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帶娃連上廁所都沒時間,她帶5個娃卻能考上哈佛,怎麼做到的?

時間管理 哈佛大學 美國 日本 親子溝通如何說 2017-05-27

導言:每一位媽媽都應該學會時間管理

作者:澄澈Zoe


新手媽媽最大的感觸和改變可能是,“當媽的不用睡覺,全靠一口仙氣吊著”;

過了哺乳期,媽媽們得在閨蜜路人眼中“一看就是當媽的”,和老人親戚口中“就不像個當媽的”之間平衡,可打扮健身和做輔食陪娃都要時間啊;

如果還在職場打拼,有點事業心,一邊牽掛家裡一邊和單身同事加班加點,就怕領導同事覺得“當媽了也就這樣了”;

萬一你還想自我成長,提升學歷、考些證書、爭取斜槓、活出自我……對不起,你的仙氣已欠費……

讓我們來看看一位日本媽媽——吉田醫生,帶5個娃,醫生狗(指工作之累),考哈佛碩士,繼而醫學博士,到處演講,她怎麼能做到的?

她出版的書《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簡直是媽媽們的仙氣充值大法。

你帶娃連上廁所都沒時間,她帶5個娃卻能考上哈佛,怎麼做到的?

一、優秀是一種傳承

這本書裡有許許多多時間管理的小祕方一一和你分享,不過,任何祕方都易得,唯貴在堅持。

堅持需要目標,需要動力,其實,不是推崇做一個“什麼都想要”的女人,沒有哈佛的憧憬,也沒有事業野心,甚至無所謂捯飭自己,都沒有關係,對於同是媽媽的我們來說,還可以有個小目標——傳承優秀,先成為你希望孩子成為的人,才能讓你的孩子成為你希望的樣子。

希望孩子熱愛學習,自己得先學起來,無論學什麼都好,烹飪、插花、油畫、寫作、瑜伽、插畫、PPT、演講……重要的是一份專注、毅力和終身成長的心。

吉田醫生自己的媽媽至今仍是一位優秀的職業女性,也養育著多個孩子,在她媽媽的那個年代,兼顧家庭與事業更加需要勇氣。也就是媽媽的這種示範,吉田醫生才勇往直前。

一天清晨,吉田醫生在看書,她的大女兒靜靜地站在身邊,目光奕奕地說,媽媽,我以後也要考哈佛,也要做一個像媽媽這樣的人!

對媽媽來說,還有比這更好的鼓勵和目標嗎?

二、不事事追求完美

要想做好大事,就要降低小事的標準。

Zoe有位朋友,天天吐槽老公不幹活,但是他老公每次想幹活,都會被她數落……於是他老公連奶瓶都不會洗。

吉田醫生和她的母親都堅持父親也參與到育兒工作中來,對老公總是鼓勵有加,並感謝他的付出。於是吉田醫生的爸爸練就一手拿書看,一手摺紙尿褲的絕招。而吉田醫生的老公,即使給孩子衣服穿反了,洗過的碗筷又要重新洗一遍,她也心懷包容,給巨嬰成長的空間。

其實,完美的媽媽,是對孩子的一種壓力。

要想人生豐富,就要放棄完美主義。

如果很想參加一場晚上7點到9點的讀書會,但又必須在晚上8點前回到家陪孩子。會怎麼選擇?

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放棄。但吉田醫生卻去了,她只參加了40分鐘的讀書會,但“有40分鐘的收穫,比完全沒去強太多了”。

想多元利用時間的媽媽們要把完美主義放到一邊,把“非要完成、完美”改成“做一點是一點”,就會有新突破。
你帶娃連上廁所都沒時間,她帶5個娃卻能考上哈佛,怎麼做到的?

三、時間的單位價值無限

吉田醫生說,沒有時間,別想or,要想and。

大多數人沒有5個娃,但一手抱磚一手抱娃的非全職媽媽,時間管理很重要,再沒事業心,至少也希望一邊柴米油鹽一邊詩酒茶,時間哪裡來呢?

時間的價值體現在用狀態最好的時間做最重要的事,提升時間密度。

有個實驗是,在一個罐子裡要裝滿大石頭,小石頭,小沙粒,如果你先裝小沙粒,小石頭,大石頭就塞不下了。

所以,人生最重要的事應該先做,這是你的“大石頭”,在你狀態最好的時間做;

接著是不得不做的那些急事和你特別需要寵愛自己的事是“小石頭”;

最後,小沙粒就是不容小覷的碎片時間,時間的總量有限,偉人也沒有25小時,用好碎片時間最提升單位的時間價值。

Zoe對此頗有心得,上下班路上聽微課,陪孩子睡覺時心裡構思文章,一邊給孩子洗澡一邊講故事。

每個人每個階段的一分鐘時間價值都是不同的,比如你全情投入的一分鐘,發呆的一分鐘,享受的一分鐘,抱怨的一分鐘,因為狀態或是用途不一而時間價值大不同。

不過Zoe的“大石頭”玩得不夠好,愛睡懶覺,然後熬夜做重要的事,這最傷仙氣了,還處在三天兩頭地下決心改正階段。

吉田醫生每晚9點陪孩子入睡,每天凌晨3點起床,3—6點是她的唸書時間。

四、打掉情緒小怪獸

前面說到Zoe三天兩頭下決心,真的,我們常常會下決心做一件事,但常常一會兒為小煩惱憂心,打亂陣腳;一會兒被小貪慾迷惑,玩樂優先。這些小煩惱小貪慾就像時不時冒出的小怪獸,讓我們心煩意亂,鬥志耗盡。

容易達成目標的人,都有堅定的信念和穩定的情緒。所以,張羅情緒,比張羅時間和金錢更重要。

為此,吉田醫生列出“在意事項清單”,專注處理之,別讓小壓抑奪走超乎想像的大能量,每逢必須專心的時候,真正礙事的通常不是大煩惱,而是些小細節。

五、有舍才有得

做家務是日本主婦的重要工作。很多日本人都認為每頓豐富營養才算做飯,家裡纖塵不染才算乾淨,孩子一定要親手帶大才會長得好,等等。

吉田醫生也曾這麼認為,請保姆像話嗎?女兒會不會難過?而且也沒富裕到可以請保姆的地步……但請了保姆之後,她發現這是“別人的常識”,作為家庭主婦,她可以、也應該“自訂規矩”。

只要給孩子選好食材、和保姆溝通好煮法,難道不比自己每天急急忙忙買菜親自下廚好嗎?結果吃飯時間延遲,難得做出一桌菜卻要催孩子狼吞虎嚥。

與其這樣,不如請人做飯,空下時間不疾不徐地和孩子一起享受美味佳餚,一家人開開心心地交流。這樣的時光更加充實,也更有意義。”

當然,每天的18-20點的親子時間,吉田醫生是不會缺席的,並且高質量陪伴。

媽媽的時間,是用來做“他人無法替代”的事。

吉田醫生一開始也認為金錢不允許,那是因為把時間和人生質量看得不值錢。

後來,她甚至為了看書而買貴一點的車票。比如,在普通車上要站二十分鐘,耗費時間精力,不如花錢坐貴一點的新幹線,舒服坐著,就能用通勤的時間讀書。人生,永遠是有舍才有得。
你帶娃連上廁所都沒時間,她帶5個娃卻能考上哈佛,怎麼做到的?

六、越自由越一事無成

時間自由是個陷阱。人,越是時間不自由,越有想幹大事的衝勁。

吉田醫生說,如果一天24小時全由她自己支配,她應該不會有這麼多想法,喝喝咖啡,看看書,打發日子就過去了。每當時間緊迫,人更有爆發力,這股能量一定要好好利用起來,不能浪費了。——拖延症患者Zoe深有感觸

時間緊迫到什麼地步呢?

準備考哈佛的時候,吉田醫生每週末都去圖書館學習,三歲的大女兒跟丈夫在繪本專區玩,她揹著一歲的二女兒,在閱覽室做題庫。

但二女兒不可能讓她乖乖背一上午,不是手舞足蹈,就是咿咿呀呀。因為擔心吵到旁人,吉田穗波只好拿著單字卡,在圖書館走來走去,分散女兒的注意力。

好不容易二女兒安靜了,馬上換大女兒跑來說肚子餓,她就要出去買飯糰或麵包,帶孩子到公園吃完。

所以,吉田醫生的“週末圖書館學習之旅”總是斷斷續續的,但她沒有放棄,總安慰自己“有進步就好”,週末本來就應該陪孩子,能讀個兩三頁很該慶幸了。而且,她認為,有時候就是因為時間短,反而能快速進入專注狀態,讓學習更有效率。

而抨擊吉田醫生不顧家不管孩子的人也可以歇歇了。

七、時間管理是人生管理

也許你看完本文,會說,幹嘛要活得那麼累呢?我就是個凡人,不想飛昇上神,不用充值仙氣。

的確,人生不可能每個時期都是這個“and”狀態,有時,簡單、專注,才更長久。

可是,當“媽媽”,有時不得不進入“and”的狀態,因為你總有自己的人生,小到讀幾本書,旅幾次遊。

我想,吉田醫生寫的這本書初衷,真的不是想給媽媽們壓力,也不是樹立“什麼都想要”的樣本,而是給我們看到一種可能,當媽媽也可以實現自己願望的無限可能。同時,摒棄以下幾種思維:

“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你還不給我好好讀書,對得起我嗎?”自己飛不動,下個蛋希望他高飛?

“她工作這麼拼,當媽肯定不稱職;她這麼顧家,哪有精力高效率工作。”人家的效率和你的不一樣好伐?

“哪有什麼兼顧,不過是他人的犧牲。”如果爸爸帶娃也算犧牲的話……

時間管理就是人生管理,太快無故事,太慢無人生。

願你仙氣滿滿,過想要的人生。


作者簡介:澄澈Zoe,美國正面管教認證講師、鼓勵諮詢師、繪畫心理分析諮詢師

品讀“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一起探討有品質的親子溝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