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漏”的一塊石頭,最後轉手以14.8萬的高價成交!

收藏 藝術 文化 江安 臺灣 中石協 2019-05-06

石友何故與14.8萬奇石擦肩而過?| 以為無緣,實則不識貨也

人與人的眼光差別到底有多大?這一看似抽象的問題,卻可在賞玩奇石中通過奇石的價值得以量化。按理說,相對於造型石和意境石,畫面石更為直觀明瞭,懂與不懂所看到的似乎不會有太大差別。而實際上,往往卻並非如此,甚至同樣存在天壤之別。比如下面這方長江石:

“撿漏”的一塊石頭,最後轉手以14.8萬的高價成交!

相伴一生(長江石)

此石在2015年4月,被臺灣著名賞石家林同濱先生以14.8萬的價格收入囊中。不久之後,又被湖北著名藏家李明華先生買走。雖然那次的交易價格我們無從知曉,但絕對不會低於林先生14.8萬的買入價。不可否認,此石現已成為眾多名家追捧的名石。但在被發現之初,其卻有著一段一波三折的漂流歷程。

“撿漏”的一塊石頭,最後轉手以14.8萬的高價成交!

據說,此石出自四川宜賓江安縣二龍口金魚磧,最初由江安縣城石友譚某發現。沒看出個所以然來就毫不猶豫地扔掉了。後又被石農李某撿到,他覺得石上的圖案有點像樹但又不太像樹,特別是右面那一個像個樹樁似的。並不認為這是塊好石頭,隨手往擱在不遠處的背篼裡一扔,結果卻沒扔進去。便毫不在意地走開了,並在心中對自己說:“看來老天都叫我不要這塊石頭”。

“撿漏”的一塊石頭,最後轉手以14.8萬的高價成交!

很快,江安城的石界大佬李朝俊知道了此事。當即趕到李某家裡,以四百元的價錢購得此石。李朝俊帶著這塊石頭經歷了茶館老闆的3次加價求轉讓、林同濱5年間數次登門求購,最終以14.8萬的高價轉給了林同濱。

從被發現到以14.8萬的高價成交,期間所經歷的人不可謂不多。然而,能夠靠眼力和魄力把握住機會和緣分的卻寥寥。

發現奇石是要有一點文化儲備的,所以,玩石人稱能看出些諧趣的過程是發現藝術。 何謂賞玩藝術呢?人可以有尊姓大名往來於世上,奇石豈能沒有名分蒙塵於世間。多姿異彩的奇石,之所以被部分文人賢達、平民百姓津津樂道,其中肯定有不為人知的名堂。在玩石圈裡,“揀漏”也能揀到好奇石。不錯,但這要靠“眼力”。說白了,就是考驗你的綜合素質,綜合素質的高低,決定收藏品味的高低。

一件完整的奇石作品,其觀賞價值能否得到觀賞者的認可,發現者的人為創作不可小瞧。奇石作為藝術客觀存在的實體,須要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來挖掘它、反映它存在的內容和性質,奇石才有生命,才有價值,才有意義!

眼下,大家覺得石頭不好找了,到奇石產地去找更加費時費力,就只有把目光盯在奇石市場了,各地的奇石市場是展示石頭、交流石頭的場所,大部分人通過奇石市場獲取奇石資源。

不過這樣的獲取方式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首先要有經濟實力,市面上的石頭好的價格一般都不低,中低檔次的石頭又沒有收藏價值,找到一塊非常滿意的石頭還真難。唯一的辦法就是下功夫鍛鍊自己的“眼力”,從別人看不出來的石頭中覓出境界來,這種“揀漏”的本事,不是一天兩天得到的,也不是一年兩年學來的,它需要長時間的修養、積累,甚至是終身追求藝術的結果。

石頭有具象石和抽象石之分,具象石可能容易辨認也比較好識別,但看懂一塊抽象石就難了,在有些人看來,一塊抽象石比具象石更能激發人的情感。

抽象石中,只要是它的紋路、圖案符合某種情緒的表達,那麼它也不失是一塊奇石。這種抽象的美不在自身,而存在於人的意識當中,一個人思想境界的終極取向決定了這個石頭的“命運”。


“撿漏”的一塊石頭,最後轉手以14.8萬的高價成交!


同樣一塊奇石,在一個超高水準的人的眼裡它會身價百倍,而在一個普通賞石者眼裡也只是普通的石頭一塊。似曾聽到人們這樣說,“石頭沒有好壞,取決於石頭好壞的不是石頭本身,而是有著知識涵養的人”。

而這種有著知識涵養的人越多,賞石界就會變得越熱鬧,風河清明,梅花弄影,斛杯碰盞,奇景迭出。倘若沒有這些人的參與,石界就只能是一潭死水,汙言穢語,滿石銅臭。石界需要文化人蔘與進來,因為石頭也是一種文化,高素質的人多了,石文化的味兒也就濃了,市場也就活躍了。

我是主張親自覓石的,你在覓石的同時,也和大自然緊緊擁抱了,到村外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切身感受一下覓石的快樂,讓精神徹底放鬆,這大概是石賦予人的最完美的結合了。

如此一來,我們還在乎錢幹什麼呢,有錢可以買到石頭,有錢能買到好心情嗎?當然,我們在“揀漏”時也會碰到好運氣,遇上可心的,心情為之一振,不管花多少錢,也是願意的。這是一種有效獲取美石的捷徑,就看你賞石的利器磨得怎樣了,揀漏要有揀漏的能量,可不是花拳繡腿、“三腳貓”的功夫所能匹敵的。


“撿漏”的一塊石頭,最後轉手以14.8萬的高價成交!


“揀漏”也別老緊盯在奇石市場,奇石市場相對集中,每天有很多人光顧,即便有“好貨”也會被玩石人相中。到奇石原產地去“揀漏”興許能抱回金疙瘩,原產地的石頭都在農戶家中,去的人也少,知道有石頭的人也並不是很多,你可以一家一戶地細心挑選。他們的石頭都未加工和布展,堆在院子裡,有人看石頭時,就在上面潑些水,以顯示石上畫面的圖案。再說了,農戶對於奇石的認知程度沒有城裡人那麼精明,不管好壞只往院子裡一堆,甚至十天半月無人問津。

農戶家中經常有出水的“新鮮貨”,相比較,它比店面裡的石頭還要便宜。

既然是玩石,就要多長個“心眼”,哪怕是別人走過的沙灘也要走,別人扎過的石堆也要扎,凡是有石頭的地方,都不妨轉轉,石裡面的那個“漏”就會蹦在你的腳下。是否能揀到“漏”,那是因人而異的。


“撿漏”的一塊石頭,最後轉手以14.8萬的高價成交!


同樣是被稱作“漏”的石頭在一般玩石人那裡可能不會有什麼“亮點”,而在藝術家那裡,它會成為“香餑餑”。因此,相石必須強調有藝術的眼光,才能把一塊看似普通的石頭從石堆裡揀出來。

“揀漏”還有一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避開人的正常視覺,去關注屬於“商業石”以外的石頭,從“奇、醜、怪、秀”上下功夫,獲得你滿意的答案。石呈萬象,,而最美的象不過是你心中那塊見又見不著、摸又摸不到的精神慰藉。因為神祕,它才顯得那麼莊重而不矜持,古拙而不拘泥,微小而不卑賤;人見人愛,怡情益智,雅趣共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