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名校的貓膩黑幕,豈止能買進耶魯斯坦福美國名校的貓膩黑幕,豈止能買進耶魯斯坦福

你多半都知道了:號稱山東首富的步長藥業董事長趙濤,花了650萬美金把女兒趙雨思買進了斯坦福大學,最近東窗事發天下皆知。趙濤本人出來忙不迭跟公司撇清關係,趙濤老婆出來聲稱自己被詐騙了。但群眾的眼睛自然雪亮:這種事誰相信是詐騙,誰才被詐騙呢。

你多半不知道的還有以下這些,比如:

這麼多走後門的,為什麼唯獨趙雨思最出名?

雖然在這起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高校錄取醜聞訴訟裡,一共已有33人被起訴,其中甚至包括名演員、CEO和知名設計師,但最有名的還是兩名來自中國的被開除考生,因為花費最多。

每個美國家庭為擠進名校花費的金錢大概在25~40萬美金之間,而另一名中國家庭考生Sherry Guo(郭雪莉)則為進入耶魯花費了120萬美金。郭的家庭前幾年從中國移民來到美國,Sherry Guo本來想呆在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或是英倫風情的牛津大學,結果只進了耶魯一度讓她很不爽。

而趙雨思為進斯坦福花了650萬美金,是所有花錢進校的家庭裡最冤大頭的。美國本地家庭、移民家庭和中國本地家庭的差別,就是幾十萬到上百萬到幾百萬美金的差別。反正人傻不傻不知道,錢多是一定的。

美國名校的貓膩黑幕,豈止能買進耶魯斯坦福

為什麼只是耶魯斯坦福的招生工作人員被起訴,而學校本身沒事?

家長交錢之後,中間人通過SAT考試作弊比如找槍手替考、賄賂大學體育教練把孩子包裝成體育特長生、買通學校招生人員等方式,把這些走後門的考生塞進名校。而最生氣的也是這些名校。因為敗壞名譽不說,最關鍵的是這些家長的錢沒有給學校,而是進了學校私人的口袋。

這些家庭出錢了,但這些錢比起學校的贊助捐款入學標準線還便宜得遠,相當於學校明碼標價的標準被下面的工作人員鑽了空子:他們自己收了行賄家庭的錢,這錢卻沒有成為學校的財富,這就造成了一種不公平——對那些花了更多錢、走學校正規渠道進校的家庭不公平。都這樣找私人花更少的錢買學位,學校以後還有什麼誠信能以贊助捐款賣學位?這是學校生氣的原因。

究竟能不能靠花錢進美國名校?

這個問題很難一概而論。簡單而言,有錢的機會當然要大得多,但畢竟也不是家裡開礦就能一定進哈佛的,還要看一些更重要的因素,比如考生的家世背景。

但如果以為光憑成績好,美國名校就會公平公正公開地錄取你,就實在是太傻太天真。

美國名校的貓膩黑幕,豈止能買進耶魯斯坦福

1998年,韓裔男孩Henry Park在滿分1600分的SAT考試中,考出了1560分的頂尖成績。他覺得入一所常春藤校應該不成問題。

Henry就讀的不是普通學校,是全美最頂尖的傳奇高中之一格羅頓中學(Groton School),整個羅斯福家族的孩子幾乎都是這裡畢業的。Henry這一屆有79名高中生,其中34人都拿到了常春藤校的錄取通知,而幾乎所有這些人的分數都比Henry低。

然而Henry最終得到了什麼呢?六封拒絕信。哈佛、耶魯、布朗、哥倫比亞,還有斯坦福和麻省理工。成績當然不是問題,但財富、家庭背景、捐款意向、家族人脈還有膚色種族上,Henry都被秒殺得渣都剩不下來。

Henry的同學瑪格麗特·巴斯(Margaret Bass )是在這所中學申請斯坦福的9人中唯一被成功錄取的,而她的成績只能排在倒數第二,甚至低於斯坦福的錄取平均分達140分之多。但她的父親億萬富翁羅伯特·巴斯早在1989年就加入了斯坦福的董事會,兩年後捐贈了2500萬美金,此後更是接連數年都有大額捐贈。1995年,瑪格麗特的哥哥蒂姆·巴斯就以橄欖球特長生的資格被斯坦福錄取,即便入校後幾乎上不了場。

美國名校的貓膩黑幕,豈止能買進耶魯斯坦福

靠捐資而不靠成績進入名校,在美國已經不算是暗箱操作了,基本就是明箱操作。在《錄取的代價》這本書裡,作者Daniel Golden告訴讀者:類似巴斯兄妹這樣的錄取操作稱為Development Admission(發展錄取),就是學業表現和考試分數不足的申請人,錄取與否最終取決於申請人家庭可能給予的捐贈。

因為報道Henry申請被拒的故事,Daniel獲得了當年的普利策新聞獎。他披露了一系列美國名校的錄取規則,一堆看上去像是潛規則的明規則。

美國名校的貓膩黑幕,豈止能買進耶魯斯坦福

首先繼續說說“發展錄取”,雖然一手交錢一手交學位,但其實並不是每一所名校都需要2500萬美金這樣的鉅款。用十分之一的價格,也可以去哈佛的。

1999年,新澤西的18歲猶太男孩賈裡德·科裡·庫什納高中畢業要進大學了。光憑辯論社、籃球隊和曲棍球隊的社員身份,是不足以進名校的,幸好他還有一個房地產巨頭老爸查爾斯·庫什納。

查爾斯給哈佛捐了250萬美金,賈裡德就順利地被哈佛招入。哈佛是什麼地位?全世界長期排名第一的大學,常春藤校的隱形盟主。要不是有這一塊金字招牌,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跟伊萬卡·特朗普結婚呢,也未必輪得到賈裡德當現任美國總統的乘龍快婿。

美國名校的貓膩黑幕,豈止能買進耶魯斯坦福

如今賈裡德在華盛頓政壇一路順風順水,而當初被他擠掉哈佛名額的那個可憐蟲,如今在沃爾瑪當收銀員也說不一定。

最熱衷搞“發展錄取”的名校,其實是北卡的杜克大學。90年代後期,杜克大學開始放寬錄取條件,每年通過“發展錄取”策略入學的事例高達100起,引領美國各大高校年復一年地從非校友捐贈者手裡獲得源源不斷的捐助款。1980年杜克這筆錢只收了1.35億美金,2005年就增加到了38億美金。

為什麼要註明是“非校友捐贈者”呢?因為對於校友而言有更利好的錄取政策,就是“傳承錄取”(Legacy Admission):只要申請人的直系家族成員是校友,申請人的錄取比例至少比非校友高出三倍。

比如小布什(George W Bush),因為爺爺爸爸叔叔和一堆布什家族的堂表兄弟都是耶魯校友,所以雖然他的GPA成績只有C,還是堂堂正正地成為了耶魯一員,當然他的女兒芭芭拉·皮爾斯·布什長大也進了耶魯。

雖然跟小布什競選總統失敗,雖然老爸是國會參議員但非哈佛出身,但阿爾·戈爾本人可是哈佛畢業生啊——所以他的三個女兒一個兒子統統都讀上了哈佛。

哈佛還有一項“Z名單”(Z-List,即末流名單)的政策,允許那些權貴家庭不符合錄取資格的孩子在下一年入學(規定必須多等一年,因為假設你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自己放棄,事實上能讀哈佛誰他麼會放棄)。要上這個名單,不是花幾百萬就能買到位置的,一般都需要有一定背景,比如老爸叫奧巴馬。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長女瑪利亞·奧巴馬,2015年12月15日哈佛早批次錄取發榜時,沒人聽說哈佛錄取了她。但2016年5月1日,白宮突然宣佈她將於2017年秋季進入哈佛就讀,完全符合Z-list要求入學前休息一年的政策。

美國名校的貓膩黑幕,豈止能買進耶魯斯坦福

當然可以說瑪利亞休息一年本來就是她自己的選擇,跟Z-list無關。因為哈佛大學本來也從未承認過:Z-list跟特權階級存在任何關係。

除了交錢和校友關係,美國名校錄取學生的理由還有很多,只是都未必跟學習能力和成績相關。比如優先錄取名人子女,學校藉此讓名人本人為學校舉行相關活動,由此給學校帶來更大的影響和知名度;比如為本校的教職工子女開綠燈,不但實行降分錄取而且不收學費;再比如故意設置一些小眾的體育項目優先錄取富人子弟,如馬術、划船、曲棍球等等,反正籃球足球這樣的苦力項目,幾乎都是窮人家的孩子在玩。至於亞裔,更常見的是以“只會死讀書”“創新能力欠缺”“領導才能不突出”等理由予以拒絕。

事實上,校友子女優先錄取制誕生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因為一戰的緣故,大量猶太家庭從歐洲移居美國,聰明且重視教育的猶太學生開始佔據原有學生的招生名額。哈佛大學的猶太學生比例,從1900年的7%增加到1922年的21.5%。

為了保住校友捐助者的地位而不被猶太人所取代,大學招生處設計了一種看上去似乎沒有歧視,但又會降低猶太人入學比率的方法——校友子弟優先錄取。有了這一規定,猶太學生的入學率顯著下降,耶魯大學下降了5%,哈佛大學下降了10-16%。

如今猶太兒童早已完美融入且蒸蒸日上,打壓對象就變成了亞裔孩子。有一段時間因為亞裔成績太好而導致被錄取比例超高,為了保證種族比例的相對公平,就開始反向打壓亞裔考生。公平與否,見仁見智。

美國名校的貓膩黑幕,豈止能買進耶魯斯坦福

有沒有不按這些規則來招生的美國名校?還是有,例如加州理工學院。

加州理工學院很簡單,注重學生的學習和研究能力,一切憑申請人自己的學術能力來決定是否錄取。學校的招生委員會表示,他們對校友子弟的錄取標準超過普通學生,以致於校友所佔比率僅有1.5%,遠遜於哈佛耶魯這樣以傳承為特色的名校。加州理工54名理事成員中,僅有兩名理事的子女就讀本校;學校也沒有什麼賽艇、壁球、馬術這樣的貴族體育項目專為富家子女提供入校機會。即便會為本校教職工子女免學費,但一定不會降低分數錄取。

美國名校的貓膩黑幕,豈止能買進耶魯斯坦福

而加州理工對於鉅額捐款者的回饋不是子女的優先錄取權,而是以捐贈者的名義命名一顆小行星。當然因為學校規模小,本科生也只有一千這樣少,加州理工才能這樣任性地堅持唯成績公平錄取的原則。換成哈佛耶魯斯坦福這樣的大名校,想學加州理工也是學不來的。

就沒有人站出來反對這樣的錄取制度?也有。民主黨教育顧問邁克爾·丹南伯格,就曾強力主張從廢除校友子弟優先錄取權開始、像平權運動一樣致力追求教育公平。 在他的努力下,民主黨人對密歇根大學提起訴訟,要求廢除校友子弟優先錄取權。官司打到最後,美國最高法院卻以5比4的投票結果,判定密歇根大學勝訴。不管法官究竟是出自自身的利益考慮、還是從法理出發覺得有維持現狀的充分必要,反正從此反校友子弟優先錄取權運動一蹶不振。

2017年末,哈佛大學校報《哈佛深紅》(The Harvard Crimson)發佈數據稱,2018秋季將進入哈佛的所有新生裡,29%都來自於“傳承錄取”。在耶魯,傳承錄取的比例是13%,而普林斯頓是15%。

事實上,雖然有看上去招人唯親的嫌疑,但哈佛耶魯斯坦福的學術成就至今還是堅挺不墜的。其中有傳統造就的學術淵源優勢,也有歷來堅持寬進嚴出的制度因素,還有畢業校友在從政從商功成名就之後的捐款反哺。光看表面上的種種招生政策傾斜,並不足以得出一個美國名校日落西山的結論。

但美國本來就是以打破特權、支持平等為核心而立國的,如今美國的階層流動性卻已經逐漸低於它曾經鄙視的歐洲舊大陸,以哈佛耶魯斯坦福為首的名校,越來越被抨擊培養的不過是一個新的世襲特權階層而已。世界上當然從來沒有絕對公平的家世出身,但大學的初衷,卻一直是努力爭取公平,而非打著公平的幌子幹贏家通吃的勾當。

美國名校的貓膩黑幕,豈止能買進耶魯斯坦福

阻礙豪門和寒門之間必要的上下循環、讓生而有之的不平等更進一步加劇為至死方休的不平等,從古到今沒有一個這樣的社會不以大亂而告終。

所以希望哈佛耶魯斯坦福這樣光芒四射的世界名校,其實並不像如今表面看上去這樣,有這麼多的所謂的不公平。

美國名校的貓膩黑幕,豈止能買進耶魯斯坦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