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面對浩如煙海的詩詞

只愛讀那些辭藻華麗的句子

而有些初看不夠搶眼的篇目

則被我們擱置一旁

歲月輪轉,而今識盡愁滋味

在某個瞬間,恍然驚覺——

那些當時覺得“不過爾爾”的詩詞

竟有著令人潸然淚下的力量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面對浩如煙海的詩詞

只愛讀那些辭藻華麗的句子

而有些初看不夠搶眼的篇目

則被我們擱置一旁

歲月輪轉,而今識盡愁滋味

在某個瞬間,恍然驚覺——

那些當時覺得“不過爾爾”的詩詞

竟有著令人潸然淚下的力量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韻譯: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將至,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意譯: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

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裡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詩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選擇和巧妙安排。全詩表情達意主要靠三個意象(新酒、火爐、暮雪)的組合來完成。

這首五絕小詩寫得非常有情趣,通過對飲酒環境和外面天氣的描寫,反覆渲染飲酒氣氛,自然引出最後一句,寫得韻味無窮,同時,其中也蘊含了詩人和劉十九的深厚情誼。我們可以想象,劉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詩後,定然是立刻欣然而來,兩人痛快暢飲,也許此時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但屋內卻是溫暖、明亮,是多麼溫馨愜意,令人身心俱醉。整首詩語言簡練含蓄,又餘味無窮。

作品充滿了生活的情調,淺進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

小的時候,下雪對我們來說,

意味著打雪仗、堆雪人兒;

長大以後,經歷過雪夜獨行的孤寂,

才開始羨慕千年前的溫馨場景……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面對浩如煙海的詩詞

只愛讀那些辭藻華麗的句子

而有些初看不夠搶眼的篇目

則被我們擱置一旁

歲月輪轉,而今識盡愁滋味

在某個瞬間,恍然驚覺——

那些當時覺得“不過爾爾”的詩詞

竟有著令人潸然淚下的力量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韻譯: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將至,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意譯: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

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裡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詩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選擇和巧妙安排。全詩表情達意主要靠三個意象(新酒、火爐、暮雪)的組合來完成。

這首五絕小詩寫得非常有情趣,通過對飲酒環境和外面天氣的描寫,反覆渲染飲酒氣氛,自然引出最後一句,寫得韻味無窮,同時,其中也蘊含了詩人和劉十九的深厚情誼。我們可以想象,劉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詩後,定然是立刻欣然而來,兩人痛快暢飲,也許此時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但屋內卻是溫暖、明亮,是多麼溫馨愜意,令人身心俱醉。整首詩語言簡練含蓄,又餘味無窮。

作品充滿了生活的情調,淺進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

小的時候,下雪對我們來說,

意味著打雪仗、堆雪人兒;

長大以後,經歷過雪夜獨行的孤寂,

才開始羨慕千年前的溫馨場景……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元稹《行宮》

譯文:

曾經富麗堂皇的古行宮已是一片荒涼冷落,宮中豔麗的花兒在寂寞寥落中開放。

倖存的幾個滿頭白髮的宮女,閒坐無事只能談論著玄宗軼事。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象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來評價很高。王建的《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都是長達千字左右的宏篇鉅製,詳盡地描述了唐玄宗時代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感嘆興亡。總結教訓,內容廣博而深刻。元稹這首小詩總共不過二十個字,能入選《唐詩三百首》,與這些長篇鉅作比美,可謂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小的時候,這首詩是百無聊賴的場景;

長大以後,這二十字是盛唐永逝的悲歌!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面對浩如煙海的詩詞

只愛讀那些辭藻華麗的句子

而有些初看不夠搶眼的篇目

則被我們擱置一旁

歲月輪轉,而今識盡愁滋味

在某個瞬間,恍然驚覺——

那些當時覺得“不過爾爾”的詩詞

竟有著令人潸然淚下的力量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韻譯: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將至,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意譯: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

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裡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詩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選擇和巧妙安排。全詩表情達意主要靠三個意象(新酒、火爐、暮雪)的組合來完成。

這首五絕小詩寫得非常有情趣,通過對飲酒環境和外面天氣的描寫,反覆渲染飲酒氣氛,自然引出最後一句,寫得韻味無窮,同時,其中也蘊含了詩人和劉十九的深厚情誼。我們可以想象,劉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詩後,定然是立刻欣然而來,兩人痛快暢飲,也許此時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但屋內卻是溫暖、明亮,是多麼溫馨愜意,令人身心俱醉。整首詩語言簡練含蓄,又餘味無窮。

作品充滿了生活的情調,淺進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

小的時候,下雪對我們來說,

意味著打雪仗、堆雪人兒;

長大以後,經歷過雪夜獨行的孤寂,

才開始羨慕千年前的溫馨場景……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元稹《行宮》

譯文:

曾經富麗堂皇的古行宮已是一片荒涼冷落,宮中豔麗的花兒在寂寞寥落中開放。

倖存的幾個滿頭白髮的宮女,閒坐無事只能談論著玄宗軼事。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象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來評價很高。王建的《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都是長達千字左右的宏篇鉅製,詳盡地描述了唐玄宗時代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感嘆興亡。總結教訓,內容廣博而深刻。元稹這首小詩總共不過二十個字,能入選《唐詩三百首》,與這些長篇鉅作比美,可謂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小的時候,這首詩是百無聊賴的場景;

長大以後,這二十字是盛唐永逝的悲歌!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譯文:

人年少時不明白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吟賦新詞而勉強說愁。

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這首詞是作者帶湖閒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

全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於婉約之中。含蓄蘊藉,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情韻。

小的時候,覺得自己被人嫌棄年輕;

長大以後,明白當年確實年輕……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面對浩如煙海的詩詞

只愛讀那些辭藻華麗的句子

而有些初看不夠搶眼的篇目

則被我們擱置一旁

歲月輪轉,而今識盡愁滋味

在某個瞬間,恍然驚覺——

那些當時覺得“不過爾爾”的詩詞

竟有著令人潸然淚下的力量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韻譯: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將至,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意譯: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

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裡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詩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選擇和巧妙安排。全詩表情達意主要靠三個意象(新酒、火爐、暮雪)的組合來完成。

這首五絕小詩寫得非常有情趣,通過對飲酒環境和外面天氣的描寫,反覆渲染飲酒氣氛,自然引出最後一句,寫得韻味無窮,同時,其中也蘊含了詩人和劉十九的深厚情誼。我們可以想象,劉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詩後,定然是立刻欣然而來,兩人痛快暢飲,也許此時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但屋內卻是溫暖、明亮,是多麼溫馨愜意,令人身心俱醉。整首詩語言簡練含蓄,又餘味無窮。

作品充滿了生活的情調,淺進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

小的時候,下雪對我們來說,

意味著打雪仗、堆雪人兒;

長大以後,經歷過雪夜獨行的孤寂,

才開始羨慕千年前的溫馨場景……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元稹《行宮》

譯文:

曾經富麗堂皇的古行宮已是一片荒涼冷落,宮中豔麗的花兒在寂寞寥落中開放。

倖存的幾個滿頭白髮的宮女,閒坐無事只能談論著玄宗軼事。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象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來評價很高。王建的《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都是長達千字左右的宏篇鉅製,詳盡地描述了唐玄宗時代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感嘆興亡。總結教訓,內容廣博而深刻。元稹這首小詩總共不過二十個字,能入選《唐詩三百首》,與這些長篇鉅作比美,可謂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小的時候,這首詩是百無聊賴的場景;

長大以後,這二十字是盛唐永逝的悲歌!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譯文:

人年少時不明白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吟賦新詞而勉強說愁。

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這首詞是作者帶湖閒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

全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於婉約之中。含蓄蘊藉,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情韻。

小的時候,覺得自己被人嫌棄年輕;

長大以後,明白當年確實年輕……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溼了輕塵,客舍周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

老朋友請你再乾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別之情,所以,它適合大多數別筵離席頌唱,後來納入樂府,成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詩人剪裁下這臨行送別時的一瞬,使其成為了永恆。老友即將遠行,將赴滿地黃沙的邊疆絕域。此時一別,不知何日才能再見,千言萬語無從說起,能說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這杯離別的酒吧!依依惜別之情、所有的關懷與祝福早已融進了這一杯酒中。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小的時候,無法體會別離的悲傷;

長大以後,才知道那杯酒的酸澀……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面對浩如煙海的詩詞

只愛讀那些辭藻華麗的句子

而有些初看不夠搶眼的篇目

則被我們擱置一旁

歲月輪轉,而今識盡愁滋味

在某個瞬間,恍然驚覺——

那些當時覺得“不過爾爾”的詩詞

竟有著令人潸然淚下的力量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韻譯: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將至,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意譯: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

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裡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詩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選擇和巧妙安排。全詩表情達意主要靠三個意象(新酒、火爐、暮雪)的組合來完成。

這首五絕小詩寫得非常有情趣,通過對飲酒環境和外面天氣的描寫,反覆渲染飲酒氣氛,自然引出最後一句,寫得韻味無窮,同時,其中也蘊含了詩人和劉十九的深厚情誼。我們可以想象,劉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詩後,定然是立刻欣然而來,兩人痛快暢飲,也許此時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但屋內卻是溫暖、明亮,是多麼溫馨愜意,令人身心俱醉。整首詩語言簡練含蓄,又餘味無窮。

作品充滿了生活的情調,淺進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

小的時候,下雪對我們來說,

意味著打雪仗、堆雪人兒;

長大以後,經歷過雪夜獨行的孤寂,

才開始羨慕千年前的溫馨場景……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元稹《行宮》

譯文:

曾經富麗堂皇的古行宮已是一片荒涼冷落,宮中豔麗的花兒在寂寞寥落中開放。

倖存的幾個滿頭白髮的宮女,閒坐無事只能談論著玄宗軼事。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象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來評價很高。王建的《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都是長達千字左右的宏篇鉅製,詳盡地描述了唐玄宗時代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感嘆興亡。總結教訓,內容廣博而深刻。元稹這首小詩總共不過二十個字,能入選《唐詩三百首》,與這些長篇鉅作比美,可謂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小的時候,這首詩是百無聊賴的場景;

長大以後,這二十字是盛唐永逝的悲歌!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譯文:

人年少時不明白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吟賦新詞而勉強說愁。

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這首詞是作者帶湖閒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

全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於婉約之中。含蓄蘊藉,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情韻。

小的時候,覺得自己被人嫌棄年輕;

長大以後,明白當年確實年輕……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溼了輕塵,客舍周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

老朋友請你再乾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別之情,所以,它適合大多數別筵離席頌唱,後來納入樂府,成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詩人剪裁下這臨行送別時的一瞬,使其成為了永恆。老友即將遠行,將赴滿地黃沙的邊疆絕域。此時一別,不知何日才能再見,千言萬語無從說起,能說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這杯離別的酒吧!依依惜別之情、所有的關懷與祝福早已融進了這一杯酒中。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小的時候,無法體會別離的悲傷;

長大以後,才知道那杯酒的酸澀……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譯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個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也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憑藉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屋裡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啟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無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文學家,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裡,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認為此詞是寫中秋的詞裡最好的一首。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清露下,滿襟雪。”《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 “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全詞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人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小的時候,以為中秋只不過

是個吃月餅的日子;

長大以後,才明白那輪滿月中

寄託著多少思念。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面對浩如煙海的詩詞

只愛讀那些辭藻華麗的句子

而有些初看不夠搶眼的篇目

則被我們擱置一旁

歲月輪轉,而今識盡愁滋味

在某個瞬間,恍然驚覺——

那些當時覺得“不過爾爾”的詩詞

竟有著令人潸然淚下的力量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韻譯: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將至,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意譯: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

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裡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詩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選擇和巧妙安排。全詩表情達意主要靠三個意象(新酒、火爐、暮雪)的組合來完成。

這首五絕小詩寫得非常有情趣,通過對飲酒環境和外面天氣的描寫,反覆渲染飲酒氣氛,自然引出最後一句,寫得韻味無窮,同時,其中也蘊含了詩人和劉十九的深厚情誼。我們可以想象,劉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詩後,定然是立刻欣然而來,兩人痛快暢飲,也許此時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但屋內卻是溫暖、明亮,是多麼溫馨愜意,令人身心俱醉。整首詩語言簡練含蓄,又餘味無窮。

作品充滿了生活的情調,淺進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

小的時候,下雪對我們來說,

意味著打雪仗、堆雪人兒;

長大以後,經歷過雪夜獨行的孤寂,

才開始羨慕千年前的溫馨場景……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元稹《行宮》

譯文:

曾經富麗堂皇的古行宮已是一片荒涼冷落,宮中豔麗的花兒在寂寞寥落中開放。

倖存的幾個滿頭白髮的宮女,閒坐無事只能談論著玄宗軼事。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象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來評價很高。王建的《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都是長達千字左右的宏篇鉅製,詳盡地描述了唐玄宗時代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感嘆興亡。總結教訓,內容廣博而深刻。元稹這首小詩總共不過二十個字,能入選《唐詩三百首》,與這些長篇鉅作比美,可謂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小的時候,這首詩是百無聊賴的場景;

長大以後,這二十字是盛唐永逝的悲歌!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譯文:

人年少時不明白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吟賦新詞而勉強說愁。

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這首詞是作者帶湖閒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

全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於婉約之中。含蓄蘊藉,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情韻。

小的時候,覺得自己被人嫌棄年輕;

長大以後,明白當年確實年輕……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溼了輕塵,客舍周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

老朋友請你再乾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別之情,所以,它適合大多數別筵離席頌唱,後來納入樂府,成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詩人剪裁下這臨行送別時的一瞬,使其成為了永恆。老友即將遠行,將赴滿地黃沙的邊疆絕域。此時一別,不知何日才能再見,千言萬語無從說起,能說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這杯離別的酒吧!依依惜別之情、所有的關懷與祝福早已融進了這一杯酒中。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小的時候,無法體會別離的悲傷;

長大以後,才知道那杯酒的酸澀……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譯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個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也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憑藉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屋裡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啟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無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文學家,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裡,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認為此詞是寫中秋的詞裡最好的一首。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清露下,滿襟雪。”《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 “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全詞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人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小的時候,以為中秋只不過

是個吃月餅的日子;

長大以後,才明白那輪滿月中

寄託著多少思念。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二首》

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民被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這首詩語言樸實無華,淺顯易懂,但卻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藉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議論,來揭示生活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描述,細緻寫烈日下農民田中鋤禾;議論,緊緊圍繞人人必需的“盤中餐”。而且,詩的前後聯繫很緊,順理成章。沒有前面兩句的描述,後面兩句議論就顯得空泛,沒有根基,沒有力量。反之,沒有後面的議論,前面的描述也就還停留在表面,意義也就沒有這樣深刻了。

這兩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兩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小的時候,只知道“農民伯伯很辛苦”;

長大以後,發現我們大家都很辛苦……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面對浩如煙海的詩詞

只愛讀那些辭藻華麗的句子

而有些初看不夠搶眼的篇目

則被我們擱置一旁

歲月輪轉,而今識盡愁滋味

在某個瞬間,恍然驚覺——

那些當時覺得“不過爾爾”的詩詞

竟有著令人潸然淚下的力量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韻譯: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將至,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意譯: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

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裡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詩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選擇和巧妙安排。全詩表情達意主要靠三個意象(新酒、火爐、暮雪)的組合來完成。

這首五絕小詩寫得非常有情趣,通過對飲酒環境和外面天氣的描寫,反覆渲染飲酒氣氛,自然引出最後一句,寫得韻味無窮,同時,其中也蘊含了詩人和劉十九的深厚情誼。我們可以想象,劉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詩後,定然是立刻欣然而來,兩人痛快暢飲,也許此時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但屋內卻是溫暖、明亮,是多麼溫馨愜意,令人身心俱醉。整首詩語言簡練含蓄,又餘味無窮。

作品充滿了生活的情調,淺進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

小的時候,下雪對我們來說,

意味著打雪仗、堆雪人兒;

長大以後,經歷過雪夜獨行的孤寂,

才開始羨慕千年前的溫馨場景……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元稹《行宮》

譯文:

曾經富麗堂皇的古行宮已是一片荒涼冷落,宮中豔麗的花兒在寂寞寥落中開放。

倖存的幾個滿頭白髮的宮女,閒坐無事只能談論著玄宗軼事。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象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來評價很高。王建的《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都是長達千字左右的宏篇鉅製,詳盡地描述了唐玄宗時代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感嘆興亡。總結教訓,內容廣博而深刻。元稹這首小詩總共不過二十個字,能入選《唐詩三百首》,與這些長篇鉅作比美,可謂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小的時候,這首詩是百無聊賴的場景;

長大以後,這二十字是盛唐永逝的悲歌!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譯文:

人年少時不明白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吟賦新詞而勉強說愁。

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這首詞是作者帶湖閒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

全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於婉約之中。含蓄蘊藉,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情韻。

小的時候,覺得自己被人嫌棄年輕;

長大以後,明白當年確實年輕……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溼了輕塵,客舍周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

老朋友請你再乾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別之情,所以,它適合大多數別筵離席頌唱,後來納入樂府,成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詩人剪裁下這臨行送別時的一瞬,使其成為了永恆。老友即將遠行,將赴滿地黃沙的邊疆絕域。此時一別,不知何日才能再見,千言萬語無從說起,能說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這杯離別的酒吧!依依惜別之情、所有的關懷與祝福早已融進了這一杯酒中。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小的時候,無法體會別離的悲傷;

長大以後,才知道那杯酒的酸澀……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譯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個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也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憑藉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屋裡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啟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無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文學家,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裡,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認為此詞是寫中秋的詞裡最好的一首。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清露下,滿襟雪。”《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 “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全詞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人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小的時候,以為中秋只不過

是個吃月餅的日子;

長大以後,才明白那輪滿月中

寄託著多少思念。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二首》

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民被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這首詩語言樸實無華,淺顯易懂,但卻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藉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議論,來揭示生活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描述,細緻寫烈日下農民田中鋤禾;議論,緊緊圍繞人人必需的“盤中餐”。而且,詩的前後聯繫很緊,順理成章。沒有前面兩句的描述,後面兩句議論就顯得空泛,沒有根基,沒有力量。反之,沒有後面的議論,前面的描述也就還停留在表面,意義也就沒有這樣深刻了。

這兩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兩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小的時候,只知道“農民伯伯很辛苦”;

長大以後,發現我們大家都很辛苦……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浣溪沙》

譯文

是誰獨自在西風中感慨悲涼,不忍見蕭蕭黃葉而閉上軒窗。獨立屋中任夕陽斜照,沉浸在往事回憶中。

酒後小睡,春日好景正長,閨中賭賽,衣襟滿帶茶香。曾經美好快樂的記憶,當時只覺得最尋常不過,而今卻物是人非。

納蘭性德此詞,上闋是此時此地的沉思,下闋是對往時往事的回憶;上闋是納蘭性德此時此地的孤獨,下闋是納蘭性德和妻子在曾經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暫而無邊的歡樂。

全詞情景相生。由西風、黃葉,生出自己孤單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繼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對亡妻在時的生活片斷情景的回憶;最後則由兩個生活片斷,產生出無窮的遺憾。景情互相生髮,互相映襯,一層緊接一層,雖是平常之景之事,卻極其典型,生動地表達了作者沉重的哀傷,故能動人。

小的時候,快樂是明天的遊戲;

長大以後,快樂是昨天的回憶……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面對浩如煙海的詩詞

只愛讀那些辭藻華麗的句子

而有些初看不夠搶眼的篇目

則被我們擱置一旁

歲月輪轉,而今識盡愁滋味

在某個瞬間,恍然驚覺——

那些當時覺得“不過爾爾”的詩詞

竟有著令人潸然淚下的力量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韻譯: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將至,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意譯: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

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裡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詩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選擇和巧妙安排。全詩表情達意主要靠三個意象(新酒、火爐、暮雪)的組合來完成。

這首五絕小詩寫得非常有情趣,通過對飲酒環境和外面天氣的描寫,反覆渲染飲酒氣氛,自然引出最後一句,寫得韻味無窮,同時,其中也蘊含了詩人和劉十九的深厚情誼。我們可以想象,劉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詩後,定然是立刻欣然而來,兩人痛快暢飲,也許此時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但屋內卻是溫暖、明亮,是多麼溫馨愜意,令人身心俱醉。整首詩語言簡練含蓄,又餘味無窮。

作品充滿了生活的情調,淺進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

小的時候,下雪對我們來說,

意味著打雪仗、堆雪人兒;

長大以後,經歷過雪夜獨行的孤寂,

才開始羨慕千年前的溫馨場景……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元稹《行宮》

譯文:

曾經富麗堂皇的古行宮已是一片荒涼冷落,宮中豔麗的花兒在寂寞寥落中開放。

倖存的幾個滿頭白髮的宮女,閒坐無事只能談論著玄宗軼事。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象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來評價很高。王建的《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都是長達千字左右的宏篇鉅製,詳盡地描述了唐玄宗時代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感嘆興亡。總結教訓,內容廣博而深刻。元稹這首小詩總共不過二十個字,能入選《唐詩三百首》,與這些長篇鉅作比美,可謂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小的時候,這首詩是百無聊賴的場景;

長大以後,這二十字是盛唐永逝的悲歌!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譯文:

人年少時不明白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吟賦新詞而勉強說愁。

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這首詞是作者帶湖閒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

全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於婉約之中。含蓄蘊藉,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情韻。

小的時候,覺得自己被人嫌棄年輕;

長大以後,明白當年確實年輕……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溼了輕塵,客舍周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

老朋友請你再乾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別之情,所以,它適合大多數別筵離席頌唱,後來納入樂府,成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詩人剪裁下這臨行送別時的一瞬,使其成為了永恆。老友即將遠行,將赴滿地黃沙的邊疆絕域。此時一別,不知何日才能再見,千言萬語無從說起,能說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這杯離別的酒吧!依依惜別之情、所有的關懷與祝福早已融進了這一杯酒中。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小的時候,無法體會別離的悲傷;

長大以後,才知道那杯酒的酸澀……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譯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個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也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憑藉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屋裡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啟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無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文學家,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裡,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認為此詞是寫中秋的詞裡最好的一首。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清露下,滿襟雪。”《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 “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全詞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人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小的時候,以為中秋只不過

是個吃月餅的日子;

長大以後,才明白那輪滿月中

寄託著多少思念。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二首》

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民被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這首詩語言樸實無華,淺顯易懂,但卻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藉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議論,來揭示生活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描述,細緻寫烈日下農民田中鋤禾;議論,緊緊圍繞人人必需的“盤中餐”。而且,詩的前後聯繫很緊,順理成章。沒有前面兩句的描述,後面兩句議論就顯得空泛,沒有根基,沒有力量。反之,沒有後面的議論,前面的描述也就還停留在表面,意義也就沒有這樣深刻了。

這兩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兩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小的時候,只知道“農民伯伯很辛苦”;

長大以後,發現我們大家都很辛苦……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浣溪沙》

譯文

是誰獨自在西風中感慨悲涼,不忍見蕭蕭黃葉而閉上軒窗。獨立屋中任夕陽斜照,沉浸在往事回憶中。

酒後小睡,春日好景正長,閨中賭賽,衣襟滿帶茶香。曾經美好快樂的記憶,當時只覺得最尋常不過,而今卻物是人非。

納蘭性德此詞,上闋是此時此地的沉思,下闋是對往時往事的回憶;上闋是納蘭性德此時此地的孤獨,下闋是納蘭性德和妻子在曾經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暫而無邊的歡樂。

全詞情景相生。由西風、黃葉,生出自己孤單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繼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對亡妻在時的生活片斷情景的回憶;最後則由兩個生活片斷,產生出無窮的遺憾。景情互相生髮,互相映襯,一層緊接一層,雖是平常之景之事,卻極其典型,生動地表達了作者沉重的哀傷,故能動人。

小的時候,快樂是明天的遊戲;

長大以後,快樂是昨天的回憶……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遊子吟》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為即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小的時候,不知道媽媽有多辛苦,

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理所當然;

長大以後,終於明白了那時有多任性,

然而,子欲養,親不待!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面對浩如煙海的詩詞

只愛讀那些辭藻華麗的句子

而有些初看不夠搶眼的篇目

則被我們擱置一旁

歲月輪轉,而今識盡愁滋味

在某個瞬間,恍然驚覺——

那些當時覺得“不過爾爾”的詩詞

竟有著令人潸然淚下的力量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韻譯: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將至,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意譯: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

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裡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詩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選擇和巧妙安排。全詩表情達意主要靠三個意象(新酒、火爐、暮雪)的組合來完成。

這首五絕小詩寫得非常有情趣,通過對飲酒環境和外面天氣的描寫,反覆渲染飲酒氣氛,自然引出最後一句,寫得韻味無窮,同時,其中也蘊含了詩人和劉十九的深厚情誼。我們可以想象,劉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詩後,定然是立刻欣然而來,兩人痛快暢飲,也許此時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但屋內卻是溫暖、明亮,是多麼溫馨愜意,令人身心俱醉。整首詩語言簡練含蓄,又餘味無窮。

作品充滿了生活的情調,淺進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

小的時候,下雪對我們來說,

意味著打雪仗、堆雪人兒;

長大以後,經歷過雪夜獨行的孤寂,

才開始羨慕千年前的溫馨場景……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元稹《行宮》

譯文:

曾經富麗堂皇的古行宮已是一片荒涼冷落,宮中豔麗的花兒在寂寞寥落中開放。

倖存的幾個滿頭白髮的宮女,閒坐無事只能談論著玄宗軼事。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象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來評價很高。王建的《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都是長達千字左右的宏篇鉅製,詳盡地描述了唐玄宗時代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感嘆興亡。總結教訓,內容廣博而深刻。元稹這首小詩總共不過二十個字,能入選《唐詩三百首》,與這些長篇鉅作比美,可謂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小的時候,這首詩是百無聊賴的場景;

長大以後,這二十字是盛唐永逝的悲歌!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譯文:

人年少時不明白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吟賦新詞而勉強說愁。

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這首詞是作者帶湖閒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

全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於婉約之中。含蓄蘊藉,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情韻。

小的時候,覺得自己被人嫌棄年輕;

長大以後,明白當年確實年輕……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溼了輕塵,客舍周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

老朋友請你再乾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別之情,所以,它適合大多數別筵離席頌唱,後來納入樂府,成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詩人剪裁下這臨行送別時的一瞬,使其成為了永恆。老友即將遠行,將赴滿地黃沙的邊疆絕域。此時一別,不知何日才能再見,千言萬語無從說起,能說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這杯離別的酒吧!依依惜別之情、所有的關懷與祝福早已融進了這一杯酒中。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小的時候,無法體會別離的悲傷;

長大以後,才知道那杯酒的酸澀……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譯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個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也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憑藉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屋裡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啟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無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文學家,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裡,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認為此詞是寫中秋的詞裡最好的一首。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清露下,滿襟雪。”《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 “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全詞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人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小的時候,以為中秋只不過

是個吃月餅的日子;

長大以後,才明白那輪滿月中

寄託著多少思念。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二首》

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民被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這首詩語言樸實無華,淺顯易懂,但卻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藉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議論,來揭示生活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描述,細緻寫烈日下農民田中鋤禾;議論,緊緊圍繞人人必需的“盤中餐”。而且,詩的前後聯繫很緊,順理成章。沒有前面兩句的描述,後面兩句議論就顯得空泛,沒有根基,沒有力量。反之,沒有後面的議論,前面的描述也就還停留在表面,意義也就沒有這樣深刻了。

這兩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兩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小的時候,只知道“農民伯伯很辛苦”;

長大以後,發現我們大家都很辛苦……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浣溪沙》

譯文

是誰獨自在西風中感慨悲涼,不忍見蕭蕭黃葉而閉上軒窗。獨立屋中任夕陽斜照,沉浸在往事回憶中。

酒後小睡,春日好景正長,閨中賭賽,衣襟滿帶茶香。曾經美好快樂的記憶,當時只覺得最尋常不過,而今卻物是人非。

納蘭性德此詞,上闋是此時此地的沉思,下闋是對往時往事的回憶;上闋是納蘭性德此時此地的孤獨,下闋是納蘭性德和妻子在曾經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暫而無邊的歡樂。

全詞情景相生。由西風、黃葉,生出自己孤單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繼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對亡妻在時的生活片斷情景的回憶;最後則由兩個生活片斷,產生出無窮的遺憾。景情互相生髮,互相映襯,一層緊接一層,雖是平常之景之事,卻極其典型,生動地表達了作者沉重的哀傷,故能動人。

小的時候,快樂是明天的遊戲;

長大以後,快樂是昨天的回憶……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遊子吟》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為即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小的時候,不知道媽媽有多辛苦,

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理所當然;

長大以後,終於明白了那時有多任性,

然而,子欲養,親不待!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回鄉偶書》

譯文

年少時離鄉老年才歸家,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髮卻已經疏落。

家鄉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緬懷故里的感懷詩。寫於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

就全詩來看,一二句尚屬平平,三四句卻似峰迴路轉,別有境界。後兩句的妙處在於背面敷粉,了無痕跡:雖寫哀情,卻借歡樂場面表現;雖為寫己,卻從兒童一面翻出。而所寫兒童問話的場面又極富於生活的情趣,即使讀者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

此詩運用了三種對比:通過少小離家與老大回鄉的對比,以突出離開家鄉時間之長;通過鄉音難改與鬢毛易衰的對比,以突出人事變化速度之快;通過白髮衰翁與天真兒童的對比,委婉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回鄉歡愉之情和人世滄桑之感,並且將這兩種迥不相同的感情水乳交融地凝合在一起。全詩採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樸素的語言中蘊藏著一片真摯深厚的感情。讀之如飲醇醪,入口很淡,而後勁無窮。

小的時候,最渴望的是“詩與遠方”,

最害怕的是別人說自己還小;

長大以後,最渴望的是溫暖的故鄉,

最害怕的是相識的人再也找不到!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面對浩如煙海的詩詞

只愛讀那些辭藻華麗的句子

而有些初看不夠搶眼的篇目

則被我們擱置一旁

歲月輪轉,而今識盡愁滋味

在某個瞬間,恍然驚覺——

那些當時覺得“不過爾爾”的詩詞

竟有著令人潸然淚下的力量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韻譯: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將至,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意譯: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

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裡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詩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選擇和巧妙安排。全詩表情達意主要靠三個意象(新酒、火爐、暮雪)的組合來完成。

這首五絕小詩寫得非常有情趣,通過對飲酒環境和外面天氣的描寫,反覆渲染飲酒氣氛,自然引出最後一句,寫得韻味無窮,同時,其中也蘊含了詩人和劉十九的深厚情誼。我們可以想象,劉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詩後,定然是立刻欣然而來,兩人痛快暢飲,也許此時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但屋內卻是溫暖、明亮,是多麼溫馨愜意,令人身心俱醉。整首詩語言簡練含蓄,又餘味無窮。

作品充滿了生活的情調,淺進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

小的時候,下雪對我們來說,

意味著打雪仗、堆雪人兒;

長大以後,經歷過雪夜獨行的孤寂,

才開始羨慕千年前的溫馨場景……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元稹《行宮》

譯文:

曾經富麗堂皇的古行宮已是一片荒涼冷落,宮中豔麗的花兒在寂寞寥落中開放。

倖存的幾個滿頭白髮的宮女,閒坐無事只能談論著玄宗軼事。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象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來評價很高。王建的《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都是長達千字左右的宏篇鉅製,詳盡地描述了唐玄宗時代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感嘆興亡。總結教訓,內容廣博而深刻。元稹這首小詩總共不過二十個字,能入選《唐詩三百首》,與這些長篇鉅作比美,可謂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小的時候,這首詩是百無聊賴的場景;

長大以後,這二十字是盛唐永逝的悲歌!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譯文:

人年少時不明白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吟賦新詞而勉強說愁。

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這首詞是作者帶湖閒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

全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於婉約之中。含蓄蘊藉,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情韻。

小的時候,覺得自己被人嫌棄年輕;

長大以後,明白當年確實年輕……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溼了輕塵,客舍周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

老朋友請你再乾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別之情,所以,它適合大多數別筵離席頌唱,後來納入樂府,成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詩人剪裁下這臨行送別時的一瞬,使其成為了永恆。老友即將遠行,將赴滿地黃沙的邊疆絕域。此時一別,不知何日才能再見,千言萬語無從說起,能說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這杯離別的酒吧!依依惜別之情、所有的關懷與祝福早已融進了這一杯酒中。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小的時候,無法體會別離的悲傷;

長大以後,才知道那杯酒的酸澀……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譯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個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也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憑藉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屋裡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啟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無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文學家,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裡,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認為此詞是寫中秋的詞裡最好的一首。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清露下,滿襟雪。”《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 “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全詞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人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小的時候,以為中秋只不過

是個吃月餅的日子;

長大以後,才明白那輪滿月中

寄託著多少思念。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二首》

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民被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這首詩語言樸實無華,淺顯易懂,但卻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藉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議論,來揭示生活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描述,細緻寫烈日下農民田中鋤禾;議論,緊緊圍繞人人必需的“盤中餐”。而且,詩的前後聯繫很緊,順理成章。沒有前面兩句的描述,後面兩句議論就顯得空泛,沒有根基,沒有力量。反之,沒有後面的議論,前面的描述也就還停留在表面,意義也就沒有這樣深刻了。

這兩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兩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小的時候,只知道“農民伯伯很辛苦”;

長大以後,發現我們大家都很辛苦……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浣溪沙》

譯文

是誰獨自在西風中感慨悲涼,不忍見蕭蕭黃葉而閉上軒窗。獨立屋中任夕陽斜照,沉浸在往事回憶中。

酒後小睡,春日好景正長,閨中賭賽,衣襟滿帶茶香。曾經美好快樂的記憶,當時只覺得最尋常不過,而今卻物是人非。

納蘭性德此詞,上闋是此時此地的沉思,下闋是對往時往事的回憶;上闋是納蘭性德此時此地的孤獨,下闋是納蘭性德和妻子在曾經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暫而無邊的歡樂。

全詞情景相生。由西風、黃葉,生出自己孤單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繼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對亡妻在時的生活片斷情景的回憶;最後則由兩個生活片斷,產生出無窮的遺憾。景情互相生髮,互相映襯,一層緊接一層,雖是平常之景之事,卻極其典型,生動地表達了作者沉重的哀傷,故能動人。

小的時候,快樂是明天的遊戲;

長大以後,快樂是昨天的回憶……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遊子吟》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為即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小的時候,不知道媽媽有多辛苦,

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理所當然;

長大以後,終於明白了那時有多任性,

然而,子欲養,親不待!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回鄉偶書》

譯文

年少時離鄉老年才歸家,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髮卻已經疏落。

家鄉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緬懷故里的感懷詩。寫於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

就全詩來看,一二句尚屬平平,三四句卻似峰迴路轉,別有境界。後兩句的妙處在於背面敷粉,了無痕跡:雖寫哀情,卻借歡樂場面表現;雖為寫己,卻從兒童一面翻出。而所寫兒童問話的場面又極富於生活的情趣,即使讀者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

此詩運用了三種對比:通過少小離家與老大回鄉的對比,以突出離開家鄉時間之長;通過鄉音難改與鬢毛易衰的對比,以突出人事變化速度之快;通過白髮衰翁與天真兒童的對比,委婉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回鄉歡愉之情和人世滄桑之感,並且將這兩種迥不相同的感情水乳交融地凝合在一起。全詩採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樸素的語言中蘊藏著一片真摯深厚的感情。讀之如飲醇醪,入口很淡,而後勁無窮。

小的時候,最渴望的是“詩與遠方”,

最害怕的是別人說自己還小;

長大以後,最渴望的是溫暖的故鄉,

最害怕的是相識的人再也找不到!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譯文:

山中群鳥一隻只高飛遠去,天空中的最後一片白雲也悠然飄走。

敬亭山和我對視著,誰都看不夠,看不厭,看來理解我的只有這敬亭山了。

此詩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傷心之感寫盡了:天上幾隻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閒”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彷彿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盡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際的感覺。閒,主要是為了表達閒適的感情,是以孤雲的閒適襯托作者心境的閒適。這兩個詞對“獨”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為了寫作者此刻獨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詩人筆下,不見敬亭山秀麗的山色、溪水、小橋,並非敬亭山無物可寫,因為敬亭山“東臨宛溪,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從詩中來看,無從知曉詩人相對於山的位置,或許是在山頂,或許在空闊地帶,然而這些都不重要了。這首詩的寫作目的不是讚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藉此地無言之景,抒內心無奈之情。詩人在被擬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尋到慰藉,似乎少了一點孤獨感。然而,恰恰在這裡,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之情被表現得更加突出。人世間的深重的孤獨之情,詩人人生悲劇的氣氛充溢在整首詩中。全詩似乎全是景語,無一情語,然而,由於景是情所造,因而,雖句句是景,卻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說,是“情中景,景中情”。

小的時候,喜歡熱鬧,覺得孤獨

是一件不可理解的事情;

長大以後,見過了太多熱鬧,

覺得偶爾的孤獨也很好。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面對浩如煙海的詩詞

只愛讀那些辭藻華麗的句子

而有些初看不夠搶眼的篇目

則被我們擱置一旁

歲月輪轉,而今識盡愁滋味

在某個瞬間,恍然驚覺——

那些當時覺得“不過爾爾”的詩詞

竟有著令人潸然淚下的力量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韻譯: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將至,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意譯: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

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裡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詩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選擇和巧妙安排。全詩表情達意主要靠三個意象(新酒、火爐、暮雪)的組合來完成。

這首五絕小詩寫得非常有情趣,通過對飲酒環境和外面天氣的描寫,反覆渲染飲酒氣氛,自然引出最後一句,寫得韻味無窮,同時,其中也蘊含了詩人和劉十九的深厚情誼。我們可以想象,劉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詩後,定然是立刻欣然而來,兩人痛快暢飲,也許此時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但屋內卻是溫暖、明亮,是多麼溫馨愜意,令人身心俱醉。整首詩語言簡練含蓄,又餘味無窮。

作品充滿了生活的情調,淺進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

小的時候,下雪對我們來說,

意味著打雪仗、堆雪人兒;

長大以後,經歷過雪夜獨行的孤寂,

才開始羨慕千年前的溫馨場景……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元稹《行宮》

譯文:

曾經富麗堂皇的古行宮已是一片荒涼冷落,宮中豔麗的花兒在寂寞寥落中開放。

倖存的幾個滿頭白髮的宮女,閒坐無事只能談論著玄宗軼事。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象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來評價很高。王建的《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都是長達千字左右的宏篇鉅製,詳盡地描述了唐玄宗時代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感嘆興亡。總結教訓,內容廣博而深刻。元稹這首小詩總共不過二十個字,能入選《唐詩三百首》,與這些長篇鉅作比美,可謂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小的時候,這首詩是百無聊賴的場景;

長大以後,這二十字是盛唐永逝的悲歌!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譯文:

人年少時不明白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吟賦新詞而勉強說愁。

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這首詞是作者帶湖閒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

全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於婉約之中。含蓄蘊藉,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情韻。

小的時候,覺得自己被人嫌棄年輕;

長大以後,明白當年確實年輕……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溼了輕塵,客舍周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

老朋友請你再乾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別之情,所以,它適合大多數別筵離席頌唱,後來納入樂府,成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詩人剪裁下這臨行送別時的一瞬,使其成為了永恆。老友即將遠行,將赴滿地黃沙的邊疆絕域。此時一別,不知何日才能再見,千言萬語無從說起,能說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這杯離別的酒吧!依依惜別之情、所有的關懷與祝福早已融進了這一杯酒中。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小的時候,無法體會別離的悲傷;

長大以後,才知道那杯酒的酸澀……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譯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個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也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憑藉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屋裡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啟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無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文學家,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裡,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認為此詞是寫中秋的詞裡最好的一首。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清露下,滿襟雪。”《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 “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全詞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人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小的時候,以為中秋只不過

是個吃月餅的日子;

長大以後,才明白那輪滿月中

寄託著多少思念。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二首》

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民被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這首詩語言樸實無華,淺顯易懂,但卻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藉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議論,來揭示生活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描述,細緻寫烈日下農民田中鋤禾;議論,緊緊圍繞人人必需的“盤中餐”。而且,詩的前後聯繫很緊,順理成章。沒有前面兩句的描述,後面兩句議論就顯得空泛,沒有根基,沒有力量。反之,沒有後面的議論,前面的描述也就還停留在表面,意義也就沒有這樣深刻了。

這兩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兩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小的時候,只知道“農民伯伯很辛苦”;

長大以後,發現我們大家都很辛苦……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浣溪沙》

譯文

是誰獨自在西風中感慨悲涼,不忍見蕭蕭黃葉而閉上軒窗。獨立屋中任夕陽斜照,沉浸在往事回憶中。

酒後小睡,春日好景正長,閨中賭賽,衣襟滿帶茶香。曾經美好快樂的記憶,當時只覺得最尋常不過,而今卻物是人非。

納蘭性德此詞,上闋是此時此地的沉思,下闋是對往時往事的回憶;上闋是納蘭性德此時此地的孤獨,下闋是納蘭性德和妻子在曾經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暫而無邊的歡樂。

全詞情景相生。由西風、黃葉,生出自己孤單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繼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對亡妻在時的生活片斷情景的回憶;最後則由兩個生活片斷,產生出無窮的遺憾。景情互相生髮,互相映襯,一層緊接一層,雖是平常之景之事,卻極其典型,生動地表達了作者沉重的哀傷,故能動人。

小的時候,快樂是明天的遊戲;

長大以後,快樂是昨天的回憶……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遊子吟》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為即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小的時候,不知道媽媽有多辛苦,

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理所當然;

長大以後,終於明白了那時有多任性,

然而,子欲養,親不待!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回鄉偶書》

譯文

年少時離鄉老年才歸家,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髮卻已經疏落。

家鄉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緬懷故里的感懷詩。寫於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

就全詩來看,一二句尚屬平平,三四句卻似峰迴路轉,別有境界。後兩句的妙處在於背面敷粉,了無痕跡:雖寫哀情,卻借歡樂場面表現;雖為寫己,卻從兒童一面翻出。而所寫兒童問話的場面又極富於生活的情趣,即使讀者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

此詩運用了三種對比:通過少小離家與老大回鄉的對比,以突出離開家鄉時間之長;通過鄉音難改與鬢毛易衰的對比,以突出人事變化速度之快;通過白髮衰翁與天真兒童的對比,委婉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回鄉歡愉之情和人世滄桑之感,並且將這兩種迥不相同的感情水乳交融地凝合在一起。全詩採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樸素的語言中蘊藏著一片真摯深厚的感情。讀之如飲醇醪,入口很淡,而後勁無窮。

小的時候,最渴望的是“詩與遠方”,

最害怕的是別人說自己還小;

長大以後,最渴望的是溫暖的故鄉,

最害怕的是相識的人再也找不到!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譯文:

山中群鳥一隻只高飛遠去,天空中的最後一片白雲也悠然飄走。

敬亭山和我對視著,誰都看不夠,看不厭,看來理解我的只有這敬亭山了。

此詩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傷心之感寫盡了:天上幾隻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閒”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彷彿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盡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際的感覺。閒,主要是為了表達閒適的感情,是以孤雲的閒適襯托作者心境的閒適。這兩個詞對“獨”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為了寫作者此刻獨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詩人筆下,不見敬亭山秀麗的山色、溪水、小橋,並非敬亭山無物可寫,因為敬亭山“東臨宛溪,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從詩中來看,無從知曉詩人相對於山的位置,或許是在山頂,或許在空闊地帶,然而這些都不重要了。這首詩的寫作目的不是讚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藉此地無言之景,抒內心無奈之情。詩人在被擬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尋到慰藉,似乎少了一點孤獨感。然而,恰恰在這裡,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之情被表現得更加突出。人世間的深重的孤獨之情,詩人人生悲劇的氣氛充溢在整首詩中。全詩似乎全是景語,無一情語,然而,由於景是情所造,因而,雖句句是景,卻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說,是“情中景,景中情”。

小的時候,喜歡熱鬧,覺得孤獨

是一件不可理解的事情;

長大以後,見過了太多熱鬧,

覺得偶爾的孤獨也很好。

最好的詩詞,好象都在「長大以後」……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譯文:

經歷過波瀾壯闊的大海,別處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觀。陶醉過巫山的雲雨的夢幻,別處的風景就不稱之為雲雨了。

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慾,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表面上是說看過“滄海水”、 “巫山雲”之後,其它地方的水和雲已經很難再入詩人的眼底了,實際上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讓詩人動心的女子了。詩人借“滄海水”、 “巫山雲”這世間絕美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對愛妻堅貞不渝的感情,表現了夫妻昔日的美好感情。“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意境深遠、意蘊頗豐,情感熾烈卻又含蓄蘊藉,成為人們喜歡借用的一副聯語,後來不僅用來表達愛情深厚堅貞永固,還常被人們用來形容閱歷豐富而眼界極高。這首詩也從客觀上進一步提升了人們對滄海之水巫山之雲的認識。

元稹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面,“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曲婉深沉的抒情。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曾經滄海”二句尤其為人稱誦。

小的時候,在意的是擁有,

喜歡就是喜歡,但是不會長久;

長大以後,在意的是失去,

沒了就是沒了,再無可替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