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宋朝 周世宗 趙匡胤 遼朝 郭威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 2018-11-28

柴榮繼位以後,有些人就坐不住了。

比如,太原的劉崇。

親征高平

就在柴榮即位不久,北漢便勾結契丹南下。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契丹鐵騎呼嘯而來

事發突然,柴榮立即召集大臣商議,大夥兒發言很積極,柴榮表態了:朕要親征!

老臣馮道極力勸止,柴榮霸氣地懟了回去:

“以我兵力之強,破劉崇山壓卵耳!”於是,他率軍親征。

大軍行進至高平之南時與北漢軍遭遇,右軍樊愛能、何徽部不戰而潰,眼看後周軍隊要失敗了;在這危險時刻,柴榮登高一呼,不畏矢石,冒死督戰,北漢驍將張元徽被殺,劉崇單騎北逃,契丹軍見勢不妙也溜了。

此役戰果輝煌,柴榮取得了開門紅,並由此鞏固了他的皇位。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周世宗劇照

但是,有喜也有憂,譬如,後周的軍紀,柴榮注意到了這一點。在戰爭結束後,他趁機整飭軍紀,將樊愛能、何徽等70多名臨陣脫逃的將士悉數斬首,同時對作戰有功的人給予重賞,如李重進和趙匡胤。

高平之勝後,柴榮又乘勝追擊,將北漢都城太原包圍,這時北漢的劉崇不敢小瞧柴榮了。由於太原城堅,天又下大雨,柴榮擔心軍中會出現疫情,遂撤圍。

六月,下詔班師,過新鄭,柴榮親拜嵩陵,祭奠養父郭威後還軍。

大敗西蜀

顯德二年五月,柴榮派向訓、王景率軍西征後蜀,欲收復秦、風、成、階四州。

七月,因西征之師糧餉不繼,戰事陷於僵局,前線將領請求罷兵。柴榮便派了趙匡胤作為特使去前線視察,趙匡胤頗具眼光,回京後極言秦、鳳諸州可取。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征戰

於是柴榮果斷下令繼續進攻,並提拔王景兼西南面行營都招討使,向訓兼西南面行營都監,不久,周軍大破後蜀軍,秦、成、階三州相繼歸附。

十一月,周軍最後攻克鳳州,四州之地終於收復矣。

三徵南唐

西蜀對柴榮來說只是小試牛刀,那誰才是真正的對手呢?

——南唐,對,李煜他爹的南唐,一個屬於文人的南唐,不久,這裡將成為戰場。

顯德三年(956年)一月,柴榮下詔親征南唐,命李谷、李重進、趙匡胤等戰將出徵。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二分明月

春風十里揚州路,在亂世,繁華是一種罪過,而生活在繁華世界裡的人,他們是無辜的。

戰爭開始了,北周大軍如猛虎下山,南唐軍隊一觸即潰。不要責怪他們,因為他們的君王也不合格,雖有千軍萬馬,可領導卻是個庸碌之輩,南國不幸柴榮之幸也!

在作戰中,大將李谷怯懦,李重進用命,柴榮二話不說,撤下李谷,任命李重進為淮南道行營指揮使,不久大敗唐軍,取滁、揚、秦、光、舒、蘄六州。

後因雨季來臨,柴榮令李重進繼續圍攻壽州,自己則班師回京。

壽州,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南唐派大將劉仁贍鎮守。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古代軍人的標準

人人都說江南好,好個甚?敵軍來犯,南軍逃散,可憐我江南無熱血男兒,嗚呼!

但是,壽州是個例外。

李重進圍壽州,城外,萬箭齊發,雲梯架起,喊殺之聲不絕於耳,而壽州卻巋然不動。

一次不行,那就百次千次,周軍不停地攻城,可壽州依舊堅如磐石。

柴榮御駕來此,耐心地向劉仁贍喊話:

“卿無援矣,不如獻城降周,為朕效力!”壽州已經千瘡百孔了,劉仁贍立於城頭,不為所動,無奈,柴榮班師。

此刻,在柴榮的內心深處,這位南國老將忠貞的品質令他難以忘懷。

走吧,大周皇帝帶著惆悵和遺憾離開了。

顯德四年(957年)二月,柴榮再次親征南唐,並攻破南唐援軍紫金山寨;而壽州還是壽州,劉仁贍繼續堅守,柴榮對他愈加欽佩。

隨著圍困的時間越來越久,城內有些人堅持不住了,對,有人投降。

此人便是少帥——劉仁贍的親兒子,眾人也跟著附和,只見劉仁贍面色鐵青,大喝一聲:斬!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斬子

壽州安靜了下來,安靜地可怕。

不久,劉仁贍病重,副使孫羽以城降,劉仁贍病逝於壽州,享年五十八,柴榮為旌表其節,追封劉仁贍為彭城郡王,後世以廟祀之。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紀念

十一月,柴榮第三次徵南唐,連降濠州、漣水、亳州。顯德五年(958年)柴榮親攻楚州,破揚州,繼續擴大戰果。

南唐君主李璟被迫獻四州之地,與後周畫江為界,歲輸貢物十萬,以求息兵。

柴榮無疑是最後的勝利者,他平定江北,得州十四,縣六十,南唐去帝稱號。

此後,南方割據政權不敢與後周爭鋒,沒有人敢小瞧柴榮!

養百姓

澄清吏治

  • 納諫

柴榮曾經過商,走遍大江南北,他深知百姓疾苦。

那麼,百姓苦在哪裡?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哪個君王不羨慕?

——地方官,官僚隊伍,在釐清了治國的思路之後,柴榮便虛心求諫。

他頒下詔書,令群臣上書言事,務必誠懇,還特意點名讓二十多名翰林學士寫兩篇命題文章:《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平邊策》。

而大臣們卻反映不一,他們沒有想到自己的老闆這麼難伺候,是啊,當皇帝享受生活就足夠了,為什麼還要累死累活地給臣子增加工作難度呢?但是,柴榮是認真的,他不是作秀,不是譁眾取寵,他想革除積弊,他想振作朝綱。

環境影響人,領導影響環境,所以說,領導往往決定著一個團隊的成敗。

既然老闆如此求治於天下,那臣子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有的人,活該成功;有的人,活該作死,這裡我們只說成功的人。

在認真審讀了大臣的文章後,柴榮欣然採納了王樸《平邊策》中“先易後難”的主張,並由此制定出統一大計。(趙匡胤也是實踐者)

  • 反貪

顯德元年九月,右屯衛將軍薛訓,因“監雍兵倉,縱吏卒陪斂”被除名,流放沙門島。

十月,左羽林大將軍孟漢卿,以“監納厚取耗餘”之罪,令其自盡。

顯德五年十月,楚州防禦使張順因貪汙榷稅錢五十萬,官絲二千兩賜死。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懲戒貪官

在柴榮的字典裡,貪汙絕不能容忍。五代社會風氣敗壞,當官的貪汙成風,當將軍的挪用軍餉,役使士兵,當兵的雖不能貪汙,但平時劫掠成風,搶人財貨,奪人子女,非常有損軍隊形象。這一切,柴榮都看得明明白白,那怎麼處理呢?

——長痛不如短痛,嚴明法紀,違者當斬!柴榮不是太平天子,他在亂世裡,不施重典,何以約束部下?不殺伐果斷,何以立足中原?

確實,柴榮的反貪風暴得到了巨大的回報——民心歸附。

  • 人才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重視人才,柴榮也不例外。

顯德二年(955年)一月,柴榮下詔:“在朝文班,各舉堪為令錄者一人。雖因族近親,亦無妨嫌。授官之日,各署舉主姓名,若在貪官濁不任,懦弱不理並量事輕重,連坐舉主。”

是不是覺得很像一個人?

對——漢武帝,傑出帝王大多都是相似的。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名臣王溥

不久,又下詔:“國家設貢舉之司,求英俊之士,務詢文行方中科名。比聞近年以來,多有濫進,或以年勞而得第,或因媒勢以出身。今歲所放舉人,試令看驗,果見紕繆,須至去留。”

柴榮親自閱覽新舉進士的詩賦文策,求賢若渴之心躍然紙上。

在柴榮時代,大周人才濟濟,文有範質、王溥、魏仁浦、李谷、王樸等,名臣賢相,聚於朝堂;武有張永德、李重進、李筠、趙匡胤等,各各獨當一面,國之良將。

北宋能夠結束五代割據不是偶然的,人才是爭雄的基礎。

改革軍事

柴榮對即位之初的後周軍隊有著切身體會,所以他痛定思痛,決定整肅軍隊。

  • 申明軍紀

五代軍隊積弊已久。上了戰場,遇弱則打,遇強則逃;當兵的都是兵油子,吃著皇糧,拿著軍餉,打仗時逃跑在前,搶功在後,就這樣的頑劣士兵,脾氣還挺大,動輒譁變逼宮,平時搶掠成風,無人敢管。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軍紀

一般的領導都睜隻眼閉隻眼,畢竟打仗靠他們,但柴榮不一樣。他認為這樣的軍隊是不能持久的,是不能戰勝敵人的,更不能獲得百姓的認可,他要變革,他要掀起一場風暴。

高平之戰後,柴榮斬殺臨戰脫逃者七十餘人,以儆效尤。

隨後,申明軍紀,犯者一律處斬!

凡不戰而逃者嚴懲;

凡剋扣軍餉者嚴懲;

凡擁兵作亂者嚴懲。

軍隊必須有紀律,此後,後周軍隊實力大大增強。

  • 編練禁軍

唐朝後期節度使割據一方,手握精兵,五代時期,地方節度使權力依舊很大,中央難以制服。針對“枝弱杆強”的現實情況,柴榮命令趙匡胤重整軍隊,核心思想是削弱地方,加強中央,通過編練“禁軍”來達到目的。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禁軍大將趙匡胤

首先,擴大禁軍數量,使禁軍常編人數遠遠高於地方節度使所轄兵力;

其次,強調禁軍質量,選拔抽調體格強壯者,軍事素質務必過硬,使其具有硬實力。

在這次軍隊整編中,後周的軍事實力獲得了質的提升,柴榮正是統帥這樣的軍隊戰則必勝攻則必克。

  • 嚴罰重賞

老闆和員工之間除了談理想,還應該講報酬講現實。

所以,柴榮制定了明確的獎罰標準,有功者獎,有罪者罰。通過一次次的實戰檢驗,柴榮裁汰了不少人,也提拔了很多人,就這樣,這隻軍隊越來越強大。這個殘酷的軍隊法則——勇者晉升,弱者滾蛋,慢慢地塑造著這隻軍隊,改變著它。

發展經濟

  • 勸課農桑

柴榮很重視農業,在古代,農業就是王朝的支柱,農業稅就是王朝的財神爺。可現在,戰火橫飛,農民流離失所,土地大片荒廢,土地上沒有了農民也就意味著失去了稅收,沒有了稅收的支撐,這個國家就會分崩離析。

柴榮主政後,頒佈詔令,獎賞流民開發荒地,在控制地區內實施均田,規定稅收。通過把荒地和流民結合在一起,土地煥發了新的生命力,朝廷的稅收也提高了。

  • 興修水利

顯德元年十一月,黃河鄆州界決口,“數州之地,洪流為患”,柴榮派宰相李谷監築河堤,徵發丁六萬人,三十日而罷。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興修水利

顯得二年三月柴榮又委派王彥超與韓通帶領士兵,徵發民夫疏通深州和冀州之間的胡盧河。並在李晏口夾胡盧河修建城壘,派重兵戍守。由此,邊民得以安居樂業。

致太平

擴建開封

柴榮剛即位時,汴京的情況是:違章建築橫行,道路逼仄,擁擠不堪。

一個國家的首都怎麼能如此雜亂和寒酸呢?因此改造勢在必行。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清明上河圖一瞥

在建設新城之前,先要拆遷,但是拆遷工作很難進行。當時百姓不太配合,朝廷也很無奈,官員的壓力都很大。這時,柴榮下發了宣傳拆遷政策的詔書。他對別人說,舊的不拆,新的起不來,況且我們做的是好事,對後代大有裨益,為什麼要畏畏縮縮呢?

另外,舊城之外也在新建羅城,新建的相當於原來的4倍。在建設過程中,柴榮給予了百姓很大的自由——可以在剩下來的土地上自己建房子。後來,柴榮還對汴京的水系景觀進行了營造,允許市民在河邊種植綠樹,建設建築,這樣的皇帝接地氣。

就這樣,新的開封城拔地而起。

貶抑佛教

佛是什麼?

佛是心性。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佛祖在思考

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那為何大周廟宇毗連,佛寺奢華?

佛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那為何大周寺院,有田萬頃,蓄奴成風?

佛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那為何普天下的僧尼都食嗟來之食呢?或吃香火錢?

佛曰:“悟者皆可成佛!”

那要寺院為何?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其實,佛教有存在的必要性,但要有尺度,一旦犯了界,必成國家百姓之負擔。

佛教在唐代獲得了空前發展,各家各宗,百花齊放,一直到五代,佛教越做越大。

而柴榮何許人也?豈容佛教與國爭利。

於是,柴榮便狠下心來,對佛教開始整頓。

自後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起,周世宗開始頒佈了一系列排斥佛教的政策。

詔曰:

“近覽諸州奏聞……私度僧尼,日增猥雜,創修寺院,漸至繁多……宜舉舊章,以革前弊……諸道州縣鎮村坊,應有敕額寺院,一切仍舊,其無敕額者,並抑停廢。”

詔旨頒佈後,廢佛之風席捲全國,當年就廢去寺院30,336所,僧尼還俗者大約6萬人。

同時禁止私度僧尼,禁止僧俗捨身,並下詔毀銅佛像以鑄錢。

一時天下佛像幾滅,官員們議論紛紛,柴榮卻說:

卿輩勿以毀佛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於善,斯奉佛矣。彼銅像豈所謂佛耶?且吾聞佛在利人,雖頭目猶舍以佈施。若朕身可以濟民,亦非所惜也。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至尊寶,一個憂傷的背影

既然佛教人向善,佛捨己利人,那為何要窮百姓而飾佛像?我不過是糾正了庸人的錯誤做法而已,我柴榮心繫天下,佛也心繫天下,那為何不成全我呢?

如果你現在想出家為僧尼,那可能比你中進士都難,因為政府對僧侶條件進行了嚴格限制。若要出家,必須要會背誦一定卷數以上的佛經並取得尊長同意,否則犯罪。而且禁止一切佛教徒“自殘式佈施”(斬斷手腳、以熱油燙臉等)明志的風氣。

最後,廢去佛寺30336所,還俗61200僧。全國寺院僅餘兩千所。

有人說,柴榮英年早逝是因為遭到了佛祖的報復。

你信嗎?

佛祖會這麼小氣?竟然容忍不了一個救民於水火的大英雄,在那戰火不斷的年代裡,多少人死去,佛祖救民了嗎?出家?誦經?悟道?自我麻醉確實好,因為感受不到疼痛,也就認為別人也不會疼。這不是救民,這是自絕於天地父母。

佛教以勸善為宗旨,以渡人為己任,怎麼會詛咒報復一個救民的英雄?

外在光鮮,且輝煌,而裡面,卻是白骨堆積,安樂曲響起,只是一個靈魂與身體的分離過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要看山的巍峨,你要聽海的呼嘯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你要潔身自好,汙染塵埃

你要堂堂正正地行使你人的權力

你要努力,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你要記住你的名,做好每一份工作

你要長出一副好心腸,與人為善,孝順雙親

國有難,當不退,民有怨,當不忿。

你要寵辱不驚

男兒志,當掙功名,當賺家聲。

勿驚,且行。

北伐幽燕

該來的還是要來,顯德六年(959年),柴榮親征伐遼。

目標——幽雲故地。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幽雲十六州

車駕至瓦橋關,遼軍已經望風披靡,後周兵不血刃,就收復三關三州十七縣。

柴榮此時心裡非常高興,他認為大功將成,幽燕將再次成為中原王朝的屏障,於是登高臺,視察六軍。

這時,有父老鄉親百餘人,持牛酒進獻,柴榮問:

“此地叫什麼名字?”

曰:“歷世相傳,謂之病龍臺。”

柴榮默然,於是騎馬離去。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幽州城下,帝王背影

當夜,柴榮就開始生病。第二天,病情愈加緊急,於是,班師回朝,未入關而崩殂。

斯為遺憾,非柴榮之遺憾,後代之遺憾也!

想刀明似雪,縱橫脫鞘,箭飛如雨,霹靂鳴弓。威撼邊城,氣吞胡虜,慘淡塵沙吹北風。

中興事,看君王神武,駕馭英雄。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君王神武

如夢來,如夢去。

西風殘照,幽燕古道,誰人知,後來事,竟是四百年恥辱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靖康恥

一旦歸為臣虜,試問衣冠,尚在否?

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朕不死,爾等終是臣!

痛哉!

原創不易,請大家多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