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10.希波戰爭

發生時間:公元前492~前479年

發生地點:希臘境內

交戰雙方:希臘VS波斯

"

TOP10.希波戰爭

發生時間:公元前492~前479年

發生地點:希臘境內

交戰雙方:希臘VS波斯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戰爭起因:

公元前500年,起義首先在米利都爆發,接著迅速波及到小亞細亞其他希臘城邦。波斯皇帝調動大軍前去鎮壓。在殘酷的鎮壓面前,起義者頑強抵抗,但終因力量懸殊而遭受失敗。公元前492年夏,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歐亞兩洲大規模國際戰爭——希臘、波斯戰爭爆發了。

戰爭經過:

公元前6世紀,興起於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波斯帝國,經過半個世紀的積極擴張,到大流士一世繼位時已發展為一個東起印度河、西至小亞細亞、地跨亞非兩大洲的奴隸制大帝國。公元前514年,大流士侵佔了愛琴海北岸的色雷斯一帶,希臘半島已形成數以百計的奴隸制城邦,其中雅典和斯巴達最為強大。

希波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歐亞兩洲大規模國際戰爭。這場戰爭前後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結束時間為公元前449年,結果是希臘城邦國家和制度得以倖存下來,而波斯帝國卻從此一蹶不振。

希波戰爭對歷史的意義:

希臘人在戰爭中的勝利首先歸因於戰爭對他們而言所具有的正義性,從而激發起他們的巨大愛國熱情,促使各邦內部和各邦之間緊密團結;同時也由於希臘重裝步兵和軍艦技術上的優勢以及將領的正確指揮。希臘人維護了國家的獨立,併為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戰爭進程和結局對雅典城邦制度的發展和雅典的對外擴張影響尤深,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和奴隸制的發展。希波戰爭所造成的希臘政治格局,對於後來希臘歷史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TOP9.拿破崙戰爭

發生時間:1803-1815

發生地點:歐洲

交戰雙方:法國、歐洲反法同盟

"

TOP10.希波戰爭

發生時間:公元前492~前479年

發生地點:希臘境內

交戰雙方:希臘VS波斯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戰爭起因:

公元前500年,起義首先在米利都爆發,接著迅速波及到小亞細亞其他希臘城邦。波斯皇帝調動大軍前去鎮壓。在殘酷的鎮壓面前,起義者頑強抵抗,但終因力量懸殊而遭受失敗。公元前492年夏,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歐亞兩洲大規模國際戰爭——希臘、波斯戰爭爆發了。

戰爭經過:

公元前6世紀,興起於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波斯帝國,經過半個世紀的積極擴張,到大流士一世繼位時已發展為一個東起印度河、西至小亞細亞、地跨亞非兩大洲的奴隸制大帝國。公元前514年,大流士侵佔了愛琴海北岸的色雷斯一帶,希臘半島已形成數以百計的奴隸制城邦,其中雅典和斯巴達最為強大。

希波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歐亞兩洲大規模國際戰爭。這場戰爭前後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結束時間為公元前449年,結果是希臘城邦國家和制度得以倖存下來,而波斯帝國卻從此一蹶不振。

希波戰爭對歷史的意義:

希臘人在戰爭中的勝利首先歸因於戰爭對他們而言所具有的正義性,從而激發起他們的巨大愛國熱情,促使各邦內部和各邦之間緊密團結;同時也由於希臘重裝步兵和軍艦技術上的優勢以及將領的正確指揮。希臘人維護了國家的獨立,併為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戰爭進程和結局對雅典城邦制度的發展和雅典的對外擴張影響尤深,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和奴隸制的發展。希波戰爭所造成的希臘政治格局,對於後來希臘歷史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TOP9.拿破崙戰爭

發生時間:1803-1815

發生地點:歐洲

交戰雙方:法國、歐洲反法同盟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這場戰爭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在1812年侵俄慘敗後,國勢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隨著拿破崙在滑鐵盧敗北,各交戰國簽訂巴黎條約後,拿破崙戰爭於1815年11月20日結束。

戰爭經過:

拿破崙戰爭主要有這幾大戰役:

1.馬倫哥戰役:馬倫哥會戰(Bataille de Marengo,1800年6月14日),為法國與奧地利帝國於第二次反法同盟時期的一場戰役。法軍由當時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的拿破崙領軍,拿破崙於此役的勝利,不僅保住了法國的革命政權,也是拿破崙畢生最引以為傲的一次勝利。

2.奧斯特利茨戰役:奧斯特里茨戰役又作奧斯特利茨戰役,因參戰方為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奧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二世,所以又稱“三皇之戰”

3.耶拿戰役:1806年10月初,不倫瑞克公爵指揮的普魯士-薩克森聯軍(10萬餘人)在耶拿和魏瑪地域設防。拿破崙軍隊(15萬餘人)由班貝克、拜羅伊特地域向前推進,企圖前出至對方的翼側和後方。

4.弗裡德蘭戰役:弗裡德蘭戰役爆發於1807年,它是法軍與第四次反法聯盟軍隊在弗裡德蘭的決定性勝利戰役。從此拿破崙勝利的光環又多了一顆明珠。

5.遠征俄羅斯:1812年6月24日夜間,不可一世的法皇拿破崙,突然向俄國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法軍迅速向俄國腹地進軍,很快佔領了維爾諾、明斯克、波洛茨克等地。

6.萊比錫戰役:、拿破崙以十八萬人與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及其他各國三十萬聯軍苦戰,最後敗陣。拿破崙敗返萊茵河西岸,最後返回巴黎。隔年元老院宣告廢除拿破崙的帝位。整場戰役下來,反法聯盟死傷約5.4萬人,法軍約死傷3.7萬人。萊比錫戰役是拿破崙戰爭中最激烈的戰役。

7.滑鐵盧戰役: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軍隊同英普軍隊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滑鐵盧戰役。由於這場戰役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後世的人們常常用來形容遭遇慘敗。

拿破崙戰爭對歷史的意義:

拿破崙戰爭在摧毀歐洲封建秩序和封建制度以及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方面,在歷史上起過巨大的進步作用。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拿破崙戰爭還具有保衛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成果,並把法國革命思想和革命制度推行到歐洲,破壞歐洲的封建秩序,動搖歐洲的封建制度,為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發展創造前提的作用。

TOP8.布匿戰爭

發生時間:公元前264

發生地點:非洲,伊比利亞,意大利,高盧,西地中海

交戰雙方:羅馬共和國,迦太基

"

TOP10.希波戰爭

發生時間:公元前492~前479年

發生地點:希臘境內

交戰雙方:希臘VS波斯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戰爭起因:

公元前500年,起義首先在米利都爆發,接著迅速波及到小亞細亞其他希臘城邦。波斯皇帝調動大軍前去鎮壓。在殘酷的鎮壓面前,起義者頑強抵抗,但終因力量懸殊而遭受失敗。公元前492年夏,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歐亞兩洲大規模國際戰爭——希臘、波斯戰爭爆發了。

戰爭經過:

公元前6世紀,興起於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波斯帝國,經過半個世紀的積極擴張,到大流士一世繼位時已發展為一個東起印度河、西至小亞細亞、地跨亞非兩大洲的奴隸制大帝國。公元前514年,大流士侵佔了愛琴海北岸的色雷斯一帶,希臘半島已形成數以百計的奴隸制城邦,其中雅典和斯巴達最為強大。

希波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歐亞兩洲大規模國際戰爭。這場戰爭前後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結束時間為公元前449年,結果是希臘城邦國家和制度得以倖存下來,而波斯帝國卻從此一蹶不振。

希波戰爭對歷史的意義:

希臘人在戰爭中的勝利首先歸因於戰爭對他們而言所具有的正義性,從而激發起他們的巨大愛國熱情,促使各邦內部和各邦之間緊密團結;同時也由於希臘重裝步兵和軍艦技術上的優勢以及將領的正確指揮。希臘人維護了國家的獨立,併為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戰爭進程和結局對雅典城邦制度的發展和雅典的對外擴張影響尤深,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和奴隸制的發展。希波戰爭所造成的希臘政治格局,對於後來希臘歷史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TOP9.拿破崙戰爭

發生時間:1803-1815

發生地點:歐洲

交戰雙方:法國、歐洲反法同盟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這場戰爭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在1812年侵俄慘敗後,國勢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隨著拿破崙在滑鐵盧敗北,各交戰國簽訂巴黎條約後,拿破崙戰爭於1815年11月20日結束。

戰爭經過:

拿破崙戰爭主要有這幾大戰役:

1.馬倫哥戰役:馬倫哥會戰(Bataille de Marengo,1800年6月14日),為法國與奧地利帝國於第二次反法同盟時期的一場戰役。法軍由當時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的拿破崙領軍,拿破崙於此役的勝利,不僅保住了法國的革命政權,也是拿破崙畢生最引以為傲的一次勝利。

2.奧斯特利茨戰役:奧斯特里茨戰役又作奧斯特利茨戰役,因參戰方為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奧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二世,所以又稱“三皇之戰”

3.耶拿戰役:1806年10月初,不倫瑞克公爵指揮的普魯士-薩克森聯軍(10萬餘人)在耶拿和魏瑪地域設防。拿破崙軍隊(15萬餘人)由班貝克、拜羅伊特地域向前推進,企圖前出至對方的翼側和後方。

4.弗裡德蘭戰役:弗裡德蘭戰役爆發於1807年,它是法軍與第四次反法聯盟軍隊在弗裡德蘭的決定性勝利戰役。從此拿破崙勝利的光環又多了一顆明珠。

5.遠征俄羅斯:1812年6月24日夜間,不可一世的法皇拿破崙,突然向俄國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法軍迅速向俄國腹地進軍,很快佔領了維爾諾、明斯克、波洛茨克等地。

6.萊比錫戰役:、拿破崙以十八萬人與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及其他各國三十萬聯軍苦戰,最後敗陣。拿破崙敗返萊茵河西岸,最後返回巴黎。隔年元老院宣告廢除拿破崙的帝位。整場戰役下來,反法聯盟死傷約5.4萬人,法軍約死傷3.7萬人。萊比錫戰役是拿破崙戰爭中最激烈的戰役。

7.滑鐵盧戰役: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軍隊同英普軍隊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滑鐵盧戰役。由於這場戰役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後世的人們常常用來形容遭遇慘敗。

拿破崙戰爭對歷史的意義:

拿破崙戰爭在摧毀歐洲封建秩序和封建制度以及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方面,在歷史上起過巨大的進步作用。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拿破崙戰爭還具有保衛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成果,並把法國革命思想和革命制度推行到歐洲,破壞歐洲的封建秩序,動搖歐洲的封建制度,為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發展創造前提的作用。

TOP8.布匿戰爭

發生時間:公元前264

發生地點:非洲,伊比利亞,意大利,高盧,西地中海

交戰雙方:羅馬共和國,迦太基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布匿戰爭是指古羅馬與迦太基兩個古代地中海世界最強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爭奪地中海世界的霸權,而展開的長達一百多年的爭霸戰爭,因羅馬人亦稱迦太基人為布匿人,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被稱做布匿戰爭。

戰爭經過:

第一次布匿戰爭: 第一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主要戰場在西西里島及其附近海域。公元前264年,地處意大利、西西里海峽要地的麥散那城邦由於僱傭兵起義,麥散那向迦太基和羅馬兩方求救。迦太基和羅馬先後派兵前來干預,雙方為各自利益互不相讓,終於導致了第一次布匿戰爭的爆發。

第二次布匿戰爭: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戰爭是古羅馬和迦太基之間三次布匿戰爭中最長也最有名的一場戰爭,前後共作戰16年。羅馬最終取得第二次布匿戰爭的最後勝利。因為這次戰爭始終於漢尼拔的活動為線索,所以這次戰爭也被稱做“漢尼拔戰爭”。

第三次布匿戰爭:第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第三次布匿戰爭是古羅馬和迦太基之間三次布匿戰爭中最後最短的戰爭,作戰三年。

戰爭結果:

迦太基失敗。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人同羅馬人簽訂了條款苛刻的和約。根據和約規定,迦太基撤離西班牙、地中海諸島,迦太基人失去阿非利加以外的一切領地,並完全解除武裝、自衛隊不得赴海外作戰,將整個艦隊交給羅馬,且任何自衛戰爭必須先和羅馬協商等,並償付鉅額戰爭賠款。

戰爭對歷史的影響:

布匿戰爭是羅馬征服地中海世界最為關鍵的戰爭,是羅馬由弱轉強的重大轉折,使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主,也是導致羅馬共和國興旺的最終原因。戰爭的勝利使得經濟結構、階級關係和道德風尚等領域的重大變化。這對羅馬奴隸佔有制社會內部階級關係的變化、經濟的發展以及地中海地區後來的歷史命運,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TOP7.英法百年戰爭

發生時間:1337年 - 1453

發生地點:法國和低地國家

交戰雙方:法國、蘇格蘭英格蘭、勃艮第

"

TOP10.希波戰爭

發生時間:公元前492~前479年

發生地點:希臘境內

交戰雙方:希臘VS波斯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戰爭起因:

公元前500年,起義首先在米利都爆發,接著迅速波及到小亞細亞其他希臘城邦。波斯皇帝調動大軍前去鎮壓。在殘酷的鎮壓面前,起義者頑強抵抗,但終因力量懸殊而遭受失敗。公元前492年夏,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歐亞兩洲大規模國際戰爭——希臘、波斯戰爭爆發了。

戰爭經過:

公元前6世紀,興起於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波斯帝國,經過半個世紀的積極擴張,到大流士一世繼位時已發展為一個東起印度河、西至小亞細亞、地跨亞非兩大洲的奴隸制大帝國。公元前514年,大流士侵佔了愛琴海北岸的色雷斯一帶,希臘半島已形成數以百計的奴隸制城邦,其中雅典和斯巴達最為強大。

希波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歐亞兩洲大規模國際戰爭。這場戰爭前後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結束時間為公元前449年,結果是希臘城邦國家和制度得以倖存下來,而波斯帝國卻從此一蹶不振。

希波戰爭對歷史的意義:

希臘人在戰爭中的勝利首先歸因於戰爭對他們而言所具有的正義性,從而激發起他們的巨大愛國熱情,促使各邦內部和各邦之間緊密團結;同時也由於希臘重裝步兵和軍艦技術上的優勢以及將領的正確指揮。希臘人維護了國家的獨立,併為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戰爭進程和結局對雅典城邦制度的發展和雅典的對外擴張影響尤深,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和奴隸制的發展。希波戰爭所造成的希臘政治格局,對於後來希臘歷史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TOP9.拿破崙戰爭

發生時間:1803-1815

發生地點:歐洲

交戰雙方:法國、歐洲反法同盟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這場戰爭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在1812年侵俄慘敗後,國勢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隨著拿破崙在滑鐵盧敗北,各交戰國簽訂巴黎條約後,拿破崙戰爭於1815年11月20日結束。

戰爭經過:

拿破崙戰爭主要有這幾大戰役:

1.馬倫哥戰役:馬倫哥會戰(Bataille de Marengo,1800年6月14日),為法國與奧地利帝國於第二次反法同盟時期的一場戰役。法軍由當時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的拿破崙領軍,拿破崙於此役的勝利,不僅保住了法國的革命政權,也是拿破崙畢生最引以為傲的一次勝利。

2.奧斯特利茨戰役:奧斯特里茨戰役又作奧斯特利茨戰役,因參戰方為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奧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二世,所以又稱“三皇之戰”

3.耶拿戰役:1806年10月初,不倫瑞克公爵指揮的普魯士-薩克森聯軍(10萬餘人)在耶拿和魏瑪地域設防。拿破崙軍隊(15萬餘人)由班貝克、拜羅伊特地域向前推進,企圖前出至對方的翼側和後方。

4.弗裡德蘭戰役:弗裡德蘭戰役爆發於1807年,它是法軍與第四次反法聯盟軍隊在弗裡德蘭的決定性勝利戰役。從此拿破崙勝利的光環又多了一顆明珠。

5.遠征俄羅斯:1812年6月24日夜間,不可一世的法皇拿破崙,突然向俄國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法軍迅速向俄國腹地進軍,很快佔領了維爾諾、明斯克、波洛茨克等地。

6.萊比錫戰役:、拿破崙以十八萬人與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及其他各國三十萬聯軍苦戰,最後敗陣。拿破崙敗返萊茵河西岸,最後返回巴黎。隔年元老院宣告廢除拿破崙的帝位。整場戰役下來,反法聯盟死傷約5.4萬人,法軍約死傷3.7萬人。萊比錫戰役是拿破崙戰爭中最激烈的戰役。

7.滑鐵盧戰役: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軍隊同英普軍隊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滑鐵盧戰役。由於這場戰役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後世的人們常常用來形容遭遇慘敗。

拿破崙戰爭對歷史的意義:

拿破崙戰爭在摧毀歐洲封建秩序和封建制度以及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方面,在歷史上起過巨大的進步作用。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拿破崙戰爭還具有保衛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成果,並把法國革命思想和革命制度推行到歐洲,破壞歐洲的封建秩序,動搖歐洲的封建制度,為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發展創造前提的作用。

TOP8.布匿戰爭

發生時間:公元前264

發生地點:非洲,伊比利亞,意大利,高盧,西地中海

交戰雙方:羅馬共和國,迦太基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布匿戰爭是指古羅馬與迦太基兩個古代地中海世界最強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爭奪地中海世界的霸權,而展開的長達一百多年的爭霸戰爭,因羅馬人亦稱迦太基人為布匿人,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被稱做布匿戰爭。

戰爭經過:

第一次布匿戰爭: 第一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主要戰場在西西里島及其附近海域。公元前264年,地處意大利、西西里海峽要地的麥散那城邦由於僱傭兵起義,麥散那向迦太基和羅馬兩方求救。迦太基和羅馬先後派兵前來干預,雙方為各自利益互不相讓,終於導致了第一次布匿戰爭的爆發。

第二次布匿戰爭: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戰爭是古羅馬和迦太基之間三次布匿戰爭中最長也最有名的一場戰爭,前後共作戰16年。羅馬最終取得第二次布匿戰爭的最後勝利。因為這次戰爭始終於漢尼拔的活動為線索,所以這次戰爭也被稱做“漢尼拔戰爭”。

第三次布匿戰爭:第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第三次布匿戰爭是古羅馬和迦太基之間三次布匿戰爭中最後最短的戰爭,作戰三年。

戰爭結果:

迦太基失敗。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人同羅馬人簽訂了條款苛刻的和約。根據和約規定,迦太基撤離西班牙、地中海諸島,迦太基人失去阿非利加以外的一切領地,並完全解除武裝、自衛隊不得赴海外作戰,將整個艦隊交給羅馬,且任何自衛戰爭必須先和羅馬協商等,並償付鉅額戰爭賠款。

戰爭對歷史的影響:

布匿戰爭是羅馬征服地中海世界最為關鍵的戰爭,是羅馬由弱轉強的重大轉折,使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主,也是導致羅馬共和國興旺的最終原因。戰爭的勝利使得經濟結構、階級關係和道德風尚等領域的重大變化。這對羅馬奴隸佔有制社會內部階級關係的變化、經濟的發展以及地中海地區後來的歷史命運,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TOP7.英法百年戰爭

發生時間:1337年 - 1453

發生地點:法國和低地國家

交戰雙方:法國、蘇格蘭英格蘭、勃艮第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

TOP10.希波戰爭

發生時間:公元前492~前479年

發生地點:希臘境內

交戰雙方:希臘VS波斯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戰爭起因:

公元前500年,起義首先在米利都爆發,接著迅速波及到小亞細亞其他希臘城邦。波斯皇帝調動大軍前去鎮壓。在殘酷的鎮壓面前,起義者頑強抵抗,但終因力量懸殊而遭受失敗。公元前492年夏,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歐亞兩洲大規模國際戰爭——希臘、波斯戰爭爆發了。

戰爭經過:

公元前6世紀,興起於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波斯帝國,經過半個世紀的積極擴張,到大流士一世繼位時已發展為一個東起印度河、西至小亞細亞、地跨亞非兩大洲的奴隸制大帝國。公元前514年,大流士侵佔了愛琴海北岸的色雷斯一帶,希臘半島已形成數以百計的奴隸制城邦,其中雅典和斯巴達最為強大。

希波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歐亞兩洲大規模國際戰爭。這場戰爭前後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結束時間為公元前449年,結果是希臘城邦國家和制度得以倖存下來,而波斯帝國卻從此一蹶不振。

希波戰爭對歷史的意義:

希臘人在戰爭中的勝利首先歸因於戰爭對他們而言所具有的正義性,從而激發起他們的巨大愛國熱情,促使各邦內部和各邦之間緊密團結;同時也由於希臘重裝步兵和軍艦技術上的優勢以及將領的正確指揮。希臘人維護了國家的獨立,併為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戰爭進程和結局對雅典城邦制度的發展和雅典的對外擴張影響尤深,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和奴隸制的發展。希波戰爭所造成的希臘政治格局,對於後來希臘歷史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TOP9.拿破崙戰爭

發生時間:1803-1815

發生地點:歐洲

交戰雙方:法國、歐洲反法同盟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這場戰爭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在1812年侵俄慘敗後,國勢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隨著拿破崙在滑鐵盧敗北,各交戰國簽訂巴黎條約後,拿破崙戰爭於1815年11月20日結束。

戰爭經過:

拿破崙戰爭主要有這幾大戰役:

1.馬倫哥戰役:馬倫哥會戰(Bataille de Marengo,1800年6月14日),為法國與奧地利帝國於第二次反法同盟時期的一場戰役。法軍由當時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的拿破崙領軍,拿破崙於此役的勝利,不僅保住了法國的革命政權,也是拿破崙畢生最引以為傲的一次勝利。

2.奧斯特利茨戰役:奧斯特里茨戰役又作奧斯特利茨戰役,因參戰方為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奧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二世,所以又稱“三皇之戰”

3.耶拿戰役:1806年10月初,不倫瑞克公爵指揮的普魯士-薩克森聯軍(10萬餘人)在耶拿和魏瑪地域設防。拿破崙軍隊(15萬餘人)由班貝克、拜羅伊特地域向前推進,企圖前出至對方的翼側和後方。

4.弗裡德蘭戰役:弗裡德蘭戰役爆發於1807年,它是法軍與第四次反法聯盟軍隊在弗裡德蘭的決定性勝利戰役。從此拿破崙勝利的光環又多了一顆明珠。

5.遠征俄羅斯:1812年6月24日夜間,不可一世的法皇拿破崙,突然向俄國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法軍迅速向俄國腹地進軍,很快佔領了維爾諾、明斯克、波洛茨克等地。

6.萊比錫戰役:、拿破崙以十八萬人與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及其他各國三十萬聯軍苦戰,最後敗陣。拿破崙敗返萊茵河西岸,最後返回巴黎。隔年元老院宣告廢除拿破崙的帝位。整場戰役下來,反法聯盟死傷約5.4萬人,法軍約死傷3.7萬人。萊比錫戰役是拿破崙戰爭中最激烈的戰役。

7.滑鐵盧戰役: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軍隊同英普軍隊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滑鐵盧戰役。由於這場戰役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後世的人們常常用來形容遭遇慘敗。

拿破崙戰爭對歷史的意義:

拿破崙戰爭在摧毀歐洲封建秩序和封建制度以及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方面,在歷史上起過巨大的進步作用。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拿破崙戰爭還具有保衛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成果,並把法國革命思想和革命制度推行到歐洲,破壞歐洲的封建秩序,動搖歐洲的封建制度,為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發展創造前提的作用。

TOP8.布匿戰爭

發生時間:公元前264

發生地點:非洲,伊比利亞,意大利,高盧,西地中海

交戰雙方:羅馬共和國,迦太基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布匿戰爭是指古羅馬與迦太基兩個古代地中海世界最強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爭奪地中海世界的霸權,而展開的長達一百多年的爭霸戰爭,因羅馬人亦稱迦太基人為布匿人,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被稱做布匿戰爭。

戰爭經過:

第一次布匿戰爭: 第一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主要戰場在西西里島及其附近海域。公元前264年,地處意大利、西西里海峽要地的麥散那城邦由於僱傭兵起義,麥散那向迦太基和羅馬兩方求救。迦太基和羅馬先後派兵前來干預,雙方為各自利益互不相讓,終於導致了第一次布匿戰爭的爆發。

第二次布匿戰爭: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戰爭是古羅馬和迦太基之間三次布匿戰爭中最長也最有名的一場戰爭,前後共作戰16年。羅馬最終取得第二次布匿戰爭的最後勝利。因為這次戰爭始終於漢尼拔的活動為線索,所以這次戰爭也被稱做“漢尼拔戰爭”。

第三次布匿戰爭:第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第三次布匿戰爭是古羅馬和迦太基之間三次布匿戰爭中最後最短的戰爭,作戰三年。

戰爭結果:

迦太基失敗。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人同羅馬人簽訂了條款苛刻的和約。根據和約規定,迦太基撤離西班牙、地中海諸島,迦太基人失去阿非利加以外的一切領地,並完全解除武裝、自衛隊不得赴海外作戰,將整個艦隊交給羅馬,且任何自衛戰爭必須先和羅馬協商等,並償付鉅額戰爭賠款。

戰爭對歷史的影響:

布匿戰爭是羅馬征服地中海世界最為關鍵的戰爭,是羅馬由弱轉強的重大轉折,使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主,也是導致羅馬共和國興旺的最終原因。戰爭的勝利使得經濟結構、階級關係和道德風尚等領域的重大變化。這對羅馬奴隸佔有制社會內部階級關係的變化、經濟的發展以及地中海地區後來的歷史命運,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TOP7.英法百年戰爭

發生時間:1337年 - 1453

發生地點:法國和低地國家

交戰雙方:法國、蘇格蘭英格蘭、勃艮第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國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第,於1337年 - 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

戰爭起因

百年戰爭產生的原因錯綜複雜,包含國家間政治、經濟、社會、國際關係等各種因素。儘管通常認為百年戰爭始於1337年,但在此之前法國和英國早已累積多年恩怨。

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

1337年愛德華三世稱王法蘭西,腓力六世則宣佈收回英國在法境內的全部領土,派兵佔領耶訥,戰爭遂起。

這場戰爭除王位繼承原因外,還為了爭奪在法境內的富庶的佛蘭德和阿基坦地區。佛蘭德爾地區為了保持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反法政策,承認愛德華三世為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使英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深。這也是導致戰爭發生的一個基本原因。

戰爭經過:

(一)第一階段

1337年─1360年之間,英法爭奪佛蘭德斯和基恩。1340年,英軍在斯呂斯海戰打敗法軍,奪得制海權,防制法軍渡海入侵。1356年,英格蘭再度進攻,奪取法國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隨即在普瓦捷戰役以相同戰術再次獲勝。法國王室則承受英軍橫徵暴斂、國家經濟崩潰、平民起義反抗等內外煎熬,情勢非常不利。

(二)第二階段

1360年─1400年之間,法王查理五世展開報仇,欲奪回被侵佔的領土。他重組軍隊,。他改革內政。機成熟後,突襲和游擊戰術攻擊英軍,在多場戰役大敗英軍。1380年,英軍已退守沿海域。英王擔心丟失全部領地,乃與法國簽署停戰協定,僅保留波爾多、巴約納、佈雷斯特、瑟堡、加萊五個海港,和波爾多與巴約納間的部份地區。

(三)第三階段

1415年─1429年之間,法國勃艮地、阿曼雅克兩派發生內訌,農民市民也起義反抗,英然而,英法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卻於 1422年同年去逝。兩方新王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為爭奪法國王位,再度交火。由於爭奪王位鬥爭(1422—1423年)加劇,法國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處境十分困難。捐、稅和賠款沉重地壓在英佔區的居民的身上。因此,對法國來說,爭奪王位的戰爭已轉變為民族解放戰爭。百年戰爭進入第四階段。

(四)第四階段

1429年─1453年之間,法國人民不堪英軍壓迫,各方紛紛反抗,1437年,法軍光復首都巴黎。1441年,收復香檳地區。1450年,解放曼恩和諾曼底。1453年,奪回吉耶訥。1453年 10月19日,波爾多的英軍投降,法國收復加萊除外的全部領土。1558年,法軍攻陷加萊,英格蘭失去在歐洲大陸最後一個城市,百年戰爭結束

戰爭對歷史的影響:

百年戰爭的進行對交戰雙方的武器裝備、戰術思想、軍事體制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TOP6.安史之亂

發生時間: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

發生地點:中國北方至中原

交戰雙方:唐帝國內部

"

TOP10.希波戰爭

發生時間:公元前492~前479年

發生地點:希臘境內

交戰雙方:希臘VS波斯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戰爭起因:

公元前500年,起義首先在米利都爆發,接著迅速波及到小亞細亞其他希臘城邦。波斯皇帝調動大軍前去鎮壓。在殘酷的鎮壓面前,起義者頑強抵抗,但終因力量懸殊而遭受失敗。公元前492年夏,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歐亞兩洲大規模國際戰爭——希臘、波斯戰爭爆發了。

戰爭經過:

公元前6世紀,興起於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波斯帝國,經過半個世紀的積極擴張,到大流士一世繼位時已發展為一個東起印度河、西至小亞細亞、地跨亞非兩大洲的奴隸制大帝國。公元前514年,大流士侵佔了愛琴海北岸的色雷斯一帶,希臘半島已形成數以百計的奴隸制城邦,其中雅典和斯巴達最為強大。

希波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歐亞兩洲大規模國際戰爭。這場戰爭前後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結束時間為公元前449年,結果是希臘城邦國家和制度得以倖存下來,而波斯帝國卻從此一蹶不振。

希波戰爭對歷史的意義:

希臘人在戰爭中的勝利首先歸因於戰爭對他們而言所具有的正義性,從而激發起他們的巨大愛國熱情,促使各邦內部和各邦之間緊密團結;同時也由於希臘重裝步兵和軍艦技術上的優勢以及將領的正確指揮。希臘人維護了國家的獨立,併為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戰爭進程和結局對雅典城邦制度的發展和雅典的對外擴張影響尤深,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和奴隸制的發展。希波戰爭所造成的希臘政治格局,對於後來希臘歷史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TOP9.拿破崙戰爭

發生時間:1803-1815

發生地點:歐洲

交戰雙方:法國、歐洲反法同盟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這場戰爭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在1812年侵俄慘敗後,國勢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隨著拿破崙在滑鐵盧敗北,各交戰國簽訂巴黎條約後,拿破崙戰爭於1815年11月20日結束。

戰爭經過:

拿破崙戰爭主要有這幾大戰役:

1.馬倫哥戰役:馬倫哥會戰(Bataille de Marengo,1800年6月14日),為法國與奧地利帝國於第二次反法同盟時期的一場戰役。法軍由當時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的拿破崙領軍,拿破崙於此役的勝利,不僅保住了法國的革命政權,也是拿破崙畢生最引以為傲的一次勝利。

2.奧斯特利茨戰役:奧斯特里茨戰役又作奧斯特利茨戰役,因參戰方為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奧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二世,所以又稱“三皇之戰”

3.耶拿戰役:1806年10月初,不倫瑞克公爵指揮的普魯士-薩克森聯軍(10萬餘人)在耶拿和魏瑪地域設防。拿破崙軍隊(15萬餘人)由班貝克、拜羅伊特地域向前推進,企圖前出至對方的翼側和後方。

4.弗裡德蘭戰役:弗裡德蘭戰役爆發於1807年,它是法軍與第四次反法聯盟軍隊在弗裡德蘭的決定性勝利戰役。從此拿破崙勝利的光環又多了一顆明珠。

5.遠征俄羅斯:1812年6月24日夜間,不可一世的法皇拿破崙,突然向俄國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法軍迅速向俄國腹地進軍,很快佔領了維爾諾、明斯克、波洛茨克等地。

6.萊比錫戰役:、拿破崙以十八萬人與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及其他各國三十萬聯軍苦戰,最後敗陣。拿破崙敗返萊茵河西岸,最後返回巴黎。隔年元老院宣告廢除拿破崙的帝位。整場戰役下來,反法聯盟死傷約5.4萬人,法軍約死傷3.7萬人。萊比錫戰役是拿破崙戰爭中最激烈的戰役。

7.滑鐵盧戰役: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軍隊同英普軍隊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滑鐵盧戰役。由於這場戰役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後世的人們常常用來形容遭遇慘敗。

拿破崙戰爭對歷史的意義:

拿破崙戰爭在摧毀歐洲封建秩序和封建制度以及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方面,在歷史上起過巨大的進步作用。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拿破崙戰爭還具有保衛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成果,並把法國革命思想和革命制度推行到歐洲,破壞歐洲的封建秩序,動搖歐洲的封建制度,為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發展創造前提的作用。

TOP8.布匿戰爭

發生時間:公元前264

發生地點:非洲,伊比利亞,意大利,高盧,西地中海

交戰雙方:羅馬共和國,迦太基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布匿戰爭是指古羅馬與迦太基兩個古代地中海世界最強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爭奪地中海世界的霸權,而展開的長達一百多年的爭霸戰爭,因羅馬人亦稱迦太基人為布匿人,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被稱做布匿戰爭。

戰爭經過:

第一次布匿戰爭: 第一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主要戰場在西西里島及其附近海域。公元前264年,地處意大利、西西里海峽要地的麥散那城邦由於僱傭兵起義,麥散那向迦太基和羅馬兩方求救。迦太基和羅馬先後派兵前來干預,雙方為各自利益互不相讓,終於導致了第一次布匿戰爭的爆發。

第二次布匿戰爭: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戰爭是古羅馬和迦太基之間三次布匿戰爭中最長也最有名的一場戰爭,前後共作戰16年。羅馬最終取得第二次布匿戰爭的最後勝利。因為這次戰爭始終於漢尼拔的活動為線索,所以這次戰爭也被稱做“漢尼拔戰爭”。

第三次布匿戰爭:第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第三次布匿戰爭是古羅馬和迦太基之間三次布匿戰爭中最後最短的戰爭,作戰三年。

戰爭結果:

迦太基失敗。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人同羅馬人簽訂了條款苛刻的和約。根據和約規定,迦太基撤離西班牙、地中海諸島,迦太基人失去阿非利加以外的一切領地,並完全解除武裝、自衛隊不得赴海外作戰,將整個艦隊交給羅馬,且任何自衛戰爭必須先和羅馬協商等,並償付鉅額戰爭賠款。

戰爭對歷史的影響:

布匿戰爭是羅馬征服地中海世界最為關鍵的戰爭,是羅馬由弱轉強的重大轉折,使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主,也是導致羅馬共和國興旺的最終原因。戰爭的勝利使得經濟結構、階級關係和道德風尚等領域的重大變化。這對羅馬奴隸佔有制社會內部階級關係的變化、經濟的發展以及地中海地區後來的歷史命運,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TOP7.英法百年戰爭

發生時間:1337年 - 1453

發生地點:法國和低地國家

交戰雙方:法國、蘇格蘭英格蘭、勃艮第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國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第,於1337年 - 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

戰爭起因

百年戰爭產生的原因錯綜複雜,包含國家間政治、經濟、社會、國際關係等各種因素。儘管通常認為百年戰爭始於1337年,但在此之前法國和英國早已累積多年恩怨。

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

1337年愛德華三世稱王法蘭西,腓力六世則宣佈收回英國在法境內的全部領土,派兵佔領耶訥,戰爭遂起。

這場戰爭除王位繼承原因外,還為了爭奪在法境內的富庶的佛蘭德和阿基坦地區。佛蘭德爾地區為了保持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反法政策,承認愛德華三世為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使英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深。這也是導致戰爭發生的一個基本原因。

戰爭經過:

(一)第一階段

1337年─1360年之間,英法爭奪佛蘭德斯和基恩。1340年,英軍在斯呂斯海戰打敗法軍,奪得制海權,防制法軍渡海入侵。1356年,英格蘭再度進攻,奪取法國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隨即在普瓦捷戰役以相同戰術再次獲勝。法國王室則承受英軍橫徵暴斂、國家經濟崩潰、平民起義反抗等內外煎熬,情勢非常不利。

(二)第二階段

1360年─1400年之間,法王查理五世展開報仇,欲奪回被侵佔的領土。他重組軍隊,。他改革內政。機成熟後,突襲和游擊戰術攻擊英軍,在多場戰役大敗英軍。1380年,英軍已退守沿海域。英王擔心丟失全部領地,乃與法國簽署停戰協定,僅保留波爾多、巴約納、佈雷斯特、瑟堡、加萊五個海港,和波爾多與巴約納間的部份地區。

(三)第三階段

1415年─1429年之間,法國勃艮地、阿曼雅克兩派發生內訌,農民市民也起義反抗,英然而,英法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卻於 1422年同年去逝。兩方新王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為爭奪法國王位,再度交火。由於爭奪王位鬥爭(1422—1423年)加劇,法國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處境十分困難。捐、稅和賠款沉重地壓在英佔區的居民的身上。因此,對法國來說,爭奪王位的戰爭已轉變為民族解放戰爭。百年戰爭進入第四階段。

(四)第四階段

1429年─1453年之間,法國人民不堪英軍壓迫,各方紛紛反抗,1437年,法軍光復首都巴黎。1441年,收復香檳地區。1450年,解放曼恩和諾曼底。1453年,奪回吉耶訥。1453年 10月19日,波爾多的英軍投降,法國收復加萊除外的全部領土。1558年,法軍攻陷加萊,英格蘭失去在歐洲大陸最後一個城市,百年戰爭結束

戰爭對歷史的影響:

百年戰爭的進行對交戰雙方的武器裝備、戰術思想、軍事體制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TOP6.安史之亂

發生時間: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

發生地點:中國北方至中原

交戰雙方:唐帝國內部

世界史上10大戰爭!(一)感受戰爭的恐怖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也促使唐代開始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由於發起反唐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安史之亂是中華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這場歷時八年,席捲半壁江山的戰火不僅成為唐朝的轉折點,更是整個中華文明由開放轉向保守的轉折點。

戰爭起因:

安史之亂起於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結束於763年(唐代宗寶應元年)前後近八年之久.這次歷史事件,是當時社會各種矛盾所促成的,對唐朝後期的影響尤其巨大。

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等。

戰爭經過:玄宗晚年,也就是天寶年間,已經失去了開元年間的進取心,朝政腐敗,任用奸臣,如李林輔,楊國忠等人.結果導致軍閥擁兵自重.安祿山就是其中之一.於是他乘中原地區兵力空虛,發動了叛亂.

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當時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逃或降。天寶十五年佔領長安、洛陽,進入安史之亂的最高峰。

史思明繼承了叛軍的軍隊,繼續發動叛亂.可是他犯了和安祿山一樣的錯誤,不喜長子,喜幼子.結果他和安一樣,被兒子所殺,他的兒子史朝義所殺,史朝義繼任大燕皇帝,由於史朝義殺父不被其他叛軍擁戴,結果叛軍內部紛爭,屢被唐軍所敗.,直到763年,田承嗣獻莫州投降,送史朝義母親及妻子於唐軍。史朝義率五千騎逃往范陽,史朝義部下李懷仙獻范陽投降。史朝義無路可走,於林中自縊死,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

戰爭對歷史的影響:

安史之亂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其影響大致可以分為下列幾點∶

一。從經濟情況上看,殘酷的戰爭嚴重破壞了開元盛世留下的物質基礎。唐朝官方掌握的人口銳減到原來的三分之一,大量人口為了逃避封建官府的徭役賦稅,紛紛投靠地方地主或者歸入僧籍,因為,唐朝的佛廟寺院不需要承擔賦稅。唐朝掌握的財政稅收大量減少,唐朝原有的財政賦稅體系受到了嚴重衝擊。

二。 從政治軍事格局上看,八年的平叛戰爭更是改變了唐朝的政治軍事格局。傳統的封建君主專制體系逐漸演變成為了以長安天子為核心的中央體系和以河北為代表的地方體系並存的格局。唐朝廷在名義上統治藩鎮,管理藩鎮的具體事務。甚至很難自由調動節度使的的職務1,儼然成為獨立王國。

三。 從國際形勢上來看,邊疆軍隊大多被調去平定叛亂,遊牧民族不斷蠶食我國邊境,邊疆形勢日益危急。唐朝無法再對西北屏障安西北庭進行的有效管理,早已臣服的西陲小國也乘機脫離唐朝控制,絲綢之路被截斷。遊牧民族利用中央政府和安史叛軍的對立長驅直入內地,嚴重破壞內地經濟,民族矛盾上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