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金箔鍛造 一門行將消失的非遺手藝

手工藝 木雕 文化 佛山新聞網 2017-06-21

佛山新聞網訊 記者黎小文、吳少娟報道:穿過鄉村間的小路和古巷,一棟灰磚青瓦、藏身於大片民居中的嶺南老宅逐漸映入眼簾。它“低調”得連門牌都沒有,卻有著關於一家三代人對鍛造金箔手藝傳承和堅守的動人故事。這裡就是獅山鎮羅村聯和金箔鍛造廠的所在地。

辦廠至今40年過去了,這裡留下了無數榮光:省級非遺項目、全省僅存的仍沿用傳統技藝和獨有配方鍛造金箔……雖然,像從前那樣師徒成群的場景已然不再,但第四代傳人吳煒全和父親吳深全依然在進行“一場傳承的文化苦旅”,在做一些努力和探索,讓這門瀕臨滅絕的傳統手藝靜待重放光芒。

帶你瞭解金箔鍛造

佛山金箔鍛造 一門行將消失的非遺手藝

通俗地說,金箔鍛造的過程就是讓金條變成箔紙,最後貼在佛像等器物上作為裝飾,讓其更加熠熠生輝,長久保存亦能光亮如新。

佛山金箔鍛造 一門行將消失的非遺手藝

鍛造金箔的工序包含了十幾道,複雜之程度令人咂舌,其中不乏需要拿著重達12斤的錘子連續敲打7個小時的慢工細活。總之,從1克黃金到變成薄如蟬翼、輕如鴻毛的金箔,至少需要七天。

佛山金箔鍛造 一門行將消失的非遺手藝

像這種真金鍛造的金箔至少能夠維持70年,保持應有的光澤和閃亮。而如果是目前市場上常見的仿金只能維持三四年,就會慢慢變黑。

吳氏金箔的前世今生

佛山金箔鍛造 一門行將消失的非遺手藝

這門用傳統技藝和獨有配方鍛造金箔的絕活,於2012年被列入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吳煒全目前所經營的羅村聯和金箔廠,便是廣東省唯一的傳承單位。自1977年成立至今,金箔廠走過了40年的光景。

佛山金箔鍛造 一門行將消失的非遺手藝

吳煒全的爺爺吳寶光,正是這間廠的創始人。吳寶光是原佛山“昌盛號”金箔行的老藝人,師承佛山金箔鍛造技藝的第一代傳人黃權成。在當時,為了讓金箔廠運作起來,吳寶光親力親為地去尋回以前的老師傅,把大家組織起來。

佛山金箔鍛造 一門行將消失的非遺手藝

而吳煒全的父親吳深龍,18歲就跟著爺爺習藝。在多位老藝人的指導下,成為了全行業唯一一個掌握全套金箔鍛造技藝的人。他鍛造的金箔不僅出口至港澳臺、東南亞等地,還被廣泛運用於廣州大佛寺、光孝寺、佛山祖廟等國內上百家寺廟佛像的裝飾,輝煌一時。

佛山金箔鍛造 一門行將消失的非遺手藝

如今,佛山金箔鍛造技藝的接力棒來到了第四代傳人——吳煒全身上。這位頗為年輕的傳承人和父輩似乎“不太一樣”。為了使這門瀕臨滅絕的傳統手工藝“重煥光彩”,他萌生了很多而且也正在努力做的“創新傳承”:打造工藝品牌、發展觀光旅遊點……

新一代傳承人:從排斥到找出路

佛山金箔鍛造 一門行將消失的非遺手藝

吳煒全第一次接觸這門手藝是在初中暑期,卻只是為了“一臺手機的獎勵”。那時候,他從較為簡單的工序做起:裝匱(用鵝毛將非常薄的金箔片從10×10釐米的烏金紙,移至20×20釐米的烏金紙上)。然而,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讓他足足重複了一個月。

佛山金箔鍛造 一門行將消失的非遺手藝

或許正是這樣單一的枯燥乏味,讓這位年輕人起初會有些抗拒和排斥。直至2009年,吳煒全才決定正式承接這門幾近滅絕的技藝。他付出了常人難以經歷和想象的努力:在練習溶金時,曾在1280℃的炭爐旁呆了五天;由於工序多為手工,需長期定住姿勢,頸椎發生了移位;深深的灼傷紋路也佈滿手上……

佛山金箔鍛造 一門行將消失的非遺手藝

現在,吳煒全已掌握了全套的金箔鍛造技藝,成為佛山金箔鍛造技藝的市級傳承人,這也讓他愈發感到這門技藝傳承的緊迫性。且相比鼎盛時期廠裡有40多個工人,目前只剩下零丁幾人,一年下來也僅生產七八萬張。他開始在默默做一些探索和出路。

創新傳承:探索品牌發展

佛山金箔鍛造 一門行將消失的非遺手藝

去年年底,吳煒全參加了清華美院的非遺研修班,領悟到唯有以創新的理念來打造品牌,金箔技藝才能繼續存活。他嘗試生產了小件木雕金箔裝飾品,由於價格適宜,加上精巧可愛,已獲得市場好評。

佛山金箔鍛造 一門行將消失的非遺手藝

為了讓自家生產的金箔更具品牌知名度,他推出自創的“吳氏金箔”工藝品品牌,並用精美的禮品盒把產品包裝起來。

佛山金箔鍛造 一門行將消失的非遺手藝

他還參加了“大手牽小手·大城小工匠”非遺走進小學生等社會活動,通過給小朋友們講授金箔鍛造的知識,讓更多人瞭解和體驗佛山非遺。今年的秋色巡遊,吳氏金箔也將會首次進行亮相。

佛山金箔鍛造 一門行將消失的非遺手藝

他還希望把金箔鍛造廠變身為具有觀光性的旅遊點……關於未來,吳煒全還有很多待探索的想法,他希望,通過自己的這份執著和堅持,讓把這門技藝有繼續走下去的可能,希望金箔鍛造這張佛山歷史文化名片能夠傳下去。

編者手記

一門傳統技藝的生產過程繁瑣而又要求細緻入微,絲毫不得馬虎,用千錘百煉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一件成品要用經驗堆積出來,這承載了幾代人的堅持,需要可貴的匠心精神。

而吳氏一家正好詮釋了這種難能可貴的匠心,他們那份對金箔鍛造技藝的執著與堅持,那份對非遺的傳承精神,在如今舉步維艱之時,尤其讓人肅然起敬。

我們期待,在新一代傳承人的不懈堅持和追求下,金箔鍛造技藝能夠重放光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