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佬:百年美股啟示 A股40年長牛“蜜月期”悄然到來'

"

消費股作為今年以來的“領軍板塊”,估值已經站在了合理區間的上沿,市場對其估值水平表現出了一些擔心。對此,深圳市同威投資管理公司創始人李馳向《紅週刊》記者表示,目前,消費股正在從沒有泡沫向有泡沫的階段過渡,這對投資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期。他解釋道,2008年之後價值藍籌股曾如何的低估,從現在開始它們就可能如何的高估。因為市場總是呈現一個“鐘擺狀”的對稱性。“這是因為人類的恐懼和貪婪的心態是對稱的。我們現在幾乎是滿倉,等待價值的實現。”

對於“泡沫”何時出現,李馳表示,目前市場中還有觀點認為“茅臺股價會腰斬”,這就代表很多人還活在恐懼之中,當“打死也不賣”的言論出現後,市場的頂部才可能到來。

李馳做出這樣判斷的大前提是A股正步入一個長達40年的牛市,而觸發這輪牛市的動力有兩點:持續的利率下移和GDP增速的下降。當全球的國債的回報越來越低,股票的魅力就越來越凸顯。

“40年不是一個精確的數字,而是與美國過去40年牛市做出的對照。1979年,美國採用了‘新供給學派’理論,此後的40年間房子估值不再上移、股市整體估值從8倍提升至20倍,大盤指數上漲了30倍。對照中國的情況,2018年我國效仿‘新供給學派’開始收緊貨幣、降低利率水平並給與企業減稅降費的優惠。我認為2018年或是中國資本市場長牛的分水嶺,未來40年,中國的房價上漲大致與貨幣總量增速保持一致,可上漲約2.7倍,如果股市估值上漲100%,公司收益上漲18倍,股價則可上漲36倍。”

平安的“低估”和消費股的“高估”

《紅週刊》:您的朋友開的玩笑最多的就是叫你“李平安”,如今平安大漲,他們還開這樣的玩笑嗎?

李馳:我是在2011年發掘到中國平安的價值,這和我們在2004年時發現萬科的成長性投資價值有異曲同工之處。不同的是,我們在喊“買萬科”後的第3年萬科股價漲了10餘倍,但喊出“買平安”之後,卻被市場打臉有近6年之久。直到最近,“李平安”這個稱呼才有那麼點“名符其實”,這之前一直猶如小學生犯錯被罰站一般。

長期以來,中國平安或者“李平安”的稱呼成了我心中揮之不去的痛,8年以前,在中國平安還不具有“龍頭相”的時候,我就認為中國平安可以對標香港綜合型金融公司。但市場一直對其13倍PE(TTM)、1.16倍PEV的超低估值沒有任何迴應。就像一個球員水平不錯,賽季開始的時候他是替補隊員,賽季全部結束了,他還坐在替補席上。如今,中國平安顯現了龍頭本色,市場修正了對中國平安的估值,我們也終於挺過了黎明前的黑暗。

《紅週刊》:假如可以重來一次,您還會堅守平安嗎?

李馳:歷史無法重複,即使能重複,我也不後悔當時的選擇。雖然回頭來看,這中間五六年我如果買入一些概念股、成長股,管理的基金淨值回報會更好一點,但我自認為沒有這樣“一心幾用”的水平。所以讓我再選一次,我依然會選擇中國平安,因為我覺得它是A股中少有的具備真正價值的好公司,這是唯一的也是充足的理由。

《紅週刊》:堅守平安的過程中,最大的壓力來自於哪裡?

李馳:有一段時間,就是在業績不好的時候,來自投資人的壓力其實不小。一些人晚上還打電話給我,要求解釋業績不好的原因。

很多投資者無法忍受價格的波動,但價值投資的一大特點就是高波動性。一隻股票未來上漲5倍和現在下跌50%之間有什麼必然聯繫呢?顯然是沒有的。投資中真正的風險在於:公司的業績不好了,但其靠概念支撐的股價還在猛漲。

但我不能和投資人說“我沒錯,是市場錯了”,所以現在我把那些試圖“指揮”我的通道切斷了,我不加微信、不接電話,有建議要按照公司正常流程與業務員進行對接。我基本不直接接觸投資人,這樣我就減輕了很多壓力。如果投資人想“指揮”我,這個資金我寧願不要。

《紅週刊》:我們聚焦到當下的平安,今年上半年,中國平安大幅收縮業務員數量,有投資人因此看空,您怎麼看?

李馳:很多人關注到了中國平安上半年代理人月均數量下降5.5%的事情,我認為這只是短期波動,甚至是健康發展的體現。上半年,公司將魚龍混雜的“人海戰術”調整為“健康人力”戰略,所以代理人數量有所下降。不過,這恰恰說明了中國平安敢於領先的地位。

而且,平安最近增加了以AI來挑選和培養保險代理人的方式,提高了人均產出。上半年銀保渠道NBV同比增長76.8%,團險業務NBV同比增長59.8%,電銷互聯網等渠道NBV同比增長16.7%。

《紅週刊》:中國平安今年上半年上漲超過50%,您怎麼看中國平安的估值和業績表現情況?

李馳:首先是中國平安的業績表現很好。上半年淨利潤增速為68%,其中投資收益比去年同期多了100多億,稅收新政又貢獻了100多億。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運營利潤為734.6億,同比增長23.8%,還有內含價值1.1萬億,同比增長11%。

優秀的業績也表現在了股價上面,上半年中國平安股價上漲61%,我們對股價進行拆分發現,EPS(TTM)上漲了37%,PE(TTM)上漲了18%,所以股價上漲的推動力仍然是業績。我很樂於看到這種情況的出現,這也表明,無論市場怎麼波動,利潤的上漲最終一定會反映在股價上面。

目前,中國平安PE(動態,8月29日)為8.11倍,這個估值一點都不貴。在已經上市的國內保險企業裡面,平安的體量是最大的,過去5年的保費收入增速是最高的,淨利潤率也是最高的,就是說平安在蠶食同行市場份額的同時,創造了更高的收益率,這展現了中國平安寬厚的護城河。這種公司應該獲得估值溢價,目前仍未充分展現出來,我相信未來會得到修正。

就中國平安而言,未來業績的確定性很高,我認為未來3年股價上漲一倍都是有可能的。

《紅週刊》:對投資者來說,現在可以買中國平安嗎?

李馳:現在中國平安的估值不高,持有肯定沒問題。如果出現一些回調,則更是一個很好的買點了。但中國平安現在遠未到離場的時候。

《紅週刊》:您管理的基金今年以來淨值上漲超過50%,除了中國平安給您貢獻收益外,還有哪些股票發揮了類似的作用?

李馳:還有消費股。

《紅週刊》:消費股今年漲幅喜人,怎麼看待可能已經偏高的估值水平?

李馳:我判斷消費股正在從沒有泡沫向有泡沫過渡的階段,這對投資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時期。藍籌股之前如何低估,現在就可能如何高估,市場總是呈現一個“鐘擺狀”的對稱性,因為人的貪婪和恐懼是對稱的。

這一次,人性的貪婪會把藍籌股估值繼續放大,只是什麼時候到頭,我無法預測。就像中國平安沉寂了近7年,當時投資者的恐懼情緒一直望不到頭,而現在貪婪的情緒也遠沒有到頭。和2007年的時候做一個對比:當時藍籌股價格轉眼間站上了60倍估值,而現在藍籌龍頭的估值還不及30倍。另外,市場中有觀點認為“茅臺股價會腰斬”,他們還活在恐懼之中呢,當“打死也不賣”的言論出現了,市場頂部才可能到來。

右側交易“覆轍”

《紅週刊》:您在《中國式價值投資》一書中,有關於在價值投資之外加入右側交易的策略,您試驗的結果是怎樣的?

李馳:A股市場有自己的特點,漲的時候很狂熱,跌的時候又被砸得很低,這其中出現了一個明顯的估值差。我當年有野心,希望賺取這部分的收益。這個想法在2009年6月份,我見到了索羅斯時得到了印證。我問他有沒有可能在基本面選股的基礎上,又加入擇時策略?他幾乎毫不猶豫地說“可以”,這給了我很大信心。之後在2012年我宣稱藍籌股的春天要來了,依據是很多藍籌公司的業績保持了長期穩定的增長,但估值對比全球資本市場卻接近最低水平。而且,當時藍籌股已經被市場拋棄了4年多(從2008年高位跌下來以後),無論怎麼看,藍籌股都應該得到市場的響應。但事實證明,我的結論下早了,直到2014年年底前的4年時間裡,藍籌股一直在底部徘徊,在2015年的牛市中,這些藍籌股的漲幅幾乎全部墊底。

我後來意識到,擇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人性恐懼和貪婪的特點,股票低估了不會馬上得到修復,這讓底部的時間不斷延長,市場具有矯枉過正的特性,想精確預測這個時間點非常之難。

《紅週刊》:擇時如此困難,是否說明技術分析一無是處?

李馳:技術分析可能在特定時期有用,但是否可以因此賺大錢,還要看投資者是否有本事逃頂和抄底。因為牛市過程中技術分析可能告訴投資者:在每一次“打死也不賣”之前的每一次都應該買入。這是對的。但技術分析無法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是頂點,可能依然在6000點還告訴我們要買入,那就一輪牛市白忙了。

事實上判斷大頂和大底非常之難,當前最近的底部是哪一天?多少點?有誰能快速說出來?其實在築底過程中,一切形態都是鈍化的。頂和底在市場沒有意識的時候就滑過去了。所以技術分析有用是個偽結論。

全面取消有止損線的產品

《紅週刊》:到此,請分享一下您的投資策略吧。

李馳:我們的基金組合只買了不超過5只股票,目前幾乎是滿倉運行。我認為“集中投資才能贏”這句話可以量化一下:買10只以上股票,不可能獲得名列前茅的成績。

《紅週刊》:集中投資是一把雙刃劍,漲的時候凌厲,下跌的時候也慘烈。

李馳:是的,像我們一樣,今年跑得快的代價是當年跑得慢,借用技術分析的話說:橫起來有多長,豎起來就有多高。做價值投資就像坐在吉普車上,中間會經歷顛簸,但最後會爬上山頂,看到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景色。不想承受波動的投資者,如同坐上一輛轎車,一路平穩但收益平庸。

目前,同威已清算了有止損線的產品,那些在80%淨值時強制止損的產品我們不會再發了。平滑了波動就平庸了業績是我的一貫觀點,梅花香自苦寒來。

《紅週刊》:沒了止損線,怎麼來做風控呢?

李馳:我認為,最好的風控就是嚴選好公司。十幾年前我在《白話投資》一書中就解釋了華為為何是一家優秀的公司,但多年來華為沒有上市,我也不會降低標準去投資產業鏈上其他類似的上市公司,比如中興通訊。寧缺毋濫,優中選優是最好的風控。

所以我們嚴格選擇我們心目中的“好公司”,大約5年前,一位媒體人讓我寫出10家我認為優質的A股公司,我說寫不出10家,非要寫的話,只能讓研究員寫給你了,我認為那時能點名的既便宜又好的公司只有中國平安一家。

經常調倉的投資者,他們選股的標準本來就不高,隨著股價的下跌,他們認為市場判斷是對的,自己錯了,對企業失去了信心,因此斬倉出局。但真正的好公司,在股價下跌時,反而是加倉的時候才對。所以沒有止損線不代表沒有風控,嚴選公司就是最好的風控。

《紅週刊》:怎麼來判斷誰是“最好”的企業,具體的篩選標準是什麼?

李馳:首先,數據肯定是一個直觀的方式之一,例如PE、PB、PEG和ROE。在此之外,我們還融入了“同行評價”法,讓行業內的人士說哪家公司是他們心中的標杆。例如2007年的時候,李寧是中國運動品牌的龍頭,但在我們調研的過程中,幾乎所有同行企業都說“安踏比李寧好”。當時,李寧市值是安踏的3倍,現在安踏是李寧的3倍多,對的投資與錯的選擇,結果差別近十倍之巨。

所以不要輕易相信一般研究員的報告,他們的報告大多是滯後的,股價漲多了是報告看好的唯一原因,只有行業內部人士的判斷才可靠而且更具有專業視角。

《紅週刊》:目前,A股中符合這樣指標的公司有多少家?

李馳:理論上講,各行各業的龍頭公司在足夠長的時間內,大多會繼續是一家好公司。只是目前他們中的很多估值已經偏貴了,只有少部分可以買入,更多的是值得持有。

《紅週刊》:現在出現了一些白馬股爆發“業績雷”的情況,例如涪陵榨菜和安琪酵母,他們還算不算“最好”的公司?

李馳:機構們盯著每一家企業的每一次季報的做法,很像華爾街的玩法。一旦企業業績不如預期,他們就會把目標價狠狠地回調。但巴菲特說這樣的遊戲對公司管理層要求太高了,給公司管理者帶來了很大壓力。

如果是“真雷區”,那要承認自己“踩雷”,如果只是業績短期調整,反而是一個加倉的機會。但這樣的區分很困難,我們只能對負面消息保持高度關注,即便如此我們之前在香港也踩雷過雨潤食品。

A股正開啟40年長牛

《紅週刊》:今年年初A股顯現出了牛市“相貌”,但直到今天指數還在3000點左右震盪,A股處在一個什麼趨勢當中?

李馳:我認為,A股從兩年前就進入了一個長達40年的超級牛市。

觸發這輪牛市的動力有兩點:持續的利率下移和GDP增速的下降,這兩個因素會幫助A股躍升至更高的估值中樞,就像火箭推動飛船脫離地心引力,到達更高的太空一樣。

具體來說,利率下移不僅指基準利率下移,更指真實利率水平的下移。幾年前,大部分信託產品的利率在20%以上,P2P產品的利率也普遍高於20%,近幾年已經悄然下降至10%以下。歐洲各國的利率水平下降幅度更為明顯,一家丹麥銀行已經推出了世界首例負利率按揭貸款。當國債的回報越來越低,股票的魅力就越來越凸顯。這也是為什麼特朗普一再要求美聯儲降息的原因,因為他也深知這個原理呀!而在發達國家基本接近於零利率的環境下,只要預測人民幣不發生深度貶值,全球的資金都會慢慢湧入A股。因為對這些資金來說,再少的分紅也是分紅,再少的分紅也比負利率好。

而GDP的下降,有利於龍頭公司的發展。當經濟低迷的時候,大公司的抗風險能力是小公司的數倍。

《紅週刊》:40年長牛,是不是太過樂觀了?

李馳:40年牛市也不是一個精確的判斷,而是和美國曆史相對照得出的結論。美國從1979年至今走過了40年牛市,中國經濟發展歷程與美國最為相近,政策的變化也很一致,所以我認為A股可能已經進入了一個非常長期的牛市,可能會是40年。

在1959-1979年間,美國推行凱恩斯主義,也即羅斯福新政,當時的做法是重投資、大水漫灌,因此導致了20年間房子估值上漲了30%,房價上漲了400%。相反的,股市的PE從20倍下降為8倍,公司收益上漲了300%,股價基本沒有變化。

直到1979年裡根政府推行新供給學派理論,美聯儲開始收緊貨幣、降低利率水平並且實行減稅政策。此後,房子估值不再上移,房價上漲了500%(年回報率為4%,不及貨幣基金5%的回報率)。同時,股市PE從8倍回升至20倍,公司收益上漲了12倍,股價上漲了30倍。

再來看中國的情況,過去10年我國政府推行凱恩斯主義,政府大力發展基建、貨幣超發、市場利率維持在高位。由此伴隨的是房地產市場走出10年長牛,其中,房價上漲了400%。而過去10年中,股票的整體PE從60倍下滑至12倍,公司收益上漲了200%,股價卻下降了40%。

今年上半年,我國政府的做法開始效仿“供給學派”,開始收緊貨幣、降低利率水平並給予企業減稅降費的優惠。我認為,2018年或是中國資本市場長牛的分水嶺,未來40年,中國的房價上漲大致與貨幣總量增速保持一致,可上漲約2.7倍,如果股市估值上漲100%,公司收益上漲18倍,股價則可上漲36倍。

《紅週刊》:我們知道,美國過去40年間,道瓊斯指數出現了幾次大幅下跌,如果A股複製美國的長牛,也會出現這種波動嗎?

李馳:我認為是的,大幅波動不會因為政策、經濟、制度等原因而改變,因為明顯有其內在原因——人性的貪婪、恐懼和喜新厭舊。在人性的貪婪推動價值股攀升到一個高位後,股價長時間會進行橫盤整理,這時對一些“投機客”來說,就是藍籌股不再有賺錢效應的時候,這時他們會開始尋找新的標的,表現出喜新厭舊的心態。

而市場也總是很配合,隔一段時間就出現一個瘋漲標的,例如比特幣和最近出現的“炒鞋熱”。一級市場中也不乏出現全新的科技公司,吸引資金湧入這些新領域,繼而形成下一個泡沫。

所以成長股一定會迎來春天,價值股也一定會再度面臨沉寂,這是人性中的“喜新厭舊”因素導致的,在這一點上,人性幾千年來幾乎沒有任何進化。所以在40年過程中,像平安、茅臺這樣的價值股出現長達10年的盤整也不稀奇,期間各種故事、概念會不斷湧現,也會有公司成為“一代股王”,但拉長至40年來看,只有價值股可以穿越週期永創新高,而成長股則最可能是“各領風騷三五年,城頭常換大王旗”。

本文源自證券市場紅週刊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