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金庸小說之《書劍恩仇錄》'

"

本書的故事線其實相當簡單。

開篇從李沅芷、陸菲青寫起,二人建立武學上的師徒關係。其後李父升遷至杭州,李沅芷與師傅由西域前往,路上遇到鎮遠鏢局、紅花會、朝廷、回部等幾拔人馬,故事正式展開。

東進的路上,奪《可蘭經》是一件小事;文泰來受傷,在鐵膽莊避難被擒,之後紅花會開始營救,一路就到了杭州,這算是一條長線。其後陳家洛再赴回部,又是一條線。最後,逼迫乾隆,事不成後開打,直到結束,算作一件事。真論起來,大概也就講了這麼三件事。

大體上是以舊小說的手法來寫的,故事的進展卻頗像是公路電影,主要情節或見聞都在東奔西走的路上。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先生的第一部小說,不成熟之處顯而易見。雖然之後又曾大修過,仍然有些乏善可陳。在金書十二部長篇中,這是我所讀過的次數最少的一部,印象中過去只看過一遍,情節大多淡忘了,記得住的人物也不多。此次重讀,看得算是比較細,可一遍看下來,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節仍是不多。就小說的質量而言,在金書當中屬最末一流。

(此論只是個人觀感,而且只在金書中作比較。相較於近當代泛小說,包括一些所謂的純文學,本書還不至於到墊底的層次,或許比不少人寫得要高明)

金庸先生在連載完十五部武俠小說之後,花了十多年時間,將所有作品仔細修改過一遍,這就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一版。新修版我沒讀過,暫不放入討論。

《書》最初寫於一九五五年,作為金庸先生的武俠處女作,有欠缺在所難免。不過在寫完《鹿鼎記》之後,金庸先生的小說創作顯然已經達到超一流的水準,功力之深怕已是冠絕當代。回過頭再去改這本處女作,自不存在才氣、經驗等問題,然而卻仍不能真正挽救這本書。

對於這裡面的原因,過去我有些不太理解。一是初讀時覺得不好看,此後再未翻過,二是那會並沒有寫過小說,對於長篇小說的寫作也就沒什麼感受。

該作第一回,李沅芷看到教書先生以金針射蒼蠅,嚷著要學。陸菲青因此要出走,結果當夜遇到敵人,以一敵三雖然勝了,卻也受了重任,不得不回到總兵衙門,由此與李沅芷結下了師徒之緣。其後便是師徒一同踏上前往杭州的路,遇到幾拔人馬,展開故事。

在這一回中,出現的人實在太多了,有名有姓的便有二十餘人,再加上交待這些人物的背景,以及一些沒有正面出場的人物,另外還有大段大段的打鬥情節,雖然極其熱鬧,但是並不精彩。

這當然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若論及新派武俠小說產生的背景以及此作的寫作年代,這些內容大概在當時是相當吸引人的,甚至若無這些情節,觀者都要懷疑這是不是武俠小說了。

首回篇幅約有三十三頁(朗聲版),交待這麼多事,實在有些雜亂。若是電影的開篇出現這麼多人,觀眾憑藉對演員的熟悉程度還有一說,可小說中只是一個個人名,實在很難讓人一下子記住。這樣的推演,在通俗小說開篇中並不能算成功。這是影視和文學作品創作中最大的差異。

其後一路東進,不停打鬥,一直到第六回,仍在救文泰來的事件中反覆,情節推進不快,仍是熱鬧有餘精彩不足。

以金庸先生大才,在這樣的即成情節下,想必也難以大改。若要有趣起來,恐怕相當於另作一部小說了。而作家對於自己的處女作,自不免有份特殊情感,也不願意改得面目全非,故而會有現在的《書劍恩仇錄》吧。

至第六回結束,雖然有“千里接龍頭”的鋪墊,又以比武類比的手法,展現了陳家洛的高手身份,但這個人物仍然未立起來。

第七回寫到陳家洛與乾隆兄弟二度相見,才算是有了些意思,然而很快打鬥又來了,便又有些無趣了。並非武功的描寫越神奇便越好看,實在是為打而打,而且文人金庸先生當時或許受到武師的影響太重(當時似乎也沒有更多可參考的),因而並未發揮其想像力的優勢。

《書》的情節設置比較平淡,雖然打鬥無處不在,卻並未有多少“高潮”。這當然是以現在的眼光去看,就如1970年代的武打電影,打得熱鬧,可並不怎麼好看。

倒是乾隆去看選花國狀元那一段,寫得頗有意思。第十回中有和珅、袁枚、趙翼、沈德潛、厲鶚、紀曉嵐、鄭板橋等人物出場,雖然篇幅很短,其描寫比後來的許多架空歷史小說還要有味道。一首《西江月》,一個詼諧之聯,已有了鹿鼎公的味道。

霍青桐所贈的雙鞘劍,可算作本書的一段奇遇了。如此鋒利的短劍,比之倚天屠龍也不遜色。

梁羽生被譽為新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只不過是因為比金庸寫得早一些(大概早半年多吧?未查證)。若評新派武俠小說開山之作,個人認為是少不了《書劍恩仇錄》的,其寫作時間與《龍虎鬥京華》、《草莽龍蛇傳》相近,而且比這兩本樑作要好看得多。

在新派武俠小說誕生之初,樑、金二位先生自然並不很清楚什麼叫新派武俠小說,也不清楚新派武俠小說該怎麼寫,哪樣的套路會受到歡迎,所有的一切都在摸索中。

單從《書劍》中,也能看到,仍未脫舊傳奇小說的套路,江湖人物的綽號與言行,還有很多《水滸傳》的影子。而且這部小說雖說是以陳家洛為主角,但實際上在全書中陳家洛所佔的篇幅比例並不大,只是比餘人多而已。這種“群生像”的寫法,並不會比聚光在主角身上好看。

陳家洛在所有金書的主角當中,乃是下下等。

紅花會“千里接龍頭”,陳家洛辭不肯受。從後來他的言行當中可以看出,他並非不願意,但非要來這麼一下不可。這固然有禮儀上的講究,畢竟皇帝即位都要三辭,但也未必不是一種虛偽。文泰來被抓,與他這般“謙虛”耽誤了時間,關係著實很大。

陳家洛與乾隆三度會面,胸戴大紅花,眾兄弟前來相見,包括大批藏身於軍中的會眾,面子固然有了,風光無限,可這個B一裝,暴露了實力。或許之前乾隆還不太把紅花會當回事,可見到此景,那是非除之而後快不可了。任何一個掌權者,都不會容忍這種情況發生。

與霍青桐之間還書贈劍生情,卻不斷喝李沅芷飛醋,一個江湖第一大幫會的首領,其胸襟格局實在堪憂。有這樣的首領,紅花會能好才是怪事。到了全書的535頁(第十五回),這才知道了實情。雖然有筆法上的刻意,讓其與香香公主生情又不背上負心之名的需要,可這個人實在是讓人看不上眼。畢竟連一個小角色都看出了李沅芷是女子,天下第一大幫會的首領,就這點眼光?不是眼瞎就是心小,實在稱不上英雄。

其身負重要使命,要光復漢家衣冠,卻將希望寄託在最大的既得權益者乾隆身上,哪怕是胞兄,可在權力面前,親情根本毫無用處。

當然,僅此陳家洛也只是個“妄人”。可其後將香香公主推給乾隆,以大義、民生等為藉口,就是不折不扣的人渣了。一個回部公主,憑什麼要為你虛妄的理想犧牲?你做決定時有問過人家意見麼?這樣的偽聖人,比之大奸大惡之徒還要可怕。

金庸先生對乾隆是比較反感的,這從正文和後記中都有明確交待。所以這個人物的描寫,也就有些惡意。一個當了二十多年皇帝的人,心性著實不高,所謂帝王氣度似乎也沒多少,在高塔上被玩得很慘,很讓人看不起。

乾隆因得不到香香公主,其嫉恨心理,倒和陳家洛如出一轍,真不愧是親兄弟。陳家洛還有個二哥,要強納家中婢女而逼死了兩條人命,三兄弟倒是一個模子裡倒出來的。

鎮遠鏢局的鏢師童兆和是一個奇人,此人面相猥瑣,常嘴賤惹事,武功不見有多高明,偏還喜鬥,殺人放火的事也少不了他。如此一個人,居然在江湖上混了很久,在書中第六回才死,實在是大大的奇事。

關明梅、陳正德這一對,也是奇人。二人居然扔下傷病的女徒弟,絲毫不聽解釋勸阻,氣沖沖地跑去找陳家洛算賬,而見了面又未直接開打,腦子實在是病得不輕。霍青桐沒出大事,只是她自己命好。

陳家洛與霍青桐、香香公主之間感情的產生,是很有些淡薄的。前置的互動情節,頂多算是好感,由此便傾心不已,實在難以讓人信服。或許只是主角光環的加持,才能有這等幸運吧。

相較而言,李沅芷與餘魚同、周綺與徐天宏這兩對,反倒更舒服一些。不過徐天宏入贅,還是很有些突兀。好歹也是江湖上的一號人物,這般入贅,就如大家閨秀給人作妾一般,不是分分鐘就能下的決定。武諸葛在這個時候倒很像是扈三娘,老大一發話,就同意了。當然,徐天宏和周綺畢竟還有感情基礎,扈三娘卻完全無腦,殺父之仇都不當回事了。

(所以說,我不喜歡《水滸傳》,隨便就能找出幾十個理由。)

《書劍恩仇錄》是一部武俠小說,雖有歷史背景,卻是不能去深究的。這一點讀者明白,金庸先生自己也說得明白。

書中太后干政,分皇帝兵權,在歷史上是絕無可能的。

乾隆不是同治、光緒,當了二十多年皇帝,若連朝政都控制不住,那可算是無能之極。滿清嚴禁後宮、太監干政,慈禧掌權是通過政變,加上皇帝年紀小,有這個基礎。在乾隆年間,太后別說是分兵權了,連見重臣的機會都沒有多少,更別說下什麼旨了。

乾隆有一維族妃子容妃,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後入宮的,算是一起政治聯姻。這在滿清的政治當中,並不新鮮。滿清控制蒙古,也多是靠這種手段。從歷史上的記載來看,乾隆對容妃還是很寵愛的。容妃入宮時二十七歲,已然不算年輕,故去時五十五歲,過得似乎還不錯。

書的回部、回族,是指新疆地區所有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和今日之回族概念不同。

香香公主當然不是容妃,這一點後記中說得很清楚。相較而言,我們看書的人當然更喜歡香香公主。

不過香香公主與陳家洛初識,並未認出他是漢人,實在有些說不過去。畢竟陳家洛在初見乾隆時,便認為其身上並沒有多少滿人印跡,應是純正的漢人。在乾隆年間,滿清與漢族人(包括漢軍八旗)通婚已久,要說起外貌特徵,應當是不大好區分的。至少和漢維相比,更加不易區分。既然滿漢尚能看出,香香公主這樣一個純正的回部人,又如何看不出陳家洛是個漢人呢?只是因為語言相通?

滿清幹了許多不好的事情,當下許多人討厭這個朝代,並以此為恥,自然不是沒有原因的。不過在維護國家疆域這方面,滿清還是有一些貢獻的,實在不必要去否認。乾隆數徵回部,主因是這個地區的叛亂,而不是徵稅。有那功夫花到江南,幾倍的錢的都弄來了,何必去幹那得不償失的事情。

如果陳家洛、霍青桐們成功了,或許我們的疆域就少上一大塊了。這當然是玩笑話。

《書劍恩仇錄》中,有鏢局鏢師,有對抗朝廷為主業的紅花會,有鷹爪孫,有血滴子,有名號亂七八糟的江湖人物,仍不脫舊傳奇小說的套路。

但書中也有少林、武當,有內功、外功,可看到大師的探索。

補記

看了一下新修版的變動之處,陳家洛對於李沅芷女子身份知道得更早了。陳家洛變得更為不堪。具體情況,待有時間讀了新版再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