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四首,感悟詩歌中的靈性魅力!

夜裡不睡的人,白天多多少少總有什麼掩飾逃避的吧。白晝解不開的結,黑夜漫漫耗。

——雷蒙德·卡弗

現代詩四首,感悟詩歌中的靈性魅力!

1,世界

作者,毛子

歲月提供的東西,足夠可以

總結這個世界。

但我還在等待未發生的事情

———魚缸裡的金魚,何時能遊過

那塊透明的玻璃。

客廳裡的桌椅,在我上班時

會不會離家出走……

我努力地去想,世界就越接近

測不準原理。

不想這些多好啊,我就輕鬆

像飛機把天空

留在天空之中……

現代詩四首,感悟詩歌中的靈性魅力!

展示現代人生存困境及其迷惑、掙扎的詩無以計數,但像詩人毛子這樣堅執於倫理道德的視角,使詩具有嚴正警戒意味的詩人,越來越少。他知道這種寫作的困境,因為人本在困境中,也因為,現代詩誕生於困境中;詩對困境的衝撞和前仆後繼,不是為逃生,是為告訴我們,不必因困境作繭自縛,或者,無端做困境的幫手。

毛子的詩從一開始,就給人一種“囚徒般的感覺”,“天然的孤絕感”。

2,書

作者,赫爾曼·黑塞

世界上的一切書本

不會有幸福帶給你

可是它們祕密地叫你

返回到你自己那裡

那裡有你需要的一切

太陽、星星和月亮

因為,在你內心裡

藏著你所尋找的光

你在書本里尋找了

很久的智慧

現在從每一頁裡放光

因為現在它們才屬於你,

現代詩四首,感悟詩歌中的靈性魅力!

黑塞說:“我並不想神化個人,而是想要一種生活,在其中愛、美和秩序佔據主導,我想要一種共存的狀態,其中人不會變成畜群,而能保持其獨特的尊嚴、美和悲劇。”

黑塞很早就意識到,自己處在個體性堅持與時代趨向之間的矛盾中。自我意義與世界潮流的緊張對峙,導致了深深的孤獨感,而這種無法調和、消弭的矛盾與孤獨,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詩人必須承受的精神代價。在孤獨、思考和寫作中,陪伴他的唯有書本。

3,你找的人不在

作者,王小妮

你找的人不在

他根本不在。

其它的都在,只是你要的不在。

有東風進來

有小昆蟲進來

星光像剛剛磨碎了的麵粉。

西紅柿成熟了的橙黃色進來。

海馬從落地窗最低的縫隙間游進來。

陌生人經過,不知名的菸草香味透進來。

我這兒從來沒這麼滿過。

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缺少

溫暖和友善們四處落座。

我們不在同一個世界

四月是隔絕的屏風

所以,你只有原路退回

你找的人他絕不會在。

現代詩四首,感悟詩歌中的靈性魅力!

詩歌雖然與小說,散文等文學體裁承擔著同樣的生活表現功能,長期以來,詩歌卻多以陌生化為手段,以先鋒為目標,在自我封閉的過程中去尋求一種神祕感。但王小妮的詩不同,她的創作穿越了當代詩歌創作潮流,摒棄了口語詩的語言狂歡的誘惑,時刻堅守著心靈內核的唯一性與完整性。通過親近日常生活的詩意,她用平實純淨的言語營造出日常生活的審美化氛圍,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寫作之意義的精神探討。

人們印象中的詩人,往往是浪漫有情調或是個性突出、神采飛揚的人,但王小妮不同,她的詩如同她的人:樸素純粹,從容有耐力。她的丈夫徐敬亞說,她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傾聽者。而縱觀她寫作的這數十年,都是一個生活的旁觀者,如同記錄一般地寫作。

4,兩個場景

作者,約翰·阿什貝利

我們在真正行動時才看見自己:

每個角落都貢獻出一份獨特的禮物。

火車滿載快樂而來;

它撞擊出的火花照亮了桌子。

命運引導著領航員,這就是命運。

我們已很久沒有聽到這麼多新聞,這樣的喧囂。

日子溫暖而愉快。

“我們看見你在自己的發間,空氣繞著群山之巔休憩。”

現代詩四首,感悟詩歌中的靈性魅力!

2017年9月3日早晨,美國詩人約翰·阿什貝利(John Ashbery)在紐約哈德遜寓所逝世,享年90歲。其“終身伴侶”大衛·柯曼尼確認,詩人之死乃是自然死亡。他的早期詩作《一些樹》受到詩人奧登的推崇。詩作《流動圖》被譽為“元詩歌”的典範,語言遊戲的峰極,後現代哲性的史詩。

阿什貝利生於迷惘一代的氛圍下,生長在二戰之後的陰影和文化衰微的危情中,感受著“垮掉一代”的絕望感受,體驗著後現代和全球化時代“星球離散”“生命支離”“精神迷失”的破碎體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