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浩特市發揚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

手工藝 刺繡 民俗 民族舞蹈 正北方網 正北方網 2017-08-28

近年來,錫林浩特市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蘊,不斷向世人展示自身的魅力,在傳承、保護和開發中發揚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

額日登其木格是蒙古族毛氈刺繡非遺傳承人。最近,她正在工作室忙著整理即將參加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作品。在她和學生們的參賽作品中,從鼠標墊到電腦包,玲琅滿目。額日登其木格告訴筆者,傳統的毛氈刺繡常見於坐墊和掛毯。為了讓毛氈刺繡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她進行了各種創新,用毛氈刺繡製作出了鼠標墊、電腦包和手機袋等產品,讓民族文化與現代元素融合在一起,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額日登其木格說:“過去,毛氈刺繡僅用於墊子和蒙古包上。如今,毛氈刺繡製品已多達幾百種,在室內裝飾、生活用品上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與額日登其木格一樣,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走進民族傳統文化,讓許多流傳至今的蒙古族傳統技藝得到創新發展,而這是得益於該市對民族文化發展的高度重視。近年來,該市不斷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陸續將潮爾道、烏力格爾、呼麥等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成功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中,潮爾道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名錄;蒙古象棋等30項傳統技藝和民族文化活動分別列入盟級和市級非遺名錄中,得到了傳承和推廣。錫林浩特市文化館館長莎仁格日勒說:“錫林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從最初的一項潮爾道已經發展到有30多個項目。通過這些年的挖掘、蒐集和保護,不僅讓當地人瞭解,也讓許多外地人對錫林浩特的非遺項目有更多的瞭解和認識。”

為了更好地保護民族文化,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該市還鼓勵各中小學、幼兒園根據自身特點,創建民俗特色課程,讓孩子們走進民族文化寶庫中。目前全市7所民族中小學、幼兒園中全部設立了喜塔爾、馬頭琴、蒙古文書法等民俗課堂,孩子們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該市還將民族文化融入了職業教育中,使民族文化的傳承創新有著更加完整的體系保障。錫林郭勒職教中心是一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學校依託當地民俗文化,集中打造蒙古族呼麥、民族舞蹈、民族工藝品製作等精品課程,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的品牌專業,促進了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錫林浩特市教育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民族傳統文化已經融入到了學校的日常教育中,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學生們在學校就能瞭解民族傳統文化,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把優秀的民族文化發揚光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