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蘭亭序》更美的法帖

書法 蘭亭序 王羲之 草書 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2017-09-14

王羲之《喪亂帖》為其晚年代表作,世人以為此帖真摹難辨,當是書聖真面目,價比國寶,猶勝神龍《蘭亭序》。

比《蘭亭序》更美的法帖

王羲之《喪亂帖》行草,摹本,白麻紙。縱28.7釐米。8行,62字

此帖奈良時期由遣唐使傳入日本,在日本流傳了一千三百多年,被視為國寶,為中國書法界所知不過百餘年。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楊守敬首先摹勒於他的《鄰蘇園帖》,墨跡印刷品的傳入,則在1934年以後。

比《蘭亭序》更美的法帖

《喪亂帖》局部1

《喪亂帖》以側鋒為主,兼用中鋒,方圓粗細,輕重緩疾,直彎轉折,極盡變化之能事,每一筆都妥帖得宜。

《喪亂帖》字法欹正相生,疏密有致,動靜得宜,收放自如。字勢不求平正,多向左側傾斜,以欹側取勢。雖傾而穩,奇險處如走鋼絲,重心不失;似斜而正,優美處如跳舞蹈,姿態萬變。如“荼”字,前面的筆畫連續傾斜,直到最後一點取得平衡。一字之中,黑白分割錯綜參差,疏密對比強烈。密不透風處,尚留隙光一線;疏可跑馬處,猶有呼應接引。如“惟”字,中間極疏朗,右邊極緊密,黑白疏密,相映生輝。

比《蘭亭序》更美的法帖

比《蘭亭序》更美的法帖

《喪亂帖》在章法上,先靜後動、由緩漸疾。落筆之初,心情悲憤卻有所收斂,書寫稍緩慢,前幾行以行書為主;到“痛貫心肝”時,落筆加快,草書漸多;而到“臨紙感哽”時,已全是草書了。全帖八行,因其字勢欹側,多行軸線也有向左傾側之勢。然而這種傾側卻並未使全帖失去平衡,而是通過幾行首字的處理,如“羲”字的右移和“奔”“何”等字的右傾,來調整本行的傾斜趨向,又通過一、三、八行的垂直軸線,來維持全帖的平衡。這種由行入草的節奏,傾斜而平衡的軸線,讓所有的字連貫地流動起來,動感強烈,完美和諧。

比《蘭亭序》更美的法帖

《喪亂帖》局部2

臨《喪亂帖》,只宜用硬毫或兼毫筆;而用紙也應選用熟宣或半熟宣。若用羊毫和生宣來臨寫《喪亂帖》,筆太軟,紙易洇,恐不適宜。

《喪亂帖》的點畫字形,線條中提按頓挫之發力點不固定,方筆如刀砍斧劈般的剛強痛快,圓轉如舞水袖般的流暢飄逸,轉折處上挑下按絕不重複,還有一些章草或魏碑筆法在行草中的靈活運用。對這些筆法,要經過反覆臨習,才能掌握。就如“當”字中有兩處“觸筆”筆法,不經過千百遍模仿、練習,絕難寫得相似。

比《蘭亭序》更美的法帖

《喪亂帖》的欹側字勢是臨習的一大難點。大多臨摹者,其字勢或是中正平和,毫無傾斜趨向,或是傾斜倒側,難以維繫平衡。如何保持傾而不倒、欹中取正,還須仔細讀帖,研究其重心處理的方式。

《喪亂帖》的章法特殊而內涵豐富,學習時應注意連貫而波動、傾斜而平衡。要分析單字的軸線,字群的軸線,以及整行的軸線,分析這些軸線之間的聯繫和變化,更要分析行與行之間的配合呼應。

此帖用筆挺勁,結體縱長,輕重緩疾極富變化,完全擺脫了隸書和章草的殘餘,成為十分純粹的行草體。書寫時先行後草,時行時草,可見其感情由壓抑至激越的劇烈變化。

比《蘭亭序》更美的法帖

《喪亂得示二謝帖》 原帖為卷子,現改裝為軸,為"喪亂帖"、"二謝帖"和"得示帖"三通尺牘合裝

韓玉濤《王羲之〈喪亂帖〉考評》一文,說此帖不可及處有四:第一,這本身就是一篇優秀的雜文;第二,此帖字勢雄強,是右軍真面目,是真正的右軍風骨;第三,《喪亂帖》兼備雄強和慘淡之美;第四,此帖表現了由行入草的完整的過程。因此,《喪亂帖》是一件難得的珍品,是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末年之作,遠勝《神龍蘭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