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氣不大功勞大的北宋名將——李繼隆


名氣不大功勞大的北宋名將——李繼隆

文丨《那些年》樑晨


他出身將門,戰功赫赫,以勇猛揚名軍中;他南征北戰,多次抗命,卻備受帝王恩寵;他年過半百,依舊征戰沙場,直到生命的尾聲。

他,就是宋朝名將李繼隆,生前靠實力獲得榮光,逝後依舊憑實力永載史冊。

主動走出溫室的“將三代”

李繼隆祖籍上黨,出生于軍人世家:祖父李肇是後唐將領,在與契丹的戰鬥中陣亡;父親是智勇雙全的北宋開國名將李處耘;弟弟李繼和後來也成為鎮守西北邊防的名將。他還是皇親國戚——妹妹經趙匡胤撮合嫁給了趙光義,也就是後來的明德皇后

李繼隆善騎射,曉音律,好讀書,多智謀,謙虛謹慎。出身名門的他比一般人擁有更多步入仕途的機會,成年後,他因父親的功勞被蔭補為供奉官;但家庭因素也成為他職場路上的攔路虎,李處耘被貶時,他也被除籍。宋太祖生日時,李繼隆與母親一起入貢,才被官復原職。不過,由於李處耘和趙匡胤的結拜兄長慕容延釗不和,李繼隆屢遭壓制,初入職場的他只好每天遊獵練武,等待機會。

李繼隆20多歲時,奉命去蜀地討伐盜寇。蜀道艱險,母親吳氏看到兒子將要遠征,非常擔心,便找來當年丈夫的老部下輔佐他。沒想到李繼隆一口回絕道:“此次出行,孩兒自有一番成就,不需要這些人,希望您不要擔心。”李繼隆就此開始了他征戰的一生。

不走尋常路的勇將

李繼隆有信心拒絕母親的庇護,是因為他有這個能力。一次,他和三百名士兵被派到邵州剿滅數千名當地的蠻族,武器只有刀和盾牌。但年輕氣盛的李繼隆迎著蠻族不斷放出的毒箭身先士卒,以傷亡三分之一的代價打敗了敵軍。戰鬥中,他的手臂被敵人的毒箭貫穿,危在旦夕,幸虧部下得到解藥,才得以救治。李繼隆也因為這場戰役名揚全軍。


名氣不大功勞大的北宋名將——李繼隆


名將之所以成為名將,還因為不走尋常路。李繼隆在幾次戰役中都表現的非常出色,宋太祖對他讚賞有加。再加上昔日與李處耘的君臣之情,宋太祖打算重用李繼隆,攻打南唐時,趙匡胤對他說:“如果你能平定昇州,我就會厚賞你。”當時軍中的十幾個將領都惦記著攻下昇州,好向皇帝邀功領賞,所以當需要回京彙報軍情的時候,誰都不願意去,唯恐失去戰功。但李繼隆願意,而且只有他願意,這一點連宋太祖也沒料到。看到李繼隆在昇州還沒攻下時就回京,太祖非常驚訝。不過李繼隆既沒指責同事,也沒為自己哭訴,而是說了一番吉利話:金陵破在旦夕,臣在來的路上遇到大風,這正是破城之兆。第二天,捷報傳來,太祖對他說:“果然如你所料。” 公元976年,李繼隆因平南唐之功,被授為莊宅副使。

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率軍親征北漢,李繼隆擔任四面提舉都監,一如既往,“奮以先登,勇常冠軍”。攻打太原西城時,敵軍投出的石頭正好落在他身邊,一位隨從親兵當場被擊中身亡,但他仍然毫無懼色,從容戰鬥在第一線,盡顯大將風範。北漢在宋軍的打擊下終於投降,李繼隆為大宋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

屢次抗命 戰果累累

李繼隆有在戰場身先士卒的勇氣、不走尋常路的智謀,更有屢次抗命的氣魄。而且他抗的還是天子之命。

在和遼軍的一次戰鬥中,契丹人派出耶律休哥和韓匡嗣帶領大軍直抵滿城。宋軍按太宗的部署分為八陣對峙,有人提出這樣力量過於分散,應該改為二陣,但大將崔翰猶豫不決,擔心違反太宗的命令、不好交待。身為監軍的李繼隆當場表示:“計劃趕不上變化,總有事先想不到的地方,如果因為違背命令而獲罪,我一個人兜著!”有了李繼隆拍胸脯,宋軍大膽做出了違背太宗意圖的正確變陣,大戰過後遼軍慘敗。李繼隆隨後調任遷宮苑使、領媯州刺史,護三交屯兵。


名氣不大功勞大的北宋名將——李繼隆


公元986年,宋太宗發動第二次幽州戰役,遭遇慘敗,各路人馬傷亡慘重。但李繼隆的部隊“軍成列,虜不敢擊”,有秩序的撤到了宋境,在定州駐紮。後來遼軍反擊全線展開。宋軍劉廷讓領兵數萬迎戰,時任滄州都部署的李繼隆率一萬精兵援助。雖然頑強抵抗,但終究寡不敵眾。考慮到氣候等形勢極為不利,李繼隆果斷下令退保樂壽。他的撤退命令完全正確,但卻成為劉廷讓推脫責任的把柄。戰後,太宗震怒,下令李繼隆赴京接受調查。好在事實很快大白天下,他無罪釋放。一年後,加領本州觀察使。

即便付出過代價,李繼隆仍堅持自己心中的正確決策。公元988年,遼軍大將耶律休哥大舉入侵。李繼隆領兵北上增援,宋太宗指令退保唐河。然而遼軍的攻勢越來越猛,李繼隆見無法再守,立即下令讓勇將荊嗣出戰。縱然荊嗣頑強抵抗,也沒能戰勝敵人,只好退撤到南岸和李繼隆主力會合。遼軍見勢繼續追殺。

李繼隆的部下袁繼忠慷慨陳詞,請命出戰:“我將身先士卒,死於寇矣。”此時,有人拿出太宗不許出戰的詔書。李繼隆卻早已下定決心一戰,喝斥道:“朝廷之外的戰場是將帥的專長,殺敵才能報效國家。”於是下令數百名精銳騎兵上陣,這些士兵不負眾望, “摧鋒先入”。李繼隆等人趁勢掩殺,遼軍大敗,橫屍遍野。宋軍一直追擊,斬首一萬五千級,獲馬萬匹。戰後,遼軍南下的勢頭被初步遏制。

一年後,李繼隆又力排眾議、堅持己見,與遼軍耶律休哥大戰徐河,《宋史》記載“殺其將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寇兵隨之大潰,相蹂踐死者無數”。徐河戰後,宋遼戰爭的形勢為之一振,此後十年遼軍沒敢再次大舉進攻。而這十年,李繼隆又揮師西北,與反宋的李繼遷征戰不休。

名氣不大功勞大的北宋名將——李繼隆


老驥伏櫪 一生戎馬

或許是出於對馳騁沙場的執著、一心報國的滿腔熱血,到不惑之年、甚至是知天命的年紀時,只要國家需要,李繼隆都會義無反顧,奮戰在一線,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宋真宗即位後,改命李繼隆為鎮安軍節度使、檢校太傅。一個月後,他被召還,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解去兵權,回到鎮安軍任職。公元1004年,契丹大軍南下,在澶淵之戰中,李繼隆受任駕前東西排陣使,先於真宗前往澶州,率軍抵禦契丹。公元1005年春,他隨真宗返京後患病。同年3月,李繼隆去世,享年56歲。

李繼隆病發時,真宗曾親自去看望他;去世後,真宗又親自到他家中痛哭弔祭,身穿喪服發哀,併為他輟朝5日,追贈中書令,諡號“忠武”。

在馬背上打天下,大概是李繼隆此生最重要的使命。他征戰一生,即便多次抗命,仍受到三代帝王重用。他的榮光也並沒有因他的離去而止步:宋仁宗即位後,李繼隆配享宋真宗廟庭;宋理宗即位後,他位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