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數字貨幣發展史:央行在下一盤怎樣的大棋?'

"


"


“中國式”數字貨幣發展史:央行在下一盤怎樣的大棋?

“如果你不能打敗他們,那就加入他們的隊伍”。

Libra白皮書的發佈引發輿論軒然大波,所顯露的支付性能似乎愈加印證了貨幣數字化才是貨幣未來這一命題的真實性。而一旦Libra正式流通,法幣的地位將受到嚴重威脅,傳統的貨幣政策也將遭受嚴峻挑戰。

其實早在2014年,對國際金融一直保持著高度關注的國家便第一時間察覺到了數字貨幣的重要性,在嚴謹評估過後開始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研發,Libra白皮書的發佈則更像是一劑催化劑。

中國央行認為,數字資產必須置於央行監管之下,以防範潛在的外匯風險。而在其發佈的2019年下半年工作計劃中,央行表示將“加快研究中國法定數字貨幣”。

全球範圍內的CBDC研發進展正逐漸浮出水面,數字貨幣的“國家隊”似乎即將進場。

1、五年磨礪,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

經過十年的發展,數字貨幣在全球範圍內流行起來,漸成潮流。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進行CBDC佈局,包括中國、美國、印度、新加坡、加拿大、瑞典、巴哈馬、烏拉圭和哈薩克斯坦等。其中,印度在加密貨幣法案的草案中納入了數字盧比,新加坡正在進行一個名為UBIN的數字貨幣項目,加拿大銀行在著手設計Jasper,美國則是在考慮發行FedCoin(聯邦幣),瑞典央行正在推進“e-Krona”項目,哈薩克斯坦在研究一種名為CryptoTenge對的與法幣掛鉤的數字資產……

除受Libra的影響外,各國央行推進CBDC研發進展的原因還有四:其一,解決支付效率問題,使交易速度更快、成本效率更高;其二,激發反洗錢程序的潛力,打擊金融犯罪;其三,減少逃稅、公職人員腐敗等行為;其四,打擊商業銀行對零售存款的壟斷權力。除此之外,CBDC一旦成功推出,將會賦予加密資產除投資和投機之外的功能,擁有像法定貨幣那樣履行價值尺度、流通工具以及儲藏手段的職能,同時為降低實體經濟成本與提高效率等多方面賦能。而所有國家中,中國有望成為全球首個推出央行數字貨幣的主要經濟體。

此前,《環球時報》曾表示,中國必須參與這一輪數字經濟競爭。“隨著全球數字經濟競爭時代的到來,中國產業和監管機構都有必要就數字貨幣進行更多對話,理解甚至是鼓勵數字貨幣。否則,中國有可能會在新的金融格局中落後。”顯然,央行早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可以說,央行數字貨幣已經呼之欲出了。” CF40特邀成員、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於8月10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表示到。此外,他還透露,央行數字貨幣將採取“雙層運營體系”,即央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

為了保證央行數字貨幣不超發,商業機構需要向央行全額、100%繳納準備金。早在7月8日的數字金融開放研究計劃啟動儀式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就曾表示,國務院已正式批准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而此次穆長春副司長的演講則透露出央行數字貨幣原型已研製成功的消息。事實上,央行數字貨幣的成功研發並非一朝一夕所達成的,早在2014年,在時任行長周小川的帶領下,央行便成立了專門的加密貨幣研究小組,負責制定數字貨幣DC/EP發行與操作的框架。五年磨礪,終將有所成。

2、一張一弛打造“中國式”數字貨幣發展史

更早之前,在外交部舉行的中外媒體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G20關注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包括數字貨幣、加密資產等等,中國在這方面應當說是做得比較好的。”同時他也提出,峰會在鼓勵創新的同時,也要關注加密數字資產在消費者和投資者保護、反洗錢等方面的風險。

行業發展初期就是一個“諸雄混戰” 的局面,最易滋生犯罪事件,頭部企業不能只顧著“開疆拓土”,更需“守土有責”,防範反洗錢等風險,時刻秉持著追求完美風控技術的匠心精神,以保障用戶權益為重任,帶動整個行業正向有序發展。

在這一點上做的可圈可點的企業寥寥可數,OK算是其中之一。其一直致力於反洗錢控制的研究,目前不光實現了客戶交易的持續監控,還通過支持幾十個國家的用戶使用本國身份證或者駕駛證進行KYC2認證,實現了客戶的實名認證。頭部企業當如是。

相信只要國家有需要,有責任感的頭部企業家們會自發擰成一股繩為國家經濟建設貢獻一份力量。眾所周知,央行對數字貨幣市場一直保持著較為嚴苛的監管力度,另一方面卻在大力研發CBDC,就有人猜測這是否是在為法定數字貨幣的推行鋪路呢?對於眾多深耕加密資產領域的中小企業來說,又是否會迎來毀滅性的打擊呢?

其實並不然,中國剛剛進入到財富型社會,民眾對新興事物的追逐都建立在貪婪的財富夢想之上,在沒有相關律法的護航下,這使得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泡沫效應更加明顯,出於投資者保護和社會穩定考量,政府自然要謹慎擁抱新興行業。而央行層面所思考的是加密數字貨幣如何被大國所用,如何成為一個歷史性的、重新改造世界經濟並重構全球利益格局的工具,這便是CBDC的研究願景。

一張一弛之下,看似是打壓之舉,實則是為了保證數字貨幣市場穩定健康地發展下去。目前市場上發行的大部分數字貨幣基本都具備的是投資屬性,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則需要借鑑吸收傳統貨幣和非現金支付工具兩方面優點,重點突出的是支付屬性,嚴格來說兩種貨幣並非競品,打壓之說也就無從談起了,相反,數字貨幣平臺可以憑藉相關經驗為CBDC的研發建言獻策。經濟學教授張銳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機構數字貨幣的開發與法定數字貨幣的開發並不是對立與排斥關係。

國家一方面可以在技術路線上引用“賽馬”機制,從指定的數字貨幣研發機構中優中選優,或者進行技術上的多元有機整合,依託市場力量完成法定數字貨幣的開發;同時,國家還可以採取購買服務的方式,從已有技術成果的機構中採購現成產品,直接將成熟的私人數字貨幣改造與升級成法定數字貨幣。對此觀點,筆者深以為然,強強合作一定會出現“1+1>2”的效果。期待在央行的主導下,中國能儘快推出自己的主權數字貨幣,助力我國數字金融早日走入全球化時代。

3、未來不可預判,未來終將到來

十年來,比特幣因“法外之物”的屬性被應用於各種黑色交易,也因強大的投資價值讓眾多投資者為之瘋狂,其底層技術區塊鏈一度被神話,成為賦能傳統行業的最有效技術之一,以比特幣為模型的眾多數字貨幣相繼湧現,“騙局”新聞一度佔據眾多媒體頭條。隨著時間的洗禮,泡沫逐漸消弭,市場漸趨冷靜,行業也從最初的無序發展轉為正向繁榮,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正向價值開始被各國和眾多技術公司所重視。

不光各國進行CBDC的研發,跨國機構也開始佈局數字貨幣。先有摩根大通推出“JPMCoin”,後有Facebook發行Libra白皮書,再有沃爾瑪申請數字貨幣領域專利。可以說,隨著國家和全球知名企業的入局,數字貨幣的發展正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作為一個新興事物,數字貨幣缺乏律法的管束,因此各地為支持創新紛紛祭出監管沙盒。值得一提的是,各國監管和國際標準也正在加速制定中。

此前於日本大阪舉辦的G20峰會便首次提出支持FATF提出的加密貨幣監管指南,並稱要“有效且快速地執行”,這意味著加密數字資產有望從國家角度的認可上升為國際角度的認可。十年前中本聰發佈比特幣白皮書之時,不知是否預料到了數字貨幣十年後的光景?再經歷十年輪迴後,流通貨幣是否又會完全數字化呢?未來不可預判,但未來終將到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