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USDT、Libra到法定數字貨幣 , 穩定幣的本質只有一個'

"
"
從USDT、Libra到法定數字貨幣 , 穩定幣的本質只有一個

"
從USDT、Libra到法定數字貨幣 , 穩定幣的本質只有一個

從USDT、Libra到法定數字貨幣 , 穩定幣的本質只有一個

文章來源:區塊鏈研習社

作者:蒙特卡洛

"
從USDT、Libra到法定數字貨幣 , 穩定幣的本質只有一個

從USDT、Libra到法定數字貨幣 , 穩定幣的本質只有一個

文章來源:區塊鏈研習社

作者:蒙特卡洛

從USDT、Libra到法定數字貨幣 , 穩定幣的本質只有一個


之前區塊鏈研習社發佈過一篇關於Libra的文章《Libra若成,比特幣將滅?》,其大意是Libra這種類型的穩定幣,如果發行成功,將會獲取大部分加密貨幣支付份額,從而影響到BTC的支付屬性,從而影響到BTC的流動性。

本文作者認為穩定幣市場不會一家獨大,未來既會有國家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也會有私人發行的穩定貨幣(USDT、Libra等),但BTC、BCH等具有支付屬性的加密貨幣依然會有一席之地。

對於任何可流動的資產來說,流動性都是至關重要的,國家法定數字貨幣的推行不會一蹴而就,短期內無法施行,對於流動性的競爭將聚集在USDT、Libra等穩定幣以及BTC等具有支付屬性的加密貨幣上。

穩定幣的普及將會帶來大量的流量,也會互相爭奪市場流動性,但區塊鏈處於發展早期,還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穩定幣普及對於BTC、BCH等帶來的流量增長,將遠遠大於對於流動性的爭奪,但對於一些主打支付功能的加密貨幣或將實現降維打擊。

穩定幣大規模普及帶來的增量用戶,在中短期對整個行業來說,都將會是利好,在長期可能會對部分項目產生影響。

作者:蒙特卡洛

一、穩定幣火了

2019年以來,穩定幣都很火,彷彿今年一整年的行情都是穩定幣帶動的。

最開始是Libra的概念,帶動著比特幣從3000美元反彈到13,000美元,現在又是USDT可能爆雷的說法,使得市場對於數字貨幣行情有很大的擔憂,所以整體價格又回調了一些——至少媒體是這麼說的。

同時還有這樣的段子:每次比特幣上漲的時候,媒體解釋的原因一定是因為USDT的增發;每次比特幣價格下跌的時候,媒體解釋的原因一定是因為USDT被調查。

雖然只是大眾的調侃,但這些調侃都跟穩定幣有關,也從側面說明了穩定幣的重要作用。

穩定幣確實是區塊鏈行業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以至於還有這樣的說法:說穩定幣對於區塊鏈的意義,甚至比比特幣還要重要。如果說比特幣最終能夠給區塊鏈帶來1億用戶的話,那麼穩定幣至少是10億、20億級別的,兩者差著一個數量級呢。

既然穩定幣這麼重要,那麼從整體層面對於穩定幣進行系統的思考就很有必要了。以下是我近期的思考,分享給大家。

二、穩定是一種人為制定的狀態

從哲學角度來講,變化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從貨幣與投資角度來講,波動是絕對的,穩定是相對的。

我們經常說穩定幣,這裡說到的穩定並不是自然狀態,而是人為製造的狀態;真正的自然狀態一定不會是穩定的,穩定一定是需要外力維持的,這時的外力,比如說中心化機構的強制力保證,比如說算法,比如說抵押等等。

三、所有穩定幣,本質上都是對法幣的模擬

穩定一定要相對於某個標準,沒有標準就沒有穩定可言。而目前區塊鏈世界的穩定幣,都是相對於USD、CNY這些法幣而言的穩定。

所以這些穩定幣都命名為:USDT、BITCNY、USDH等等,也就是說它們是模擬的USD和CNY。

當然也有不是以USD、CNY命名的,比如說DAI、Libra,但是它們本質上仍然還是對USD的模擬,這一點算是比較好理解的,無需多言。

既然這些穩定幣本質上都是對法幣的模擬,那麼法幣存在的問題,它們其實也存在。比如說,如果法幣一直超發,那麼法幣長期來看其實是一直貶值的,那麼這些模擬法幣的穩定幣長期來看也是一直在貶值的;如果法幣的匯率每天都會小幅波動,那這些模擬法幣的穩定幣的購買力其實也一直在小幅波動。

四、法定數字貨幣是終級的穩定幣

雖然現在各種各樣的穩定幣有很多,但是它們都不算是終極玩家,終極玩家是在不久的將來即將入場的法定數字貨幣的穩定幣。比如美元數字貨幣的穩定幣,人民幣數字貨幣的穩定幣。

國家版的數字貨幣是一定會發行的,我國央行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調查研究,而且已經上線了基於數字貨幣的央行票據系統,而近期國務院批准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也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在我之前的文章《關於法定數字貨幣的具體思考》中有談到過,央行的數字貨幣跟大家理解的可能不一樣,它更像是法定貨幣的數字版,而不是我們所理解的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貨幣。

比如它可能不會有公鑰私密碼對,不會有UTXO的數據結構,不會有POW挖礦,甚至大概率都不會是分佈式記帳,它真正增加的功能可能就是可編程性。

等各國的法定數字貨幣都入場後,數字貨幣穩定幣的江湖才算是完整。那時各國數字貨幣之間的競爭,很大概率仍然會延續之前的國際貨幣競爭格局。因為貨幣跟綜合國力有關,而國力不會突然改變,彎道超車的可能性比較低。

五、私人發行的穩定幣,將大量湧現

私人發行的穩定幣,將大量湧現,並且長期保持激烈競爭狀態。

目前的穩定幣分為以下三種:法幣託管模式、數字資產抵押模式和無抵押算法穩定幣。

而這三種都是由民間機構發行的,用哈耶克在《貨幣的非國家化》裡的說法,都屬於私人發行的貨幣。發行穩定幣本身的技術難度並不大,所以各個有實力的機構都不會放過這一塊的生態,除了各大公鏈都有自己的穩定幣外,各個交易所、各個錢包也都在想方設法推自己的穩定幣,未來一段時間,私人穩定幣仍將大量湧現。

我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來看,至少還需要三年。之所以需要這麼長的時間,技術上的難度還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政策上、金融體系的協調等方面需要更加謹慎的研究,畢竟貨幣是涉及到金融的底層,關係到國家的安危,甚至影響到人民幣國際化的地位。

而這三年,就將是私人貨幣的黃金髮展時機。哈耶克在《貨幣的非國家化》裡面說過,私人貨幣最終會是一個競爭的貨幣體系,更有優勢的貨幣勝出。

這些穩定幣各有各的特點,有些以去中心化取勝,有些以波動率很低取勝,有些以先發優勢和網絡效應取勝,當然同時每個幣或多或少都會有各自的問題,也有著各自的競爭優勢。

各個穩定幣之間的競爭會非常激烈,可能極難有某一種幣種保持長期壟斷地位,最終在市場的殘酷篩選下,穩定幣的整體實力都會提高,明顯的短板都會被補齊,而綜合實力最強的穩定幣會最終勝出。

六、錨定類穩定幣,中心化的問題將長期存在

法幣託管類(錨定類)的穩定幣,中心化的問題將長期存在。

USDT和LIbra都屬於這一類。以USDT為例,USDT被人們詬病的最多的就是它的中心化的問題,以及中心化帶來的不公開透明、不可信的問題。

中心化的問題,是不是真的無法被接受?我認為不是,我認為人們並不關心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人們更關心產品、服務這些東西。

只要這種模式的穩定幣稍微提高安全性、透明性,同時繼續保持這種簡單直接的操作方法,那人們就會繼續選擇它。而按我們之前的說法,所有穩定幣都是對法幣的模擬,而法幣本來就是中心化的,對法幣的模擬以中心化的形式進行也沒什麼不可以。

至於USDT的不接受審計、不公開透明的問題,如果它長期不改變,而市場對此又無法接受的話,那麼自然會有更加優秀的穩定幣來與它競爭,最終取代它。這些新出來的穩定幣,雖然可能也是中心化的,但是它將接受公開審計,接受第三方託管,接受百分百的存款準備金。目前新出來很多穩定幣都可以做到這些要求。

雖然中心化的穩定幣存在很大的問題,但我個人仍然認為中心化、法幣託管類的穩定幣會長期成為主流,它們所存在的這些具體問題,依靠市場的激烈競爭,基本都能夠得到改善。

七、抵押類穩定幣風險無法根除

數字資產抵押類的穩定幣,波動率、爆倉風險無法根除。

對於抵押類的穩定幣,比如Bitcny,它的優點是去中心化、公開透明、可信,但它的缺點是波動率很高,當價格大幅波動的時候很容易出現連環爆倉,這一方面跟它的抵押機制有關,另一方面跟它底層抵押資產的波動性有關。

抵押機制可以調整,可以把爆倉率儘可能降低,但是無法根除,而且它的底層資產的波動性永遠存在,這是它風險的根源所在,而且這一點很難消除,未來可能只會在抵押率做出一些調整和改善。

正是因為存在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抵押類的穩定幣可以成為穩定幣很好的補充,但很難成為市場的主流。

八、算法類穩定幣效果有待觀察

算法穩定幣主要是追求無抵押發行穩定幣,一般是模擬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 ,大概的操作是:即在穩定幣的價格高於1美元時,增加供給;在穩定幣價格低於1美元時,回收供給。目前來看,算法類的穩定幣在市場上份額比較低,影響力比較小。

算法類的穩定幣有一些天然的問題,就是現實世界中的場景複雜多變,要完美的對應現實生活的各個場景很難,遠遠不是一個簡單的算法能夠匹配的。

正如潘超老師在《“算法穩定幣”是一個偽命題》中所說的:

制定一個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不亞於在錯綜複雜的地形裡駕駛一臺高速前進的汽車,即使裝備了最先進的自動駕駛系統,也需要警察和防護人員在機器犯傻時人為參與。而一味地在基礎設施不完備、身份數據欠缺的區塊鏈上強調某種神奇的穩定貨幣算法,無異於在 Excel 上訓練自動駕駛汽車模型,是遠遠不夠用的。

雖然目前算法類的穩定幣影響力很小,但是並不排除未來有更好的算法能夠解決穩定幣的問題,比如據我所知比原鏈在側鏈上線後,有計劃基於bancor協議發行穩定幣,這些都是很好的嘗試,具體的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九、穩定幣的普及,不是BTC、BCH的末日

穩定幣火起來之後,我看到了一些文章,大概的意思是:BTC、BCH永遠解決不了波動的問題,而支付一定需要穩定;穩定幣會搶走BTC、BCH的支付份額;穩定幣火起來的時候,就是BTC、BCH消失的時候。

這些觀點也不能說沒有道理,因為在支付領域,如果穩定幣發展起來,確實會和同樣定位為支付的BTC、BCH產生競爭,但是有些人就此說BTC、BCH即將面臨死亡這些話就太過分了一點。

正如我之前所說,所有的私人穩定幣都是對法幣的模擬,那麼它們也會存在法幣身上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KYC、資本管制、稅收管理,還有最根本的,它們基本上都無法解決波動性的問題,無法實現徹底的穩定。

既然同樣是面臨波動性的問題,那麼如果BTC、BCH的市值再大一些,它的波動性也會相應的降低。

正如閃電HSL所說:“所謂的穩定都是發展出來的,而不是設計出來的”,同時還會有第三方的數字貨幣服務商可以提供各種服務,那麼那個時候BTC、BCH的支付和穩定幣的支付其實差別差不大,而BTC、BCH的共識要比私人數字貨幣強很多。

如果要追求儘可能的穩定的話,那麼所有穩定幣裡面,最為穩定的是國家的法定數字貨幣的穩定幣。但是一旦回到法定數字貨幣的穩定幣,又回到了當初那個最原始的命題。

中本聰當年在比特幣創世區塊上留下了一句話——“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2009年1月3日,財政大臣正處於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

這句話,是2009年1月3日《泰晤士報》當天的頭版文章標題,新聞大致意思就是銀行為了救市,決定開閘放水,後人解讀說,中本聰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嘲諷現在法幣體系的無限超發導致各種金融問題出現,同時也傳遞關於比特幣的三個信息:

1、擾亂銀行業務和控制貨幣供應:比特幣是“全球賬本”:一個新的經濟基礎設施,可以轉移法定價值,消除銀行對貨幣供應的控制;2、賦予個人權利:使消費者能夠控制自己的錢,而不是經過銀行允許才能轉賬和消費,免於銀行濫發和隨意的政策波動,而讓自己錢變少;3、去銀行化:60億公民第一次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進入全球經濟,而不是需要銀行這個臃腫的中介。

所以,我認為未來的數字貨幣支付市場可能是三分天下:一部分是BTC、BCH為主的數字貨幣支付,一部分是國家的法定數字貨幣,另一部分是私人發行的民間數字貨幣,這三者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競爭,共同構成了未來數字貨幣支付的整個市場。

十、總結

1、穩定是一種人為制定的狀態。2、所有穩定幣,本質上都是對法幣的模擬。3、法定數字貨幣是終級穩定幣。4、私人發行的穩定幣,將大量出現,並且長期保持激烈競爭。5、法幣託管類(錨定類)的穩定幣,中心化的問題將長期存在。6、數字資產抵押類的穩定幣,波動率、爆倉風險無法根除。7、算法類的穩定幣效果還有待觀察。8、穩定幣的普及,不是BTC、BCH的末日。

-END-

作者:蒙特卡洛,區塊鏈研習社特約作者。

聲明: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區塊鏈研習(公眾號)社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

"
從USDT、Libra到法定數字貨幣 , 穩定幣的本質只有一個

從USDT、Libra到法定數字貨幣 , 穩定幣的本質只有一個

文章來源:區塊鏈研習社

作者:蒙特卡洛

從USDT、Libra到法定數字貨幣 , 穩定幣的本質只有一個


之前區塊鏈研習社發佈過一篇關於Libra的文章《Libra若成,比特幣將滅?》,其大意是Libra這種類型的穩定幣,如果發行成功,將會獲取大部分加密貨幣支付份額,從而影響到BTC的支付屬性,從而影響到BTC的流動性。

本文作者認為穩定幣市場不會一家獨大,未來既會有國家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也會有私人發行的穩定貨幣(USDT、Libra等),但BTC、BCH等具有支付屬性的加密貨幣依然會有一席之地。

對於任何可流動的資產來說,流動性都是至關重要的,國家法定數字貨幣的推行不會一蹴而就,短期內無法施行,對於流動性的競爭將聚集在USDT、Libra等穩定幣以及BTC等具有支付屬性的加密貨幣上。

穩定幣的普及將會帶來大量的流量,也會互相爭奪市場流動性,但區塊鏈處於發展早期,還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穩定幣普及對於BTC、BCH等帶來的流量增長,將遠遠大於對於流動性的爭奪,但對於一些主打支付功能的加密貨幣或將實現降維打擊。

穩定幣大規模普及帶來的增量用戶,在中短期對整個行業來說,都將會是利好,在長期可能會對部分項目產生影響。

作者:蒙特卡洛

一、穩定幣火了

2019年以來,穩定幣都很火,彷彿今年一整年的行情都是穩定幣帶動的。

最開始是Libra的概念,帶動著比特幣從3000美元反彈到13,000美元,現在又是USDT可能爆雷的說法,使得市場對於數字貨幣行情有很大的擔憂,所以整體價格又回調了一些——至少媒體是這麼說的。

同時還有這樣的段子:每次比特幣上漲的時候,媒體解釋的原因一定是因為USDT的增發;每次比特幣價格下跌的時候,媒體解釋的原因一定是因為USDT被調查。

雖然只是大眾的調侃,但這些調侃都跟穩定幣有關,也從側面說明了穩定幣的重要作用。

穩定幣確實是區塊鏈行業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以至於還有這樣的說法:說穩定幣對於區塊鏈的意義,甚至比比特幣還要重要。如果說比特幣最終能夠給區塊鏈帶來1億用戶的話,那麼穩定幣至少是10億、20億級別的,兩者差著一個數量級呢。

既然穩定幣這麼重要,那麼從整體層面對於穩定幣進行系統的思考就很有必要了。以下是我近期的思考,分享給大家。

二、穩定是一種人為制定的狀態

從哲學角度來講,變化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從貨幣與投資角度來講,波動是絕對的,穩定是相對的。

我們經常說穩定幣,這裡說到的穩定並不是自然狀態,而是人為製造的狀態;真正的自然狀態一定不會是穩定的,穩定一定是需要外力維持的,這時的外力,比如說中心化機構的強制力保證,比如說算法,比如說抵押等等。

三、所有穩定幣,本質上都是對法幣的模擬

穩定一定要相對於某個標準,沒有標準就沒有穩定可言。而目前區塊鏈世界的穩定幣,都是相對於USD、CNY這些法幣而言的穩定。

所以這些穩定幣都命名為:USDT、BITCNY、USDH等等,也就是說它們是模擬的USD和CNY。

當然也有不是以USD、CNY命名的,比如說DAI、Libra,但是它們本質上仍然還是對USD的模擬,這一點算是比較好理解的,無需多言。

既然這些穩定幣本質上都是對法幣的模擬,那麼法幣存在的問題,它們其實也存在。比如說,如果法幣一直超發,那麼法幣長期來看其實是一直貶值的,那麼這些模擬法幣的穩定幣長期來看也是一直在貶值的;如果法幣的匯率每天都會小幅波動,那這些模擬法幣的穩定幣的購買力其實也一直在小幅波動。

四、法定數字貨幣是終級的穩定幣

雖然現在各種各樣的穩定幣有很多,但是它們都不算是終極玩家,終極玩家是在不久的將來即將入場的法定數字貨幣的穩定幣。比如美元數字貨幣的穩定幣,人民幣數字貨幣的穩定幣。

國家版的數字貨幣是一定會發行的,我國央行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調查研究,而且已經上線了基於數字貨幣的央行票據系統,而近期國務院批准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也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在我之前的文章《關於法定數字貨幣的具體思考》中有談到過,央行的數字貨幣跟大家理解的可能不一樣,它更像是法定貨幣的數字版,而不是我們所理解的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貨幣。

比如它可能不會有公鑰私密碼對,不會有UTXO的數據結構,不會有POW挖礦,甚至大概率都不會是分佈式記帳,它真正增加的功能可能就是可編程性。

等各國的法定數字貨幣都入場後,數字貨幣穩定幣的江湖才算是完整。那時各國數字貨幣之間的競爭,很大概率仍然會延續之前的國際貨幣競爭格局。因為貨幣跟綜合國力有關,而國力不會突然改變,彎道超車的可能性比較低。

五、私人發行的穩定幣,將大量湧現

私人發行的穩定幣,將大量湧現,並且長期保持激烈競爭狀態。

目前的穩定幣分為以下三種:法幣託管模式、數字資產抵押模式和無抵押算法穩定幣。

而這三種都是由民間機構發行的,用哈耶克在《貨幣的非國家化》裡的說法,都屬於私人發行的貨幣。發行穩定幣本身的技術難度並不大,所以各個有實力的機構都不會放過這一塊的生態,除了各大公鏈都有自己的穩定幣外,各個交易所、各個錢包也都在想方設法推自己的穩定幣,未來一段時間,私人穩定幣仍將大量湧現。

我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來看,至少還需要三年。之所以需要這麼長的時間,技術上的難度還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政策上、金融體系的協調等方面需要更加謹慎的研究,畢竟貨幣是涉及到金融的底層,關係到國家的安危,甚至影響到人民幣國際化的地位。

而這三年,就將是私人貨幣的黃金髮展時機。哈耶克在《貨幣的非國家化》裡面說過,私人貨幣最終會是一個競爭的貨幣體系,更有優勢的貨幣勝出。

這些穩定幣各有各的特點,有些以去中心化取勝,有些以波動率很低取勝,有些以先發優勢和網絡效應取勝,當然同時每個幣或多或少都會有各自的問題,也有著各自的競爭優勢。

各個穩定幣之間的競爭會非常激烈,可能極難有某一種幣種保持長期壟斷地位,最終在市場的殘酷篩選下,穩定幣的整體實力都會提高,明顯的短板都會被補齊,而綜合實力最強的穩定幣會最終勝出。

六、錨定類穩定幣,中心化的問題將長期存在

法幣託管類(錨定類)的穩定幣,中心化的問題將長期存在。

USDT和LIbra都屬於這一類。以USDT為例,USDT被人們詬病的最多的就是它的中心化的問題,以及中心化帶來的不公開透明、不可信的問題。

中心化的問題,是不是真的無法被接受?我認為不是,我認為人們並不關心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人們更關心產品、服務這些東西。

只要這種模式的穩定幣稍微提高安全性、透明性,同時繼續保持這種簡單直接的操作方法,那人們就會繼續選擇它。而按我們之前的說法,所有穩定幣都是對法幣的模擬,而法幣本來就是中心化的,對法幣的模擬以中心化的形式進行也沒什麼不可以。

至於USDT的不接受審計、不公開透明的問題,如果它長期不改變,而市場對此又無法接受的話,那麼自然會有更加優秀的穩定幣來與它競爭,最終取代它。這些新出來的穩定幣,雖然可能也是中心化的,但是它將接受公開審計,接受第三方託管,接受百分百的存款準備金。目前新出來很多穩定幣都可以做到這些要求。

雖然中心化的穩定幣存在很大的問題,但我個人仍然認為中心化、法幣託管類的穩定幣會長期成為主流,它們所存在的這些具體問題,依靠市場的激烈競爭,基本都能夠得到改善。

七、抵押類穩定幣風險無法根除

數字資產抵押類的穩定幣,波動率、爆倉風險無法根除。

對於抵押類的穩定幣,比如Bitcny,它的優點是去中心化、公開透明、可信,但它的缺點是波動率很高,當價格大幅波動的時候很容易出現連環爆倉,這一方面跟它的抵押機制有關,另一方面跟它底層抵押資產的波動性有關。

抵押機制可以調整,可以把爆倉率儘可能降低,但是無法根除,而且它的底層資產的波動性永遠存在,這是它風險的根源所在,而且這一點很難消除,未來可能只會在抵押率做出一些調整和改善。

正是因為存在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抵押類的穩定幣可以成為穩定幣很好的補充,但很難成為市場的主流。

八、算法類穩定幣效果有待觀察

算法穩定幣主要是追求無抵押發行穩定幣,一般是模擬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 ,大概的操作是:即在穩定幣的價格高於1美元時,增加供給;在穩定幣價格低於1美元時,回收供給。目前來看,算法類的穩定幣在市場上份額比較低,影響力比較小。

算法類的穩定幣有一些天然的問題,就是現實世界中的場景複雜多變,要完美的對應現實生活的各個場景很難,遠遠不是一個簡單的算法能夠匹配的。

正如潘超老師在《“算法穩定幣”是一個偽命題》中所說的:

制定一個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不亞於在錯綜複雜的地形裡駕駛一臺高速前進的汽車,即使裝備了最先進的自動駕駛系統,也需要警察和防護人員在機器犯傻時人為參與。而一味地在基礎設施不完備、身份數據欠缺的區塊鏈上強調某種神奇的穩定貨幣算法,無異於在 Excel 上訓練自動駕駛汽車模型,是遠遠不夠用的。

雖然目前算法類的穩定幣影響力很小,但是並不排除未來有更好的算法能夠解決穩定幣的問題,比如據我所知比原鏈在側鏈上線後,有計劃基於bancor協議發行穩定幣,這些都是很好的嘗試,具體的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九、穩定幣的普及,不是BTC、BCH的末日

穩定幣火起來之後,我看到了一些文章,大概的意思是:BTC、BCH永遠解決不了波動的問題,而支付一定需要穩定;穩定幣會搶走BTC、BCH的支付份額;穩定幣火起來的時候,就是BTC、BCH消失的時候。

這些觀點也不能說沒有道理,因為在支付領域,如果穩定幣發展起來,確實會和同樣定位為支付的BTC、BCH產生競爭,但是有些人就此說BTC、BCH即將面臨死亡這些話就太過分了一點。

正如我之前所說,所有的私人穩定幣都是對法幣的模擬,那麼它們也會存在法幣身上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KYC、資本管制、稅收管理,還有最根本的,它們基本上都無法解決波動性的問題,無法實現徹底的穩定。

既然同樣是面臨波動性的問題,那麼如果BTC、BCH的市值再大一些,它的波動性也會相應的降低。

正如閃電HSL所說:“所謂的穩定都是發展出來的,而不是設計出來的”,同時還會有第三方的數字貨幣服務商可以提供各種服務,那麼那個時候BTC、BCH的支付和穩定幣的支付其實差別差不大,而BTC、BCH的共識要比私人數字貨幣強很多。

如果要追求儘可能的穩定的話,那麼所有穩定幣裡面,最為穩定的是國家的法定數字貨幣的穩定幣。但是一旦回到法定數字貨幣的穩定幣,又回到了當初那個最原始的命題。

中本聰當年在比特幣創世區塊上留下了一句話——“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2009年1月3日,財政大臣正處於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

這句話,是2009年1月3日《泰晤士報》當天的頭版文章標題,新聞大致意思就是銀行為了救市,決定開閘放水,後人解讀說,中本聰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嘲諷現在法幣體系的無限超發導致各種金融問題出現,同時也傳遞關於比特幣的三個信息:

1、擾亂銀行業務和控制貨幣供應:比特幣是“全球賬本”:一個新的經濟基礎設施,可以轉移法定價值,消除銀行對貨幣供應的控制;2、賦予個人權利:使消費者能夠控制自己的錢,而不是經過銀行允許才能轉賬和消費,免於銀行濫發和隨意的政策波動,而讓自己錢變少;3、去銀行化:60億公民第一次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進入全球經濟,而不是需要銀行這個臃腫的中介。

所以,我認為未來的數字貨幣支付市場可能是三分天下:一部分是BTC、BCH為主的數字貨幣支付,一部分是國家的法定數字貨幣,另一部分是私人發行的民間數字貨幣,這三者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競爭,共同構成了未來數字貨幣支付的整個市場。

十、總結

1、穩定是一種人為制定的狀態。2、所有穩定幣,本質上都是對法幣的模擬。3、法定數字貨幣是終級穩定幣。4、私人發行的穩定幣,將大量出現,並且長期保持激烈競爭。5、法幣託管類(錨定類)的穩定幣,中心化的問題將長期存在。6、數字資產抵押類的穩定幣,波動率、爆倉風險無法根除。7、算法類的穩定幣效果還有待觀察。8、穩定幣的普及,不是BTC、BCH的末日。

-END-

作者:蒙特卡洛,區塊鏈研習社特約作者。

聲明: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區塊鏈研習(公眾號)社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

從USDT、Libra到法定數字貨幣 , 穩定幣的本質只有一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