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口碑撕破了《悟空傳》的爆款臉:全明星+強營銷的紅利能吃多久

一萬年之內,國產電影都會炒我的IP,拍我的電影,開發我的網遊,搞我的電視劇,演我的京戲。

我是齊天大聖孫悟空。誰都可以給我代言。

每年春節檔推出一部西遊,暑期檔一部西遊,都成了套路。

去年看的是《大鬧天宮》,今年看的是《三打白骨精》,明年不知道是《女兒國》還是《三借芭蕉扇》。

西遊記實在太適合電影改編了,其中的每一個人物單獨拿出來都是一部傳記,每一個章節稍加修飾即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今何在的《悟空傳》趕上了這個最好的時代。

低口碑撕破了《悟空傳》的爆款臉:全明星+強營銷的紅利能吃多久

豆瓣評分5.5。原著粉對悟空傳的中二改編狂吐槽——

根本就沒有故事。能看的只有特效。

幾條線索講得亂七八糟。導演想要得很多,但根本沒能力把握。

一會講講愛情,幼稚得像初中生早戀一會堆積點悲壯,又毫無代入感;時不時還隱藏一點有關反對者和權勢者的隱喻,但導演自己都不想深究。

孫悟空唯一的能力就是喊砸天砸地的口號。

主旨靠口號傳遞,得多低級。

低口碑撕破了《悟空傳》的爆款臉:全明星+強營銷的紅利能吃多久

但也有非原著粉看出了諸多亮點:母女失和,兩小無猜,三角戀情,天才備胎,妖雲霧霾,神仙團隊,奇葩發明,天神下凡,官場權鬥,腹黑之戰……

算是一千個觀眾眼裡有一千個潑猴。

低口碑撕破了《悟空傳》的爆款臉:全明星+強營銷的紅利能吃多久

當然也有原著粉悲憤的大喊:唐僧去哪兒了?

今何在原著《悟空傳》中,唐僧人設是個死人。悟空有個邪惡的分身,分身趁真身不備,一棒把唐僧給打死了。

唐僧死後,悟空真身不得不去找閻王為他還魂,結果分身把閻王也打傷了,然後又幹掉龍王。走投無路的悟空只好上天庭請罪,但分身繼續橫衝直撞,見神打神、擋他者死。

直到鬥破天穹,捅下天火,生靈塗炭,真身終於跟分身展開決戰,並同歸於盡。最後,真身被天火燒得只剩下一塊焦石和半根金箍,花果山也成了一片焦土。而大雨過後,焦土上開出花來。

低口碑撕破了《悟空傳》的爆款臉:全明星+強營銷的紅利能吃多久

小說寫得很散漫,但精華之處便是悟空分身。悟空無論做什麼,始終要面對另一個矛盾的自我,這就上升到了自我救贖與人性的高度:人的一生需要戰勝無數敵人,但最需要戰勝的終究還是自己。

這正是原著的核心魅力所在。

而在電影裡,唐僧壓根沒出場,悟空的使命感就無處尋。分身也消失不見,大BOSS也換成了一個 莫名其妙的上聖天尊,要不是俞飛鴻夠美,這個角色和《變5》裡的小金人大boss一樣沒用。

真的是頭高一尺,頭髮高一丈。

低口碑撕破了《悟空傳》的爆款臉:全明星+強營銷的紅利能吃多久

“全明星+強營銷”的梗還能玩多久

如今的國產電影揹負了一個悖論,當紅明星集結那一定是爛片。雖然以偏概全有失妥當,但到目前還沒出現一個能反駁這種說法的影片。

縱觀過去的《爵跡》、《小時代》,真是把整個娛樂圈的流量擔當都用完了。

悟空傳最終票房6億多。

低口碑撕破了《悟空傳》的爆款臉:全明星+強營銷的紅利能吃多久

營銷宣傳不一定能直接帶來好票房,但好票房一定離不開營銷宣傳。悟空傳也是如此。

目前來說,過度的全明星營銷模式,陷入了以下幾個大坑:

一是假口碑:自媒體時代,影評人和大V們是重災區。動不動就讓網友和業內人士“刷屏”;每有社會熱點事件,大大小小的電影營銷公司也都是衝在最前頭,把自己的作品和熱點巧妙地結合到一起“娛樂”一番,可惜大部分最後收效甚微。

其次營銷過程中有兩大關鍵截點,一是抵達率,二是轉化率。決定一部影片票房的並不是營銷,而是影片本身;這個“本身”,包括影片的題材風格、主創陣容和製作質量。

三是電影營銷要互動才能產生魚群效應,憑藉自己的名氣或者高人氣IP(知識產權),撈一把就走,把電影市場搞的有點過熱,最終損害的,除了觀眾的腰包,還會留下曲終人散後,對國產片的悲涼失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