能讓林肯改變嗎?永遠不會。

如果你想知道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想提升個人魅力,想改變自己,不妨看看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自傳。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傳記,也是美國文學史上的經典著作。在這不自傳中,富蘭克林講述了他如何從一位莽撞少年成長為精美能幹的外交家的故事。

當本傑明.富蘭克林還是一個毛躁的年輕人的時候,一位教友會的教友把他叫到一邊,毫不留情地說出了自己對他的看法:

“本,你真是讓人難以忍受。只要有人和你意見不一樣。你就開始攻擊他們。現在,大家都不願意和你多說話。你的朋友們都覺得你不正常的時候他們更自在一些。你自以為很有學識,所以大家才不和你爭辯。而其實,他們只是不願意和你爭辯而已。他們知道這樣爭辯只是浪費時間,只會引起不愉快。你如果再這樣下去,就永遠不能進步。你現在已經無知近乎愚蠢了。”

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優點在於他能接受這位交友的逆耳忠言。他夠聰明,也夠大度,他知道對方的話是正確的,他深深地知道,如果再繼續這樣下去,他的社會關係將完全失敗。因此,他決定開始改變,把過去那些粗魯無禮和驕傲自大的習性改過來。

“我給自己定了規矩,”富蘭克林說,“我不能直接反駁別人,也不能固執己見。我不允許自己使用含有肯定意義的話,不如‘必須’‘毫無疑問’等,而要以‘我認為’‘我推想’‘我猜測’等詞語來代替。發現別人的觀點有錯誤的時候,我努力剋制自己,不立刻反駁他,不以指出他的錯誤而開心。相反,我會先肯定他的觀點有一定的正確性,然後再委婉地說明還有其他可能性。我很快明白到,我的這一改變使我與他人的交往愉快起來。我表面自己的觀點時,他們會積極迴應,而且很少反對。我的錯誤被指出來時,我不再覺得懊惱,而當我正確的時候,我也更容易地使對方放棄他原來的想法,站在我這一邊。”

“在最開始嘗試這種做法的時候,我必須很努力地剋制自己的本能,後來,這慢慢變成了習慣。五十年來,幾乎沒有人聽我說過任何武斷的話。這個習慣(還有正直的品行)幫了我很大的忙。當我推出新制度,或者想要改變舊制度的時候,總會得到支持。在各種公共委員會中,我的提議也能得到大家的支持。我口才不好,不善於演講,措辭總是不夠恰當,說出來的話沒有任何煽動性,可是這並不影響我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本傑明.富蘭克林的方法能運用在商業上嗎?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兩個例子。北卡羅納州的一位工業工程監理人凱瑟琳.奧爾雷德監管著一家紗線生產廠,她也是我們培訓班的學員。在課堂上,她和我們分享了一個敏感問題的處理過程:

“制定和實施獎勵制度以及考核標準是我的職責之一。在工廠裡,操作員生產的紗線越多,工資也就越高。之前,我們只生產三種紗線,所以這套制度很有效。可是後來,工廠更新了庫房和生產技能,能夠同時生產十二中紗線,原有的制度慢慢地不再有效,即不能公平獎勵操作員,也不能鼓勵他們,提高生產積極性。於是我制度了一套新的制度,以操作生產的紗線等級作為獎勵標準。我拿著新制度去見管理層,試圖告訴他們這套標準非常完美。我向他們指出原有標準的失誤,告訴他們那套標準對操作員非常不公平,而且我找到了解決的方法,制定了新的制度。結果怎麼樣?一敗塗地。我急於證明新制度的好,完全不給對方面子,弄得很尷尬。”

“在這裡上了幾堂課以後,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再次組織會議。這一次,我先問他們,覺得是什麼導致了現在的生產問題。大家依次討論後,我又問他們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解決。我在適當的時候提出了幾個建議,他們立刻跟著我的想法,得出了和我之前一樣的結論。最後,他們滿懷熱情地批准了我的方案。”

“現在,我相信毫不避諱地指出對方的過錯沒有任何好處,還會引發各種問題。那樣做的唯一結果就是你踐踏了對方的自尊,使你變得不受歡迎。”

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樹敵呢?致身處官場、商場、社會的我們

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例子-------請記住,這些例子絕對不受個別案例,而是千千萬萬人都會經歷的尋常事件。克羅尼是紐約一家木材公司的銷售員。他說,多年來,他一直對那些自以為正確的木材檢驗員說他們錯了。每次他都能贏,可這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好處。“那些木材檢驗員就像棒球裁判一樣,”克羅尼說,“一旦他們下定決心,就再也不會改變。”

克羅尼先生髮現,儘管他總能在爭辯中獲勝,卻給公司造成了上千美元的損失。在課堂上,克羅尼決定做出改變,不再和人爭辯。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反饋吧:

“一天上午,我辦公室的電話響了。電話那邊的人很生氣,氣勢洶洶地說我們運到他工廠的木材完全不合格,工廠已經停止卸貨,讓我們必須派人去把貨物拉走。他說貨物卸到四分之一的時候,他們的木材檢驗員報告說有百分之五十的木材不合格,所以他們拒絕收貨。”

“我馬上出發感到對方的工廠。在路上時,我就一直盤算著,怎麼處理這件事才好。往常遇到這種情況,我會拿出木材檢驗標準,同時結合我的多年經驗,告訴檢驗員木材是符合標準的,而他之前說不合格是沒有用對檢驗方法。可是這一次,我決定運用在培訓班上學到的方法。”

“我到了那家工廠,發現採購員和檢驗員都很不友善,似乎隨時準備衝上來和我打一架。我們走到貨車旁邊,我請工人繼續卸貨,以便發現究竟是什麼地方出現了錯誤。我請檢驗員把合格的產品放在一邊,不合格的產品放置另一邊。”

“看了一會兒,我發現了問題所在。這位檢驗員的標準過於嚴格,並且當他的木材是白松,他卻採用硬木材的檢驗標準驗貨。看起來,他對白松完全不瞭解。我對白松很熟悉,不過我並沒有當場指出這位檢驗員的錯誤。我試探著問他為什麼那些木材不合格,並且強調這樣問是為了以後儘可能滿足對方的需求,而不是暗示他錯了。”

“我的態度很友好,溫和地同檢驗員交談,並且稱讚他做事嚴謹、能幹。慢慢地,我們熟悉了起來。一開始的緊張氣氛似乎得到了緩解。後來的聊天中,他逐漸明白了我的意思,開始思考是不是他錯了。而我非常謹慎,不讓他看出來我知道他的錯誤。”

“終於,他的態度有了很大轉變。他向我承認,他對白松沒什麼經驗。每塊木材從車上卸下來的時候,他都會問問我的意見。我耐心地向他解釋為什麼這塊木頭是合格的,並保證說如果這木材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的話,我們可以無條件退貨。後來,每當他把一塊木頭評為不合格,都會有些歉疚。最後他終於知道,我們的木材是合格的。僅有的一點兒瑕疵是因為他們沒有訂購質量更好、價位更高的產品。”

“我離開以後,他有重新檢查了所有木材,簽收後給我們寄了全部支票。在這件事情上,我用了一點兒小技巧,剋制住了自己想要指責他的本能,為公司挽回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信譽損失。”

馬丁.路德.金曾經被質疑說為什麼作為一位和平主義者,他會對黑人指揮官、空間上將丹尼爾.詹姆斯讚賞有加?馬丁.路德.金回答說:“我對他人的判斷是基於他們自己的原則,而不是我自己的原則。

同樣,羅伯特.李將軍曾經在南軍總統傑斐遜.戴維斯面前大力稱讚其下屬。在場的另一位軍官吃驚的問:“將軍,你忘了那個人是你對手嗎?他在背後說了你多少壞話啊!”李將軍回答:“我知道,可是總統在問我對他的看法,而不是他對我的看法。”順便說,我在本章節中講述的內容並不新鮮。早在兩千年前,耶穌就說:“你和你的反對者都還在路上,快與他和解。

而在基督降世的兩千兩百年前,埃及法老就說過:“處世圓融,才能達到目的。”這句話直到今天依然是真理。換句話說,不要和客戶、愛人甚至敵人爭辯。不要直接說明他們的錯誤或者激怒他們。

為人處世原則:

尊重別人的觀點,永遠不要說“你錯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