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世茂房地產:“併購王”重回“前十”'

"
"
三十而立世茂房地產:“併購王”重回“前十”

文 | 原創中心 劉瑩

9月3日,世茂房地產(下稱:世茂)發佈前8月經營簡報顯示,期內,世茂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額約1419億元,合約銷售面積789.1萬平方米,分別較去年同期上升41%及30%。5天前,世茂剛剛交付的中期業績單同樣亮眼,期內,世茂首次在半年內實現簽約銷售額突破千億,達到1003.4億元,同比增長38.7%,完成年度2100億元銷售目標的47.8%,在克而瑞發佈的百強房企銷售業績排行榜中位列第12位。

作為閩系房企的代表,世茂曾在2014年一度躍進行業8強之列,並在之後的多年規模失速,連續跌出前十。2017年,世茂首次躋身千億房企俱樂部,開啟了以“併購”方式進行的後千億時代規模狂奔,成為繼融創和陽光城之後的新晉“併購王”。“併購”的背後離不開世茂“重回前十”的目標,掌門人許世壇從不掩飾對於規模的渴望,且外界一度認為,“重回前十”該是世茂力所能及的事。

70%新增貨值靠“合作”

"
三十而立世茂房地產:“併購王”重回“前十”

文 | 原創中心 劉瑩

9月3日,世茂房地產(下稱:世茂)發佈前8月經營簡報顯示,期內,世茂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額約1419億元,合約銷售面積789.1萬平方米,分別較去年同期上升41%及30%。5天前,世茂剛剛交付的中期業績單同樣亮眼,期內,世茂首次在半年內實現簽約銷售額突破千億,達到1003.4億元,同比增長38.7%,完成年度2100億元銷售目標的47.8%,在克而瑞發佈的百強房企銷售業績排行榜中位列第12位。

作為閩系房企的代表,世茂曾在2014年一度躍進行業8強之列,並在之後的多年規模失速,連續跌出前十。2017年,世茂首次躋身千億房企俱樂部,開啟了以“併購”方式進行的後千億時代規模狂奔,成為繼融創和陽光城之後的新晉“併購王”。“併購”的背後離不開世茂“重回前十”的目標,掌門人許世壇從不掩飾對於規模的渴望,且外界一度認為,“重回前十”該是世茂力所能及的事。

70%新增貨值靠“合作”

三十而立世茂房地產:“併購王”重回“前十”

財報顯示,上半年,世茂共計新增60幅土地,新增建築面積141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2.7%,新增土地貨值約2500億元。其中,通過併購方式獲得的新增建築面積約900萬平方米,預計貢獻貨值1800億元,佔整體新增土地貨值的約72%,較2018年提升37個百分點。

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許世壇透露,世茂收併購獲取的項目很多並未公告,數量不止外界看到的這麼多,且其中不乏TOP10房企的身影。

3月以來,世茂累計耗資200億元先後從泰禾集團、萬通地產、明發集團、粵泰股份等多家房企手中接盤了20餘個項目。尤其是,在世茂收購的泰禾位於南昌的4個項目、漳州1個項目、杭州2個項目、蘇州1個項目、廣州1個項目以及佛山1個項目的部分股權併購行為中,超77億元的收購款為處於債務壓力下“大甩賣”回款的泰禾提供了燃眉之急,充當了泰禾的“白衣騎士”。

大手筆“併購”行為為世茂贏得了“併購王”的稱號,但是,許榮茂並不喜歡這個稱號。他表示,“新晉併購王是媒體說的,我們並不希望被這麼定義”,“世茂的一系列收併購動作實際是一種‘合作共贏”,“世茂對於土地併購也是有要求的,併購項目的稅後利潤(率)要達到10~12個百分點,毛利(率)接近30%,下半年我們會更加謹慎,對項目的利潤回報要求更高”。

“併購”獲取土地的方式降低了世茂的拿地成本,期內,世茂的平均拿地成本僅為5581元/平方米,同比下降6%。但是,收併購過程中,優質資產和盤活難度大的項目往往會捆綁在一起一攬子銷售,這也帶來不確定性的風險。以世茂與粵泰合作的五個項目為例,5項目均涉及了訴訟查封事項,並且恆昇天鵝灣、粵泰天鵝灣、中浩豐三個項目還存在部分股權轉讓問題。

回款的50%用來拿項目

"
三十而立世茂房地產:“併購王”重回“前十”

文 | 原創中心 劉瑩

9月3日,世茂房地產(下稱:世茂)發佈前8月經營簡報顯示,期內,世茂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額約1419億元,合約銷售面積789.1萬平方米,分別較去年同期上升41%及30%。5天前,世茂剛剛交付的中期業績單同樣亮眼,期內,世茂首次在半年內實現簽約銷售額突破千億,達到1003.4億元,同比增長38.7%,完成年度2100億元銷售目標的47.8%,在克而瑞發佈的百強房企銷售業績排行榜中位列第12位。

作為閩系房企的代表,世茂曾在2014年一度躍進行業8強之列,並在之後的多年規模失速,連續跌出前十。2017年,世茂首次躋身千億房企俱樂部,開啟了以“併購”方式進行的後千億時代規模狂奔,成為繼融創和陽光城之後的新晉“併購王”。“併購”的背後離不開世茂“重回前十”的目標,掌門人許世壇從不掩飾對於規模的渴望,且外界一度認為,“重回前十”該是世茂力所能及的事。

70%新增貨值靠“合作”

三十而立世茂房地產:“併購王”重回“前十”

財報顯示,上半年,世茂共計新增60幅土地,新增建築面積141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2.7%,新增土地貨值約2500億元。其中,通過併購方式獲得的新增建築面積約900萬平方米,預計貢獻貨值1800億元,佔整體新增土地貨值的約72%,較2018年提升37個百分點。

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許世壇透露,世茂收併購獲取的項目很多並未公告,數量不止外界看到的這麼多,且其中不乏TOP10房企的身影。

3月以來,世茂累計耗資200億元先後從泰禾集團、萬通地產、明發集團、粵泰股份等多家房企手中接盤了20餘個項目。尤其是,在世茂收購的泰禾位於南昌的4個項目、漳州1個項目、杭州2個項目、蘇州1個項目、廣州1個項目以及佛山1個項目的部分股權併購行為中,超77億元的收購款為處於債務壓力下“大甩賣”回款的泰禾提供了燃眉之急,充當了泰禾的“白衣騎士”。

大手筆“併購”行為為世茂贏得了“併購王”的稱號,但是,許榮茂並不喜歡這個稱號。他表示,“新晉併購王是媒體說的,我們並不希望被這麼定義”,“世茂的一系列收併購動作實際是一種‘合作共贏”,“世茂對於土地併購也是有要求的,併購項目的稅後利潤(率)要達到10~12個百分點,毛利(率)接近30%,下半年我們會更加謹慎,對項目的利潤回報要求更高”。

“併購”獲取土地的方式降低了世茂的拿地成本,期內,世茂的平均拿地成本僅為5581元/平方米,同比下降6%。但是,收併購過程中,優質資產和盤活難度大的項目往往會捆綁在一起一攬子銷售,這也帶來不確定性的風險。以世茂與粵泰合作的五個項目為例,5項目均涉及了訴訟查封事項,並且恆昇天鵝灣、粵泰天鵝灣、中浩豐三個項目還存在部分股權轉讓問題。

回款的50%用來拿項目

三十而立世茂房地產:“併購王”重回“前十”

談及下半年的拿地規劃,許世壇表示,“世茂基本會將回款的50%用來拿地,等於銷售額的40%左右,未來,世茂還將會按照回款的50%去拿項目”。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經歷了連續三年的下滑之後,世茂的庫存物業正在持續回升。截至6月30日,世茂的庫存物業面積為666萬平方米,相比2018年末上漲27%,其中,已竣工庫存151萬平方米,較期初上漲12%。

不同於庫存物業面積的上漲,世茂的可售資源去化率卻在大幅下降,財報顯示,上半年,其可售資源去化率僅45.5%,相比去年全年65%的平均去化率下降19.5個百分點。

對於世茂的新增土儲進行城市層級的劃分發現,上半年,世茂在一線城市的新增建築面積佔比為11%,土地成本佔比21%;二線城市建築面積佔比46%,土地成本佔比40%;強三四線城市建築面積佔比23%,土地成本佔比26%;其他三四線城市建築面積佔比20%,土地成本13%。其中,世茂表現最活躍的區域當屬二級城市,而重倉加碼的區域則是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新增建築面積佔比達到了43%。

2015年以來開啟的三四線城市火熱的棚改行情,曾吸引了諸多堅守一二線城市的房企迅速進入三四線,並催生了中樑、祥生、碧桂園等一系列房企的規模快速增長。但是,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房屋定調“房住不炒”、“迴歸理性”,棚改退潮,三四線樓市逐漸降溫,房企逐漸形成了“撤離三四線”的共識。

穆迪助理副總裁楊昱穎表示,2018~2020年這3年的棚改目標已經從2015~2017年的1800萬套下調至1500萬套。此外,政府正在限制住房庫存低的城市使用貨幣化補償,以遏制房價上漲,這兩項變化將削弱三四線城市的住房需求。

不僅如此,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年6月底的時間內,世茂一直“逆勢”加大在三四線城市的佈局。因此,克而瑞提醒,在棚改熱度降溫以及部分三四線城市需求透支的背景下,世茂的此番操作明顯略晚,應謹防出現此前面臨的庫存去化難題。

以“併購”的姿勢迴歸“前十”

"
三十而立世茂房地產:“併購王”重回“前十”

文 | 原創中心 劉瑩

9月3日,世茂房地產(下稱:世茂)發佈前8月經營簡報顯示,期內,世茂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額約1419億元,合約銷售面積789.1萬平方米,分別較去年同期上升41%及30%。5天前,世茂剛剛交付的中期業績單同樣亮眼,期內,世茂首次在半年內實現簽約銷售額突破千億,達到1003.4億元,同比增長38.7%,完成年度2100億元銷售目標的47.8%,在克而瑞發佈的百強房企銷售業績排行榜中位列第12位。

作為閩系房企的代表,世茂曾在2014年一度躍進行業8強之列,並在之後的多年規模失速,連續跌出前十。2017年,世茂首次躋身千億房企俱樂部,開啟了以“併購”方式進行的後千億時代規模狂奔,成為繼融創和陽光城之後的新晉“併購王”。“併購”的背後離不開世茂“重回前十”的目標,掌門人許世壇從不掩飾對於規模的渴望,且外界一度認為,“重回前十”該是世茂力所能及的事。

70%新增貨值靠“合作”

三十而立世茂房地產:“併購王”重回“前十”

財報顯示,上半年,世茂共計新增60幅土地,新增建築面積141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2.7%,新增土地貨值約2500億元。其中,通過併購方式獲得的新增建築面積約900萬平方米,預計貢獻貨值1800億元,佔整體新增土地貨值的約72%,較2018年提升37個百分點。

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許世壇透露,世茂收併購獲取的項目很多並未公告,數量不止外界看到的這麼多,且其中不乏TOP10房企的身影。

3月以來,世茂累計耗資200億元先後從泰禾集團、萬通地產、明發集團、粵泰股份等多家房企手中接盤了20餘個項目。尤其是,在世茂收購的泰禾位於南昌的4個項目、漳州1個項目、杭州2個項目、蘇州1個項目、廣州1個項目以及佛山1個項目的部分股權併購行為中,超77億元的收購款為處於債務壓力下“大甩賣”回款的泰禾提供了燃眉之急,充當了泰禾的“白衣騎士”。

大手筆“併購”行為為世茂贏得了“併購王”的稱號,但是,許榮茂並不喜歡這個稱號。他表示,“新晉併購王是媒體說的,我們並不希望被這麼定義”,“世茂的一系列收併購動作實際是一種‘合作共贏”,“世茂對於土地併購也是有要求的,併購項目的稅後利潤(率)要達到10~12個百分點,毛利(率)接近30%,下半年我們會更加謹慎,對項目的利潤回報要求更高”。

“併購”獲取土地的方式降低了世茂的拿地成本,期內,世茂的平均拿地成本僅為5581元/平方米,同比下降6%。但是,收併購過程中,優質資產和盤活難度大的項目往往會捆綁在一起一攬子銷售,這也帶來不確定性的風險。以世茂與粵泰合作的五個項目為例,5項目均涉及了訴訟查封事項,並且恆昇天鵝灣、粵泰天鵝灣、中浩豐三個項目還存在部分股權轉讓問題。

回款的50%用來拿項目

三十而立世茂房地產:“併購王”重回“前十”

談及下半年的拿地規劃,許世壇表示,“世茂基本會將回款的50%用來拿地,等於銷售額的40%左右,未來,世茂還將會按照回款的50%去拿項目”。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經歷了連續三年的下滑之後,世茂的庫存物業正在持續回升。截至6月30日,世茂的庫存物業面積為666萬平方米,相比2018年末上漲27%,其中,已竣工庫存151萬平方米,較期初上漲12%。

不同於庫存物業面積的上漲,世茂的可售資源去化率卻在大幅下降,財報顯示,上半年,其可售資源去化率僅45.5%,相比去年全年65%的平均去化率下降19.5個百分點。

對於世茂的新增土儲進行城市層級的劃分發現,上半年,世茂在一線城市的新增建築面積佔比為11%,土地成本佔比21%;二線城市建築面積佔比46%,土地成本佔比40%;強三四線城市建築面積佔比23%,土地成本佔比26%;其他三四線城市建築面積佔比20%,土地成本13%。其中,世茂表現最活躍的區域當屬二級城市,而重倉加碼的區域則是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新增建築面積佔比達到了43%。

2015年以來開啟的三四線城市火熱的棚改行情,曾吸引了諸多堅守一二線城市的房企迅速進入三四線,並催生了中樑、祥生、碧桂園等一系列房企的規模快速增長。但是,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房屋定調“房住不炒”、“迴歸理性”,棚改退潮,三四線樓市逐漸降溫,房企逐漸形成了“撤離三四線”的共識。

穆迪助理副總裁楊昱穎表示,2018~2020年這3年的棚改目標已經從2015~2017年的1800萬套下調至1500萬套。此外,政府正在限制住房庫存低的城市使用貨幣化補償,以遏制房價上漲,這兩項變化將削弱三四線城市的住房需求。

不僅如此,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年6月底的時間內,世茂一直“逆勢”加大在三四線城市的佈局。因此,克而瑞提醒,在棚改熱度降溫以及部分三四線城市需求透支的背景下,世茂的此番操作明顯略晚,應謹防出現此前面臨的庫存去化難題。

以“併購”的姿勢迴歸“前十”

三十而立世茂房地產:“併購王”重回“前十”

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許世壇

中期業績會中,許世壇對於“重回前十”的態度是,“內部沒有這樣的想法,主要看市場情況。前進一名或兩名沒考慮那麼多,行業前20也就是20%左右的增速,如果其他房企在增速20%,那我們希望自己可以達到40%甚至更高,反正我們就是要進步,就是要超過同等級同體量的企業”。

儘管沒有直接回答,但是從徐世壇對世茂的下一步規劃中,便可讀出其對規模的訴求。他表示,“世茂將在第三季度完成去年全年業績,僅需完成37%的去化便可實現2100億的目標,下半年,世茂可售資源超過3000億,若保持上半年50%的去化率,下半年將實現超過1500億銷售額,全年將超過2500億,增速超40%”。

2012年,許世壇從父親許榮茂手中接過“接力棒”走向臺前,制定了快速去化的戰略,並提出了“3年後世茂將達千億規模”的目標。

但是,繼2014年以707.8億元的銷售金額躋身行業前十之後,世茂一度規模失速,甚至,有連續四年的時間業績增長基本停滯。中報數據顯示,2013-2016年世茂的合約銷售額分別為670億元、700億元、670元和680億元,平均複合增長率僅1%,而同時期行業的平均增長率則為27%。

2017年,世茂實現銷售額突破千億,重回規模賽道,但這並未讓其在排名上有所突破,時至今日,世茂鎖定的最好成績依然是在2014年的行業第8位。

能否成功迴歸前十,還要看財務數字上的表現。上半年,世茂實現銷售額1003.4億元位列克而瑞規模排行榜榜單第12位,而招商蛇口及龍湖集團,則分別以1011.92億元和1056.2億元的銷售額位列榜單第11位和第10位,二者與世茂的銷售額差額是8.52億元和52.8億元,差距不大。

銷售增速方面,前6月,行業排名前10的房企中,中海地產銷售增速最快,同比增幅為28.7%;排名前20的房企平均增速為28.7%,百強房企平均增速僅4%,排在世茂之前的招商蛇口和龍湖集團的銷售額同比增速為34.75%和8.8%,均低於世茂近39%的同比漲幅,衝刺前十,世茂具備競爭力。

對於完成年度目標,許世壇相對樂觀,“上半年,規模排名前20的房企增速在12%,世茂的銷售同比增速為39%,今年世茂的可售貨值超4000億元,按53%去化率即可保障年度2100億元目標的實現”。

但是,實際上,世茂的整體銷售情況並非全面樂觀。期內,世茂實現銷售面積為55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3%,增速較2018年同期回落43.2個百分點;毛利潤率和歸屬母公司核心淨利潤率為30.1%和13.7%,較2018年同期下滑0.9個百分點和0.6個百分點,盈利能力下降。

此外,近期大規模的收購和擴張,也引發了外界對於世茂資金鍊及債務的關注。截至6月底,世茂的負債總額約3047億元,同比增長32.5%。其中,流動負債總額約2143億元,同比增長39%,非流動負債總額約903.88億元,同比增長19.12%。

資產負債率方面,世茂也達到了近年來的最高值。據財報,2017年上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的三年間,世茂房地產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5.76%、68.94%和73.25%,呈持續走高態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