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為什麼不敢諸葛亮爭雄

司馬懿 諸葛亮 曹叡 姜維 夢迴春秋 2017-04-07

公元234年春天,諸葛亮經過三年勸農講武的準備,在斜谷口再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同時派使臣到東吳,希望孫權能同時攻魏。四月,蜀軍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紮營寨。司馬懿則率領魏軍背水築營,想再次以持久戰消耗蜀軍糧食,令蜀軍自行撤退。

魏將郭淮認為蜀軍必會爭奪北原,司馬懿認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備。果然,蜀軍到來,但被郭淮擊退。諸葛亮考慮到前幾次北伐都因為運糧不繼,導致功敗垂成,於是開始在渭、濱的居民之間屯田生產糧食,百姓亦相安無事,一切如常。

而孫權也響應蜀漢,親率十萬大軍北上攻魏,但被魏明帝曹睿親自率軍打敗。

魏、蜀兩軍相峙了百多日,其間諸葛亮多次派人挑戰,司馬懿軍始終堅守不出。

蜀軍叫陣無效,情急之中,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裳以示侮辱,意思是說,你司馬公如此小心謹慎,只配作女人而不配作將帥。如此羞辱魏軍將帥,魏將確實被激怒了,他們火冒三丈,堅決要求出戰。司馬懿見勸說或下令以不足以制止眾將求戰,只好告訴眾將,致書表奏朝廷請戰,皇帝允許,就立即出戰。於是,司馬公給魏明帝送上請戰書,明帝深知司馬懿的用意,立即派衛尉辛毗為軍師,持詔到陣前,宣稱皇帝有令,只准堅守,不準出戰。

蜀將姜維知道辛毗傳達朝廷詣意,對諸葛亮說:“辛毗至此,魏軍更不會出戰了。”諸葛亮也深知司馬懿的用意,就象司馬公知道他的用意一樣,他說:“司馬懿本來就不想出戰,所謂請戰只不過是藉口。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他想出戰,完全可以自己作主,有什麼必要往返千里去請戰呢!”兩軍長期相持,蜀軍力量漸漸不支。諸葛亮也終因積勞成疾而病死軍中。蜀將只好按照諸葛亮死前的部署,緩緩撤軍退回蜀中。

司馬懿為什麼不敢諸葛亮爭雄

那麼司馬懿為什麼不敢跟諸葛亮打一仗,僅僅是因為魏國的國力高於蜀國不需要打嗎?

早年曹操為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闢司馬懿為文學掾。曹操對使者說,“若覆盤桓,便收之”。司馬懿畏懼,只得就職。曹操讓他與太子往來遊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

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迴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後在立儲的問題上,司馬懿與曹丕站在一隊,深得曹丕的信任。

公元226年五月,曹丕駕崩,享年四十歲。臨終時,令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

雖然託孤司馬懿、曹真、陳群,但魏明帝仍然較為偏向曹氏宗親。蜀魏交戰未息,而留仲達獨守宛城。實在是浪費人才。後來,曹真屢敗,明帝不得已才重新啟用仲達。以司馬懿之智慧,在宛城那些年,豈會不思不想?假使曹丕在日,司馬懿並未篡逆之心,到明帝時,司馬懿就可能意識到不得不然,否則難成大事。那麼,在那個時代,掌握軍權就等於掌握權力。諸葛亮如此,後世姜伯約亦是如此,他們雖然聲稱是以戰代守,其實是以戰護權。諸葛亮要手無兵權,那麼荊州一系早就被益州一系給排擠掉了;姜伯約要無兵權,恐早喪後主、黃皓之手了。因此,司馬懿是不會不瞭解此道的。

司馬懿為什麼不敢諸葛亮爭雄

既然作戰就有風險,勝則有功,敗則受責,曹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司馬仲達是一個謹慎而隱忍的人,他可以在宛城忍耐那麼多年,可以裝麻風病許多日子,他仍然可以忍耐怯戰的職責和巾幗服飾的侮辱。他知道,明帝曹叡是一個無甚大志的人,他喜遊獵,興宮室,並非曹操那類創業之主,只要守住長安,諸葛退兵,對於明帝來講就是最大的勝利。那麼,既然與諸葛亮交戰未必能佔到便宜,而且很可能損兵折將,不如堅守,待蜀兵糧盡。果然,諸葛孔明出祁山多次,數次因糧盡而退兵。當年孔明隆中對說西川沃野千里,不假,但他可沒想到蜀道之艱不僅是對敵人來講的!孔明多困於糧,明帝又無大志,因此,司馬仲達堅守不戰,是維持兵權最好也是風險最小的方法。以仲達的性格,他絕對會選擇風險最小,而非受益最大。同時,堅守不戰也能夠將戰爭時間拉長,即使,司馬仲達能夠速戰速決戰勝孔明,那麼,戰勝孔明之後,收兵回長安、洛陽,等待他的將是什麼呢?不好說,很可能他的下場就如果韓信、彭越一般,將孔明糧草耗盡,撤兵之時再象徵性的追擊一下,這既建立了戰功,又掌握了兵權,又沒有完全消滅蜀漢勢力,使得這一威脅長期存在,明帝不得不將兵權由仲達長期掌管。

司馬懿為什麼不敢諸葛亮爭雄

司馬懿不戰而守,不是畏懼諸葛亮,反而是讓諸葛亮的威脅能夠長期存在,以邊陲之事使自己的兵權正當化。孔明死後,公孫淵又反,司馬懿一年時間平滅了遼東。值此之際,曹叡病故。齊王芳即位,曹芳仍然使用老套路,重用曹氏宗親,升仲達為太傅,由曹爽兄弟掌握兵權。為什麼他們敢如此,而曹叡不敢?並非曹叡與仲達親近,也並非曹爽的政治手段要高於曹真,僅僅在於孔明已死,蜀中無人。按說司馬仲達見此情況應當適時隱退了,但“肅清萬里,總齊八方”的大志,使他不能甘心於太傅這一養老閒職。於是,詐病賺曹爽,重奪兵權,與此同時,他又提拔了鄧艾、鍾會等新人,為伐蜀統一做好了準備。

因此,諸葛孔明既是仲達的敵人,又是戰爭裡的知音,又是仲達能夠掌握兵權的誘因。司馬懿為何不戰,一是以守自保,風險最小,只要諸葛退兵,仍有功績;而更為重要的是,他以諸葛之威脅使得魏室不敢輕易罷其兵權,進而能夠控制曹魏的政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