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牛IPO遭疑:左手鉅額分紅 右手招股募資

公牛IPO遭疑:左手鉅額分紅 右手招股募資

時代週報記者:李靜

近日,深陷專利訴訟被索賠10億元的公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公牛集團”)迎來了一絲曙光。7月3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複審宣告,江蘇通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領科技”)起訴公牛集團兩項專利無效。

有觀點認為,公牛集團牽涉其中的10億元專利訴訟案是其IPO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這意味著還在闖關IPO的公牛集團有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公牛集團證券部工作人員在接受時代週報採訪時表示,目前公佈的是兩項專利複審的情況,已經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宣佈無效,但是與通領科技的訴訟結果,還是以南京中院的公告為準。

然而事實上,公牛集團除了需要面對10億元的專利訴訟案,還面臨連續下滑的毛利率、逐年攀升的存貨金額、多宗關聯交易、鉅額分紅等質疑。

10億官司迎轉機

1995年,阮立平、阮學平兄弟二人共同出資創立公牛電器。靠賣開關插座和轉換器起家,阮氏兄弟漸漸將生意逐步做大。

然而,在多家同行業公司紛紛藉助資本的東風運作時,“阮氏兄弟”卻一直沒有動靜,直到去年9月,公牛集團啟動A股IPO,在證監會網站披露了招股書。今年5月23日,公牛集團更新了招股說明書,並計劃募資約48.87億元資金用於項目建設。

就在公牛集團排隊上市的關鍵期,卻惹上和同行通領科技的專利侵權官司。公牛集團在最新披露的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其與通領科技有關的訴訟涉及兩項專利共10起訴訟,公牛集團的198個產品,合計訴訟金額為9.9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近10億元的索賠,相當於公牛2018年全年淨利潤的近60%。

如前文所述,該訴訟於7月3日發生了轉機。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複審和無效審理部發布《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正式決定通領科技發明專利“支撐滑動式安全門”和實用新型專利“電源插座安全保護裝置”的全部權利要求不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創造性,宣告上述兩項專利全部無效。

北京一位不願具名的律師對記者表示:“知識產權局作出的文件屬於國家機關的公文書證,該公文書證的證明力一般大於一般書證。所以說,法院可能會根據這份文件直接認定原告不具備專利,從而對公牛更有利。但是,這也不能斷定法院是否會結合更全面的資料內容,作出其他判決。”

這意味著10億元的專利索賠案還沒有塵埃落定,最終結果還得等南京中院的最終判決。

毛利率下滑

作為“插座一哥”的公牛集團,其營收表現算得上“優等生”,但是光鮮的背後伴隨隱憂。除了尚未塵埃落地的10億元專利訴訟案,公牛集團還面臨毛利率下滑、存貨激增的問題。

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公牛集團營業收入分別為53.66億元、72.40億元、90.65億元,增長幅度分別為20.35%、34.91%、25.21%。

在營收表現不錯的情況下,公牛集團的淨利潤增長動力稍顯不足,並且毛利率還在不斷下滑。公牛集團招股書披露,2016 ~2018年,其淨利潤分別為14.07億元、12.85億元、16.77億元,增長幅度分別為40.78%、-8.67%、30.45%。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5.21%、37.79%和 36.62%,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

對此,公牛集團在招股書中表示,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原材料採購價格總體上升、低毛利率的LED照明和數碼配件等新產品銷售佔比上升等。

隨著毛利率的接連下滑,公牛集團庫存金額也在攀升。公牛集團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其存貨金額分別為4.6億元、9.6億元、8.1億元,2017年的存貨金額較2016年增加了109%,2018年的存貨金額是2016年的近兩倍,存貨規模總體呈上升趨勢。

關聯交易頻繁 鉅額分紅爭議

如今,這家已23年的老牌企業,家族氛圍依舊濃厚,“阮氏兄弟”對公牛集團具有絕對控股權。

據公牛集團更新後的招股書顯示,公牛集團實際控制人為阮立平、阮學平,發行前,二人直接和間接合計控制公牛集團96.96%的表決權,對公司構成共同控制。發行完成後,阮立平、阮學平直接和間接合計控制公司表決權的比例則為87.27%,仍是公牛集團實際控制人。

作為家族企業,公牛集團頻繁進行關聯交易。其中,阮立平妻弟潘敏峰及其配偶徐奕蓉控制的亮牛五金和杭牛五金,與公牛集團交易往來密切。2016-2018年,公牛集團對亮牛五金和杭牛五金銷售額共計分別為5203.04萬元、7373.94萬元和7690.91萬元,同一時期,杭牛五金在公司前五大客戶中分別位列第五、第四和第五。

不過,公牛集團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牛集團為減少關聯交易,收購了星羅貿易、秋美貿易100%股權,以及收購了關聯公司犇磊電器、超潤電器和超誠電器三家公司部分生產設備。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專利侵權風波以及公牛集團頻繁的關聯交易,大手筆分紅也是其屢被關注的地方。

梳理公牛集團的業績可以發現,公牛集團“不差錢”。其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公牛集團經營性淨現金流分別為17.79億元、11.64億元、19.1億元。不過,公牛集團卻擬通過IPO募集48.87億的資金,用於產品升級、研發建設等領域。

而同行業歐普照明IPO募集資金為12億元,正泰電器IPO募集資金為25.18億元,與此對比,公牛集團49億元的募資需求金額顯然更高。

事實上,公牛集團近幾年的利潤很大程度用在了分紅上。2015-2017年,公牛集團進行了3次分紅,向股東現金分紅分別為5億元、5億元、22億元。而公牛集團的大股東為阮立平、阮學平兄弟二人,這也意味著,公牛集團的現金分紅基本上被二人所得。

一邊曾大手筆現金分紅,一邊募集大額資金進行產能擴建,難免惹來質疑。再加上懸頂的10億元專利訴訟案以及關聯交易的問題,公牛集團IPO進程還需面對重重考驗。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