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八臂哪吒”還是“六臂哪吒”?說說哪吒李靖父子成神歷程

水滸傳 哪吒 項充 李靖 覃仕勇說史 2017-05-11

到底是“八臂哪吒”還是“六臂哪吒”?說說哪吒李靖父子成神歷程

覃仕勇

項充是《水滸傳》中的人物,外號“八臂哪吒”,在梁山水泊排位第六十四,早先是樊瑞、李袞的同夥,在徐州城外芒碭山佔山為王。最早出場於第五十九回《吳用賺金鈴吊掛,宋江鬧西嶽華山》,書中是這樣寫的:

四個好漢勒馬在陣前。望不多時,只見芒碭山上飛下一彪人馬來。當先兩個好漢。為頭那一個,便是徐州沛縣人氏,姓項名充,綽號八臂那吒。使一面團牌,背插飛刀二十四把,百步取人,無有不中。右手仗一條標槍,後面打著一面認軍旗,上書:“八臂那吒”。步行下山。有八句詩,單題項充:

鐵帽深遮頂,銅環半掩腮。傍牌縣獸面,飛刃插龍胎。腳到發風火,身先降禍災。那吒號八臂,此是項充來。

看到這兒,估計很多人會在心中嘀咕:哪吒,在《西遊記》是“三頭六臂”,怎麼到了《水滸傳》就變成“八臂”了啊?難道,有意在“六臂”之上再加“兩臂”是意味著項充這個人比哪吒還厲害呀?!

的確,同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西遊記》的影響力並不比《水滸傳》低,那《西遊記》裡面哪吒的形象給人的印象太深刻了,在書中,哪吒是托塔天王李靖的三太子,統領東南西北中內外五營與10萬神將天兵。孫悟空造反,李靖為降魔大元帥,哪吒為先鋒,父子一同統兵前往花果山討伐。這時的哪吒,“總角才遮囟,披毛未苫肩”。孫悟空問他:“你是誰家小哥?闖近吾門,有何事幹?”在和孫悟空的惡鬥中,哪吒變成三頭六臂,持六般兵器: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火輪兒。

那麼,哪吒到底是“六臂”還是“八臂”呢?

說起來,這是個很有趣味的話題。

因為,裡面涉及到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華文化發展的問題。

關於哪吒,還有一部書對其刻畫最全面、形象也最豐滿。

到底是“八臂哪吒”還是“六臂哪吒”?說說哪吒李靖父子成神歷程

那就是許仲琳著作的《封神演義》。

在該書裡面,哪吒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少年英雄,在母親肚子裡呆了三年才出生,得仙人太乙真人收為徒,得授法術和神兵利器,大鬧東海。在龍王水淹陳塘關後,為了不連累父母,他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當場自戕。後來又在太乙真人的幫助下,託蓮花化身,起死回生,法力更加高強。在扶周滅紂過程中,為破誅仙陣,喝下了太乙真人所贈仙酒三杯,肩膀上闢啪亂響,一下子長出六隻手來,共是八條臂膊;接著,又長出三個頭來——也就是說,哪吒應該是“四頭八臂”。為了讓這八臂都派上用場,太乙真人賜他乾坤圈、混天綾、金磚、兩根火尖槍,九龍神火罩、陰陽劍,共八件神器。伐紂大功完成,哪吒在封神大會中,與父親李靖、兄長金吒、木吒一同封神成聖。

看到這兒,有人也許以為《水滸傳》中關於“八臂哪吒”的說法是根據《封神演義》來的。這種想法當然是錯誤的。

道理很簡單,《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而《封神演義》的作者許仲琳明代隆慶、萬曆年間人;《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生活年代稍微早一點,為明朝嘉靖年間人。

依照這條線索,不難推斷出,這三本書成書的先後順序是:《水滸傳》——《西遊記》——《封神演義》。

可見,《水滸傳》中的“八臂哪吒”並不是沿襲《封神演義》的說法,也不是刻意要在《西遊記》的“六臂哪吒”的基礎上增加了兩臂,倒是《西遊記》的“六臂哪吒”莫名其妙地少了兩條臂!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哪吒”是一個舶來異國語,並不是中國本土所產,原本是佛教中的一個神,最早寫作那吒,出現在唐代及此後與毗沙門(梵Vais/ravana,巴Vessavan!a,藏Rnam-thos-kyi-bu)有關的佛經中。梵語名“戲”為nataka。《法華文句記》說:“Naţa,此雲力,即是角力戲,亦是設筋力戲也。”以“力”釋Naţa,似乎更適合哪吒力大無窮的形象。在唐以前,我國並無任何關於“哪吒”的記載。也就是說,“哪吒”應該是唐代時舶來的。

唐代僧人大廣智不空翻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稱哪吒為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之子,是佛教的護法神。其它的唐代佛經文獻中也有很多關於哪吒的記載,如《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謂:“爾時哪吒太子,手持戟,以惡眼見四方。”《佛學大辭典》則載:“那吒,毗沙門天王之太子,三面八臂大力鬼王也。”

把哪吒從毗沙門天王的兒子演變成托塔天王李靖的兒子,完全是唐朝人的傑作。

李靖是唐初名將,唐太宗時任兵部尚書,因戰功顯赫,死後封為“衛國公”,被百姓供奉為神。藏族稱于闐國為李國,古藏文《于闐國授記》說:“于闐王Sa-nu十九歲時建立李國(即于闐),他即位為李國(Li-yul)第一代王時,佛涅盤已二百三十四年。”藏語Sa-nu意為“地乳”,來源於于闐國建國神話,藏族人認為他們的國王是從毗沙門神像的腦門裂出來的。毗沙門又叫北方多聞天王,既是財神,又負責保護北方,為于闐國的保護神。這個人物形象流傳進中國後,被百姓將之與李靖的故事雜糅在了一起,從而成為了一個身穿甲冑,持寶傘(又稱寶幡)和銀鼠的天王。後來,寶傘(寶幡)演變為塔,稱托塔天王。

從宋代開始,哪吒的故事開始在中國廣為流傳。其中楊景賢《唐三藏西天取經》中出現了“哪吒三太子”;《孤本元明雜劇》收有《猛烈哪吒三變化》;普濟《五燈會元》又記:“那吒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通,為父母說法。”到《封神演義》,哪吒終於被刻畫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少年英雄形象。

不過,一開始,哪吒都是以《佛學大辭典》所載的“三面八臂大力鬼王”形象示人的。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也是這樣寫的:“哪吒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雲,足踏盤石,手持法律,大喊一聲,雲降雨從,乾坤爍動。”

可見,《水滸傳》和《封神演義》中關於“八臂哪吒”的說法就緣由於此。

但是,北宋人道原《景德傳燈錄》又有“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哪吒撲帝鍾”的說法。元代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裡也明確這麼寫:“則見那百眼鬼軍前高叫起,咱兩個比試高低。那吒神怒從心上起,可早變化了神威,顯著那三頭六臂,六般兵器,一來一往,一上一下,有似高飛。我見那吒神有氣力,顯出那變化容儀。”

也就是說,哪吒的形象已經在宋代開始由“三頭八臂”悄悄向“三頭六臂”轉化,到了《西遊記》這部神魔大作橫空出世——即使後來又有《封神演義》出現,但哪吒的形象最終還是定型為“三頭六臂”!

“三頭六臂”取代“三頭八臂”,主要是中華傳統文化裡的數字連用的習慣影響,“三六九”是中國的習慣用語,如三宮六院,三族六親、三姑六婆、三班六房、三推六問等等。

另外嘛,三個頭,每一個頭支配兩條手臂,也比較合情合理。君不見,中國的古代建築中,總是一間正房配上東西兩間廂房?中國的古代傢俱中,總是一張方桌配上兩把太師椅?

到底是“八臂哪吒”還是“六臂哪吒”?說說哪吒李靖父子成神歷程

那為什麼印度佛教中要給哪吒的三顆頭配上八條手臂呢?

原來,印度佛教普遍認為,天神經常要兩手合十的,哪吒有八條手臂,其中兩條手臂合十,另外六條手臂就可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了。

可哪吒形象在中國既然已經演化為中國的神祇,那他就用不著對佛行外國禮了。

也就是說,“三頭六臂”是中國佛教文化或中國民間文化的造型,“三頭八臂”則是印度佛教或印度民間文化的造型。二者在造型上的差異,正反映了兩個不同文化系統在認識論上的差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