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集團收問詢函:1季度業績腰斬 減持額超去年全年

保險業務被售出、券商業務排名倒數、私募業務遭遇監管,九鼎集團嘗試尋找各種出路,但卻四處碰壁。那麼,產業整合、地產業務能否幫助公司東山再起?

繼2018年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後,“新三板第一股”九鼎集團(430719.OC)似乎再次陷入險境。3月末,公司曾因宣佈將一年前的增持計劃延期一年執行,遭到監管層火速下發問詢函給予警示;5月24日,交易所又對對公司下發年報問詢函,要求其回答高負債情況下為何仍對外借款、質押比居高不下、壞賬等問題。

其實,九鼎集團所承受的壓力遠不止這些。2018年年末,集團旗下子公司九州證券因違約,被暫停新資管業務6個月,同時還被證監會下調到CC級;私募業務方面,去年九鼎投資IPO幾乎無一過會,而今年以來,公司正在加速退出投資項目,一季度減持額度遠超去年全年。

“2018年是過去十年間最壞的一年,也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這句話對九鼎集團亦是如此?

業績為何一落千丈?

較於往年的財報披露季相比,九鼎集團今年顯得沉默了許多。公司近期公佈的2019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27.34億元,同比增長23.42%;歸母淨利潤為2.39億元,同比下滑56.62%。

2018年年報中的業績則更為慘淡,去年公司實現營收111.69億元,同比增長26.26%;歸母淨利潤虧損1.97億元,同比下降117.11%。九鼎集團對此解釋稱,富通保險一部分美元債務因為匯率變化產生了鉅額的匯兌損失,損失比上期大幅增長 10.69 億元,這部分變化反應在了其年報中財務費用的部分。根據年報,2018年財務費用陡增6.5倍,從2.3億元快速放大到17.2億元。

5月24日,交易所對九鼎集團下發了年報問詢函,要求公司解釋在目前高資產負債率的情況下,仍對全資子公司JDI公司提供無息借款的原因。根據2018年年報,九鼎集團總資產為909億元,總負債為633億元,其中長期借款108億元,應付債券70.35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9.65%。

問詢函還提到,去年9月,控股股東九鼎投資控股將其所持股份(九鼎集團46.21%股權)的97.55%進行了質押,要求公司說明這是否會導致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針對淨資產的增長率在各年報數據卻不一致的情況。此外,問詢函還要求公司解釋原因,以及披露投資非上市企業的情況下采用上證綜指作為可比指標的合理性。

而最近一次,公司收到的另一則問詢函也因負債而起。2018年3月,公司控股股東九鼎控股為防範平倉危機,曾做出增持承諾:擬在一年之內投入10億元,以不超過5元/股增持公司股票。時隔一年之後,公司實際增持金額只有611萬元。2019年3月,公司宣佈將增持計劃延期一年,此舉立即惹來股轉公司監管問詢函。

對此,九鼎集團解釋稱,正變賣資產、引進戰略投資者,籌集增持資金問題不大,但是去年籌劃重大事項敏感期過長,真正可交易時間只有寥寥數天,加上新三板流動性太差,自家股票想買也買不了多少。

IPO項目幾乎“顆粒無收”

時間回溯至2016年,九鼎集團的歸母淨利潤達到252.46億元,與2018年的虧損1.97億元形成了鮮明對比。彼時這家頂著“新三板第一家千億市值”的公司還在無限榮光中躊躇滿志,連續募資,發佈百億定增計劃,大舉投資金融業,向著以資管為核心的金控帝國奮力狂奔。

但兩年之後,隨著證監會對九鼎集團立案調查,公司的命運旋即急轉直下。據《財新》報道,證監會發現了九鼎存在體外輸血的私募基金,滾動發行、借新還舊,用於承接九鼎集團百億定向增發中的優先股。

時至今日,業內對於九鼎集團的“東山再起”多持悲觀態度。以其主營業務私募管理為例,2018年全年,九鼎投資全年IPO項目幾乎無一過會,唯一正常上市的是天風證券。不過,耐人尋味的是,在天風證券IPO前夕,第七大股東“建豐九鼎投資”悄悄將名字改為“建豐投資”,“九鼎”儼然已經成了IPO的禁詞。

從2019年一季報數據來看,九鼎在募資方面情況仍然不太理想,新增實繳規模2.78億元,與2018年一季度的9.04億元相比相去甚遠。與此同時,九鼎投資還在加速減持。今年一季度,其已完全退出10個項目,投資本金共計9.08億元,單季度收回金額33.22億元,而去年全年僅收回20.14億元。

這也意味著九鼎系在私募投資方面的體量越來越小。而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公司的券商業務在行業內排名為倒數。2018年11月,九州證券被青海證監局暫停新資管業務6個月,懲罰的理由在於旗下九州瀚海系列資產管理計劃違約。證監會公佈的2018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顯示,九州證券被評為CC級,較2017年的B級下降兩個級別。

公開資料顯示,九州證券是九鼎集團2014年收購的資產,集團意在打造首家PE類券商,號稱要佈局從創投到IPO的全產業鏈投資。但現實卻不盡人意,2018年九州證券歸母淨利潤為386.51萬元,同比下滑95%。

眾所周知,2018年年末,九鼎集團出售了富通保險100%股權。這一資產在近三年中為公司貢獻了約六成營收。九鼎表示將出售富通保險所得資金的部分用於償還負債,則屆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也將較大幅度下降,剩餘的部分將用來投資。

地產被提成重點業務

九鼎集團的管理層似乎早已預見到公司如今境遇。公司創始人之一蔡蕾曾表示,“隨著中國金融的發展,未來很有可能也逐步迎來槓桿收購時代,整合投資將是未來中國私募股權投資的方向,即在多個行業中打造眾多配套企業,並通過整合它們打造龍頭。”

九鼎集團旗下商業地產運營商“九宜城”可以視為其實踐其“產業整合”理念的一個嘗試。九宜城官網顯示,其涉足商業管理、品牌投資孵化、地產營銷、智慧商業、婚禮堂等多個領域建立了完善的”管+投“商業閉環,通過收購、股權合作、整租、委託管理等多種模式取得商業地產的運營權,引入優秀的新零售品牌,以提升租金水平及客流量,目前擁有在管商業地產項目近70個,總面積超600萬平方米。

而從2018年年報看來,地產業務似乎已成公司重點工作之一。集團董事會近期表示,將推動持有的紫金城商業地產項目的變現工作。

不過在經營模式轉變後,九鼎的人才瓶頸也進一步凸顯。過去兩年間,九鼎集團投資部人才大批量出走。而就在今年5月15日,任職一年半的財務總監李端離職。人才流失是否將成為公司轉型中的一個掣肘?而公司私募、券商業務呈現下滑趨勢明顯,“現金奶牛”保險業務已被置出,在主業不振的情況下,副業能否支撐起公司整體業績?近日,《投資者網》致電並向九鼎集團董祕辦發去調研函。對方一直未給出回覆。

本文源自投資者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