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高舉“仁義”大旗,名不副實的霸主

五霸之首齊桓公駕鶴西去了。齊桓公死後,奸臣就廢掉齊國太子公子昭,立無虧為太子,實際上就是他們的傀儡。於是乎公子昭逃到宋國,請宋襄公為他做主。宋襄公其實真的是沒什麼本事,資質實在平庸,而且宋國的實力確實不咋滴。但是,霸主的位子,確實太誘人了。開始琢磨著,我是不是有機會了,要不然公子昭為什麼會來找我,這不是天賜良機嗎,他就一口答應了公子昭,要為他奪回君位。

公元前642年,宋襄公通知各國,出兵護送公子昭回國,大部分諸侯國根本沒搭理他,只有幾個比宋國還小的國家派了一些人馬,宋襄公就率領這幾國聯軍殺向齊國。齊國貴族一聽聯軍來了,不知道到底有多大規模,生怕萬一戰敗自己利益受損,就聯合起來殺了公子無虧和豎刁,趕走了易牙,在邊界迎接公子昭回國。公子昭回國後繼位,就是齊孝公。

宋襄公高舉“仁義”大旗,名不副實的霸主

宋襄公牛刀小試,就解決了前任霸主的國君歸屬問題,心裡就有底了,這和當年齊桓公走的道路何其相象啊,先用立一個國君來立威,好,那我就再走走老霸主的第二步,會和諸侯。公元前639年,宋齊楚三國國君在齊國鹿地召開會議,會議的發起人就是宋襄公,他也學管仲,事先擬定了一份通告,通告如下:第一,今年金秋時節,請大家來宋國賞月;第二,大家要維護周天子地位,幫助弱小國家。這楚成王和齊孝公,沒想到宋襄公搞了這麼一手,雖然心裡很不情願,但礙於面子,還是簽字畫押了。金秋時節,香氣滿天,宋襄公盼望已久的日子終於到了,他彷彿冥冥之中看到了齊桓公在向他微笑,好像在告訴他,你幫助了齊國,這個霸主是給你的獎賞。楚陳蔡許曹鄭六國國君都如約而至,只有齊孝公和魯國國君沒來,不管了,當年四國都能開會,現在七國更合法了。宋襄公上臺,對諸位諸侯作了個羅圈揖,大家好,今天人來的很齊啊,除了沒來的都來了。我這次請大家來那,主要是想仿照齊桓公的做法,大家訂個盟約,共同輔助天子,解決諸侯紛爭,上則興盛周室,下則造福蒼生,大家意下如何。話音剛落,楚成王站起來了,說的太好了,但不知這盟主該由誰當那?宋襄公一聽,好,這哥們真上道,我覺得吧,就看誰功勞大,本事大,能力強吧!哪想到楚成王馬上說,論實力,論功勞,論本事,那當然是我了,我就不客氣了,說完一屁股就坐在了盟主的寶座上。看著自己夢中的寶座,再看看寶座上的楚成王,再看看楚成王那臉上顫顫的肥肉,宋襄公一下子就失去了理智,我的,我的,那是我的。邊喊著邊就要上前拉楚成王,只見楚國大臣成得臣脫去長袍,露出全身鎧甲,然後變戲法似得手中多了一面小紅旗,紅旗一擺,跟隨楚成王來的那些家丁僕人,紛紛脫去外衣,露出盔甲,抽出兵器,衝到臺上。諸侯們嚇得是四散奔逃,人家楚國人也真講究,只抓了宋襄公一個,把宋襄公塞上小車,帶回了楚國。

奇恥大辱,真是奇恥大辱,會盟之上,被人家捉走了,更屈辱的是,人家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價值,把自己又放了回去。回國後的宋襄公恨透了楚國,可是在楚國當囚徒的那些日子,他看到了楚國的強大,自己的力量,還真不是人家的對手。但這口氣總是要出的,你說抓就抓,說放就放,我要給你們點顏色看看,讓你們知道我也是有價值的。

思來想去,宋襄公決定從鄭國下手,一則聽說鄭國最支持楚國當盟主,二則鄭國比自己實力差,三則鄭國國君去楚國出差了。好,我有沒有價值,就在此戰。宋襄公糊塗,大臣有明白的,公子目夷和大司馬公孫固是極力反對,無奈宋襄公根本聽不進去,還是帶兵攻鄭。鄭國得到消息,馬上向楚國求救,楚成王也不去救鄭,而是直接來攻打宋國。聽說楚成王去攻打宋國了,宋襄公慌了神了,馬上扔下鄭國不打了,帶軍回救大本營,等宋軍在泓水邊紮好了營,楚國的兵馬也來到了對岸。公孫固進言,大王,楚軍來這裡無非是為了救鄭國,咱們已經從鄭國撤了軍,他們目的已經達到了,看眼前的局勢,我們還是沒有人家強啊,不如講和算了。宋襄公想了想,都已經在自己家門口了,要是就這樣講和,豈不是又被楚國小看了,以後更不拿我當回事了。公孫固啊,你這麼說就不對了,楚國雖然人多勢眾,但不是仁義之師,我們雖然人少了點,卻是正義之師仁義之師,仁義之師哪有怕不義之師的道理。宋襄公還特意讓人做了一面大旗,上面繡上兩個大字,仁義。

宋襄公高舉“仁義”大旗,名不副實的霸主

第二天天一亮,楚軍開始渡河了,公孫固看了看局面,大王,楚軍現在渡河,等他們渡過一半的時候,我們衝過去擊殺,必可全勝啊。宋襄公看看了頭頂的仁義二字,搖了搖頭,這樣做太不仁義了。一會功夫,楚軍可就全部渡過了河,在岸上開始佈陣。公孫固又說,大王,現在我們趁對方隊形不整,衝殺過去,還是有贏的希望的。宋襄公有點煩躁了,仁義,仁義,你們這些人什麼時候才懂仁義啊!好傢伙,楚軍一擺好隊伍,馬上就衝殺過來,宋軍是一擊就潰,宋襄公也顧不上仁義了,在眾將掩護之下,才逃得性命,還身中數箭,仁義大旗也不知所蹤。這個時候宋襄公嘴裡還嘟囔,他們也太不講仁義了,怎麼能趁我們沒準備好就進攻那,身邊的將士嘴上不說,心裡早就問候了宋襄公祖宗八代了。宋襄公的這場稱霸鬧劇,也就此結束。

這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宋襄公很堂吉訶德,不切合實際。在第二年夏天,宋襄公帶著滿腦子的“仁義禮信”的陳舊觀念死去。他的霸主夙願也一同被帶進了他的墳墓。縱觀宋襄公的一生。說是按“仁義”辦事,但他的許多事情和他的理念自相矛盾。比如在他會盟諸侯時當不成盟主卻破口大罵的時候,還記得他心中的“仁”麼?他在口口生生地說作戰要“仁義”的時候,他卻殺死那幾位小國的君主。

宋襄公高舉“仁義”大旗,名不副實的霸主

其實,縱觀千年歷史,我們認真的思考一下,對於宋襄公的“仁”我不知道該說是當“仁”不讓,還是說他用“仁”不當呢?宋襄公以“仁”會盟失敗,以“仁”攻敵慘敗,甚至因此死去,實在是個矛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