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獅子王》毀我童年經典,真人版就不該拍

文 | 暖姐


《獅子王》今天上映。

爛番茄已經亮分,58%,算是不及格。

豆瓣上似乎還可以,早上是8.0,截至發稿時降到7.6分,不算差,但跟原版的9.0分就沒得比。


新《獅子王》毀我童年經典,真人版就不該拍



當然,我非常肯定有很多人會感動於這種童年回憶的重現,我的一位朋友第一時間衝去看零點場,在木法沙峽谷救辛巴的時候,就觸發了淚點。

作為「動畫電影實景重製版」的新《獅子王》,做到了字面意義上的「重製」,它細緻到幾乎每一個分鏡,都能讓你回憶起童年時候看這部電影的感動時刻,比如辛巴在母親懷裡打滾,又或者是拉菲奇在榮耀巖上舉起辛巴的那一刻。

所以,有外媒用格斯·範·桑特逐鏡翻拍《驚魂記》來比喻迪士尼的這次重製。

兩者面臨的爭議,大概也會差不多。

新《獅子王》毀我童年經典,真人版就不該拍


實景版《獅子王》


當辛巴的小腳丫踩上父親的腳印,才意識到自己依然是個孩子的那一刻,觀眾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已經長大了。

但首先我想聲明的是,我不喜歡這部電影,絕對和「長大了不再喜歡幼時玩具」的因素沒有任何關係。

這部電影在美學的根子上,有一些問題沒很好解決。

新《獅子王》毀我童年經典,真人版就不該拍


實景版《獅子王》


故事無須複述,大家早已爛熟於心,那些完全照搬動畫分鏡的畫面,在有的人看來是懶惰而毫無創造力的複製,在有的人看來就是向經典致敬,這各有所愛,並不是核心問題。

核心問題是,低齡向的原版動畫,與高度逼真的最新實景版之間,因為技術手段和美學根基的原則性差異,帶來設定和風格上的矛盾,怎麼去調和?不修改劇情、人物和風格調性行不行?

新《獅子王》毀我童年經典,真人版就不該拍


實景版《獅子王》


說原作是面向低幼年齡層的,這不是貶低,事實如此。在這個前提下,電影的一些簡單化處理就可以理解了。

敘事上,影片人物不用遵從特別複雜的行為邏輯,只用展現兩件事之間的簡單因果即可,很多行為或動機不足的情節變化,比如辛巴的成長過程,都可以用Hakuna Matata這樣的口號和歌舞一筆帶過。

小孩子只關心結果,不用理解過程,載歌載舞,皆大歡喜。

但是重製新版時,對這種低齡化處理不作任何補足和提升,就不再能說服今天的觀眾了,尤其無法匹配影片本身在視覺上極力營造的宏大和真實。

新《獅子王》毀我童年經典,真人版就不該拍


實景版《獅子王》


更突出的矛盾是,真人電影(實景電影)和低齡向動畫是基於不同的設定邏輯來構建的,那些在幼兒動畫裡行之有效的情節模式和細節,一旦用真實的動物影像去演繹,就會非常奇怪。

比如,刀疤成為王國的統治者之後,不為前王后和其他母獅提供食物,以此展示他的王權,這在小孩子看來很好理解,簡單的雄性霸權邏輯。

但在現實中,看過「動物世界」的我們都知道,母獅子才是真正的狩獵者,你不給吃,大家都活活捱餓?特別不真實。

再比如,辛巴以吃蟲子為生,還覺得挺美味,放在動畫裡是可愛,但讓一頭真實的雄壯獅子吃蟲子……挺傻的。

新《獅子王》毀我童年經典,真人版就不該拍


實景版《獅子王》


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獅子和其他動物,尤其是食草動物,怎麼相處?

影片設定中,獅子是草原王國的國王,受到所有動物包括食草動物的愛戴,辛巴甚至有很多弱小動物作為朋友。

這些其樂融融的場景若是放在動畫版裡,是心照不宣哄小孩子的童謠兒歌,但在真實得纖毫畢現的實景版裡,你還怎麼讓大家相信那些可以和「動物世界」無縫切換的獅子一直在嚴格控制飲食,不吃別的小動物?

看到後來,「獅子到底吃什麼啊?」就算成年人能假裝不問,小朋友真的不好奇嗎?

所以,重登王座的辛巴是吃朋友呢,還是繼續吃蟲子?這是重製版沒法解決的倫理問題。

新《獅子王》毀我童年經典,真人版就不該拍


實景版《獅子王》


這種矛盾在動物題材的動畫裡一直存在。試想一下,你能接受實景版本的《貓和老鼠》嗎?又或者是實景版本的《瘋狂動物城》?反正光是幻想一下,我就止不住笑。

非洲大草原的夢幻景觀,動物們以自己的方式擁有了人格,並以打破我們既有認知的方式唱跳、奔跑、展露它們的喜悅、悲傷、愛情和仇恨,是動畫版《獅子王》的魅力。

是動畫這種獨特的藝術,才搭建出那個全新的世界,賦予它獨特的規則和設定,可以天馬行空不受自然規律的束縛,誇張、變形、夢幻在這裡都可以成為它的藝術和美學。

但實景電影沒法做到一樣的事。

新《獅子王》毀我童年經典,真人版就不該拍


動畫版《獅子王》

迪士尼越是強調新版《獅子王》的技術如何讓一撮毛都無比接近真實,就越是讓童話風格的設定變得虛假和難以接受。是「真實」,毀掉了動畫才具有的奇幻瘋狂和天馬行空。

新《獅子王》毀我童年經典,真人版就不該拍


實景版《獅子王》


為什麼有人批評新《獅子王》面癱、動物沒有表情,感受不到情感變化?因為要真實啊,動物也要遵守基本法,所以打破生物和物理規律的動作、變化、笑點,無法再存在。

至高無上的真實,成了實景版《獅子王》最沉重的枷鎖。


新《獅子王》毀我童年經典,真人版就不該拍


實景版《獅子王》


不過,影片的創作者其實也意識到了上面所說的矛盾,所以試圖調和其間的矛盾,以至於整部《獅子王》都給人一種在三個類型之間搖擺的分裂感。

當廣角鏡頭掃過非洲草原,你會覺得你在看一部絕對真實的BBC紀錄片。

當獅子們動著自己的嘴開始說話唱歌的時候,你又會覺得自己在看一部動物擬人化劇情片

當你看到辛巴在拉菲奇的開導下找回自我,雲層幻化成木法沙樣子的時候,似乎又找回了那麼一絲動畫電影的奇幻。

沒有任何一種類型,可以成為引領全片的視覺主題,最終導致的,就是哪邊都不靠的混亂感。

新《獅子王》毀我童年經典,真人版就不該拍


實景版《獅子王》

眾所周知,翻拍自家經典動畫是迪士尼的傳統,是這間公司得以稱霸娛樂工業的核武器。

老故事翻拍是迪士尼的傳統,前不久引發爭議的《小美人魚》《花木蘭》都位於這個序列上。

迪士尼為什麼這麼做,因為它要抓住每個世代的兒童的心,所以在不同的時代,會用不同的方法和風格去處理相同的故事。

從1994年的《森林王子》開始,迪士尼開始把動畫翻拍成實景版,後來還有《101真狗》《102真狗》。

新《獅子王》毀我童年經典,真人版就不該拍


實景版《101真狗》

作為迪士尼的第一部實景重製電影,選擇《森林王子》和《獅子王》之間有種微妙的聯繫。

決定迪士尼要重新進入動物時代的傑弗裡·卡森伯格(當時的迪士尼主席),是《獅子王》最初創意的提出者之一,《獅子王》的巨大成功讓他看到了動物題材的魅力,才決定拍《森林王子》實景版。

新《獅子王》毀我童年經典,真人版就不該拍


1994年的實景版《森林王子》


然後出現了兩部風格有些獨特的影片,蒂姆·波頓執導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和羅伯特·斯特羅姆伯格執導的《沉睡魔咒》。

在這兩部影片裡,導演個人風格帶來的暗黑童話風格超越了原本的質感,讓迪士尼的真人翻拍故事,第一次在IP之外,脫離了原來的童話語境,有了重新被解讀的當代內涵和作者性。


新《獅子王》毀我童年經典,真人版就不該拍


實景版《愛麗絲夢遊仙境》


我們現在需要關注的,是迪士尼從《灰姑娘》開始,加上《美女與野獸》《獅子王》等等,以及正在製作中的《花木蘭》《小美人魚》,這一波密集的真人翻拍,是迪士尼眼下的重點戰略。

這批真人翻拍影片有兩大主要特徵。

一是在美學和技術上,都運用了最先進的特效手段,去營造最浩大的視覺奇觀,基本每一部都有數得上的技術噱頭。作為一家以技術為核心生產力的公司,炫技必要,更是迪士尼強調自己在動畫和特效領域絕對霸主地位的宣言。

新《獅子王》毀我童年經典,真人版就不該拍


實景版《獅子王》


如果說這還是一種正常的升級,那麼第二點的意義更加深遠。

即,迪士尼會主動挑選最熱門的政治和社會議題,比如女權、種族、性少數群體、文化挪用,體現其平等、和解的自由派立場,《美女與野獸》和還沒有面世的《小美人魚》都是最好的例子。

新《獅子王》毀我童年經典,真人版就不該拍


實景版《美女與野獸》


歸根結底,迪士尼要在新的一代觀眾心中,重新聚焦和延續那些經典IP的影響力,並賦予其最新鮮的時代精神。

雖然新版《獅子王》敗筆甚多,難以成為經典,但我毫不懷疑迪士尼執行中的真人翻拍大戰略會取得整體成功,畢竟,現在的電影圈,還有什麼是迪士尼做不到的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