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專寫情詞的秦觀,用人生的血與淚成就了北宋婉約派大家'

"

清人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中說:“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淮海,指秦觀;小山,指晏幾道)而王國維卻認為“古之傷心人”只有秦觀足以當之,並且在《人間詞話》中指出:“少遊詞境,最為悽婉”。

秦觀的詞,何以是“最為悽婉”呢?

說起“悽婉”,詞人命運不濟必須要交待一下。

秦觀(1049-1100),字少遊,江蘇高郵人。家境貧寒,十五歲喪父,少年時就才志過人。《宋史·秦觀傳》謂:“其少豪雋,慷慨溢於文詞,舉進士不中。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讀兵家書,與己意合。”

就是這樣一個人,科舉考試卻屢遭受挫,失意的秦觀退居高郵,中間曾客遊汴京、揚州、越州等地,出入青樓之間。蘇軾認可其才能,不斷推薦秦觀於朝。37歲的秦觀終於考上進士,得以進入政壇,然而也開始了後半生的噩夢:紹聖元年(1094),新黨執政,排擠舊黨,因為與蘇軾關係緊密而受牽連——一貶杭州通判,二貶監處州酒稅,紹聖三年徙郴州,又徙橫州、雷州。

面對接二連三的打擊,秦觀已經非常悲觀了,不再有內遷的希望。元符三年(1100年),徽宗即位,秦觀得以放還,詞人悲喜交集,作《和陶淵明歸去來辭》:“歸去來兮,眷眷懷歸兮今得歸,念我生之多艱,心知免而猶悲”。

七月啟程北上,八月到達藤州,不幸死於此。蘇軾聞訊,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悲嘆:“哀哉痛哉,何復可言!”(《與歐陽元老》),並將秦觀詞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寫在扇面上說:“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

同為蘇門四學士的黃庭堅有《病起荊江亭即事十首》其八:“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溫飽未?西風吹淚古藤州。”感嘆秦觀半生遭貶最終死於藤州的悲慘身世。

正是如浮萍一樣漂泊不定的人生,秦觀這一生不斷與親人分離,與戀人分離。獨自忍受著命運無常的打擊,獨自承擔著相思之苦。

正如青秀麗,劉榮平在《一生懷抱百憂中——秦觀悲劇個性探析》中所說:“仕途的悲哀和愛情的失意使得秦觀一生愁腸百結,如泛梗飄萍的人生經歷使詞人嚐盡人間悲辛,終成一代傷心之人”。

這個“一代傷心之人”所作之詞,是兩宋婉約詞的一個高峰。

"

清人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中說:“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淮海,指秦觀;小山,指晏幾道)而王國維卻認為“古之傷心人”只有秦觀足以當之,並且在《人間詞話》中指出:“少遊詞境,最為悽婉”。

秦觀的詞,何以是“最為悽婉”呢?

說起“悽婉”,詞人命運不濟必須要交待一下。

秦觀(1049-1100),字少遊,江蘇高郵人。家境貧寒,十五歲喪父,少年時就才志過人。《宋史·秦觀傳》謂:“其少豪雋,慷慨溢於文詞,舉進士不中。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讀兵家書,與己意合。”

就是這樣一個人,科舉考試卻屢遭受挫,失意的秦觀退居高郵,中間曾客遊汴京、揚州、越州等地,出入青樓之間。蘇軾認可其才能,不斷推薦秦觀於朝。37歲的秦觀終於考上進士,得以進入政壇,然而也開始了後半生的噩夢:紹聖元年(1094),新黨執政,排擠舊黨,因為與蘇軾關係緊密而受牽連——一貶杭州通判,二貶監處州酒稅,紹聖三年徙郴州,又徙橫州、雷州。

面對接二連三的打擊,秦觀已經非常悲觀了,不再有內遷的希望。元符三年(1100年),徽宗即位,秦觀得以放還,詞人悲喜交集,作《和陶淵明歸去來辭》:“歸去來兮,眷眷懷歸兮今得歸,念我生之多艱,心知免而猶悲”。

七月啟程北上,八月到達藤州,不幸死於此。蘇軾聞訊,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悲嘆:“哀哉痛哉,何復可言!”(《與歐陽元老》),並將秦觀詞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寫在扇面上說:“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

同為蘇門四學士的黃庭堅有《病起荊江亭即事十首》其八:“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溫飽未?西風吹淚古藤州。”感嘆秦觀半生遭貶最終死於藤州的悲慘身世。

正是如浮萍一樣漂泊不定的人生,秦觀這一生不斷與親人分離,與戀人分離。獨自忍受著命運無常的打擊,獨自承擔著相思之苦。

正如青秀麗,劉榮平在《一生懷抱百憂中——秦觀悲劇個性探析》中所說:“仕途的悲哀和愛情的失意使得秦觀一生愁腸百結,如泛梗飄萍的人生經歷使詞人嚐盡人間悲辛,終成一代傷心之人”。

這個“一代傷心之人”所作之詞,是兩宋婉約詞的一個高峰。

那個專寫情詞的秦觀,用人生的血與淚成就了北宋婉約派大家

秦觀的一生受蘇軾影響很多,但他的詞風卻明顯不同於蘇軾。

根據陳洪、羅宗強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中冊)中的統計:“在秦觀留存下來的八十餘首詞中,寫漁夫生活、紀遊、記夢、遊仙的句各一首,寫懷古、詠物的各二首,描寫謫居生活的有十四首,其餘的五十多首專門描寫男女戀情。”從佔比上看,秦詞無愧於“專主情致”。

北宋詞從晏殊、歐陽修等人開始主要繼承的是唐五代“詩莊詞媚”的傳統,已經形成了一種婉約的風格,到了秦觀則是繼續這種創作思路,他的詞在內容上並沒有擺脫離愁別恨的藩籬,但是卻情感真摯、語言典雅、音律諧美,比較符合當時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被黃庭堅譽為:“近世以來,作者皆不及秦少游”(《評本朝樂章》)。

明人張綖《詩餘圖譜·凡例》:“按詞體大約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詞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約,蘇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詞體以婉約為正。”

清人胡薇元《歲寒居詞話》:“《淮海詞》一卷,宋秦觀少遊作,詞家正音也。故北宋惟少遊樂府語工而入律,詞中作家,允在蘇黃之上。”

可見,秦觀不僅擅長寫婉約詞,並且是公認的“大家”,那麼,他的婉約詞究竟有怎樣的特點呢?

"

清人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中說:“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淮海,指秦觀;小山,指晏幾道)而王國維卻認為“古之傷心人”只有秦觀足以當之,並且在《人間詞話》中指出:“少遊詞境,最為悽婉”。

秦觀的詞,何以是“最為悽婉”呢?

說起“悽婉”,詞人命運不濟必須要交待一下。

秦觀(1049-1100),字少遊,江蘇高郵人。家境貧寒,十五歲喪父,少年時就才志過人。《宋史·秦觀傳》謂:“其少豪雋,慷慨溢於文詞,舉進士不中。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讀兵家書,與己意合。”

就是這樣一個人,科舉考試卻屢遭受挫,失意的秦觀退居高郵,中間曾客遊汴京、揚州、越州等地,出入青樓之間。蘇軾認可其才能,不斷推薦秦觀於朝。37歲的秦觀終於考上進士,得以進入政壇,然而也開始了後半生的噩夢:紹聖元年(1094),新黨執政,排擠舊黨,因為與蘇軾關係緊密而受牽連——一貶杭州通判,二貶監處州酒稅,紹聖三年徙郴州,又徙橫州、雷州。

面對接二連三的打擊,秦觀已經非常悲觀了,不再有內遷的希望。元符三年(1100年),徽宗即位,秦觀得以放還,詞人悲喜交集,作《和陶淵明歸去來辭》:“歸去來兮,眷眷懷歸兮今得歸,念我生之多艱,心知免而猶悲”。

七月啟程北上,八月到達藤州,不幸死於此。蘇軾聞訊,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悲嘆:“哀哉痛哉,何復可言!”(《與歐陽元老》),並將秦觀詞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寫在扇面上說:“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

同為蘇門四學士的黃庭堅有《病起荊江亭即事十首》其八:“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溫飽未?西風吹淚古藤州。”感嘆秦觀半生遭貶最終死於藤州的悲慘身世。

正是如浮萍一樣漂泊不定的人生,秦觀這一生不斷與親人分離,與戀人分離。獨自忍受著命運無常的打擊,獨自承擔著相思之苦。

正如青秀麗,劉榮平在《一生懷抱百憂中——秦觀悲劇個性探析》中所說:“仕途的悲哀和愛情的失意使得秦觀一生愁腸百結,如泛梗飄萍的人生經歷使詞人嚐盡人間悲辛,終成一代傷心之人”。

這個“一代傷心之人”所作之詞,是兩宋婉約詞的一個高峰。

那個專寫情詞的秦觀,用人生的血與淚成就了北宋婉約派大家

秦觀的一生受蘇軾影響很多,但他的詞風卻明顯不同於蘇軾。

根據陳洪、羅宗強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中冊)中的統計:“在秦觀留存下來的八十餘首詞中,寫漁夫生活、紀遊、記夢、遊仙的句各一首,寫懷古、詠物的各二首,描寫謫居生活的有十四首,其餘的五十多首專門描寫男女戀情。”從佔比上看,秦詞無愧於“專主情致”。

北宋詞從晏殊、歐陽修等人開始主要繼承的是唐五代“詩莊詞媚”的傳統,已經形成了一種婉約的風格,到了秦觀則是繼續這種創作思路,他的詞在內容上並沒有擺脫離愁別恨的藩籬,但是卻情感真摯、語言典雅、音律諧美,比較符合當時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被黃庭堅譽為:“近世以來,作者皆不及秦少游”(《評本朝樂章》)。

明人張綖《詩餘圖譜·凡例》:“按詞體大約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詞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約,蘇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詞體以婉約為正。”

清人胡薇元《歲寒居詞話》:“《淮海詞》一卷,宋秦觀少遊作,詞家正音也。故北宋惟少遊樂府語工而入律,詞中作家,允在蘇黃之上。”

可見,秦觀不僅擅長寫婉約詞,並且是公認的“大家”,那麼,他的婉約詞究竟有怎樣的特點呢?

那個專寫情詞的秦觀,用人生的血與淚成就了北宋婉約派大家

其一:寫兒女柔情而感情真摯

秦觀雖然寫豔情,但是把傳統應歌之詞難免的淫磨氣息作了一番洗滌和淨化,變病態的描寫為真情的歌頌。如久負盛名的《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寫離愁別恨,表現有情人複雜的愛戀心緒,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字句間處處真情。秦詞的婉約,是講究含蓄蘊藉、饒有情致的,力求維護詞體的那種本色,或者說維護詞體的相對獨立性。這種作風對後來的周邦彥、李清照等都有很大影響,可以說是婉約詞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

清人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中說:“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淮海,指秦觀;小山,指晏幾道)而王國維卻認為“古之傷心人”只有秦觀足以當之,並且在《人間詞話》中指出:“少遊詞境,最為悽婉”。

秦觀的詞,何以是“最為悽婉”呢?

說起“悽婉”,詞人命運不濟必須要交待一下。

秦觀(1049-1100),字少遊,江蘇高郵人。家境貧寒,十五歲喪父,少年時就才志過人。《宋史·秦觀傳》謂:“其少豪雋,慷慨溢於文詞,舉進士不中。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讀兵家書,與己意合。”

就是這樣一個人,科舉考試卻屢遭受挫,失意的秦觀退居高郵,中間曾客遊汴京、揚州、越州等地,出入青樓之間。蘇軾認可其才能,不斷推薦秦觀於朝。37歲的秦觀終於考上進士,得以進入政壇,然而也開始了後半生的噩夢:紹聖元年(1094),新黨執政,排擠舊黨,因為與蘇軾關係緊密而受牽連——一貶杭州通判,二貶監處州酒稅,紹聖三年徙郴州,又徙橫州、雷州。

面對接二連三的打擊,秦觀已經非常悲觀了,不再有內遷的希望。元符三年(1100年),徽宗即位,秦觀得以放還,詞人悲喜交集,作《和陶淵明歸去來辭》:“歸去來兮,眷眷懷歸兮今得歸,念我生之多艱,心知免而猶悲”。

七月啟程北上,八月到達藤州,不幸死於此。蘇軾聞訊,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悲嘆:“哀哉痛哉,何復可言!”(《與歐陽元老》),並將秦觀詞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寫在扇面上說:“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

同為蘇門四學士的黃庭堅有《病起荊江亭即事十首》其八:“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溫飽未?西風吹淚古藤州。”感嘆秦觀半生遭貶最終死於藤州的悲慘身世。

正是如浮萍一樣漂泊不定的人生,秦觀這一生不斷與親人分離,與戀人分離。獨自忍受著命運無常的打擊,獨自承擔著相思之苦。

正如青秀麗,劉榮平在《一生懷抱百憂中——秦觀悲劇個性探析》中所說:“仕途的悲哀和愛情的失意使得秦觀一生愁腸百結,如泛梗飄萍的人生經歷使詞人嚐盡人間悲辛,終成一代傷心之人”。

這個“一代傷心之人”所作之詞,是兩宋婉約詞的一個高峰。

那個專寫情詞的秦觀,用人生的血與淚成就了北宋婉約派大家

秦觀的一生受蘇軾影響很多,但他的詞風卻明顯不同於蘇軾。

根據陳洪、羅宗強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中冊)中的統計:“在秦觀留存下來的八十餘首詞中,寫漁夫生活、紀遊、記夢、遊仙的句各一首,寫懷古、詠物的各二首,描寫謫居生活的有十四首,其餘的五十多首專門描寫男女戀情。”從佔比上看,秦詞無愧於“專主情致”。

北宋詞從晏殊、歐陽修等人開始主要繼承的是唐五代“詩莊詞媚”的傳統,已經形成了一種婉約的風格,到了秦觀則是繼續這種創作思路,他的詞在內容上並沒有擺脫離愁別恨的藩籬,但是卻情感真摯、語言典雅、音律諧美,比較符合當時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被黃庭堅譽為:“近世以來,作者皆不及秦少游”(《評本朝樂章》)。

明人張綖《詩餘圖譜·凡例》:“按詞體大約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詞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約,蘇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詞體以婉約為正。”

清人胡薇元《歲寒居詞話》:“《淮海詞》一卷,宋秦觀少遊作,詞家正音也。故北宋惟少遊樂府語工而入律,詞中作家,允在蘇黃之上。”

可見,秦觀不僅擅長寫婉約詞,並且是公認的“大家”,那麼,他的婉約詞究竟有怎樣的特點呢?

那個專寫情詞的秦觀,用人生的血與淚成就了北宋婉約派大家

其一:寫兒女柔情而感情真摯

秦觀雖然寫豔情,但是把傳統應歌之詞難免的淫磨氣息作了一番洗滌和淨化,變病態的描寫為真情的歌頌。如久負盛名的《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寫離愁別恨,表現有情人複雜的愛戀心緒,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字句間處處真情。秦詞的婉約,是講究含蓄蘊藉、饒有情致的,力求維護詞體的那種本色,或者說維護詞體的相對獨立性。這種作風對後來的周邦彥、李清照等都有很大影響,可以說是婉約詞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那個專寫情詞的秦觀,用人生的血與淚成就了北宋婉約派大家

其二,音律諧婉,當行本色。

寫男女戀情的詞多為應歌之作,秦觀作詞多會考慮到符合女聲演唱的那種柔婉纏綿的口吻,因此用字注重音律。

《滿庭芳》: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掉,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菜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 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漫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善於描寫悽迷的景色,用婉轉的語調錶達感傷的情緒,是秦詞的特色所在。而詞開頭“山抹微雲,天連衰草”化用口語,可謂雅俗共賞。“山抹微雲”一句更是成了秦觀的標誌,被稱為“山抹微雲秦學士”。(宋人比較雅,喜歡給文人取一些雅號,除了秦觀這個,還有諸如:“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說的是宋祁,張先因為詞中寫“影”寫得好,被稱為“張三影”等等。表現對於作者煉字之功的讚許。)

這首詞可以說是秦觀最傑出的作品之一,但是從下片“銷魂”等句,又不脫柳永詞的氣味。秦觀受柳詞的影響,前人早已意識到了,就連蘇軾也承認:“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此兩句出自葉夢得《避暑錄話》)的說法是沒問題的,柳永詞正是婉約又協律的,東坡詞是豪放不注重音律的。將秦、柳二人並立,足見其作詞風格相似。

又如《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剗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絃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濛濛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

這首詞寫的是秦觀與他曾經相戀的一位歌女之間的離別相思之情,上片三處平韻,下片五處平韻,通常以秦觀的此作為定格。保留了婉約詞應歌的本色,語調深婉,融情於景,有種幽約曼妙的的情韻。

可見,秦詞的“專主情致”,是將傳統小令的含蓄蘊藉、秀麗縝密,與柳永那種長調慢詞的直率自然、通俗流暢結合,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

清人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中說:“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淮海,指秦觀;小山,指晏幾道)而王國維卻認為“古之傷心人”只有秦觀足以當之,並且在《人間詞話》中指出:“少遊詞境,最為悽婉”。

秦觀的詞,何以是“最為悽婉”呢?

說起“悽婉”,詞人命運不濟必須要交待一下。

秦觀(1049-1100),字少遊,江蘇高郵人。家境貧寒,十五歲喪父,少年時就才志過人。《宋史·秦觀傳》謂:“其少豪雋,慷慨溢於文詞,舉進士不中。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讀兵家書,與己意合。”

就是這樣一個人,科舉考試卻屢遭受挫,失意的秦觀退居高郵,中間曾客遊汴京、揚州、越州等地,出入青樓之間。蘇軾認可其才能,不斷推薦秦觀於朝。37歲的秦觀終於考上進士,得以進入政壇,然而也開始了後半生的噩夢:紹聖元年(1094),新黨執政,排擠舊黨,因為與蘇軾關係緊密而受牽連——一貶杭州通判,二貶監處州酒稅,紹聖三年徙郴州,又徙橫州、雷州。

面對接二連三的打擊,秦觀已經非常悲觀了,不再有內遷的希望。元符三年(1100年),徽宗即位,秦觀得以放還,詞人悲喜交集,作《和陶淵明歸去來辭》:“歸去來兮,眷眷懷歸兮今得歸,念我生之多艱,心知免而猶悲”。

七月啟程北上,八月到達藤州,不幸死於此。蘇軾聞訊,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悲嘆:“哀哉痛哉,何復可言!”(《與歐陽元老》),並將秦觀詞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寫在扇面上說:“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

同為蘇門四學士的黃庭堅有《病起荊江亭即事十首》其八:“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溫飽未?西風吹淚古藤州。”感嘆秦觀半生遭貶最終死於藤州的悲慘身世。

正是如浮萍一樣漂泊不定的人生,秦觀這一生不斷與親人分離,與戀人分離。獨自忍受著命運無常的打擊,獨自承擔著相思之苦。

正如青秀麗,劉榮平在《一生懷抱百憂中——秦觀悲劇個性探析》中所說:“仕途的悲哀和愛情的失意使得秦觀一生愁腸百結,如泛梗飄萍的人生經歷使詞人嚐盡人間悲辛,終成一代傷心之人”。

這個“一代傷心之人”所作之詞,是兩宋婉約詞的一個高峰。

那個專寫情詞的秦觀,用人生的血與淚成就了北宋婉約派大家

秦觀的一生受蘇軾影響很多,但他的詞風卻明顯不同於蘇軾。

根據陳洪、羅宗強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中冊)中的統計:“在秦觀留存下來的八十餘首詞中,寫漁夫生活、紀遊、記夢、遊仙的句各一首,寫懷古、詠物的各二首,描寫謫居生活的有十四首,其餘的五十多首專門描寫男女戀情。”從佔比上看,秦詞無愧於“專主情致”。

北宋詞從晏殊、歐陽修等人開始主要繼承的是唐五代“詩莊詞媚”的傳統,已經形成了一種婉約的風格,到了秦觀則是繼續這種創作思路,他的詞在內容上並沒有擺脫離愁別恨的藩籬,但是卻情感真摯、語言典雅、音律諧美,比較符合當時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被黃庭堅譽為:“近世以來,作者皆不及秦少游”(《評本朝樂章》)。

明人張綖《詩餘圖譜·凡例》:“按詞體大約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詞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約,蘇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詞體以婉約為正。”

清人胡薇元《歲寒居詞話》:“《淮海詞》一卷,宋秦觀少遊作,詞家正音也。故北宋惟少遊樂府語工而入律,詞中作家,允在蘇黃之上。”

可見,秦觀不僅擅長寫婉約詞,並且是公認的“大家”,那麼,他的婉約詞究竟有怎樣的特點呢?

那個專寫情詞的秦觀,用人生的血與淚成就了北宋婉約派大家

其一:寫兒女柔情而感情真摯

秦觀雖然寫豔情,但是把傳統應歌之詞難免的淫磨氣息作了一番洗滌和淨化,變病態的描寫為真情的歌頌。如久負盛名的《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寫離愁別恨,表現有情人複雜的愛戀心緒,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字句間處處真情。秦詞的婉約,是講究含蓄蘊藉、饒有情致的,力求維護詞體的那種本色,或者說維護詞體的相對獨立性。這種作風對後來的周邦彥、李清照等都有很大影響,可以說是婉約詞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那個專寫情詞的秦觀,用人生的血與淚成就了北宋婉約派大家

其二,音律諧婉,當行本色。

寫男女戀情的詞多為應歌之作,秦觀作詞多會考慮到符合女聲演唱的那種柔婉纏綿的口吻,因此用字注重音律。

《滿庭芳》: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掉,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菜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 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漫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善於描寫悽迷的景色,用婉轉的語調錶達感傷的情緒,是秦詞的特色所在。而詞開頭“山抹微雲,天連衰草”化用口語,可謂雅俗共賞。“山抹微雲”一句更是成了秦觀的標誌,被稱為“山抹微雲秦學士”。(宋人比較雅,喜歡給文人取一些雅號,除了秦觀這個,還有諸如:“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說的是宋祁,張先因為詞中寫“影”寫得好,被稱為“張三影”等等。表現對於作者煉字之功的讚許。)

這首詞可以說是秦觀最傑出的作品之一,但是從下片“銷魂”等句,又不脫柳永詞的氣味。秦觀受柳詞的影響,前人早已意識到了,就連蘇軾也承認:“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此兩句出自葉夢得《避暑錄話》)的說法是沒問題的,柳永詞正是婉約又協律的,東坡詞是豪放不注重音律的。將秦、柳二人並立,足見其作詞風格相似。

又如《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剗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絃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濛濛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

這首詞寫的是秦觀與他曾經相戀的一位歌女之間的離別相思之情,上片三處平韻,下片五處平韻,通常以秦觀的此作為定格。保留了婉約詞應歌的本色,語調深婉,融情於景,有種幽約曼妙的的情韻。

可見,秦詞的“專主情致”,是將傳統小令的含蓄蘊藉、秀麗縝密,與柳永那種長調慢詞的直率自然、通俗流暢結合,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那個專寫情詞的秦觀,用人生的血與淚成就了北宋婉約派大家

其三: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豔情。

秦觀作詞,向來是靈心善感而寄情深微的,他對於萬事萬物的洞察力、感受力是很深的,如《浣溪沙》其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這首詞寫的內容無非就是老生常談的“傷春”一類,但“寒”“秋”“幽”等字就給詞蒙上一層清冷的基調,而後就很自然地引出“無邊絲雨細如愁”,把詞人的“閒愁”表露,並且又具有一種朦朧的美感。

在與蘇軾長期密切交往並遭貶謫以後,秦觀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豔情,其深沉哀婉的情調,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的離愁別緒,詞境也由和婉淒厲

如《千秋歲》: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鵷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上片是以“哀景寫哀情”,下片追憶往昔汴京金明池相會,同僚們一塊乘車出遊的情景。風雲突變,現在還存活下來的已經沒有幾個人了。想到這裡,詞人的愁緒就如同海水一樣不可阻擋而來了。

再如《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樓臺消失在霧裡,渡口迷失在月色中,理想中的桃花源同樣無處可尋。這三句就足以看出詞人的心灰意冷了;“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這兩句體現秦觀用詞的巧妙,讀之幾乎全是閉聲字,更添壓抑之感。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連用兩則有關友人投寄書信的典故,收到友人的信件本該欣喜,但是此時的秦觀正處於政治鬥爭的漩渦,接連被貶,親友慰安的書信,反而讓敏感的詞人心情更復雜。“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表面上看詞人質問郴江:你本來應該環繞著郴山,為何要離鄉背井,“流下瀟湘去”呢?其實,問的是自己,問的是顛沛流離的命運。

不管是“飛紅萬點愁如海”,還是“為誰流下瀟湘去”,正是詞人面對的帶有窮途未路情調的人生感慨。

秦觀雖然沒有沿著蘇軾開創出來的豪放詞的道路前進,但卻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他的一些影響。正如清人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中的評價:“少遊以絕塵之才,早與勝流,不可一世,而一謫南荒,遽失靈寶,故所為詞寄慨身世,閒雅有情思,酒邊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亂,悄乎得《小雅》之遺,後主而後,一人而已。

秦觀畢竟出自“蘇門”,不僅身世受蘇軾影響,這種“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豔情”(賙濟《宋四家詞選》)的寫法,明顯是接受了蘇軾以詞“言(士大夫)志”的影響。

"

清人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中說:“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淮海,指秦觀;小山,指晏幾道)而王國維卻認為“古之傷心人”只有秦觀足以當之,並且在《人間詞話》中指出:“少遊詞境,最為悽婉”。

秦觀的詞,何以是“最為悽婉”呢?

說起“悽婉”,詞人命運不濟必須要交待一下。

秦觀(1049-1100),字少遊,江蘇高郵人。家境貧寒,十五歲喪父,少年時就才志過人。《宋史·秦觀傳》謂:“其少豪雋,慷慨溢於文詞,舉進士不中。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讀兵家書,與己意合。”

就是這樣一個人,科舉考試卻屢遭受挫,失意的秦觀退居高郵,中間曾客遊汴京、揚州、越州等地,出入青樓之間。蘇軾認可其才能,不斷推薦秦觀於朝。37歲的秦觀終於考上進士,得以進入政壇,然而也開始了後半生的噩夢:紹聖元年(1094),新黨執政,排擠舊黨,因為與蘇軾關係緊密而受牽連——一貶杭州通判,二貶監處州酒稅,紹聖三年徙郴州,又徙橫州、雷州。

面對接二連三的打擊,秦觀已經非常悲觀了,不再有內遷的希望。元符三年(1100年),徽宗即位,秦觀得以放還,詞人悲喜交集,作《和陶淵明歸去來辭》:“歸去來兮,眷眷懷歸兮今得歸,念我生之多艱,心知免而猶悲”。

七月啟程北上,八月到達藤州,不幸死於此。蘇軾聞訊,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悲嘆:“哀哉痛哉,何復可言!”(《與歐陽元老》),並將秦觀詞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寫在扇面上說:“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

同為蘇門四學士的黃庭堅有《病起荊江亭即事十首》其八:“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溫飽未?西風吹淚古藤州。”感嘆秦觀半生遭貶最終死於藤州的悲慘身世。

正是如浮萍一樣漂泊不定的人生,秦觀這一生不斷與親人分離,與戀人分離。獨自忍受著命運無常的打擊,獨自承擔著相思之苦。

正如青秀麗,劉榮平在《一生懷抱百憂中——秦觀悲劇個性探析》中所說:“仕途的悲哀和愛情的失意使得秦觀一生愁腸百結,如泛梗飄萍的人生經歷使詞人嚐盡人間悲辛,終成一代傷心之人”。

這個“一代傷心之人”所作之詞,是兩宋婉約詞的一個高峰。

那個專寫情詞的秦觀,用人生的血與淚成就了北宋婉約派大家

秦觀的一生受蘇軾影響很多,但他的詞風卻明顯不同於蘇軾。

根據陳洪、羅宗強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中冊)中的統計:“在秦觀留存下來的八十餘首詞中,寫漁夫生活、紀遊、記夢、遊仙的句各一首,寫懷古、詠物的各二首,描寫謫居生活的有十四首,其餘的五十多首專門描寫男女戀情。”從佔比上看,秦詞無愧於“專主情致”。

北宋詞從晏殊、歐陽修等人開始主要繼承的是唐五代“詩莊詞媚”的傳統,已經形成了一種婉約的風格,到了秦觀則是繼續這種創作思路,他的詞在內容上並沒有擺脫離愁別恨的藩籬,但是卻情感真摯、語言典雅、音律諧美,比較符合當時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被黃庭堅譽為:“近世以來,作者皆不及秦少游”(《評本朝樂章》)。

明人張綖《詩餘圖譜·凡例》:“按詞體大約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詞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約,蘇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詞體以婉約為正。”

清人胡薇元《歲寒居詞話》:“《淮海詞》一卷,宋秦觀少遊作,詞家正音也。故北宋惟少遊樂府語工而入律,詞中作家,允在蘇黃之上。”

可見,秦觀不僅擅長寫婉約詞,並且是公認的“大家”,那麼,他的婉約詞究竟有怎樣的特點呢?

那個專寫情詞的秦觀,用人生的血與淚成就了北宋婉約派大家

其一:寫兒女柔情而感情真摯

秦觀雖然寫豔情,但是把傳統應歌之詞難免的淫磨氣息作了一番洗滌和淨化,變病態的描寫為真情的歌頌。如久負盛名的《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寫離愁別恨,表現有情人複雜的愛戀心緒,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字句間處處真情。秦詞的婉約,是講究含蓄蘊藉、饒有情致的,力求維護詞體的那種本色,或者說維護詞體的相對獨立性。這種作風對後來的周邦彥、李清照等都有很大影響,可以說是婉約詞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那個專寫情詞的秦觀,用人生的血與淚成就了北宋婉約派大家

其二,音律諧婉,當行本色。

寫男女戀情的詞多為應歌之作,秦觀作詞多會考慮到符合女聲演唱的那種柔婉纏綿的口吻,因此用字注重音律。

《滿庭芳》: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掉,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菜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 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漫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善於描寫悽迷的景色,用婉轉的語調錶達感傷的情緒,是秦詞的特色所在。而詞開頭“山抹微雲,天連衰草”化用口語,可謂雅俗共賞。“山抹微雲”一句更是成了秦觀的標誌,被稱為“山抹微雲秦學士”。(宋人比較雅,喜歡給文人取一些雅號,除了秦觀這個,還有諸如:“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說的是宋祁,張先因為詞中寫“影”寫得好,被稱為“張三影”等等。表現對於作者煉字之功的讚許。)

這首詞可以說是秦觀最傑出的作品之一,但是從下片“銷魂”等句,又不脫柳永詞的氣味。秦觀受柳詞的影響,前人早已意識到了,就連蘇軾也承認:“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此兩句出自葉夢得《避暑錄話》)的說法是沒問題的,柳永詞正是婉約又協律的,東坡詞是豪放不注重音律的。將秦、柳二人並立,足見其作詞風格相似。

又如《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剗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絃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濛濛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

這首詞寫的是秦觀與他曾經相戀的一位歌女之間的離別相思之情,上片三處平韻,下片五處平韻,通常以秦觀的此作為定格。保留了婉約詞應歌的本色,語調深婉,融情於景,有種幽約曼妙的的情韻。

可見,秦詞的“專主情致”,是將傳統小令的含蓄蘊藉、秀麗縝密,與柳永那種長調慢詞的直率自然、通俗流暢結合,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那個專寫情詞的秦觀,用人生的血與淚成就了北宋婉約派大家

其三: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豔情。

秦觀作詞,向來是靈心善感而寄情深微的,他對於萬事萬物的洞察力、感受力是很深的,如《浣溪沙》其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這首詞寫的內容無非就是老生常談的“傷春”一類,但“寒”“秋”“幽”等字就給詞蒙上一層清冷的基調,而後就很自然地引出“無邊絲雨細如愁”,把詞人的“閒愁”表露,並且又具有一種朦朧的美感。

在與蘇軾長期密切交往並遭貶謫以後,秦觀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豔情,其深沉哀婉的情調,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的離愁別緒,詞境也由和婉淒厲

如《千秋歲》: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鵷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上片是以“哀景寫哀情”,下片追憶往昔汴京金明池相會,同僚們一塊乘車出遊的情景。風雲突變,現在還存活下來的已經沒有幾個人了。想到這裡,詞人的愁緒就如同海水一樣不可阻擋而來了。

再如《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樓臺消失在霧裡,渡口迷失在月色中,理想中的桃花源同樣無處可尋。這三句就足以看出詞人的心灰意冷了;“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這兩句體現秦觀用詞的巧妙,讀之幾乎全是閉聲字,更添壓抑之感。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連用兩則有關友人投寄書信的典故,收到友人的信件本該欣喜,但是此時的秦觀正處於政治鬥爭的漩渦,接連被貶,親友慰安的書信,反而讓敏感的詞人心情更復雜。“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表面上看詞人質問郴江:你本來應該環繞著郴山,為何要離鄉背井,“流下瀟湘去”呢?其實,問的是自己,問的是顛沛流離的命運。

不管是“飛紅萬點愁如海”,還是“為誰流下瀟湘去”,正是詞人面對的帶有窮途未路情調的人生感慨。

秦觀雖然沒有沿著蘇軾開創出來的豪放詞的道路前進,但卻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他的一些影響。正如清人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中的評價:“少遊以絕塵之才,早與勝流,不可一世,而一謫南荒,遽失靈寶,故所為詞寄慨身世,閒雅有情思,酒邊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亂,悄乎得《小雅》之遺,後主而後,一人而已。

秦觀畢竟出自“蘇門”,不僅身世受蘇軾影響,這種“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豔情”(賙濟《宋四家詞選》)的寫法,明顯是接受了蘇軾以詞“言(士大夫)志”的影響。

那個專寫情詞的秦觀,用人生的血與淚成就了北宋婉約派大家

年少窮苦,中年汲汲於仕進,年近不惑(37歲)終於進入官場,卻很快遭受一連串的打擊,最後客死他鄉。秦觀這一生無疑是個悲劇,但他把人生無常的悲涼、久承相思離別之痛的血和淚灌注於詞作中,他的“淮海詞”卻成為兩宋詞史上耀眼的明珠。

他的詞“首首珠磯,為宋一代詞人之冠”(清代李調元《雨村詞話》),明人王世貞在其《藝苑危言》中更是奉為“詞之正宗”。可以說,秦觀在文學史上千載以下都有著不可動搖的位置。

今天的我,再讀淮海詞,不自覺間翻書的動作也小心翼翼起來了,生怕驚擾了秦學士那綿綿不盡的哀愁。


拓展閱讀:

蘇軾的豪放詞:一片批評聲中的革新

作為流行歌曲,民間詞在當時具有怎樣的商業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