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滿足了中國家長集體式YY

摔跤 歡聚時代 賴寧 文章 卡媽親子約伴成長 2017-06-16
《摔跤吧!爸爸》滿足了中國家長集體式YY

很久沒有一部電影像《摔跤吧!爸爸》,可以在挑剔的中國觀眾中獲得9.5分以上的好評。為啥這部印度鬼佬片子能在中國獲得滿堂喝彩?

我不是神馬影評專家,只是作為一個普通觀眾碎碎念下。

首先,當然是這部電影拍得很“雞血”,觀眾也看得很“雞血”。

在這個行將麻木的快餐時代,我們的大腦就像隱匿在犄角旮旯的垃圾場一樣,已經被各種亂七八糟的垃圾信息霸佔。

打開網頁,滿滿都是小廣告和各種娛樂八卦;

打開淘寶京東,各種商品信息推送分散你的注意力,撕扯著你的慾望神經;

打開微信,微信群的海量信息就像阮玲玉最忌諱的“吐沫星子”,行將把你淹死,

還有那些可有可無,如同雞肋般的公號文章,未讀篇數已經積壓到你根本毫無閱讀的興致。

當大量無用信息把人們扯得七零八落,趕腳生活密不透風之時,《摔跤吧!爸爸》好像一劑強心針,把我們從麻木中喚醒,讓內心深處久違了的鬥志重新燃燒起來!

《摔跤吧!爸爸》滿足了中國家長集體式YY

曾幾何時,這是我們最愛的題材——

普通草根,努力奮鬥,歷經磨難,最終苦盡甘來、創造奇蹟。

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電影院裡都是魔幻、血戰和靚男俊女的勾心鬥角,只靠明星撐局面。一水兒熟悉的面孔,在各大電影院線中趕場子。趁著紅,趕緊撈一筆,所謂大製作電影越來越對不起觀眾。

電影中的草根也越來越少,勵志的草根故事幾乎為零。但是,作為70後、80後的主流家長群體,從小都沒少被勵志——董存瑞捨身炸碉堡、江姐視死如歸、雷鋒同志像春天一般溫暖,學習救火好少年賴寧……

雞血沸騰的少年兒童時光讓我們耳濡目染,讓“雞血”永遠留在了我們的血液深處——嚮往成為英雄、嚮往功成名就,甚至嚮往永垂不朽。

也許,90後、00後永遠無法理解這種“雞血”,他們可能更理解“基情四射”。

其次,這部劇觸動了大家最敏感的心門——與父母的親密關係。

這部《摔跤吧!爸爸》並不只為70後所愛,而是老少通吃。除了勵志劇之外,這也是一部家庭劇,有著永恆的“愛”之主題——

在裡面,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會兒變成了爸爸,一會兒又變成了女兒。隨著時間的推移,父女關係及情感的變化,讓這部劇有衝突和起伏,但卻始終立意鮮明。

《摔跤吧!爸爸》滿足了中國家長集體式YY

影片從始至終都漫溢著父親對女兒濃濃的愛,雖然這愛有點自私,是為了完成他自己的夢想,但是卻也因此成就了一個能夠挑戰世俗、勇敢堅毅的女性榜樣,這些優秀的品質讓她閃閃發光,最終創造出讓所有人擊掌同慶的創舉。

不管在東方還是西方,最樸素的“親情”往往最打動人。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也許也會遇到這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雖然不像影片中那位爸爸如此篤定,甚至暴虐,但一樣也是對子女有殷殷期待。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反抗,也有妥協。

在《摔跤吧!爸爸》電影中,女孩子們也有忍受不了爸爸的時候,她們一次次同父母協商,但是最終胳膊擰不過大腿,還是要服從簡單粗暴的爸爸,每天像個男生一樣進行強力度摔跤訓練。

《摔跤吧!爸爸》滿足了中國家長集體式YY

也有憎恨和和解。

當我們不能理解父輩們的一些行動時,總會心生恨意,但隨著時光流逝,特別是當我們自己成為父母時,真的會開始理解父母當初為什麼那樣對我們。

Last but not least,我認為這部電影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滿足了我們中國家長集體式的YY。

很多時候,“見證成功”比“親歷成功”更容易引起群體的共鳴。

畢竟,金字塔頂尖的那些人永遠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都還在攀登金字塔的過程中,或者已經"競折腰"掉了下來,或者無心戀戰、修各種神仙兒。

《摔跤吧!爸爸》讓我們見證了一位爸爸,如何靠自己的執著和篤定,幫助女兒抵達人生巔峰,自己也實現了夢想。

《摔跤吧!爸爸》滿足了中國家長集體式YY

骨子裡,其實我們都想做那位爸爸,都想獲得這樣完美的人生——自己有實力,有夢想,有努力,創造機會,最終圓夢。但是,沒有幾個人能做成那位爸爸,因為我們大部分人實力平平,夢想也不清晰,意志力爆弱,更別說還會創造機會。

而《摔跤吧!爸爸》幫我們實現了草根靠努力成功的夢想,也似乎給了我們為人父母一點啟示——要想為孩子創造更多人生機會,對孩子狠一點也許不是壞事兒。

《摔跤吧!爸爸》滿足了中國家長集體式YY

《摔跤吧!爸爸》電影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家庭故事

在我們的傳統中,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希望子女有所作為,光宗耀祖。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這種父母觀如出一轍。越是草根家庭,越更期待孩子出人頭地、功成名就。背後寄託的是,是對一個家族騰飛的YY夢想。

於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很多家長的共識,家長也出現了集體式焦慮——

0歲就開始早教、

從小雙語環境薰著、

每天鋼琴催著趕著痛苦著,

奧數班名額拼殺——甚至聽說有家長給孩子報了7個奧數班,每天一個班,為了小升初蹲坑!

聽上去匪夷所思,然而,現在這些“非常態”卻在家長集體焦慮的起鬨下變成了“常態”。

在我看來,偶爾對孩子狠一點無妨,然而“狠”要狠得有道理。《摔跤吧!爸爸》裡的爸爸是無心插柳,偶然發現了女兒們在摔跤方面的潛能,於是持續在這一個潛能上用力。這種篤定和專注,最終讓孩子成才。

《摔跤吧!爸爸》滿足了中國家長集體式YY

而我們之中的很多家長呢?“狠”得並沒有道理——不管孩子天生資質如何,逼孩子在各方面變成金字塔頂尖的佼佼者,課餘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拜託,孩子又不是機器,連我們自己都不完美,何必要讓孩子成為“完美孩子”呢?

竊以為,在愛的前提下,想一想怎麼“狠”得合理,如何“狠”出成效,也許才是正途。親們,要狠一狠啦,不管你是爹地還是媽咪,該擼起袖子摔跤的時候,就上吧!

《摔跤吧!爸爸》滿足了中國家長集體式YY

關於作者卡媽:

一個混跡傳媒公關圈多年,不愛睡覺,愛好廣泛到沒有愛好,滿腦子天馬行空的媽媽小孩。堅信生命是場旅行,貪戀一切活色生香之人、事、物,在痛並快樂中體驗自己與眾不同的人生。

PS:以上文字內容為卡媽傅春媚原創,圖片來自網絡;如轉載請聯繫作者,註明出處公眾號"親子約伴成長",微信號KidsDate。商務合作請聯絡13910789997。

往期精彩文章回顧

- 這個暑假,一起約伴自然

《摔跤吧!爸爸》滿足了中國家長集體式YY《摔跤吧!爸爸》滿足了中國家長集體式YY《摔跤吧!爸爸》滿足了中國家長集體式YY《摔跤吧!爸爸》滿足了中國家長集體式YY《摔跤吧!爸爸》滿足了中國家長集體式YY《摔跤吧!爸爸》滿足了中國家長集體式YY

- 不當學霸也無妨

《摔跤吧!爸爸》滿足了中國家長集體式YY《摔跤吧!爸爸》滿足了中國家長集體式YY

育兒路上,一個人太艱辛,約伴成長抱團取暖。

親近自然幸福閱讀、心靈成長!

一起約伴成長,掃以下二維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