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太多,你就輸了

釋際醒 易筋經 一念驚嬋 2019-05-01

萬物皆流,萬事始於行動

老話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但是現代社會的許多人,做一件事會思慮很久,一般而言,常常會有這樣的想法:會遇到什麼困難?如果失敗了會怎麼樣?別人是怎麼看我的?

然後和自己說:“要不就不去做,要做就一定做好。”等別人已經在路上時,自己在準備。等別人已經回來時,自己還沒出發。

想到最後,安慰自己:讓我再準備一段時間吧!

其實,只要開始了、行動了,就已經搶先站在了起跑線上。光想不開始,等於沒開始。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做不成。

世上還有另外一類人,他們的宗旨是我幹起來,然後缺啥補啥,有什麼不完美的地方再去填補。

他們不像前者那樣個性穩重,不做沒有把握的事。他們一旦想好了,就決定去做,不做心裡難受。每走一步,覺得距離事情就近一分,心裡就安寧一點。

世上沒有萬事俱備的一刻,每個人沒有完全預測一切的能力,萬物皆流,沒有哪一件事、哪一個人會在原地等你完全準備好,所以心動不如行動。

想得太多,你就輸了

知行合一,為者常成

生活中,可能經常會看到一些道理,看後覺得明白了,過幾天就完全忘了。看到下一個道理,又恍然大悟,過幾天又沒反應了。

幾乎是陷入“天天恍然大悟,一直原地踏步”的怪圈。

就像我在學習寫作的時候,很認真地聽老師講課,也很用心地去做筆記,不停地列出任務清單,更新清單,但是很少去應用筆記上的內容。

所以,寫作水平一直不見提升。歸根結底,看似認真的我,其實浪費了太多時間,雖然把筆記做得漂漂亮亮,卻忘了自己的目的——應用

後來才真正知道,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思考”,還有“體驗”。“知”和“行”是兩條腿,知行合一才會往前走。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最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我們完全相信某個理論,之後懶於查找相關資料深入理解,加上不知世事的稚嫩,又不諳社會的百態,從而陷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狀態中。

只有把不懂的理論通過不斷實踐、不斷摸索,拋開世俗的一切,正確地理解事物的本來,才能達到真正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每個人都應當拒絕清談、不務虛功、不棄微末。

想得太多,你就輸了

沒有最好,合適就好

感情也一樣,不是等到你變得完美無缺的時候才可以追求心愛的人。

感情裡,沒有最好,合適就好。也許當你真正變得十分優秀的時候,那個原來你喜歡的人早已另尋新歡了。也許在你不敢表白的時候,你的競爭對手早已先下手為強了。

沒有誰會一成不變,永遠站在原地等你。

就像遊坦之成了丐幫幫主,修習了《易筋經》,甚至為阿紫付出了眼睛,但阿紫寧可把眼睛還他也不要他。

再如黃裳想破盡天下武功,再出去找人報仇。等研究出一切武功的破法後,四十年過去了,敵人也死絕了。

很贊同一句話:“感情不是一塊兒金槍魚找另一塊兒金槍魚,而是金槍魚找合適的醋板,是羊肉湯找合適的饃,是一杯葡萄酒找合適的奶酪,是一碗麵找合適的肉臊子。”

只要合適了,就是最好的。但前提條件是,你要敢於邁出步伐。

想得太多,你就輸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