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裝打扮去游泳,比基尼的時尚史

時裝 模特 碧姬·芭鐸 美國 時尚集團 時尚集團 2017-08-27

如果你知道兩百多年前的女人要穿著厚重的長袖羊毛大袍子游泳,是不是會更愛自己的比基尼一些?今天,我們在T臺上總能見到將泳裝與成衣混搭穿著的時髦造型。行李箱裡要是沒有幾件不同樣式不同花色的泳裝,度假的興奮感都會少了好幾成。而泳裝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與時尚產生了交集呢?

盛裝打扮去游泳,比基尼的時尚史

縱覽泳裝的歷史,從一件為了不讓自己的身體暴露在外的袍子,到今天各式花樣層出不窮的穿搭方法,泳裝不僅體現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投射著時代的文化敏感性。今天,游泳早已不光是一種運動,泳衣更首當其衝成為了展示健康時尚的窗口。你又不是奧運選手,何必總把自己包在同一件運動款泳裝裡呢?

從特別開放到特別保守

1959 年, 意大利考古學家Gino Vinicio Gentili 在西西里的Piazza Armerina 繼續挖掘著Villa Romanadel Casale 古鎮的遺蹟。這個古鎮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4 世紀的羅馬帝國時代。在挖掘出的一幅馬賽克貼畫上,考古學家們驚訝地發現,畫面中記錄了幾位古羅馬女運動員身穿細帶做成的束身分體式“比基尼”。或許由於當時公共浴池的興盛,越來越多的文物遺蹟證實,在羅馬帝國時期的意大利,人們早就發明了這種兩件式的分體泳裝。不過歷史就是如此有趣。一千年後的中世紀,當天主教統治了歐洲,露出身體成為了令人不恥的行為。到了1538 年,連洗澡都被嚴格禁止(這是一段有味道的文字),就更談不上什麼泳裝不泳裝的了。

盛裝打扮去游泳,比基尼的時尚史

接著,文藝復興的到來趕走了這股“重口味”的風氣。18 世紀,海水浴成為了一種時髦,人們成群結隊地來到海邊游泳嬉戲。不過,當時的審美仍然要保持皮膚的白皙,社會風氣也沒有一下子開放到今天的程度。於是,女人們會穿著一種像睡衣一樣的長袍,把自己嚴嚴實實地遮蓋起來再下水。長袖的袍子搭配著包裹至腳踝的下裝,並且以羊毛或法蘭絨材質製成,這樣即便是在水中,袍子也不會變得透明或者浮起來,以保持女士們的莊重和體面。但你可以想象,穿著這樣的衣服泡在水裡該有多難受。

到了維多利亞時代,人們甚至發明了一種叫作“浴場機器”(bathing machine)的移動式更衣間。木頭做的小房子很像今天一些海濱浴場的臨時淋浴間,只不過下面還安著巨大的輪子。女士們在這裡換上泳裝,同時由馬車或人力將其拉到海面上。這樣,女士們就可以直接從更衣室跳入海水中,以免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看到自己衣著“不甚得體”的樣子。不過,隨著19世紀後半葉的泳裝變得越來越緊身,袖子開始消失、下裝也短到了膝蓋處。

盛裝打扮去游泳,比基尼的時尚史

在歐洲,“浴場機器”變得更像是一個個架在海面上的移動帳篷,男男女女們坐在上面晒著太陽聊著天。到了20世紀初,一些泳衣更開始變得“時尚”起來。女士的上裝以黑色為主(這樣才不會變透視),還加上了泡泡袖和水手的大翻領。人們對泳裝的需求開始不僅侷限於滿足運動功能上的需要,逐漸向裝飾性和時裝性過渡。

出水芙蓉們的泳裝革命

1907 年,澳大利亞游泳運動員、默片電影女明星Annette Kellerman在美國遭到警方起訴,原因是她在波士頓的沙灘上穿了一件黑色緊身無袖的連體泳衣,而這被視為“不得體的暴露”。出人意料的是,此舉並沒有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反而在美國全境各大海濱度假勝地掀起了一股時尚浪潮。女士們都換上了一件式的針織連體泳衣,大膽露出四肢、胸口和背部。到了上世紀一零年代,這樣的泳衣也在歐洲得到了大眾的接受。

1912 年,另一歷史性事件見證了社會文化對女性泳裝的開放態度。在當年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辦的夏季奧運會上,女子游泳正式成為了官方項目,來自17 個國家的女性游泳隊員參加了比賽,其中有9 個國家的運動員都穿上了類似Kellerman 的緊身泳衣。這種塑身且短小的泳衣大幅度地釋放了身體,減少阻力,讓運動員們可以更加自由地全力衝刺。

盛裝打扮去游泳,比基尼的時尚史

1920 年6月的《Harper’sBAZAAR》雜誌曾如此盛讚這股開放的泳裝潮流:“Annette Kellerman 的海濱盛裝獨樹一幟,展示女性體態之無與倫比且充滿勇氣的魅力,文雅而考究。”直到上世紀50 年代,這種連體泳衣都成為了人們在度假時的主流穿著。隨著乳膠、尼龍等材質的廣泛應用,泳裝變得更具彈性,後背和整個大腿都露了出來。因為日光浴的興盛,女士們不再只為了玩水而去海邊度假。她們穿著五顏六色的泳衣,在太陽下盡情把自己的皮膚晒成健康的小麥色。

1952 年,電影《出水芙蓉》上映,結合大量絢麗的花樣游泳表演,向Kellerman 的故事致敬。主演Esther Williams 不僅是一位人氣女演員,更曾經在1939 年的業餘體育聯盟賽上獲得游泳冠軍,且在1940 年入圍過奧運會游泳決賽。她在電影中獻上了令人目眩神迷的水中芭蕾,而她的泳裝不僅顏色絢麗、裝飾豐富、更大膽地凸顯著她性感的身材。隨著泳裝在好萊塢大銀幕上受到歡迎,泳衣製造商Cole of California和Catralina Swimwear 等也開始推出各式全新花樣的女士泳衣。

不亞於原子彈爆炸的比基尼風暴

1943 年,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美國政府不得不從用於生產女士泳衣的布料中削減10%,用來支持戰場上的物料供給。裙子變得越來越短,而泳裝也變短了,不少美國女性穿上了隱約露出肚臍的分體式泳衣。要知道,雖然當時的泳裝已經十分開放地讓女性露出了四肢、胸口和背部,但仍然嚴嚴實實地遮擋著肚臍—女性身體上除去私處和乳房外最為私密的一部分。在美國的海灘上,那些身體力行表達著“愛國情懷”的女孩們,是最吸引異性目光的群體。

1946 年開始,美國在位於太平洋馬紹爾群島北端的比基尼環礁開始了長達數年的23 次原子彈爆炸試驗。也是在同一年,法國人JacquesHe i m 和L o u i s Réa r d 推出了一款分體式泳衣,除了材質不同、色彩樣式更花哨之外,這種泳衣神似女士內衣—他們將其命名為“比基尼”,並僱了一名應招女郎做模特,在一個公共泳池展示了他們的作品,相信它會像原子彈一樣掀起一股風暴。的確,比基尼泳衣的問世引起了轟動,一週後就風靡了歐洲,可惜負面反饋也接踵而來。因為在當時的保守人士心裡,坦露肚臍仍然是人們所最為不恥的暴露行為。當時的一本叫作《Modern Girl》的雜誌曾宣稱:“對於所謂的‘比基尼’,人們根本無須浪費筆墨,因為它根本無法令人接受,任何一個聰明且自尊的女孩都不會願意穿上這玩意兒。”

盛裝打扮去游泳,比基尼的時尚史

可惜,不到十年,他們的抗議就被一個叫碧姬·芭鐸的女明星狠狠地推翻了。1952 年,她主演的《穿比基尼的女孩》上映。在次年的戛納電影節上,芭鐸直接穿了件白色的印花比基尼出現在陽光浴沙灘上,引起了無數人的圍觀,也讓同一片沙灘上包裹著浴袍的女士們大跌眼鏡。1956 年,她又在由丈夫Roger Vadim 為她量身打造的電影《上帝創造女人》中再次示範了海灘上開懷恣意的女性形象,引起轟動。前衛的比基尼造型迅速得到了美國人的歡迎。

上世紀60年代,紐約的高級時裝百貨NeimanMarcus 在他們的宣傳廣告中將比基尼形容為“60 年代的大事件”。而到了80 年代之後,脫掉比基尼上衣,只穿下裝,趴在沙灘上把全身都晒成焦糖色,便已不是什麼引人側目的事情了。如果沒有碧姬·芭鐸,很難說今天的女人們會不會自信而坦蕩地身穿比基尼泳裝走在沙灘上。

從海灘到T臺

早在20 世紀之初,時裝設計師如Jean Patou、Coco Chanel 等人就已經開始針對人們的度假衣櫥推出特別的款式了。1913 年,Coco Chanel 和她當時的情人Boy Capel 為了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襲擊,從巴黎逃往諾曼底。不光是他們,當時法國不少上流社會人士都跑到了這個叫做Deauville 的海邊度假聖地。可惜,在這裡並沒有什麼人會做衣服,無法滿足人們對海灘休閒生活的著裝需要。於是,Chanel 抓住了機會。她以便宜的價格買入了大量用來製作男士內衣的彈力棉布,並用它們設計了寬鬆舒適的彷彿睡衣一樣的套頭衫、闊腿褲、運動裝,甚至是簡單的泳裝。這些衣服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歡迎,因為它們完全解放了身體,實在是太舒服了—雖然也有不少人批評她用內衣面料製作的衣服難登大雅之堂,但誰在乎呢?

盛裝打扮去游泳,比基尼的時尚史

20 世紀見證了泳裝與時尚的融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經濟的好轉,人們充實了休閒娛樂生活,其中也包括夏天的黃金假季。意大利和法國的時裝屋,比如Emilio Pucci、Christian Dior等,都紛紛趁勢開始設計特別的泳裝。到了上世紀90 年代,每年早春的度假系列,更成為了品牌在商業上格外重視的一個部分。熱愛旅行且財富自由的客人們熱衷於探索世界上每一個人煙稀少的世外桃源,而那些陽光熾熱、海風徐徐的島嶼和沙灘無疑成為了他們的首選。

2004 年,梅賽德斯奔馳冠名贊助了第一屆邁阿密泳裝時裝週。全球最頂尖的泳裝品牌受邀參加,其中大部分來自美國、澳洲和巴西。與此同時,穿著性感的泳衣在時尚雜誌封面上展露緊緻身材的超模們也不再引人側目,而成了讓無數女性向往的偶象。今天的女士們會精心地化個防水妝,把新買的太陽鏡架在頭上,從行李箱裡裝著的那一大堆泳衣中挑出最喜歡的一套比基尼,披上一件真絲睡袍,腳踩小貓跟涼鞋踱步走向泳池—這基本是你可以在公共場合穿得最少的時候了,幹嗎不打扮得美一點呢?


編輯、文字/Yoanna 部分圖片提供/ 東方IC、CFP 協助/TIIAMI、光子 設計/ 沈濛霏

執行編輯:usagi

禁止轉載


“我怎麼又美又有趣~”聽說每天看我的人都有這個煩惱~

要不要一起玩?點一下訂閱就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