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羅小黑”為什麼成不了下一部“哪吒”?'

"
"
觀點:“羅小黑”為什麼成不了下一部“哪吒”?

我清晰地記得,2017年11月,光線彩條屋發佈了國產動畫“神話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和《鳳凰》,劍指2019年的中國內地電影市場,而在這之前,國產動畫電影票房最好的是2015年上映的《大聖歸來》,票房收9.56億;但,截止到目前,如期上映的只有《哪吒》,好在哪吒不負眾望,以一己之力力挽暑期檔市場之狂瀾,不但拯救了暑期檔市場而且也將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助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截止到發稿時,《哪吒》累計綜合票房已經突破了48億,榮登影史票房第二、年度票房第一的寶座。於是,對於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人們似乎有了一定的期許。上週日上映的《羅小黑戰記》算是一部。

《羅小黑》上映4天,累計票房已經超過1億,對於該片來說,其票房表現已經非常不錯了!那麼,“羅小黑”為什麼成不了下一部“哪吒”呢?談談我的個人看法和觀後感。

去影院觀看之前,我寫了一條短評:我以前從來沒看過這個羅小黑,看得出來,主創深受日本動漫的影響,看豆瓣評分不低,但說句實話,走日本動漫的畫風,在票房上難有突破的機會!貓眼電影的這個票房預測高了!

在這裡解釋一下:豆瓣評分不低是指該片的豆瓣開分8.9,比哪吒開分還高,不過,哪吒一直很穩,現在依舊8.6,羅小黑則下滑到了8.4,也不低,但作為一部從2011年就開始累積粉絲的漫畫+動畫短片IP,粉絲的口碑貢獻不可小覷;貓眼的票房預測高了是指貓眼首日給予該片的票房預測4.55億,現在票房預測已經調整為2.47億。

因為我說畫風日漫化,被很多粉絲怒懟,他們認為很國漫,說我是為了黑而黑。對於優質的國產電影,我只想添把柴加把火,不會為了黑而黑,好歹也是半個電影人,知道電影人的不易,所以,對於羅小黑,我依舊希望它能取得較高的票房成績,來抵消電影人多年以來的辛苦。

但,就事論事,該片的整體畫風並不完全統一,說十八變有些誇張,不過,我從電影中可以看到宮崎駿、新海誠以及一些好萊塢動畫的影子,感覺像是找了很多團隊或者人手來畫,最後導演把大家的腳本綜合到一部長片裡,似乎從片尾字幕中也印證了這一點。

其實,畫風並不重要,重要的依然是劇情。但從羅小黑一開始被人追,再到遇到風息、無限等,它的流浪以及迴歸之旅,總得來說還是有些四平八穩了,也就是說劇情缺乏向上推動的高潮點;我不知道別人的觀感如何,至少我的觀感是,整部影片的高潮點竟然出現在哪吒的降臨,雖然是來救援的,來打架的,結果什麼忙也沒有幫上,但它的出現倒是該片的一大亮點。

除了畫風、劇情以外,片中的人物設定也都比較跳,可能粉絲都比較熟悉這些人物了,怎麼看都舒服,但對於像我這種第一次看羅小黑的觀眾來說,很多人設就像薛定諤的貓,完全是根據劇情需要隨時變化的,這種人設的動態調整對於普通電影觀眾來說,是一種考驗。

另外,動畫裡的“二次元”表達面對的依舊非常小眾,這也是該片緣何難以出圈的核心因素;雖然粉絲覺得各個方面都很好很棒,那是因為你們是粉絲,但對於不關注“二次元世界”的觀眾來說,很多地方很難理解,這也就意味著該片很難在普通受眾中引發情感共鳴,如果一部電影無法在普通電影觀眾中引發集體共鳴,口碑再好評分再高,在票房方面也難有突破的機會。

再就是市場因素。在之前的文章我就提到過,現在的檔期屬於暑期檔過後的至暗時刻。經過了三個月的暑期大戰,學生們都開學了,電影市場也迴歸日常了,票房和觀影人次減少都是正常現象;這個時候一個週五上映11部小片,那幾乎就是扎堆找死,好在羅小黑選擇了週六上映,並且在排映場次方面也做了一些發行策略和場次確保的工作,雖然排片佔比和日票房也都拿到了第一,但很難起到發酵作用,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市場並不具備讓該片創造票房奇蹟的空間與可能。特別是本週五還有一系列新片上映,到那時,該片的市場空間勢必進一步壓縮甚至邊緣化。

儘管羅小黑沒有成為市場中的爆款,儘管我認為該片的評分略顯虛高,但這仍舊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國產動畫電影,而且作為導演木頭的首部動畫長片,依舊是值得鼓勵的。

只是,即使動畫電影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仍是充滿荊棘與坎坷的。在國產電影市場上,每年都有許多優秀的動畫電影被埋沒,能夠出圈的,都是幸運的。


作者:鴻水 (媒體人、電影人)


原創首發,嚴禁任何形式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