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明代霞帔)

而清代較之明代在服飾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清代婦女的服飾基本上融合了滿、漢兩族的元素。滿族旗裝成為了正統服裝,漢族女性雖然保留了明代沿襲下來的雲肩,但清兵入關後霞帔逐漸消失。而旗袍作為清代后妃的常服,直身無領,穿著時通常會另外襯上一件"領衣",可隨時拆洗,不用領衣時,則往往會在頸間戴上一條長領子。載濤等在《清末貴族生活》中這樣寫道:“(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 這個時期的領巾,是一條大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繞一圈圍在脖子上,一頭藏進大襟裡,一頭自然垂墜而下,狀如圍巾,和現代流行的領帶及長巾有相似之處。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明代霞帔)

而清代較之明代在服飾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清代婦女的服飾基本上融合了滿、漢兩族的元素。滿族旗裝成為了正統服裝,漢族女性雖然保留了明代沿襲下來的雲肩,但清兵入關後霞帔逐漸消失。而旗袍作為清代后妃的常服,直身無領,穿著時通常會另外襯上一件"領衣",可隨時拆洗,不用領衣時,則往往會在頸間戴上一條長領子。載濤等在《清末貴族生活》中這樣寫道:“(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 這個時期的領巾,是一條大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繞一圈圍在脖子上,一頭藏進大襟裡,一頭自然垂墜而下,狀如圍巾,和現代流行的領帶及長巾有相似之處。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甄嬛傳》劇照,劇中可見領巾)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明代霞帔)

而清代較之明代在服飾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清代婦女的服飾基本上融合了滿、漢兩族的元素。滿族旗裝成為了正統服裝,漢族女性雖然保留了明代沿襲下來的雲肩,但清兵入關後霞帔逐漸消失。而旗袍作為清代后妃的常服,直身無領,穿著時通常會另外襯上一件"領衣",可隨時拆洗,不用領衣時,則往往會在頸間戴上一條長領子。載濤等在《清末貴族生活》中這樣寫道:“(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 這個時期的領巾,是一條大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繞一圈圍在脖子上,一頭藏進大襟裡,一頭自然垂墜而下,狀如圍巾,和現代流行的領帶及長巾有相似之處。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甄嬛傳》劇照,劇中可見領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

領巾是清宮劇的官方標配,從《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再到《如懿傳》都可以看見領巾作為配飾出現在嬪妃貴婦身上,而這樣的裝飾並不是沒有史料可考。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中,孝聖成皇后身著碧綠色襯衣,佩戴白色領巾,以粉色絹花作為頭飾點綴,看起來溫婉大方。而在《北平風俗類徵》服飾篇《領巾》中有這樣的記載,“羅巾護領以御風寒。”可見,中國領巾最初的作用也同西方的絲巾一般基於人的生理需求,用來禦寒。

而前段時間,周迅在《如懿傳》中飾演青櫻格格的少女時期,四十多歲的年齡飾演一個如花似玉的十幾歲少女本來就佈滿挑戰,又因其梳著長辮子和佩戴蝴蝶結長巾的少女造型並未曾在以往的任何清宮劇中出現過,引發了網友熱議。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明代霞帔)

而清代較之明代在服飾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清代婦女的服飾基本上融合了滿、漢兩族的元素。滿族旗裝成為了正統服裝,漢族女性雖然保留了明代沿襲下來的雲肩,但清兵入關後霞帔逐漸消失。而旗袍作為清代后妃的常服,直身無領,穿著時通常會另外襯上一件"領衣",可隨時拆洗,不用領衣時,則往往會在頸間戴上一條長領子。載濤等在《清末貴族生活》中這樣寫道:“(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 這個時期的領巾,是一條大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繞一圈圍在脖子上,一頭藏進大襟裡,一頭自然垂墜而下,狀如圍巾,和現代流行的領帶及長巾有相似之處。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甄嬛傳》劇照,劇中可見領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

領巾是清宮劇的官方標配,從《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再到《如懿傳》都可以看見領巾作為配飾出現在嬪妃貴婦身上,而這樣的裝飾並不是沒有史料可考。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中,孝聖成皇后身著碧綠色襯衣,佩戴白色領巾,以粉色絹花作為頭飾點綴,看起來溫婉大方。而在《北平風俗類徵》服飾篇《領巾》中有這樣的記載,“羅巾護領以御風寒。”可見,中國領巾最初的作用也同西方的絲巾一般基於人的生理需求,用來禦寒。

而前段時間,周迅在《如懿傳》中飾演青櫻格格的少女時期,四十多歲的年齡飾演一個如花似玉的十幾歲少女本來就佈滿挑戰,又因其梳著長辮子和佩戴蝴蝶結長巾的少女造型並未曾在以往的任何清宮劇中出現過,引發了網友熱議。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如懿傳》劇照)

難道是迅哥為了演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而有意用蝴蝶結長巾來掩飾頸紋?其實這樣的長巾造型,除了要塑造出一個未經世事、活潑靈動的少女形象,更多的是儘量還原歷史,我們在清朝賣往歐洲的的外銷畫裡就可以看到蝴蝶結長巾的造型。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明代霞帔)

而清代較之明代在服飾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清代婦女的服飾基本上融合了滿、漢兩族的元素。滿族旗裝成為了正統服裝,漢族女性雖然保留了明代沿襲下來的雲肩,但清兵入關後霞帔逐漸消失。而旗袍作為清代后妃的常服,直身無領,穿著時通常會另外襯上一件"領衣",可隨時拆洗,不用領衣時,則往往會在頸間戴上一條長領子。載濤等在《清末貴族生活》中這樣寫道:“(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 這個時期的領巾,是一條大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繞一圈圍在脖子上,一頭藏進大襟裡,一頭自然垂墜而下,狀如圍巾,和現代流行的領帶及長巾有相似之處。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甄嬛傳》劇照,劇中可見領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

領巾是清宮劇的官方標配,從《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再到《如懿傳》都可以看見領巾作為配飾出現在嬪妃貴婦身上,而這樣的裝飾並不是沒有史料可考。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中,孝聖成皇后身著碧綠色襯衣,佩戴白色領巾,以粉色絹花作為頭飾點綴,看起來溫婉大方。而在《北平風俗類徵》服飾篇《領巾》中有這樣的記載,“羅巾護領以御風寒。”可見,中國領巾最初的作用也同西方的絲巾一般基於人的生理需求,用來禦寒。

而前段時間,周迅在《如懿傳》中飾演青櫻格格的少女時期,四十多歲的年齡飾演一個如花似玉的十幾歲少女本來就佈滿挑戰,又因其梳著長辮子和佩戴蝴蝶結長巾的少女造型並未曾在以往的任何清宮劇中出現過,引發了網友熱議。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如懿傳》劇照)

難道是迅哥為了演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而有意用蝴蝶結長巾來掩飾頸紋?其實這樣的長巾造型,除了要塑造出一個未經世事、活潑靈動的少女形象,更多的是儘量還原歷史,我們在清朝賣往歐洲的的外銷畫裡就可以看到蝴蝶結長巾的造型。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朝外銷畫)

一方小小的絲質絲巾,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東西方文化的滋養下,不斷變化著。從代表著女性社會權力地位的枷鎖,到現代女性裝扮自己、展現風采的飾品,以其別具一格的風采,幻化作舞動的精靈,踮著腳尖,旋轉,跳躍,譜寫出一首女性時尚進化史的讚歌,舞動出絲綢光澤鮮亮、飄逸靈動的萬種風情。

從十六十七世紀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起,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將近三百年的絲巾革命,絲巾從髮帶、領巾、髮飾,到披巾、服裝、腰帶,甚至是純粹的藝術品,在世人的智慧和審美之下,千變萬化,不斷展現出它的魅力。囊括了幾乎所有年齡層女性的喜愛,絲巾以其柔美飄逸、夢幻多變,使女性盡情展現出迷人的風采和獨立自信。

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怎麼才能展現女性最美風姿

絲巾從布料、款式到花紋,在女性身上變幻出成百上千種獨特的用法,從頭到腳,與女性的每寸肌膚親密無間,溫暖而又柔情。在大媽們的手中迎風飄揚,它可以帶來美與自信,微笑與歡樂,同樣也可以讓你魅力爆棚,變身時髦精。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明代霞帔)

而清代較之明代在服飾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清代婦女的服飾基本上融合了滿、漢兩族的元素。滿族旗裝成為了正統服裝,漢族女性雖然保留了明代沿襲下來的雲肩,但清兵入關後霞帔逐漸消失。而旗袍作為清代后妃的常服,直身無領,穿著時通常會另外襯上一件"領衣",可隨時拆洗,不用領衣時,則往往會在頸間戴上一條長領子。載濤等在《清末貴族生活》中這樣寫道:“(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 這個時期的領巾,是一條大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繞一圈圍在脖子上,一頭藏進大襟裡,一頭自然垂墜而下,狀如圍巾,和現代流行的領帶及長巾有相似之處。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甄嬛傳》劇照,劇中可見領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

領巾是清宮劇的官方標配,從《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再到《如懿傳》都可以看見領巾作為配飾出現在嬪妃貴婦身上,而這樣的裝飾並不是沒有史料可考。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中,孝聖成皇后身著碧綠色襯衣,佩戴白色領巾,以粉色絹花作為頭飾點綴,看起來溫婉大方。而在《北平風俗類徵》服飾篇《領巾》中有這樣的記載,“羅巾護領以御風寒。”可見,中國領巾最初的作用也同西方的絲巾一般基於人的生理需求,用來禦寒。

而前段時間,周迅在《如懿傳》中飾演青櫻格格的少女時期,四十多歲的年齡飾演一個如花似玉的十幾歲少女本來就佈滿挑戰,又因其梳著長辮子和佩戴蝴蝶結長巾的少女造型並未曾在以往的任何清宮劇中出現過,引發了網友熱議。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如懿傳》劇照)

難道是迅哥為了演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而有意用蝴蝶結長巾來掩飾頸紋?其實這樣的長巾造型,除了要塑造出一個未經世事、活潑靈動的少女形象,更多的是儘量還原歷史,我們在清朝賣往歐洲的的外銷畫裡就可以看到蝴蝶結長巾的造型。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朝外銷畫)

一方小小的絲質絲巾,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東西方文化的滋養下,不斷變化著。從代表著女性社會權力地位的枷鎖,到現代女性裝扮自己、展現風采的飾品,以其別具一格的風采,幻化作舞動的精靈,踮著腳尖,旋轉,跳躍,譜寫出一首女性時尚進化史的讚歌,舞動出絲綢光澤鮮亮、飄逸靈動的萬種風情。

從十六十七世紀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起,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將近三百年的絲巾革命,絲巾從髮帶、領巾、髮飾,到披巾、服裝、腰帶,甚至是純粹的藝術品,在世人的智慧和審美之下,千變萬化,不斷展現出它的魅力。囊括了幾乎所有年齡層女性的喜愛,絲巾以其柔美飄逸、夢幻多變,使女性盡情展現出迷人的風采和獨立自信。

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怎麼才能展現女性最美風姿

絲巾從布料、款式到花紋,在女性身上變幻出成百上千種獨特的用法,從頭到腳,與女性的每寸肌膚親密無間,溫暖而又柔情。在大媽們的手中迎風飄揚,它可以帶來美與自信,微笑與歡樂,同樣也可以讓你魅力爆棚,變身時髦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相信以下幾種特別的絲巾打開方式,會讓你成為街上的焦點:

絲巾綁發

絲巾似乎可以掩飾內心的浮躁和潮熱,在熱浪中依舊助推女性變身成清爽飄逸、嫵媚靈動的精靈。

夏天當屬馬尾高高綁起的季節,綁上絲巾,垂墜下來的絲巾伴著走路的動感而隨著飄逸,迎著風肆意擺動而自由舒適,滿滿青春活力氣息溢屏而出。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明代霞帔)

而清代較之明代在服飾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清代婦女的服飾基本上融合了滿、漢兩族的元素。滿族旗裝成為了正統服裝,漢族女性雖然保留了明代沿襲下來的雲肩,但清兵入關後霞帔逐漸消失。而旗袍作為清代后妃的常服,直身無領,穿著時通常會另外襯上一件"領衣",可隨時拆洗,不用領衣時,則往往會在頸間戴上一條長領子。載濤等在《清末貴族生活》中這樣寫道:“(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 這個時期的領巾,是一條大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繞一圈圍在脖子上,一頭藏進大襟裡,一頭自然垂墜而下,狀如圍巾,和現代流行的領帶及長巾有相似之處。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甄嬛傳》劇照,劇中可見領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

領巾是清宮劇的官方標配,從《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再到《如懿傳》都可以看見領巾作為配飾出現在嬪妃貴婦身上,而這樣的裝飾並不是沒有史料可考。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中,孝聖成皇后身著碧綠色襯衣,佩戴白色領巾,以粉色絹花作為頭飾點綴,看起來溫婉大方。而在《北平風俗類徵》服飾篇《領巾》中有這樣的記載,“羅巾護領以御風寒。”可見,中國領巾最初的作用也同西方的絲巾一般基於人的生理需求,用來禦寒。

而前段時間,周迅在《如懿傳》中飾演青櫻格格的少女時期,四十多歲的年齡飾演一個如花似玉的十幾歲少女本來就佈滿挑戰,又因其梳著長辮子和佩戴蝴蝶結長巾的少女造型並未曾在以往的任何清宮劇中出現過,引發了網友熱議。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如懿傳》劇照)

難道是迅哥為了演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而有意用蝴蝶結長巾來掩飾頸紋?其實這樣的長巾造型,除了要塑造出一個未經世事、活潑靈動的少女形象,更多的是儘量還原歷史,我們在清朝賣往歐洲的的外銷畫裡就可以看到蝴蝶結長巾的造型。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朝外銷畫)

一方小小的絲質絲巾,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東西方文化的滋養下,不斷變化著。從代表著女性社會權力地位的枷鎖,到現代女性裝扮自己、展現風采的飾品,以其別具一格的風采,幻化作舞動的精靈,踮著腳尖,旋轉,跳躍,譜寫出一首女性時尚進化史的讚歌,舞動出絲綢光澤鮮亮、飄逸靈動的萬種風情。

從十六十七世紀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起,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將近三百年的絲巾革命,絲巾從髮帶、領巾、髮飾,到披巾、服裝、腰帶,甚至是純粹的藝術品,在世人的智慧和審美之下,千變萬化,不斷展現出它的魅力。囊括了幾乎所有年齡層女性的喜愛,絲巾以其柔美飄逸、夢幻多變,使女性盡情展現出迷人的風采和獨立自信。

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怎麼才能展現女性最美風姿

絲巾從布料、款式到花紋,在女性身上變幻出成百上千種獨特的用法,從頭到腳,與女性的每寸肌膚親密無間,溫暖而又柔情。在大媽們的手中迎風飄揚,它可以帶來美與自信,微笑與歡樂,同樣也可以讓你魅力爆棚,變身時髦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相信以下幾種特別的絲巾打開方式,會讓你成為街上的焦點:

絲巾綁發

絲巾似乎可以掩飾內心的浮躁和潮熱,在熱浪中依舊助推女性變身成清爽飄逸、嫵媚靈動的精靈。

夏天當屬馬尾高高綁起的季節,綁上絲巾,垂墜下來的絲巾伴著走路的動感而隨著飄逸,迎著風肆意擺動而自由舒適,滿滿青春活力氣息溢屏而出。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意在點綴,讓整體的造型更加分,但要注意把握絲巾的尺寸,一般選擇30cm左右的尺寸就可以。過大的絲巾綁在頭髮上,會顯得鬆垮不說,還會使得身材比例不協調,看起來顯矮。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明代霞帔)

而清代較之明代在服飾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清代婦女的服飾基本上融合了滿、漢兩族的元素。滿族旗裝成為了正統服裝,漢族女性雖然保留了明代沿襲下來的雲肩,但清兵入關後霞帔逐漸消失。而旗袍作為清代后妃的常服,直身無領,穿著時通常會另外襯上一件"領衣",可隨時拆洗,不用領衣時,則往往會在頸間戴上一條長領子。載濤等在《清末貴族生活》中這樣寫道:“(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 這個時期的領巾,是一條大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繞一圈圍在脖子上,一頭藏進大襟裡,一頭自然垂墜而下,狀如圍巾,和現代流行的領帶及長巾有相似之處。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甄嬛傳》劇照,劇中可見領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

領巾是清宮劇的官方標配,從《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再到《如懿傳》都可以看見領巾作為配飾出現在嬪妃貴婦身上,而這樣的裝飾並不是沒有史料可考。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中,孝聖成皇后身著碧綠色襯衣,佩戴白色領巾,以粉色絹花作為頭飾點綴,看起來溫婉大方。而在《北平風俗類徵》服飾篇《領巾》中有這樣的記載,“羅巾護領以御風寒。”可見,中國領巾最初的作用也同西方的絲巾一般基於人的生理需求,用來禦寒。

而前段時間,周迅在《如懿傳》中飾演青櫻格格的少女時期,四十多歲的年齡飾演一個如花似玉的十幾歲少女本來就佈滿挑戰,又因其梳著長辮子和佩戴蝴蝶結長巾的少女造型並未曾在以往的任何清宮劇中出現過,引發了網友熱議。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如懿傳》劇照)

難道是迅哥為了演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而有意用蝴蝶結長巾來掩飾頸紋?其實這樣的長巾造型,除了要塑造出一個未經世事、活潑靈動的少女形象,更多的是儘量還原歷史,我們在清朝賣往歐洲的的外銷畫裡就可以看到蝴蝶結長巾的造型。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朝外銷畫)

一方小小的絲質絲巾,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東西方文化的滋養下,不斷變化著。從代表著女性社會權力地位的枷鎖,到現代女性裝扮自己、展現風采的飾品,以其別具一格的風采,幻化作舞動的精靈,踮著腳尖,旋轉,跳躍,譜寫出一首女性時尚進化史的讚歌,舞動出絲綢光澤鮮亮、飄逸靈動的萬種風情。

從十六十七世紀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起,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將近三百年的絲巾革命,絲巾從髮帶、領巾、髮飾,到披巾、服裝、腰帶,甚至是純粹的藝術品,在世人的智慧和審美之下,千變萬化,不斷展現出它的魅力。囊括了幾乎所有年齡層女性的喜愛,絲巾以其柔美飄逸、夢幻多變,使女性盡情展現出迷人的風采和獨立自信。

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怎麼才能展現女性最美風姿

絲巾從布料、款式到花紋,在女性身上變幻出成百上千種獨特的用法,從頭到腳,與女性的每寸肌膚親密無間,溫暖而又柔情。在大媽們的手中迎風飄揚,它可以帶來美與自信,微笑與歡樂,同樣也可以讓你魅力爆棚,變身時髦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相信以下幾種特別的絲巾打開方式,會讓你成為街上的焦點:

絲巾綁發

絲巾似乎可以掩飾內心的浮躁和潮熱,在熱浪中依舊助推女性變身成清爽飄逸、嫵媚靈動的精靈。

夏天當屬馬尾高高綁起的季節,綁上絲巾,垂墜下來的絲巾伴著走路的動感而隨著飄逸,迎著風肆意擺動而自由舒適,滿滿青春活力氣息溢屏而出。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意在點綴,讓整體的造型更加分,但要注意把握絲巾的尺寸,一般選擇30cm左右的尺寸就可以。過大的絲巾綁在頭髮上,會顯得鬆垮不說,還會使得身材比例不協調,看起來顯矮。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在挑選的時候也要注意絲巾的花紋和顏色,一般來說,亮色的絲巾為佳,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花紋的選擇則要根據衣服來搭配,印花上衣再配上印花絲巾就會“滿了”,遵循上簡下繁或者上繁下簡的搭配就不會出錯。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明代霞帔)

而清代較之明代在服飾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清代婦女的服飾基本上融合了滿、漢兩族的元素。滿族旗裝成為了正統服裝,漢族女性雖然保留了明代沿襲下來的雲肩,但清兵入關後霞帔逐漸消失。而旗袍作為清代后妃的常服,直身無領,穿著時通常會另外襯上一件"領衣",可隨時拆洗,不用領衣時,則往往會在頸間戴上一條長領子。載濤等在《清末貴族生活》中這樣寫道:“(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 這個時期的領巾,是一條大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繞一圈圍在脖子上,一頭藏進大襟裡,一頭自然垂墜而下,狀如圍巾,和現代流行的領帶及長巾有相似之處。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甄嬛傳》劇照,劇中可見領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

領巾是清宮劇的官方標配,從《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再到《如懿傳》都可以看見領巾作為配飾出現在嬪妃貴婦身上,而這樣的裝飾並不是沒有史料可考。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中,孝聖成皇后身著碧綠色襯衣,佩戴白色領巾,以粉色絹花作為頭飾點綴,看起來溫婉大方。而在《北平風俗類徵》服飾篇《領巾》中有這樣的記載,“羅巾護領以御風寒。”可見,中國領巾最初的作用也同西方的絲巾一般基於人的生理需求,用來禦寒。

而前段時間,周迅在《如懿傳》中飾演青櫻格格的少女時期,四十多歲的年齡飾演一個如花似玉的十幾歲少女本來就佈滿挑戰,又因其梳著長辮子和佩戴蝴蝶結長巾的少女造型並未曾在以往的任何清宮劇中出現過,引發了網友熱議。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如懿傳》劇照)

難道是迅哥為了演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而有意用蝴蝶結長巾來掩飾頸紋?其實這樣的長巾造型,除了要塑造出一個未經世事、活潑靈動的少女形象,更多的是儘量還原歷史,我們在清朝賣往歐洲的的外銷畫裡就可以看到蝴蝶結長巾的造型。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朝外銷畫)

一方小小的絲質絲巾,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東西方文化的滋養下,不斷變化著。從代表著女性社會權力地位的枷鎖,到現代女性裝扮自己、展現風采的飾品,以其別具一格的風采,幻化作舞動的精靈,踮著腳尖,旋轉,跳躍,譜寫出一首女性時尚進化史的讚歌,舞動出絲綢光澤鮮亮、飄逸靈動的萬種風情。

從十六十七世紀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起,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將近三百年的絲巾革命,絲巾從髮帶、領巾、髮飾,到披巾、服裝、腰帶,甚至是純粹的藝術品,在世人的智慧和審美之下,千變萬化,不斷展現出它的魅力。囊括了幾乎所有年齡層女性的喜愛,絲巾以其柔美飄逸、夢幻多變,使女性盡情展現出迷人的風采和獨立自信。

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怎麼才能展現女性最美風姿

絲巾從布料、款式到花紋,在女性身上變幻出成百上千種獨特的用法,從頭到腳,與女性的每寸肌膚親密無間,溫暖而又柔情。在大媽們的手中迎風飄揚,它可以帶來美與自信,微笑與歡樂,同樣也可以讓你魅力爆棚,變身時髦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相信以下幾種特別的絲巾打開方式,會讓你成為街上的焦點:

絲巾綁發

絲巾似乎可以掩飾內心的浮躁和潮熱,在熱浪中依舊助推女性變身成清爽飄逸、嫵媚靈動的精靈。

夏天當屬馬尾高高綁起的季節,綁上絲巾,垂墜下來的絲巾伴著走路的動感而隨著飄逸,迎著風肆意擺動而自由舒適,滿滿青春活力氣息溢屏而出。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意在點綴,讓整體的造型更加分,但要注意把握絲巾的尺寸,一般選擇30cm左右的尺寸就可以。過大的絲巾綁在頭髮上,會顯得鬆垮不說,還會使得身材比例不協調,看起來顯矮。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在挑選的時候也要注意絲巾的花紋和顏色,一般來說,亮色的絲巾為佳,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花紋的選擇則要根據衣服來搭配,印花上衣再配上印花絲巾就會“滿了”,遵循上簡下繁或者上繁下簡的搭配就不會出錯。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如果嫌棄垂落下來的長髮悶熱,像石原里美這樣的絲巾編髮既能滿足你的消暑需求,又能讓你跳脫出每天重複的單調發型,增添俏皮和新鮮感。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明代霞帔)

而清代較之明代在服飾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清代婦女的服飾基本上融合了滿、漢兩族的元素。滿族旗裝成為了正統服裝,漢族女性雖然保留了明代沿襲下來的雲肩,但清兵入關後霞帔逐漸消失。而旗袍作為清代后妃的常服,直身無領,穿著時通常會另外襯上一件"領衣",可隨時拆洗,不用領衣時,則往往會在頸間戴上一條長領子。載濤等在《清末貴族生活》中這樣寫道:“(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 這個時期的領巾,是一條大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繞一圈圍在脖子上,一頭藏進大襟裡,一頭自然垂墜而下,狀如圍巾,和現代流行的領帶及長巾有相似之處。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甄嬛傳》劇照,劇中可見領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

領巾是清宮劇的官方標配,從《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再到《如懿傳》都可以看見領巾作為配飾出現在嬪妃貴婦身上,而這樣的裝飾並不是沒有史料可考。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中,孝聖成皇后身著碧綠色襯衣,佩戴白色領巾,以粉色絹花作為頭飾點綴,看起來溫婉大方。而在《北平風俗類徵》服飾篇《領巾》中有這樣的記載,“羅巾護領以御風寒。”可見,中國領巾最初的作用也同西方的絲巾一般基於人的生理需求,用來禦寒。

而前段時間,周迅在《如懿傳》中飾演青櫻格格的少女時期,四十多歲的年齡飾演一個如花似玉的十幾歲少女本來就佈滿挑戰,又因其梳著長辮子和佩戴蝴蝶結長巾的少女造型並未曾在以往的任何清宮劇中出現過,引發了網友熱議。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如懿傳》劇照)

難道是迅哥為了演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而有意用蝴蝶結長巾來掩飾頸紋?其實這樣的長巾造型,除了要塑造出一個未經世事、活潑靈動的少女形象,更多的是儘量還原歷史,我們在清朝賣往歐洲的的外銷畫裡就可以看到蝴蝶結長巾的造型。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朝外銷畫)

一方小小的絲質絲巾,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東西方文化的滋養下,不斷變化著。從代表著女性社會權力地位的枷鎖,到現代女性裝扮自己、展現風采的飾品,以其別具一格的風采,幻化作舞動的精靈,踮著腳尖,旋轉,跳躍,譜寫出一首女性時尚進化史的讚歌,舞動出絲綢光澤鮮亮、飄逸靈動的萬種風情。

從十六十七世紀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起,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將近三百年的絲巾革命,絲巾從髮帶、領巾、髮飾,到披巾、服裝、腰帶,甚至是純粹的藝術品,在世人的智慧和審美之下,千變萬化,不斷展現出它的魅力。囊括了幾乎所有年齡層女性的喜愛,絲巾以其柔美飄逸、夢幻多變,使女性盡情展現出迷人的風采和獨立自信。

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怎麼才能展現女性最美風姿

絲巾從布料、款式到花紋,在女性身上變幻出成百上千種獨特的用法,從頭到腳,與女性的每寸肌膚親密無間,溫暖而又柔情。在大媽們的手中迎風飄揚,它可以帶來美與自信,微笑與歡樂,同樣也可以讓你魅力爆棚,變身時髦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相信以下幾種特別的絲巾打開方式,會讓你成為街上的焦點:

絲巾綁發

絲巾似乎可以掩飾內心的浮躁和潮熱,在熱浪中依舊助推女性變身成清爽飄逸、嫵媚靈動的精靈。

夏天當屬馬尾高高綁起的季節,綁上絲巾,垂墜下來的絲巾伴著走路的動感而隨著飄逸,迎著風肆意擺動而自由舒適,滿滿青春活力氣息溢屏而出。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意在點綴,讓整體的造型更加分,但要注意把握絲巾的尺寸,一般選擇30cm左右的尺寸就可以。過大的絲巾綁在頭髮上,會顯得鬆垮不說,還會使得身材比例不協調,看起來顯矮。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在挑選的時候也要注意絲巾的花紋和顏色,一般來說,亮色的絲巾為佳,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花紋的選擇則要根據衣服來搭配,印花上衣再配上印花絲巾就會“滿了”,遵循上簡下繁或者上繁下簡的搭配就不會出錯。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如果嫌棄垂落下來的長髮悶熱,像石原里美這樣的絲巾編髮既能滿足你的消暑需求,又能讓你跳脫出每天重複的單調發型,增添俏皮和新鮮感。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但是,髮量多的女生就要注意啦!頭髮太多可能會顯得你的辮子體積太大,給人一種厚重感。想不到髮量多也有煩惱吧?是時候為髮量少的女生正名了,絲巾髮型不僅可以在視覺上製造蓬鬆感,還會顯得更加立體有層次。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明代霞帔)

而清代較之明代在服飾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清代婦女的服飾基本上融合了滿、漢兩族的元素。滿族旗裝成為了正統服裝,漢族女性雖然保留了明代沿襲下來的雲肩,但清兵入關後霞帔逐漸消失。而旗袍作為清代后妃的常服,直身無領,穿著時通常會另外襯上一件"領衣",可隨時拆洗,不用領衣時,則往往會在頸間戴上一條長領子。載濤等在《清末貴族生活》中這樣寫道:“(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 這個時期的領巾,是一條大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繞一圈圍在脖子上,一頭藏進大襟裡,一頭自然垂墜而下,狀如圍巾,和現代流行的領帶及長巾有相似之處。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甄嬛傳》劇照,劇中可見領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

領巾是清宮劇的官方標配,從《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再到《如懿傳》都可以看見領巾作為配飾出現在嬪妃貴婦身上,而這樣的裝飾並不是沒有史料可考。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中,孝聖成皇后身著碧綠色襯衣,佩戴白色領巾,以粉色絹花作為頭飾點綴,看起來溫婉大方。而在《北平風俗類徵》服飾篇《領巾》中有這樣的記載,“羅巾護領以御風寒。”可見,中國領巾最初的作用也同西方的絲巾一般基於人的生理需求,用來禦寒。

而前段時間,周迅在《如懿傳》中飾演青櫻格格的少女時期,四十多歲的年齡飾演一個如花似玉的十幾歲少女本來就佈滿挑戰,又因其梳著長辮子和佩戴蝴蝶結長巾的少女造型並未曾在以往的任何清宮劇中出現過,引發了網友熱議。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如懿傳》劇照)

難道是迅哥為了演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而有意用蝴蝶結長巾來掩飾頸紋?其實這樣的長巾造型,除了要塑造出一個未經世事、活潑靈動的少女形象,更多的是儘量還原歷史,我們在清朝賣往歐洲的的外銷畫裡就可以看到蝴蝶結長巾的造型。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朝外銷畫)

一方小小的絲質絲巾,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東西方文化的滋養下,不斷變化著。從代表著女性社會權力地位的枷鎖,到現代女性裝扮自己、展現風采的飾品,以其別具一格的風采,幻化作舞動的精靈,踮著腳尖,旋轉,跳躍,譜寫出一首女性時尚進化史的讚歌,舞動出絲綢光澤鮮亮、飄逸靈動的萬種風情。

從十六十七世紀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起,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將近三百年的絲巾革命,絲巾從髮帶、領巾、髮飾,到披巾、服裝、腰帶,甚至是純粹的藝術品,在世人的智慧和審美之下,千變萬化,不斷展現出它的魅力。囊括了幾乎所有年齡層女性的喜愛,絲巾以其柔美飄逸、夢幻多變,使女性盡情展現出迷人的風采和獨立自信。

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怎麼才能展現女性最美風姿

絲巾從布料、款式到花紋,在女性身上變幻出成百上千種獨特的用法,從頭到腳,與女性的每寸肌膚親密無間,溫暖而又柔情。在大媽們的手中迎風飄揚,它可以帶來美與自信,微笑與歡樂,同樣也可以讓你魅力爆棚,變身時髦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相信以下幾種特別的絲巾打開方式,會讓你成為街上的焦點:

絲巾綁發

絲巾似乎可以掩飾內心的浮躁和潮熱,在熱浪中依舊助推女性變身成清爽飄逸、嫵媚靈動的精靈。

夏天當屬馬尾高高綁起的季節,綁上絲巾,垂墜下來的絲巾伴著走路的動感而隨著飄逸,迎著風肆意擺動而自由舒適,滿滿青春活力氣息溢屏而出。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意在點綴,讓整體的造型更加分,但要注意把握絲巾的尺寸,一般選擇30cm左右的尺寸就可以。過大的絲巾綁在頭髮上,會顯得鬆垮不說,還會使得身材比例不協調,看起來顯矮。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在挑選的時候也要注意絲巾的花紋和顏色,一般來說,亮色的絲巾為佳,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花紋的選擇則要根據衣服來搭配,印花上衣再配上印花絲巾就會“滿了”,遵循上簡下繁或者上繁下簡的搭配就不會出錯。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如果嫌棄垂落下來的長髮悶熱,像石原里美這樣的絲巾編髮既能滿足你的消暑需求,又能讓你跳脫出每天重複的單調發型,增添俏皮和新鮮感。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但是,髮量多的女生就要注意啦!頭髮太多可能會顯得你的辮子體積太大,給人一種厚重感。想不到髮量多也有煩惱吧?是時候為髮量少的女生正名了,絲巾髮型不僅可以在視覺上製造蓬鬆感,還會顯得更加立體有層次。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或許每個女孩都曾有一個俠客夢?丸子頭綁上絲巾,兩邊垂墜而下的絲巾隨風而動,瀟灑隨性,這樣的俠客造型有沒有牽動你的心?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明代霞帔)

而清代較之明代在服飾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清代婦女的服飾基本上融合了滿、漢兩族的元素。滿族旗裝成為了正統服裝,漢族女性雖然保留了明代沿襲下來的雲肩,但清兵入關後霞帔逐漸消失。而旗袍作為清代后妃的常服,直身無領,穿著時通常會另外襯上一件"領衣",可隨時拆洗,不用領衣時,則往往會在頸間戴上一條長領子。載濤等在《清末貴族生活》中這樣寫道:“(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 這個時期的領巾,是一條大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繞一圈圍在脖子上,一頭藏進大襟裡,一頭自然垂墜而下,狀如圍巾,和現代流行的領帶及長巾有相似之處。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甄嬛傳》劇照,劇中可見領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

領巾是清宮劇的官方標配,從《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再到《如懿傳》都可以看見領巾作為配飾出現在嬪妃貴婦身上,而這樣的裝飾並不是沒有史料可考。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中,孝聖成皇后身著碧綠色襯衣,佩戴白色領巾,以粉色絹花作為頭飾點綴,看起來溫婉大方。而在《北平風俗類徵》服飾篇《領巾》中有這樣的記載,“羅巾護領以御風寒。”可見,中國領巾最初的作用也同西方的絲巾一般基於人的生理需求,用來禦寒。

而前段時間,周迅在《如懿傳》中飾演青櫻格格的少女時期,四十多歲的年齡飾演一個如花似玉的十幾歲少女本來就佈滿挑戰,又因其梳著長辮子和佩戴蝴蝶結長巾的少女造型並未曾在以往的任何清宮劇中出現過,引發了網友熱議。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如懿傳》劇照)

難道是迅哥為了演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而有意用蝴蝶結長巾來掩飾頸紋?其實這樣的長巾造型,除了要塑造出一個未經世事、活潑靈動的少女形象,更多的是儘量還原歷史,我們在清朝賣往歐洲的的外銷畫裡就可以看到蝴蝶結長巾的造型。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朝外銷畫)

一方小小的絲質絲巾,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東西方文化的滋養下,不斷變化著。從代表著女性社會權力地位的枷鎖,到現代女性裝扮自己、展現風采的飾品,以其別具一格的風采,幻化作舞動的精靈,踮著腳尖,旋轉,跳躍,譜寫出一首女性時尚進化史的讚歌,舞動出絲綢光澤鮮亮、飄逸靈動的萬種風情。

從十六十七世紀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起,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將近三百年的絲巾革命,絲巾從髮帶、領巾、髮飾,到披巾、服裝、腰帶,甚至是純粹的藝術品,在世人的智慧和審美之下,千變萬化,不斷展現出它的魅力。囊括了幾乎所有年齡層女性的喜愛,絲巾以其柔美飄逸、夢幻多變,使女性盡情展現出迷人的風采和獨立自信。

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怎麼才能展現女性最美風姿

絲巾從布料、款式到花紋,在女性身上變幻出成百上千種獨特的用法,從頭到腳,與女性的每寸肌膚親密無間,溫暖而又柔情。在大媽們的手中迎風飄揚,它可以帶來美與自信,微笑與歡樂,同樣也可以讓你魅力爆棚,變身時髦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相信以下幾種特別的絲巾打開方式,會讓你成為街上的焦點:

絲巾綁發

絲巾似乎可以掩飾內心的浮躁和潮熱,在熱浪中依舊助推女性變身成清爽飄逸、嫵媚靈動的精靈。

夏天當屬馬尾高高綁起的季節,綁上絲巾,垂墜下來的絲巾伴著走路的動感而隨著飄逸,迎著風肆意擺動而自由舒適,滿滿青春活力氣息溢屏而出。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意在點綴,讓整體的造型更加分,但要注意把握絲巾的尺寸,一般選擇30cm左右的尺寸就可以。過大的絲巾綁在頭髮上,會顯得鬆垮不說,還會使得身材比例不協調,看起來顯矮。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在挑選的時候也要注意絲巾的花紋和顏色,一般來說,亮色的絲巾為佳,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花紋的選擇則要根據衣服來搭配,印花上衣再配上印花絲巾就會“滿了”,遵循上簡下繁或者上繁下簡的搭配就不會出錯。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如果嫌棄垂落下來的長髮悶熱,像石原里美這樣的絲巾編髮既能滿足你的消暑需求,又能讓你跳脫出每天重複的單調發型,增添俏皮和新鮮感。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但是,髮量多的女生就要注意啦!頭髮太多可能會顯得你的辮子體積太大,給人一種厚重感。想不到髮量多也有煩惱吧?是時候為髮量少的女生正名了,絲巾髮型不僅可以在視覺上製造蓬鬆感,還會顯得更加立體有層次。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或許每個女孩都曾有一個俠客夢?丸子頭綁上絲巾,兩邊垂墜而下的絲巾隨風而動,瀟灑隨性,這樣的俠客造型有沒有牽動你的心?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但在絲巾綁丸子頭的時候,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這個髮型的精髓所在,頭髮要拉出來一點製造空氣蓬鬆感,才會顯得頭型更加飽滿,太規整的絲巾丸子頭則會顯得過於拘謹不自然。而胎毛劉海也是丸子頭的關鍵所在,既可以修飾臉型,又增加了一點靈動隨性。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明代霞帔)

而清代較之明代在服飾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清代婦女的服飾基本上融合了滿、漢兩族的元素。滿族旗裝成為了正統服裝,漢族女性雖然保留了明代沿襲下來的雲肩,但清兵入關後霞帔逐漸消失。而旗袍作為清代后妃的常服,直身無領,穿著時通常會另外襯上一件"領衣",可隨時拆洗,不用領衣時,則往往會在頸間戴上一條長領子。載濤等在《清末貴族生活》中這樣寫道:“(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 這個時期的領巾,是一條大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繞一圈圍在脖子上,一頭藏進大襟裡,一頭自然垂墜而下,狀如圍巾,和現代流行的領帶及長巾有相似之處。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甄嬛傳》劇照,劇中可見領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

領巾是清宮劇的官方標配,從《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再到《如懿傳》都可以看見領巾作為配飾出現在嬪妃貴婦身上,而這樣的裝飾並不是沒有史料可考。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中,孝聖成皇后身著碧綠色襯衣,佩戴白色領巾,以粉色絹花作為頭飾點綴,看起來溫婉大方。而在《北平風俗類徵》服飾篇《領巾》中有這樣的記載,“羅巾護領以御風寒。”可見,中國領巾最初的作用也同西方的絲巾一般基於人的生理需求,用來禦寒。

而前段時間,周迅在《如懿傳》中飾演青櫻格格的少女時期,四十多歲的年齡飾演一個如花似玉的十幾歲少女本來就佈滿挑戰,又因其梳著長辮子和佩戴蝴蝶結長巾的少女造型並未曾在以往的任何清宮劇中出現過,引發了網友熱議。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如懿傳》劇照)

難道是迅哥為了演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而有意用蝴蝶結長巾來掩飾頸紋?其實這樣的長巾造型,除了要塑造出一個未經世事、活潑靈動的少女形象,更多的是儘量還原歷史,我們在清朝賣往歐洲的的外銷畫裡就可以看到蝴蝶結長巾的造型。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朝外銷畫)

一方小小的絲質絲巾,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東西方文化的滋養下,不斷變化著。從代表著女性社會權力地位的枷鎖,到現代女性裝扮自己、展現風采的飾品,以其別具一格的風采,幻化作舞動的精靈,踮著腳尖,旋轉,跳躍,譜寫出一首女性時尚進化史的讚歌,舞動出絲綢光澤鮮亮、飄逸靈動的萬種風情。

從十六十七世紀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起,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將近三百年的絲巾革命,絲巾從髮帶、領巾、髮飾,到披巾、服裝、腰帶,甚至是純粹的藝術品,在世人的智慧和審美之下,千變萬化,不斷展現出它的魅力。囊括了幾乎所有年齡層女性的喜愛,絲巾以其柔美飄逸、夢幻多變,使女性盡情展現出迷人的風采和獨立自信。

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怎麼才能展現女性最美風姿

絲巾從布料、款式到花紋,在女性身上變幻出成百上千種獨特的用法,從頭到腳,與女性的每寸肌膚親密無間,溫暖而又柔情。在大媽們的手中迎風飄揚,它可以帶來美與自信,微笑與歡樂,同樣也可以讓你魅力爆棚,變身時髦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相信以下幾種特別的絲巾打開方式,會讓你成為街上的焦點:

絲巾綁發

絲巾似乎可以掩飾內心的浮躁和潮熱,在熱浪中依舊助推女性變身成清爽飄逸、嫵媚靈動的精靈。

夏天當屬馬尾高高綁起的季節,綁上絲巾,垂墜下來的絲巾伴著走路的動感而隨著飄逸,迎著風肆意擺動而自由舒適,滿滿青春活力氣息溢屏而出。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意在點綴,讓整體的造型更加分,但要注意把握絲巾的尺寸,一般選擇30cm左右的尺寸就可以。過大的絲巾綁在頭髮上,會顯得鬆垮不說,還會使得身材比例不協調,看起來顯矮。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在挑選的時候也要注意絲巾的花紋和顏色,一般來說,亮色的絲巾為佳,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花紋的選擇則要根據衣服來搭配,印花上衣再配上印花絲巾就會“滿了”,遵循上簡下繁或者上繁下簡的搭配就不會出錯。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如果嫌棄垂落下來的長髮悶熱,像石原里美這樣的絲巾編髮既能滿足你的消暑需求,又能讓你跳脫出每天重複的單調發型,增添俏皮和新鮮感。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但是,髮量多的女生就要注意啦!頭髮太多可能會顯得你的辮子體積太大,給人一種厚重感。想不到髮量多也有煩惱吧?是時候為髮量少的女生正名了,絲巾髮型不僅可以在視覺上製造蓬鬆感,還會顯得更加立體有層次。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或許每個女孩都曾有一個俠客夢?丸子頭綁上絲巾,兩邊垂墜而下的絲巾隨風而動,瀟灑隨性,這樣的俠客造型有沒有牽動你的心?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但在絲巾綁丸子頭的時候,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這個髮型的精髓所在,頭髮要拉出來一點製造空氣蓬鬆感,才會顯得頭型更加飽滿,太規整的絲巾丸子頭則會顯得過於拘謹不自然。而胎毛劉海也是丸子頭的關鍵所在,既可以修飾臉型,又增加了一點靈動隨性。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手飾

絲巾綁在手上,有沒有覺得自己的手瞬間俏皮了許多?時髦?洋氣?奇葩?單看這張局部圖好像沒什麼感人的效果。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明代霞帔)

而清代較之明代在服飾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清代婦女的服飾基本上融合了滿、漢兩族的元素。滿族旗裝成為了正統服裝,漢族女性雖然保留了明代沿襲下來的雲肩,但清兵入關後霞帔逐漸消失。而旗袍作為清代后妃的常服,直身無領,穿著時通常會另外襯上一件"領衣",可隨時拆洗,不用領衣時,則往往會在頸間戴上一條長領子。載濤等在《清末貴族生活》中這樣寫道:“(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 這個時期的領巾,是一條大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繞一圈圍在脖子上,一頭藏進大襟裡,一頭自然垂墜而下,狀如圍巾,和現代流行的領帶及長巾有相似之處。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甄嬛傳》劇照,劇中可見領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

領巾是清宮劇的官方標配,從《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再到《如懿傳》都可以看見領巾作為配飾出現在嬪妃貴婦身上,而這樣的裝飾並不是沒有史料可考。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中,孝聖成皇后身著碧綠色襯衣,佩戴白色領巾,以粉色絹花作為頭飾點綴,看起來溫婉大方。而在《北平風俗類徵》服飾篇《領巾》中有這樣的記載,“羅巾護領以御風寒。”可見,中國領巾最初的作用也同西方的絲巾一般基於人的生理需求,用來禦寒。

而前段時間,周迅在《如懿傳》中飾演青櫻格格的少女時期,四十多歲的年齡飾演一個如花似玉的十幾歲少女本來就佈滿挑戰,又因其梳著長辮子和佩戴蝴蝶結長巾的少女造型並未曾在以往的任何清宮劇中出現過,引發了網友熱議。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如懿傳》劇照)

難道是迅哥為了演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而有意用蝴蝶結長巾來掩飾頸紋?其實這樣的長巾造型,除了要塑造出一個未經世事、活潑靈動的少女形象,更多的是儘量還原歷史,我們在清朝賣往歐洲的的外銷畫裡就可以看到蝴蝶結長巾的造型。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朝外銷畫)

一方小小的絲質絲巾,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東西方文化的滋養下,不斷變化著。從代表著女性社會權力地位的枷鎖,到現代女性裝扮自己、展現風采的飾品,以其別具一格的風采,幻化作舞動的精靈,踮著腳尖,旋轉,跳躍,譜寫出一首女性時尚進化史的讚歌,舞動出絲綢光澤鮮亮、飄逸靈動的萬種風情。

從十六十七世紀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起,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將近三百年的絲巾革命,絲巾從髮帶、領巾、髮飾,到披巾、服裝、腰帶,甚至是純粹的藝術品,在世人的智慧和審美之下,千變萬化,不斷展現出它的魅力。囊括了幾乎所有年齡層女性的喜愛,絲巾以其柔美飄逸、夢幻多變,使女性盡情展現出迷人的風采和獨立自信。

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怎麼才能展現女性最美風姿

絲巾從布料、款式到花紋,在女性身上變幻出成百上千種獨特的用法,從頭到腳,與女性的每寸肌膚親密無間,溫暖而又柔情。在大媽們的手中迎風飄揚,它可以帶來美與自信,微笑與歡樂,同樣也可以讓你魅力爆棚,變身時髦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相信以下幾種特別的絲巾打開方式,會讓你成為街上的焦點:

絲巾綁發

絲巾似乎可以掩飾內心的浮躁和潮熱,在熱浪中依舊助推女性變身成清爽飄逸、嫵媚靈動的精靈。

夏天當屬馬尾高高綁起的季節,綁上絲巾,垂墜下來的絲巾伴著走路的動感而隨著飄逸,迎著風肆意擺動而自由舒適,滿滿青春活力氣息溢屏而出。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意在點綴,讓整體的造型更加分,但要注意把握絲巾的尺寸,一般選擇30cm左右的尺寸就可以。過大的絲巾綁在頭髮上,會顯得鬆垮不說,還會使得身材比例不協調,看起來顯矮。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在挑選的時候也要注意絲巾的花紋和顏色,一般來說,亮色的絲巾為佳,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花紋的選擇則要根據衣服來搭配,印花上衣再配上印花絲巾就會“滿了”,遵循上簡下繁或者上繁下簡的搭配就不會出錯。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如果嫌棄垂落下來的長髮悶熱,像石原里美這樣的絲巾編髮既能滿足你的消暑需求,又能讓你跳脫出每天重複的單調發型,增添俏皮和新鮮感。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但是,髮量多的女生就要注意啦!頭髮太多可能會顯得你的辮子體積太大,給人一種厚重感。想不到髮量多也有煩惱吧?是時候為髮量少的女生正名了,絲巾髮型不僅可以在視覺上製造蓬鬆感,還會顯得更加立體有層次。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或許每個女孩都曾有一個俠客夢?丸子頭綁上絲巾,兩邊垂墜而下的絲巾隨風而動,瀟灑隨性,這樣的俠客造型有沒有牽動你的心?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但在絲巾綁丸子頭的時候,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這個髮型的精髓所在,頭髮要拉出來一點製造空氣蓬鬆感,才會顯得頭型更加飽滿,太規整的絲巾丸子頭則會顯得過於拘謹不自然。而胎毛劉海也是丸子頭的關鍵所在,既可以修飾臉型,又增加了一點靈動隨性。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手飾

絲巾綁在手上,有沒有覺得自己的手瞬間俏皮了許多?時髦?洋氣?奇葩?單看這張局部圖好像沒什麼感人的效果。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我們再來看看這張全身圖,點睛之筆的絲巾開始展現出它的魅力了。在萬物蕭條的冬天,周遭宛如失去了顏色一般,寒冷又冷清,這時候在手上繫上一條熱情的豔紅絲巾,和腳上的短靴形成呼應,成為寒冷冬日裡的一抹春色,足以讓街上的人為你駐足。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明代霞帔)

而清代較之明代在服飾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清代婦女的服飾基本上融合了滿、漢兩族的元素。滿族旗裝成為了正統服裝,漢族女性雖然保留了明代沿襲下來的雲肩,但清兵入關後霞帔逐漸消失。而旗袍作為清代后妃的常服,直身無領,穿著時通常會另外襯上一件"領衣",可隨時拆洗,不用領衣時,則往往會在頸間戴上一條長領子。載濤等在《清末貴族生活》中這樣寫道:“(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 這個時期的領巾,是一條大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繞一圈圍在脖子上,一頭藏進大襟裡,一頭自然垂墜而下,狀如圍巾,和現代流行的領帶及長巾有相似之處。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甄嬛傳》劇照,劇中可見領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

領巾是清宮劇的官方標配,從《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再到《如懿傳》都可以看見領巾作為配飾出現在嬪妃貴婦身上,而這樣的裝飾並不是沒有史料可考。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中,孝聖成皇后身著碧綠色襯衣,佩戴白色領巾,以粉色絹花作為頭飾點綴,看起來溫婉大方。而在《北平風俗類徵》服飾篇《領巾》中有這樣的記載,“羅巾護領以御風寒。”可見,中國領巾最初的作用也同西方的絲巾一般基於人的生理需求,用來禦寒。

而前段時間,周迅在《如懿傳》中飾演青櫻格格的少女時期,四十多歲的年齡飾演一個如花似玉的十幾歲少女本來就佈滿挑戰,又因其梳著長辮子和佩戴蝴蝶結長巾的少女造型並未曾在以往的任何清宮劇中出現過,引發了網友熱議。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如懿傳》劇照)

難道是迅哥為了演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而有意用蝴蝶結長巾來掩飾頸紋?其實這樣的長巾造型,除了要塑造出一個未經世事、活潑靈動的少女形象,更多的是儘量還原歷史,我們在清朝賣往歐洲的的外銷畫裡就可以看到蝴蝶結長巾的造型。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朝外銷畫)

一方小小的絲質絲巾,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東西方文化的滋養下,不斷變化著。從代表著女性社會權力地位的枷鎖,到現代女性裝扮自己、展現風采的飾品,以其別具一格的風采,幻化作舞動的精靈,踮著腳尖,旋轉,跳躍,譜寫出一首女性時尚進化史的讚歌,舞動出絲綢光澤鮮亮、飄逸靈動的萬種風情。

從十六十七世紀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起,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將近三百年的絲巾革命,絲巾從髮帶、領巾、髮飾,到披巾、服裝、腰帶,甚至是純粹的藝術品,在世人的智慧和審美之下,千變萬化,不斷展現出它的魅力。囊括了幾乎所有年齡層女性的喜愛,絲巾以其柔美飄逸、夢幻多變,使女性盡情展現出迷人的風采和獨立自信。

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怎麼才能展現女性最美風姿

絲巾從布料、款式到花紋,在女性身上變幻出成百上千種獨特的用法,從頭到腳,與女性的每寸肌膚親密無間,溫暖而又柔情。在大媽們的手中迎風飄揚,它可以帶來美與自信,微笑與歡樂,同樣也可以讓你魅力爆棚,變身時髦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相信以下幾種特別的絲巾打開方式,會讓你成為街上的焦點:

絲巾綁發

絲巾似乎可以掩飾內心的浮躁和潮熱,在熱浪中依舊助推女性變身成清爽飄逸、嫵媚靈動的精靈。

夏天當屬馬尾高高綁起的季節,綁上絲巾,垂墜下來的絲巾伴著走路的動感而隨著飄逸,迎著風肆意擺動而自由舒適,滿滿青春活力氣息溢屏而出。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意在點綴,讓整體的造型更加分,但要注意把握絲巾的尺寸,一般選擇30cm左右的尺寸就可以。過大的絲巾綁在頭髮上,會顯得鬆垮不說,還會使得身材比例不協調,看起來顯矮。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在挑選的時候也要注意絲巾的花紋和顏色,一般來說,亮色的絲巾為佳,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花紋的選擇則要根據衣服來搭配,印花上衣再配上印花絲巾就會“滿了”,遵循上簡下繁或者上繁下簡的搭配就不會出錯。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如果嫌棄垂落下來的長髮悶熱,像石原里美這樣的絲巾編髮既能滿足你的消暑需求,又能讓你跳脫出每天重複的單調發型,增添俏皮和新鮮感。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但是,髮量多的女生就要注意啦!頭髮太多可能會顯得你的辮子體積太大,給人一種厚重感。想不到髮量多也有煩惱吧?是時候為髮量少的女生正名了,絲巾髮型不僅可以在視覺上製造蓬鬆感,還會顯得更加立體有層次。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或許每個女孩都曾有一個俠客夢?丸子頭綁上絲巾,兩邊垂墜而下的絲巾隨風而動,瀟灑隨性,這樣的俠客造型有沒有牽動你的心?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但在絲巾綁丸子頭的時候,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這個髮型的精髓所在,頭髮要拉出來一點製造空氣蓬鬆感,才會顯得頭型更加飽滿,太規整的絲巾丸子頭則會顯得過於拘謹不自然。而胎毛劉海也是丸子頭的關鍵所在,既可以修飾臉型,又增加了一點靈動隨性。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手飾

絲巾綁在手上,有沒有覺得自己的手瞬間俏皮了許多?時髦?洋氣?奇葩?單看這張局部圖好像沒什麼感人的效果。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我們再來看看這張全身圖,點睛之筆的絲巾開始展現出它的魅力了。在萬物蕭條的冬天,周遭宛如失去了顏色一般,寒冷又冷清,這時候在手上繫上一條熱情的豔紅絲巾,和腳上的短靴形成呼應,成為寒冷冬日裡的一抹春色,足以讓街上的人為你駐足。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衣服

看慣了絲巾當配飾的樣子,要把它送上C位?完全沒問題!高級玩家已經把絲巾當作衣服穿,雖然時髦獨特,但考驗你的心靈手巧。

紅藍CP又出來搶人眼球了!民族印花的紅藍兩條絲巾疊加綁在胸前,活生生一匹性感小野馬,這樣的抹胸獨一無二,度假旅行時足以讓你成為焦點。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明代霞帔)

而清代較之明代在服飾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清代婦女的服飾基本上融合了滿、漢兩族的元素。滿族旗裝成為了正統服裝,漢族女性雖然保留了明代沿襲下來的雲肩,但清兵入關後霞帔逐漸消失。而旗袍作為清代后妃的常服,直身無領,穿著時通常會另外襯上一件"領衣",可隨時拆洗,不用領衣時,則往往會在頸間戴上一條長領子。載濤等在《清末貴族生活》中這樣寫道:“(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 這個時期的領巾,是一條大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繞一圈圍在脖子上,一頭藏進大襟裡,一頭自然垂墜而下,狀如圍巾,和現代流行的領帶及長巾有相似之處。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甄嬛傳》劇照,劇中可見領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

領巾是清宮劇的官方標配,從《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再到《如懿傳》都可以看見領巾作為配飾出現在嬪妃貴婦身上,而這樣的裝飾並不是沒有史料可考。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中,孝聖成皇后身著碧綠色襯衣,佩戴白色領巾,以粉色絹花作為頭飾點綴,看起來溫婉大方。而在《北平風俗類徵》服飾篇《領巾》中有這樣的記載,“羅巾護領以御風寒。”可見,中國領巾最初的作用也同西方的絲巾一般基於人的生理需求,用來禦寒。

而前段時間,周迅在《如懿傳》中飾演青櫻格格的少女時期,四十多歲的年齡飾演一個如花似玉的十幾歲少女本來就佈滿挑戰,又因其梳著長辮子和佩戴蝴蝶結長巾的少女造型並未曾在以往的任何清宮劇中出現過,引發了網友熱議。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如懿傳》劇照)

難道是迅哥為了演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而有意用蝴蝶結長巾來掩飾頸紋?其實這樣的長巾造型,除了要塑造出一個未經世事、活潑靈動的少女形象,更多的是儘量還原歷史,我們在清朝賣往歐洲的的外銷畫裡就可以看到蝴蝶結長巾的造型。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朝外銷畫)

一方小小的絲質絲巾,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東西方文化的滋養下,不斷變化著。從代表著女性社會權力地位的枷鎖,到現代女性裝扮自己、展現風采的飾品,以其別具一格的風采,幻化作舞動的精靈,踮著腳尖,旋轉,跳躍,譜寫出一首女性時尚進化史的讚歌,舞動出絲綢光澤鮮亮、飄逸靈動的萬種風情。

從十六十七世紀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起,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將近三百年的絲巾革命,絲巾從髮帶、領巾、髮飾,到披巾、服裝、腰帶,甚至是純粹的藝術品,在世人的智慧和審美之下,千變萬化,不斷展現出它的魅力。囊括了幾乎所有年齡層女性的喜愛,絲巾以其柔美飄逸、夢幻多變,使女性盡情展現出迷人的風采和獨立自信。

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怎麼才能展現女性最美風姿

絲巾從布料、款式到花紋,在女性身上變幻出成百上千種獨特的用法,從頭到腳,與女性的每寸肌膚親密無間,溫暖而又柔情。在大媽們的手中迎風飄揚,它可以帶來美與自信,微笑與歡樂,同樣也可以讓你魅力爆棚,變身時髦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相信以下幾種特別的絲巾打開方式,會讓你成為街上的焦點:

絲巾綁發

絲巾似乎可以掩飾內心的浮躁和潮熱,在熱浪中依舊助推女性變身成清爽飄逸、嫵媚靈動的精靈。

夏天當屬馬尾高高綁起的季節,綁上絲巾,垂墜下來的絲巾伴著走路的動感而隨著飄逸,迎著風肆意擺動而自由舒適,滿滿青春活力氣息溢屏而出。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意在點綴,讓整體的造型更加分,但要注意把握絲巾的尺寸,一般選擇30cm左右的尺寸就可以。過大的絲巾綁在頭髮上,會顯得鬆垮不說,還會使得身材比例不協調,看起來顯矮。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在挑選的時候也要注意絲巾的花紋和顏色,一般來說,亮色的絲巾為佳,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花紋的選擇則要根據衣服來搭配,印花上衣再配上印花絲巾就會“滿了”,遵循上簡下繁或者上繁下簡的搭配就不會出錯。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如果嫌棄垂落下來的長髮悶熱,像石原里美這樣的絲巾編髮既能滿足你的消暑需求,又能讓你跳脫出每天重複的單調發型,增添俏皮和新鮮感。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但是,髮量多的女生就要注意啦!頭髮太多可能會顯得你的辮子體積太大,給人一種厚重感。想不到髮量多也有煩惱吧?是時候為髮量少的女生正名了,絲巾髮型不僅可以在視覺上製造蓬鬆感,還會顯得更加立體有層次。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或許每個女孩都曾有一個俠客夢?丸子頭綁上絲巾,兩邊垂墜而下的絲巾隨風而動,瀟灑隨性,這樣的俠客造型有沒有牽動你的心?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但在絲巾綁丸子頭的時候,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這個髮型的精髓所在,頭髮要拉出來一點製造空氣蓬鬆感,才會顯得頭型更加飽滿,太規整的絲巾丸子頭則會顯得過於拘謹不自然。而胎毛劉海也是丸子頭的關鍵所在,既可以修飾臉型,又增加了一點靈動隨性。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手飾

絲巾綁在手上,有沒有覺得自己的手瞬間俏皮了許多?時髦?洋氣?奇葩?單看這張局部圖好像沒什麼感人的效果。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我們再來看看這張全身圖,點睛之筆的絲巾開始展現出它的魅力了。在萬物蕭條的冬天,周遭宛如失去了顏色一般,寒冷又冷清,這時候在手上繫上一條熱情的豔紅絲巾,和腳上的短靴形成呼應,成為寒冷冬日裡的一抹春色,足以讓街上的人為你駐足。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衣服

看慣了絲巾當配飾的樣子,要把它送上C位?完全沒問題!高級玩家已經把絲巾當作衣服穿,雖然時髦獨特,但考驗你的心靈手巧。

紅藍CP又出來搶人眼球了!民族印花的紅藍兩條絲巾疊加綁在胸前,活生生一匹性感小野馬,這樣的抹胸獨一無二,度假旅行時足以讓你成為焦點。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這樣的絲巾裙子,又有多少人敢這麼穿呢?畢竟穿上了是要傾倒眾人、迷倒眾生的。不規則的層疊裙襬,在微風吹拂下隱約露出腿部曲線,製造出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祕感,色彩鮮豔光澤華麗的絲巾裙子在風中飄揚,宛如翩翩起舞的精靈,美麗大方,優雅迷人。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明代霞帔)

而清代較之明代在服飾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清代婦女的服飾基本上融合了滿、漢兩族的元素。滿族旗裝成為了正統服裝,漢族女性雖然保留了明代沿襲下來的雲肩,但清兵入關後霞帔逐漸消失。而旗袍作為清代后妃的常服,直身無領,穿著時通常會另外襯上一件"領衣",可隨時拆洗,不用領衣時,則往往會在頸間戴上一條長領子。載濤等在《清末貴族生活》中這樣寫道:“(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 這個時期的領巾,是一條大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繞一圈圍在脖子上,一頭藏進大襟裡,一頭自然垂墜而下,狀如圍巾,和現代流行的領帶及長巾有相似之處。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甄嬛傳》劇照,劇中可見領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

領巾是清宮劇的官方標配,從《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再到《如懿傳》都可以看見領巾作為配飾出現在嬪妃貴婦身上,而這樣的裝飾並不是沒有史料可考。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中,孝聖成皇后身著碧綠色襯衣,佩戴白色領巾,以粉色絹花作為頭飾點綴,看起來溫婉大方。而在《北平風俗類徵》服飾篇《領巾》中有這樣的記載,“羅巾護領以御風寒。”可見,中國領巾最初的作用也同西方的絲巾一般基於人的生理需求,用來禦寒。

而前段時間,周迅在《如懿傳》中飾演青櫻格格的少女時期,四十多歲的年齡飾演一個如花似玉的十幾歲少女本來就佈滿挑戰,又因其梳著長辮子和佩戴蝴蝶結長巾的少女造型並未曾在以往的任何清宮劇中出現過,引發了網友熱議。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如懿傳》劇照)

難道是迅哥為了演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而有意用蝴蝶結長巾來掩飾頸紋?其實這樣的長巾造型,除了要塑造出一個未經世事、活潑靈動的少女形象,更多的是儘量還原歷史,我們在清朝賣往歐洲的的外銷畫裡就可以看到蝴蝶結長巾的造型。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朝外銷畫)

一方小小的絲質絲巾,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東西方文化的滋養下,不斷變化著。從代表著女性社會權力地位的枷鎖,到現代女性裝扮自己、展現風采的飾品,以其別具一格的風采,幻化作舞動的精靈,踮著腳尖,旋轉,跳躍,譜寫出一首女性時尚進化史的讚歌,舞動出絲綢光澤鮮亮、飄逸靈動的萬種風情。

從十六十七世紀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起,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將近三百年的絲巾革命,絲巾從髮帶、領巾、髮飾,到披巾、服裝、腰帶,甚至是純粹的藝術品,在世人的智慧和審美之下,千變萬化,不斷展現出它的魅力。囊括了幾乎所有年齡層女性的喜愛,絲巾以其柔美飄逸、夢幻多變,使女性盡情展現出迷人的風采和獨立自信。

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怎麼才能展現女性最美風姿

絲巾從布料、款式到花紋,在女性身上變幻出成百上千種獨特的用法,從頭到腳,與女性的每寸肌膚親密無間,溫暖而又柔情。在大媽們的手中迎風飄揚,它可以帶來美與自信,微笑與歡樂,同樣也可以讓你魅力爆棚,變身時髦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相信以下幾種特別的絲巾打開方式,會讓你成為街上的焦點:

絲巾綁發

絲巾似乎可以掩飾內心的浮躁和潮熱,在熱浪中依舊助推女性變身成清爽飄逸、嫵媚靈動的精靈。

夏天當屬馬尾高高綁起的季節,綁上絲巾,垂墜下來的絲巾伴著走路的動感而隨著飄逸,迎著風肆意擺動而自由舒適,滿滿青春活力氣息溢屏而出。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意在點綴,讓整體的造型更加分,但要注意把握絲巾的尺寸,一般選擇30cm左右的尺寸就可以。過大的絲巾綁在頭髮上,會顯得鬆垮不說,還會使得身材比例不協調,看起來顯矮。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在挑選的時候也要注意絲巾的花紋和顏色,一般來說,亮色的絲巾為佳,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花紋的選擇則要根據衣服來搭配,印花上衣再配上印花絲巾就會“滿了”,遵循上簡下繁或者上繁下簡的搭配就不會出錯。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如果嫌棄垂落下來的長髮悶熱,像石原里美這樣的絲巾編髮既能滿足你的消暑需求,又能讓你跳脫出每天重複的單調發型,增添俏皮和新鮮感。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但是,髮量多的女生就要注意啦!頭髮太多可能會顯得你的辮子體積太大,給人一種厚重感。想不到髮量多也有煩惱吧?是時候為髮量少的女生正名了,絲巾髮型不僅可以在視覺上製造蓬鬆感,還會顯得更加立體有層次。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或許每個女孩都曾有一個俠客夢?丸子頭綁上絲巾,兩邊垂墜而下的絲巾隨風而動,瀟灑隨性,這樣的俠客造型有沒有牽動你的心?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但在絲巾綁丸子頭的時候,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這個髮型的精髓所在,頭髮要拉出來一點製造空氣蓬鬆感,才會顯得頭型更加飽滿,太規整的絲巾丸子頭則會顯得過於拘謹不自然。而胎毛劉海也是丸子頭的關鍵所在,既可以修飾臉型,又增加了一點靈動隨性。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手飾

絲巾綁在手上,有沒有覺得自己的手瞬間俏皮了許多?時髦?洋氣?奇葩?單看這張局部圖好像沒什麼感人的效果。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我們再來看看這張全身圖,點睛之筆的絲巾開始展現出它的魅力了。在萬物蕭條的冬天,周遭宛如失去了顏色一般,寒冷又冷清,這時候在手上繫上一條熱情的豔紅絲巾,和腳上的短靴形成呼應,成為寒冷冬日裡的一抹春色,足以讓街上的人為你駐足。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衣服

看慣了絲巾當配飾的樣子,要把它送上C位?完全沒問題!高級玩家已經把絲巾當作衣服穿,雖然時髦獨特,但考驗你的心靈手巧。

紅藍CP又出來搶人眼球了!民族印花的紅藍兩條絲巾疊加綁在胸前,活生生一匹性感小野馬,這樣的抹胸獨一無二,度假旅行時足以讓你成為焦點。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這樣的絲巾裙子,又有多少人敢這麼穿呢?畢竟穿上了是要傾倒眾人、迷倒眾生的。不規則的層疊裙襬,在微風吹拂下隱約露出腿部曲線,製造出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祕感,色彩鮮豔光澤華麗的絲巾裙子在風中飄揚,宛如翩翩起舞的精靈,美麗大方,優雅迷人。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二十一世紀,絲巾革命仍在繼續。再過一個世紀絲巾會變成什麼樣,無人預知。但不可否認的是,絲巾經過了漫長的時間考驗,已經變成了一個文化符號,成為推動女性時尚進化史的重要擺渡人。

(文/肥貓花花)

"

#時尚上頭條#

厭倦了白T牛仔褲這一身單調無味的日常穿搭,想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嗎?除卻日常的項鍊、耳飾和手鍊等飾品,經常被忽略的絲巾也要列入必備單品名單。索然無味的日常裝,因著一方小小的絲巾點綴,足以讓你成為街頭上一道清新靚麗的風景,可降伏你躁動的心、可飽你眼福、更可迷倒萬千女性。從平民百姓到英國女王,似乎沒有人能抵抗住絲巾的誘惑。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我只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頂貝雷帽,一雙鞋,但卻有14條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率先在西方舞動

這條令萬千女性神魂顛倒的方寸絲巾,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布,那時候在埃及人身上的纏腰布、流蘇的長裙和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都可以找到絲巾的雛形。而現代絲巾起源於中世紀以前的北歐等地的布巾,最初主要用來禦寒。十六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布料的更替,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用,原本的保暖功能逐漸被輕薄棉質或細麻材質的裝飾性長巾所取代,有著蕾絲、刺繡、鑲邊等華麗設計的絲巾,開始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流行開來,併為貴族紳士、名媛淑女們所青睞,成為展現貴族風采的裝飾品。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到了工業革命後,曾是上流社會專屬的絲巾也開始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成為平民的選擇。而一直到了二十世紀,絲巾的迷人風尚才逐漸被全面地挖掘出來,日漸成為時尚圈的寵兒,並將女性的浪漫別緻、自信優雅展現出來。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西方長巾款式與東方絲綢的跨界組合

但是,與其說絲巾是西方世界的時尚產物,倒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締造。

雖然絲巾的雛形源於西方,但現代意義上絲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絲質的長巾開始被使用,跳脫出傳統披肩和頭巾的使用方式和固有形態,成為女孩們心愛的裝飾品登上時尚大舞臺。

而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早在1400多年前就成功地掀開了遮擋著東西兩屆的珠簾,將滿載著中華元素和特殊文化的、光澤鮮亮華麗的絲綢傳到西方,讓西方世界為止傾倒。絲綢在踏過萬水千山、歷經千年的風霜之後,終於在二十世紀和異國的絲巾款式一拍即合,在“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明相互滋養的紐帶落地生根,孕育成為了全球時尚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現代絲質絲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中華大地上同有舞動精靈

據史料考究,在古老的東方文明聖地,絲綢的發源地中國,其實也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絲巾的飾品“帔帛”,文獻上關於“帔”字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末,而到了秦漢至唐朝這一時期才是中國帔帛的真正開端。

唐代中期帔帛開始盛行,成為女式唐裝的點綴,或繞在肩上,搭在手臂上。唐代仕女們身著束胸拽地長裙,肩披彩帔,臂纏飄帶,垂墜而下的長帶隨著步伐飄逸靈動,輕薄的帔帛與華麗的服飾相互映襯, 虛實結合, 動靜相宜,宛若仙子一般。色彩繽紛的帔子使唐代女性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婦女柔美輕盈的身姿錦上添花,展現出雍容華貴的大唐風尚。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唐朝帔帛)

到了宋朝,女性已不再使用帔帛,帔帛逐漸演變為霞帔。霞帔,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這時候的霞帔,規整並且有厚度,呈立體狀,與大袖衫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帔帛也至此成功地禮服化,和大袖衫一起成為了妃嬪貴婦們的高級禮服,並隨其丈夫或兒子品級高低在刺繡紋樣而有所不同。《宋史·外戚傳一·劉文裕》中 "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 ,賜翠冠霞帔" 的這一幕,也表明了霞帔非恩賜不得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霞帔做為古代貴婦命服的組成部分之一,成為了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標誌。

元朝時,儘管仍有肩披帔帛者,但當時許多婦女已改用雲肩作為裝飾。而明代繼續沿用宋朝時的霞帔制度,皇后的常服通常會加飾“霞帔”。所謂“常服”並不是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出席各種禮儀場合的正式禮服。明代的霞帔狹窄如巾帶,其紋飾繁多、色彩華麗、構圖精緻,命婦的常服、霞帔、顏色、紋飾等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樣也成為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明代霞帔)

而清代較之明代在服飾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清代婦女的服飾基本上融合了滿、漢兩族的元素。滿族旗裝成為了正統服裝,漢族女性雖然保留了明代沿襲下來的雲肩,但清兵入關後霞帔逐漸消失。而旗袍作為清代后妃的常服,直身無領,穿著時通常會另外襯上一件"領衣",可隨時拆洗,不用領衣時,則往往會在頸間戴上一條長領子。載濤等在《清末貴族生活》中這樣寫道:“(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 這個時期的領巾,是一條大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繞一圈圍在脖子上,一頭藏進大襟裡,一頭自然垂墜而下,狀如圍巾,和現代流行的領帶及長巾有相似之處。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甄嬛傳》劇照,劇中可見領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

領巾是清宮劇的官方標配,從《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再到《如懿傳》都可以看見領巾作為配飾出現在嬪妃貴婦身上,而這樣的裝飾並不是沒有史料可考。清代《孝聖成皇后觀蓮圖》中,孝聖成皇后身著碧綠色襯衣,佩戴白色領巾,以粉色絹花作為頭飾點綴,看起來溫婉大方。而在《北平風俗類徵》服飾篇《領巾》中有這樣的記載,“羅巾護領以御風寒。”可見,中國領巾最初的作用也同西方的絲巾一般基於人的生理需求,用來禦寒。

而前段時間,周迅在《如懿傳》中飾演青櫻格格的少女時期,四十多歲的年齡飾演一個如花似玉的十幾歲少女本來就佈滿挑戰,又因其梳著長辮子和佩戴蝴蝶結長巾的少女造型並未曾在以往的任何清宮劇中出現過,引發了網友熱議。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宮劇《如懿傳》劇照)

難道是迅哥為了演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而有意用蝴蝶結長巾來掩飾頸紋?其實這樣的長巾造型,除了要塑造出一個未經世事、活潑靈動的少女形象,更多的是儘量還原歷史,我們在清朝賣往歐洲的的外銷畫裡就可以看到蝴蝶結長巾的造型。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清朝外銷畫)

一方小小的絲質絲巾,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東西方文化的滋養下,不斷變化著。從代表著女性社會權力地位的枷鎖,到現代女性裝扮自己、展現風采的飾品,以其別具一格的風采,幻化作舞動的精靈,踮著腳尖,旋轉,跳躍,譜寫出一首女性時尚進化史的讚歌,舞動出絲綢光澤鮮亮、飄逸靈動的萬種風情。

從十六十七世紀禦寒用的絲巾開始做裝飾起,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將近三百年的絲巾革命,絲巾從髮帶、領巾、髮飾,到披巾、服裝、腰帶,甚至是純粹的藝術品,在世人的智慧和審美之下,千變萬化,不斷展現出它的魅力。囊括了幾乎所有年齡層女性的喜愛,絲巾以其柔美飄逸、夢幻多變,使女性盡情展現出迷人的風采和獨立自信。

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怎麼才能展現女性最美風姿

絲巾從布料、款式到花紋,在女性身上變幻出成百上千種獨特的用法,從頭到腳,與女性的每寸肌膚親密無間,溫暖而又柔情。在大媽們的手中迎風飄揚,它可以帶來美與自信,微笑與歡樂,同樣也可以讓你魅力爆棚,變身時髦精。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相信以下幾種特別的絲巾打開方式,會讓你成為街上的焦點:

絲巾綁發

絲巾似乎可以掩飾內心的浮躁和潮熱,在熱浪中依舊助推女性變身成清爽飄逸、嫵媚靈動的精靈。

夏天當屬馬尾高高綁起的季節,綁上絲巾,垂墜下來的絲巾伴著走路的動感而隨著飄逸,迎著風肆意擺動而自由舒適,滿滿青春活力氣息溢屏而出。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意在點綴,讓整體的造型更加分,但要注意把握絲巾的尺寸,一般選擇30cm左右的尺寸就可以。過大的絲巾綁在頭髮上,會顯得鬆垮不說,還會使得身材比例不協調,看起來顯矮。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在挑選的時候也要注意絲巾的花紋和顏色,一般來說,亮色的絲巾為佳,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花紋的選擇則要根據衣服來搭配,印花上衣再配上印花絲巾就會“滿了”,遵循上簡下繁或者上繁下簡的搭配就不會出錯。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如果嫌棄垂落下來的長髮悶熱,像石原里美這樣的絲巾編髮既能滿足你的消暑需求,又能讓你跳脫出每天重複的單調發型,增添俏皮和新鮮感。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但是,髮量多的女生就要注意啦!頭髮太多可能會顯得你的辮子體積太大,給人一種厚重感。想不到髮量多也有煩惱吧?是時候為髮量少的女生正名了,絲巾髮型不僅可以在視覺上製造蓬鬆感,還會顯得更加立體有層次。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或許每個女孩都曾有一個俠客夢?丸子頭綁上絲巾,兩邊垂墜而下的絲巾隨風而動,瀟灑隨性,這樣的俠客造型有沒有牽動你的心?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但在絲巾綁丸子頭的時候,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這個髮型的精髓所在,頭髮要拉出來一點製造空氣蓬鬆感,才會顯得頭型更加飽滿,太規整的絲巾丸子頭則會顯得過於拘謹不自然。而胎毛劉海也是丸子頭的關鍵所在,既可以修飾臉型,又增加了一點靈動隨性。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手飾

絲巾綁在手上,有沒有覺得自己的手瞬間俏皮了許多?時髦?洋氣?奇葩?單看這張局部圖好像沒什麼感人的效果。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我們再來看看這張全身圖,點睛之筆的絲巾開始展現出它的魅力了。在萬物蕭條的冬天,周遭宛如失去了顏色一般,寒冷又冷清,這時候在手上繫上一條熱情的豔紅絲巾,和腳上的短靴形成呼應,成為寒冷冬日裡的一抹春色,足以讓街上的人為你駐足。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絲巾衣服

看慣了絲巾當配飾的樣子,要把它送上C位?完全沒問題!高級玩家已經把絲巾當作衣服穿,雖然時髦獨特,但考驗你的心靈手巧。

紅藍CP又出來搶人眼球了!民族印花的紅藍兩條絲巾疊加綁在胸前,活生生一匹性感小野馬,這樣的抹胸獨一無二,度假旅行時足以讓你成為焦點。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這樣的絲巾裙子,又有多少人敢這麼穿呢?畢竟穿上了是要傾倒眾人、迷倒眾生的。不規則的層疊裙襬,在微風吹拂下隱約露出腿部曲線,製造出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祕感,色彩鮮豔光澤華麗的絲巾裙子在風中飄揚,宛如翩翩起舞的精靈,美麗大方,優雅迷人。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二十一世紀,絲巾革命仍在繼續。再過一個世紀絲巾會變成什麼樣,無人預知。但不可否認的是,絲巾經過了漫長的時間考驗,已經變成了一個文化符號,成為推動女性時尚進化史的重要擺渡人。

(文/肥貓花花)

論一條絲巾的自我修養:在沉澱了千年之後終成奧黛麗赫本一生所愛

冷眼奢華觀察站 | iLuxureport

唯物質主義精神家園,中國第一個用谷歌眼鏡採訪的自媒體

在微信上搜索iLuxureport,與主頁君一起冷眼奢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