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死後岳家軍的下場是怎樣的?宋徽宗趙佶死亡之謎是怎樣的?

岳家軍是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岳飛帶領的一支抗擊金軍的軍隊,因其勇猛而被敵我兩方之人所熟知,是一隻難得的鐵血軍隊。

岳飛死後岳家軍的下場是怎樣的?宋徽宗趙佶死亡之謎是怎樣的?

南宋年間,在宋金激烈的民族鬥爭中,南宋一方逐漸鍛煉出幾支抗金大軍,分別是:又張俊領導的張家俊;韓世忠領導的韓家軍;楊沂中領導的楊家軍;劉光世領導的劉家軍以及岳飛領導的岳家軍。

在這幾支軍隊中,由其以岳飛領導的岳家軍最為出色,他們驍勇善戰,紀律嚴明,不侵擾百姓,控扼荊襄戰略要地,成為南宋朝廷立國江南的屏障,在抗金斗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岳飛一支岳家軍揚宋軍威名,底下大將無數,最主要的有這幾個。

張憲,從微隨岳飛征戰,是岳飛最心愛和倚重的將領,後與岳飛一起蒙冤被殺,冤案平息後贈寧遠軍承宣使。

寇成,岳家軍馬軍統制,雖戰功赫赫,但是後來因違犯軍律,被岳飛撤職。

王經,岳家軍後軍統制官至正任團練使。

傅慶,衛州窯戶,原為杜充建康留守司統制戚方部屬,後歸降岳飛,授岳家軍前軍統制。

龐榮,原隸建康留守司為統領,建炎四年率眾赴宜興投岳飛,被岳飛任命為右軍統制,後改任御前諸軍統制。

楊再興,原為曹成部將,後為張憲所擒,歸附岳飛。

樑興,原為河北太行山忠義社首領,紹興六年歸岳飛,被任命為湖北、京西宣撫司忠義軍統制,官至親衛大夫、忠州刺史,任鄂州御前選鋒軍同統制。

孟邦傑,原為劉豫政權轄下權河南府尹,紹興八年率眾歸降岳飛。

公元1142年,岳飛蒙受千古奇冤喊冤去世。岳飛去世之後,岳飛領導的岳家軍自然好不到哪兒去。宋金議和之後,南宋朝廷裁軍,岳家軍被正式裁撤。其中最精銳的“背崽”“踏白”“遊奕”等精兵被編入重建的國家正規軍,其他的官兵則就地解散。而其他那些強悍的將領,要不是與岳飛一同被殺,就是被調職貶謫,亦或是鬱鬱而終,總之很少有結局好的。

在南宋政要和金人的勾結下,岳飛被害死了。

關於宋徽宗趙佶之死,《南燼紀聞》上有一段令人聞之悚然的詳細記錄:說有一天早上,北風凜冽,滴水成冰,少帝趙桓從自己居住的土坑爬出來去給父親請安,發現父親已“僵踣死矣”。不由得悲從中來,號啕大哭。周圍附近的女真人全被驚動了,紛紛過來圍觀。

到了北面的大石坑,這夥人“架屍於上,用荼鬱木焚之。”趙桓制止不了,“跳號大慟,亦欲跳入坑中”,眾人死死拉住不放手。他們並不是惋惜趙桓的性命,而是說:“昔年曾有活人躍入,此水頓清,不可作油。”

趙桓求死不能,抹了一把臉上的淚水,問:“今日是何日?”好心的女真人告訴他:“天眷三年正月十八日也。”

現在,金人要按照和議上的約定將宋徽宗趙佶的棺槨遣送歸國,鑑於趙佶的屍骨已經被燒成灰了,他們只好將燒屍煉油時尚未燃燼的一截焦木交差了。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原文】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

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登樓遠望中原,只見在一片荒煙籠罩下,彷彿有許多城郭。想當年啊!花多得遮住視線,柳多掩護著城牆,樓閣都是雕龍砌鳳。萬歲山前、蓬壺殿裡,宮女成群,歌舞不斷,一派富庶昇平氣象。如今,胡虜鐵騎卻踐踏包圍著京師郊外,戰亂頻仍,風塵漫漫,形勢如此險惡。士兵在哪裡?他們血染沙場,鮮血滋潤了兵刃。百姓在哪裡?他們在戰亂中喪生,屍首填滿了溪谷。悲嘆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卻田園荒蕪,萬戶蕭疏。何時能有殺敵報國的機會,率領精銳部隊出兵北伐,揮鞭渡過長江,掃清橫行“郊畿”的胡虜,收復中原。然後歸來,重遊黃鶴樓,以續今日之遊興。

岳飛死後岳家軍的下場是怎樣的?宋徽宗趙佶死亡之謎是怎樣的?

註釋

⑴黃鶴樓:舊址在黃鶴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黃鶴磯上。陸游《入蜀記》:“黃鶴樓舊傳費瑋飛昇於此,後忽乘黃鶴來歸,故以名樓。”

⑵萬歲山:即萬歲山艮嶽,宋徽宗政和年間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財。據洪邁《容齋三筆》說:“(萬歲)山周十餘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樓閣不可殆記。“

⑶蓬壺殿:疑即北宋故宮內的蓬萊殿。這四句形容北宋汴京宮室壯麗,富庶繁華。

⑷鐵騎:指金國軍隊。郊畿:指汴京所在處的千里地面。

⑸風塵:指戰亂。杜甫《贈別賀蘭銛》:“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風塵惡,是說敵人佔領中原,戰亂頻仍,形勢十分險惡。

⑹膏:滋潤,這裡做被動詞。鋒:兵器的尖端。鍔:劍刃。《莊子·說劍》:“天子之劍,以燕峪石城為鋒,齊岱為鍔。“這兩句是說:兵士們在哪兒呢?他們(的血)滋潤了兵器的尖端(意為被刀劍擊中而死亡)。

⑺溝壑:溪谷。杜甫《醉時歌》:“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這兩句是說:老百姓在哪兒呢?他們已因飢寒交迫而死,被丟在溪谷中了。

⑻纓:繩子。請纓,請求殺敵立功的機會。《漢書·終軍傳》記終軍向漢武帝“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河洛:黃河、洛水交匯的洛陽地區。這裡泛指中原。這句是說:哪一天能向皇帝請求,並得到他的命令率領精銳部隊,揮鞭渡過長江,收復中原。

⑼漢陽:今湖北武漢市(在武昌西北)。

⑽此墨跡見近人徐用儀所編《五千年來中華民族愛國魂》卷端。原系照片;在本詞下面,並有謝升孫、宋克、文徵明等人的跋。

【作品鑑賞】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岳飛通過不同的畫面,表現出強烈的感情,有極強的感染力

這首詞創作時代較《滿江紅·怒髮衝冠》略早,寫於南宋紹興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復襄陽六州駐節鄂州(今湖北武昌)時。

這首壯詞采用散文化寫法,可分四段,層次分明。

從篇首到“蓬壺殿裡笙歌作”為第一段。寫在黃鶴樓之上遙望北方失地,引起對故國往昔“繁華”的回憶。“想當年”三字點目。“花遮柳護”四句極其簡潔地寫出北宋汴京宮苑之風月繁榮。萬歲山亦名艮嶽。據《宋史·地理志·京城》記載,徽宗政和七年始築,積土為假山,山周十餘里,堂館池亭極多,建制精巧(蓬壺是其中一堂名),四方花竹奇石,悉聚於此,專供皇室遊玩。“珠翠繞”、“笙歌作”,極寫歌舞昇平的壯觀景象。

第二段以“到而今”三字提起(迴應“想當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寫北方遍佈鐵蹄的佔領區,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們的慘痛情景。與上段歌舞昇平的景象強烈對比。“鐵蹄滿郊畿,風塵惡”二句,花柳樓閣、珠歌翠舞一掃而空,驚心動魄。過片處是兩組自成問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戰士浴血奮戰,卻傷於鋒刃,百姓飢寒交迫,無辜被戮,卻死無葬身之地。

岳飛死後岳家軍的下場是怎樣的?宋徽宗趙佶死亡之謎是怎樣的?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岳飛刻畫一位以國事為己任,迎二聖歸京闕,取故土上版圖的愛國形象

作者恨不得立即統兵北上解民於水火之中。“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這遠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導“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之猛志。

所以緊接二句就寫到作者心中宿願——率領勁旅,直渡黃河,肅清金人,復我河山。這兩句引用《漢書》終軍請纓典故,渾成無跡。“何日”云云,正見出一種迫不及待的心情。

最後三句,作者樂觀地想象勝利後的歡樂。眼前他雖然登黃鶴樓,作“漢陽遊”,但心情是無法寧靜的。或許他會闇誦“昔人已乘黃鶴去”的名篇而無限感慨。不過,待到得勝歸來,“再續漢陽遊”時,一切都會改變,那種快樂,唯恐只有騎鶴的神仙才可體會呢!詞的末句“騎黃鶴”三字兼顧現實,深扣題面。

在南北宋之交,詞起了一次風格化的變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約深曲,這種藝術上的轉變根源卻在於內容,在於愛國主義成為詞的時代性主題。當時寫作豪放詞的作家,多是主戰派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將領,其中也有岳飛,這種現象有其必然性的。這首《滿江紅》即以文法入詞,從“想當年”、“到而今”、“何日”說到“待歸來”,嚴格遵循時間順序,結構層次分明,語言洗練明快,已具豪放詞的一般特點。

作者介紹

岳飛

岳飛死後岳家軍的下場是怎樣的?宋徽宗趙佶死亡之謎是怎樣的?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表達對“岳家軍”的由衷敬畏。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另輯有文集傳世。

岳飛死後岳家軍的下場是怎樣的?宋徽宗趙佶死亡之謎是怎樣的?

中文名

岳飛

別 名

嶽鵬舉、嶽王爺、嶽武穆

國 籍

中國(宋朝)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

出生日期

1103年3月24日(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

逝世日期

1142年1月27日(南宋紹興十一年臘月廿九)

職 業

軍隊統帥、軍事家、戰略家

主要成就

率軍轉戰江南,收復重鎮建康

主要成就

剿除李成、曹成等幾大遊寇勢力

收復襄陽六郡,積極整頓防務,恢復生產

平定楊麼之亂

連結河朔,積極與義軍聯絡抗金展開

代表作品

《滿江紅·怒髮衝冠》、《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乞出師札子》、《五嶽祠盟記》等

官 職

湖北、京西南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

爵 位

武昌郡開國公,追封鄂王

諡 號

武穆、忠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