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聯想頻繁調整,楊元慶究竟是不是一個合格的CEO?

市場營銷 楊元慶 聯想 智能手機 獵雲網 2017-05-19
為何聯想頻繁調整,楊元慶究竟是不是一個合格的CEO?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深圳】5月16日報道(文/Kelsen)

聯想中國區將重組為個人電腦及智能設備集團(PCSD)和數據中心業務集團(DCG)。

獵雲網今天率先報道了本次事件,劉軍迴歸擔任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領導中國平臺及中國區PCSD業務;童夫堯將擔任集團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負責DuyCG中國的端到端業務,以及全球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業務;陳旭東離開。

這一消息也得到了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的確認,他也解釋了做出本次調整的考慮。

對於本次聯想高管調整,手機中國聯盟祕書長王豔輝表示,劉軍會迴歸聯想,很大因素是moto手機從聯想分拆,聯想控股增資,未來會獨立上市。

據瞭解,劉軍離職聯想後,出任一家電商企業的高管。童夫堯從中國區總裁調整為全球DCG業務的銷售負責人,是為了更加聚焦企業級業務的銷售。目前PC業務也是聯想的核心業務,而劉軍的迴歸,很可能與聯想PC業務今年第一季度被惠普反超有關。

為何聯想頻繁調整,楊元慶究竟是不是一個合格的CEO?

在楊元慶帶領下,聯想調整組織架構頻繁,聯想甚至被一些業內人士冠以“重組狂魔”的稱號,楊元慶是個合格的聯想CEO嗎?

在聯想剛上市後的那幾年裡,楊元慶獨立成軍,主導了對抗國際品牌的所有戰役,讓聯想電腦的產量從2萬臺猛增到200萬臺,佔據國內市場三成份額。他在聯想和中國企業界的地位,就是在那場驚心動魄的電腦大戰中打下來的。

2001年6月1日,聯想集團完成了分拆

神州數碼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李勤成為董事局主席,郭為成為其總裁。在“恆生中國企業指數”從47支降至27支時,神州數碼被納入為新增成分股。因楊元慶和郭為團隊業務發展迅速,也避免不了接攘衝突。兩人分別走向不同的路。

為何聯想頻繁調整,楊元慶究竟是不是一個合格的CEO?

聯想集團完成分拆後,楊元慶領導下的聯想,業績一直保持增長。

2004年,創業二十年的聯想再度遭遇“史上最大的寒冬”

三年前,楊元慶從柳傳志手中接過了一塊刻著四個鎦金大字“聯想未來”的牌匾,正式就任聯想集團CEO一職,此後,他在互聯網領域的投資都打了水漂,品牌成長面臨空前的瓶頸。在幾乎所有股東的反對下——連柳傳志在一開始都持反對意見,楊元慶執意發動併購,以蛇吞象,動用12.5億美元收購IBM的PC業務。

同時柳傳志在12月8日宣佈了一連串與這樁併購相匹配的人事變動,楊元慶出任新聯想董事長,原IBM高級官員史蒂芬·沃德擔任CEO。

聯想集團進行重組,聯想的核心業務轉移為PC及相關筆記本、服務器、外部設備等產品。此外重點發展的業務包括移動通訊設備業務、IT服務、網絡產品、軟件外包等。

那年,楊元慶四十歲。

2005年5月1日,聯想正式宣佈完成收購IBM全球PC業務

楊元慶正式接替柳傳志擔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它也將在紐約設立總部,在北京和北卡羅來納州的羅利設立主要運營中心。當時已經以13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成為全球第三的PC製造商。

在12月10日,星期五,香港聯合交易所,表現最差的藍籌個股聯想集團股價下挫12.14%,報收1.086港元。

聯想的財報中顯示,這場併購推動2004財年稅前利潤達到聯想集團分拆以來15年最高的112750.70萬美元,此後開始持續下滑。

聯想集團CEO斯蒂芬·沃德辭職,由戴爾前高管威廉·阿梅里奧接任。阿梅里奧擔任聯想CEO,其所被寄予的厚望是整合供應鏈、渠道、銷售等資源。楊元慶試圖領銜建立“一套班子、一套人馬”,由阿梅里奧負責渠道、營銷,劉軍負責供應鏈,賀志強負責研發。

為何聯想頻繁調整,楊元慶究竟是不是一個合格的CEO?

在2006年中阿梅里奧繼任聯想集團CEO後,劉軍曾被迫去美國給自己“充電”——先後在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參加高級經理人培訓課程。在2005年—2008年這段期間內,斯蒂芬·沃德、威廉·阿梅里奧分別出任聯想集團的CEO,楊元慶是聯想集團最高的領導者——董事局主席。

在後來的幾年裡,聯想對併購業務的消化幾經曲折,2009年甚至發生季度性鉅額虧損,它直接導致了阿梅里奧的出局,柳傳志為了換下洋將更是短暫再度出任董事長。2009年之後,楊元慶始終是一線的主指揮,到2013年中,聯想在PC領域打遍天下無敵手,躍居全球第一。聯想在PC業務上的年獲利超過十億美元,利潤率接近6%。

在2011年,在聯想集團開始恢復元氣

柳傳志再度將董事局主席位置交給了楊元慶。在接下來的幾個財年裡,聯想集團一直保持比較好的利潤態勢,利潤在10億美元上下的稅前。

為了拓展移動業務,聯想集團又收購了摩托羅拉。2014年1月30日凌晨,聯想集團證實以29億美元從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摩托羅拉移動3500名員工、2000項專利,品牌和商標,和全球50多家運營商的合作關係都歸入聯想移動業務集團,由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劉軍執掌。

為何聯想頻繁調整,楊元慶究竟是不是一個合格的CEO?

2014年4月1日,聯想集團業務分拆成四塊

聯想集團將全部業務分拆成PC、移動、企業級和雲服務四大業務集團。聯想將雲服務業務集團更名為“聯想創投集團(LCIG)”,也就是之前樂基金等相關業務範疇,包括創業公司、小型業務分拆和新技術探索。同時雲服務業務下面與個人雲、應用相關的業務分散到其他業務集團。2014年10月30日,聯想正式宣佈完成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涵蓋摩托羅拉佔市場份額,聯想也一躍而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

2015年中,聯想開始大幅度裁員

楊元慶突然撤換多年搭檔、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移動業務集團總裁、摩托羅拉移動管理委員會主席劉軍被宣佈離職。甚至甩出“你們太慢了,用榔頭敲也敲不醒”的狠話。到2015年三季度,聯想出現7.14億美元淨虧損,為六年來首次虧損。對楊元慶的質疑聲再度響起。

聯想集團全球有約6萬名員工,2015年8月13日新一輪裁員3200人。

截止到聯想2015/16財年第三財季,這塊業務的收入已同比上升8%至13.14億美元。如今改名為“數據中心業務集團”,透露出聯想側重基礎架構的意願,大有加大企業級業務發展力度的態度。

受2015年全球PC市場走低影響,聯想PC出貨量在2015/16財年第三財季中下滑了4.5%。但由於同期的惠普、戴爾出貨量分別下降了10.1%和5.7%,所以聯想以最小的下滑幅度獲得了市場份額的增長,最終仍佔聯想總體營收的62%

2016年的聯想年會中

柳傳志直言聯想正在邁第四道大坎,主要原因就是全球PC和智能手機業務正在經歷全球性的銷量衰退週期,所以聯想的PC和移動業務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尤其是在聯想在2015~2016財年第三財季為架構重組和手機清庫存做了財務減記,而出現了利潤虧損之後,一些輿論對於聯想未來業務的成長空間表示了擔憂,這可以理解,但卻忽略了一個掩藏在財報數據之下很重要的事實,企業級服務和雲服務業務正在高速增長,聯想已經從過去單純的硬件設備廠商,努力再向“設備+服務”的業務形態進化。

2016年3月18日,在毫無預兆下聯想集團突然宣佈組織架構重大調整,波及旗下雲服務業務、PC業務、企業級業務、移動業務( MBG)四大業務集團。

移動業務集團最大的變動來了個“雙總裁”,原總裁陳旭東負責中國區市場,艾瑪爾 倫奎塞恩(Aymar de Lencquesaing)升任整體海外業務總裁,而摩托羅拉移動全球總裁、首席運營官瑞克·奧斯特洛(Rick Osterloh)離開聯想。

據透露,聯想近幾季的財報,移動業務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5/16第一財季,聯想移動業務稅前虧損額達到2.92億美元;2015/16財年第二財季,移動業務稅前虧損2.17億美元,其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跌28%,第二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僅佔3.9%,同比下跌1.4%;即使到了聯想整體業務扭虧為盈的2015/16財年第三財季,移動業務仍然稅前虧損3000萬美元。

為此,聯想新引進了三名高管加盟,包括人工智能領域的權威專家芮勇,擔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擅長數據中心領域的Kirk Skaugen,擔任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數據中心業務集團總裁;以及在國際知識產權方面有經驗的Laura Quatela,擔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法務官。

在去年11月,楊元慶宣佈,聯想集團公司高級副總裁喬健接替陳旭東將負責手機業務。此後,聯想先後挖來,原中國電信終端公司總經理馬道傑、原天翼電信終端有限公司市場營銷總經理朱涵等高管人。而陳旭東則將接替即將退休的王曉巖,擔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負責全球服務業務。

根據聯想集團公佈2016/17年第三財季來看,移動業務於回顧期內的除稅前經營虧損錄得1.12億美元,集團在季度內錄得的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跌26%,市場份額同比下跌1.6個百分點至3.5%,移動業務上季度銷售收入同比減少了23%,至22億美元。而虧損則擴大至1.55億美元。

為何聯想頻繁調整,楊元慶究竟是不是一個合格的CEO?

在94年的時候,創業十年的聯想集團已經在香港上市。柳傳志曾在酒店給楊元慶寫了一封信,他寫道,“聯想已經是一番不太小的事業了,按照預定的計劃將發展到更大。此刻不對領導核心精心加以培養,將來就一切都是空話。”,在十多年前,柳傳志就已經十分看好楊元慶了。

但在柳傳志的那一場復辟,不知給楊元慶內心留下了多大的心理陰影面積。世間萬物都具有兩面性,楊元慶是一個聯想集團合格的領導者嗎?結果還是憑數據說話。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312027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