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是如何拆散接受招安的梁山軍事集團的?宋江後悔了嗎?

宋江 梁山 方臘 童貫 吳用 文種 盧俊義 張叔夜 國家人文歷史 2019-04-08

文 | 劉勃

宋江是怎麼被招安的,《東都事略》卷一零八《張叔夜傳》說得最清楚。宋江一夥在海邊剽掠,又劫持了十來艘“鉅艦”,想從海路轉移。張叔夜設下埋伏,把宋江團團圍住,還放火把船給燒了。宋江和他的手下失去鬥志,也就投降了。

招安終於成功,結局是個悲劇,但這條悲劇之路,要比有些人想象的曲折。

應該說,招安之初,朝廷對梁山是有特別優待的。最令人驚異的一點,就是很長時間裡,一百單八將仍然聚在一起,梁山竟然保持著自己的原有建制。

眾所周知,有宋一代,行政系統特別複雜,權力高度分割,尤其是軍隊裡,為了防止兵變造反,寧可頻繁的人事調動,搞得兵不識將將不知兵才安心。梁山這麼抱團的一個集體,掌控著據說有十萬大軍,朝廷憑什麼容許它繼續存在?

朝廷是如何拆散接受招安的梁山軍事集團的?宋江後悔了嗎?

這當然還是各方博弈的結果:

適來四個賊臣設計,教樞密童貫啟奏,將宋江等眾,要行陷害。不期那御屏風後,轉出一員大臣來喝住,正是殿前都太尉宿元景。便向殿前啟奏道:“陛下,宋江這夥好漢,方始歸降,一百八人,恩同手足,意若同胞,他們決不肯便拆散分開,雖死不捨相離。如何今又要害他眾人性命?” ……天子親書詔敕,賜宋江為破遼都先鋒,盧俊義為副先鋒,其餘諸將,待建功之後,加官受爵。

這段記述,很能說明問題。宿元景為梁山辯護,特別強調“他們決不肯便拆散分開,雖死不捨相離”云云,可以推知童貫啟奏的內容,就是要拆分梁山,並且提出瞭如果拒絕拆分,那就說明受招安並無誠意,要嚴厲懲處,所以有所謂“要害他眾人性命”。

大體上,童貫說的是大宋的祖宗之法既定國策,是陷害,理由卻很光明正大。宿元景提出的保全方案,則是讓梁山去征討遼國,要保障一支作戰部隊的戰鬥力,對的原有體制,當然不能輕舉妄動。

朝廷是如何拆散接受招安的梁山軍事集團的?宋江後悔了嗎?

事實上,受招安之後,梁山作為一個既有官方背景又有獨特軍事結構的集團,堪稱大宋朝朝野側目的一朵奇葩。和現代人腦補的梁山兄弟含淚去鎮壓同屬階級兄弟的另外三大寇不同,梁山出擊的熱情始終高漲。只有不斷為朝廷征伐敵國翦滅異己,梁山才能向世人證明自己忠義的宣傳並非虛誑;也只有這樣,才有足夠的理由拒絕朝廷重組梁山的計劃,這朵奇葩才能常開不敗。

徵田虎,是梁山主動請纓;徵王慶,是幾個官員推薦了梁山,然後宋江把這幾位都引為知己,和他們“或論朝事,或訴衷曲,觥籌交錯,燈燭輝煌,直飲至夜半方散”。包括後來眾兄弟死傷大半地徵方臘,開始畫風也是這樣的:

吳用見說,心中大喜,來對宋先鋒說知江南方臘造反,朝廷已遣張招討領兵。宋江聽了道:“我等諸將軍馬,閒居在此,甚是不宜;不若使人去告知宿太尉,令其於天子前保奏,我等情願起兵,前去徵進。”當時會集諸將商議,盡皆歡喜。

當然大家都知道與方臘大戰的結果,是兩敗俱傷。方臘敗亡之後,朝廷暫時看來已無強大的反叛力量威脅,到了鳥盡弓藏的時候;梁山也已經殘缺到足以令宋江、吳用心灰意冷的地步。拆分梁山的阻力至此已經很小,於是僅存的二十七名正偏將領,被分散到十幾個不同的軍州任職,完整的梁山軍事集團,從此不復存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