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琅——首飾裡的人工之美

首飾 珠寶 明朝 琺琅器 錦唐文化 2017-05-03

琺琅對於我們來說可謂是既陌生又熟悉,我們都耳熟能詳的是作為燕京八絕之一的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琅,可是真要把琺琅說明白也絕非易事。

琺琅一詞經由古代阿拉伯人在唐代的時候傳入中國,但考古資料顯示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劍柄上已經有了琺琅釉料,日本正倉院的唐代銅鏡背面也有各色琺琅裝飾,之後琺琅在中國式微,直到明代才繁榮起來,尤以景泰年間最為精良,所以民國時期中國的銅胎掐絲琺琅才被稱為景泰藍。

琺琅的基本工藝是將硅酸鹽釉料(包括鉛丹、硼砂、長石、石英等)加入各種呈色的金屬氧化物填嵌或繪製於以金屬做胎的器體上,經烘燒而成為琺琅製品,根據釉料的塗法和胎體的製作工藝不同大致分為:掐絲琺琅、畫琺琅、內填琺琅和透空琺琅。

琺琅——首飾裡的人工之美

掐絲琺琅魚藻紋高足碗

此件琺琅器為明代的所制,撇口高足頗似古代的高足酒器,碗外天藍地,裝飾黃色和白色的番蓮紋,內裡為白地,裝飾魚藻紋,即游魚戲於水草間,具有吉祥意味,紋樣華貴,配有木質底座,是皇家常見的擺件類型。

琺琅——首飾裡的人工之美

琺琅彩纏枝花卉紋蒜頭瓶

此件琺琅作品屬於琺琅彩,流行於康熙年間,興盛於乾隆時期,這件正是乾隆時期的作品,瓶身底部有篆書“乾隆年制”字樣,通體以鳳尾紋為主,飾以各式纏枝花卉紋。琺琅彩受到西方畫琺琅的影響很大,此瓶融匯中西,紋飾繁複,技藝精湛,令人歎為觀止。

我們的景泰藍就屬於掐絲琺琅,是將銅絲掐成圖案,附在胎體上,將釉料填進去再進行燒製。日本也有與此相似的琺琅工藝稱為七寶燒,還有升級版的脫胎七寶燒,最後銅胎會被融掉形成晶瑩剔透的樣子。透空琺琅和脫胎七寶燒的外形很像,不過透空琺琅並沒有胎體和掐絲,是將金屬鏤雕出圖案,將琺琅釉料填在鏤空處。至於內嵌琺琅即為直接在金屬上雕刻出凹槽來反覆充填琺琅釉料。康熙年間琺琅彩開始盛行,又稱瓷胎畫琺琅,與歐洲的畫琺琅原理相同,在景德鎮燒好的白瓷上用琺琅作畫再進行燒製。

琺琅——首飾裡的人工之美

脫胎七寶燒由於銅胎被溶掉了,所以通透精緻,產生與透空琺琅相似的通透感,卻不似透空琺琅如園林窗牖一般的鏤空,大片的透明使光影流連其中不禁讓琺琅更顯的晶瑩可人、清雅秀麗。

自明朝以來,我國的琺琅工藝多用以製作擺件,建國之後更是多以大型擺件作為國禮贈送他國,很少見到將琺琅用在首飾上的作品。

歐洲的畫琺琅工藝非常發達,造詣很深,有非常多的首飾採用了琺琅工藝,琺琅的光澤與珠寶相得益彰,琺琅又比天然寶石更易表達人類的情感,使得使用了琺琅工藝的首飾有著獨特的魅力,而且對鑲嵌了寶石的金屬進行琺琅燒製會增加首飾製作的難度,對首飾匠人的經驗和手藝要求甚高,更無意增加了琺琅首飾的價值。不僅是項鍊、戒指、耳飾等,手錶、胸章、胸針都可以是琺琅大放光彩的地方。

琺琅——首飾裡的人工之美

各家族畫琺琅徽章

琺琅——首飾裡的人工之美

畫琺琅戒指

琺琅——首飾裡的人工之美

畫琺琅耳墜

琺琅——首飾裡的人工之美

懷錶表面的畫琺琅

琺琅——首飾裡的人工之美

琺琅——首飾裡的人工之美

十七世紀英國詹姆斯一世黃金飾盒

這一件來自英國的“萊特”珠寶,現藏於大英博物館,是一件黃金飾盒,盒面一共鑲嵌有大小不一的29顆鑽石,多為方形刻面切工,字母“R”周圍有四顆“勃艮第點切”鑽石作為花心鑲嵌在花朵中,裝飾有金線圖案和紅寶石,琺琅工藝裝點其中,盒子背面以白色琺琅做底,處處凸顯匠心。盒子內詹姆斯一世的微型雕像,是十七世紀初英國的巴洛克風格的皇室首飾,十分的華美、精緻,藝術感極強。

如今國內的琺琅行業也有越來越多的藝術院校一流的設計人才加入,也已經有一定數量的浸染中國風土人情的琺琅首飾開始綻放光彩。北京市琺琅廠和北京瑞祥升等企業都以大、中型擺件為主,其中北京市琺琅廠的大件琺琅作品常作為國禮進行文化交流,熊式琺琅、孔氏琺琅等琺琅企業擅長製作琺琅腕錶錶盤,也有很多首飾設計製作公司將傳統的花絲鑲嵌和琺琅工藝相結合甚至結合點翠的老件新作,如方元老細金、蘇州的龢盒珠寶等獨立設計師品牌。

欲瞭解更多文化資訊請點擊關注錦唐文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