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在洞察人性、洞察認知模式中成長'

"

因為工作的原因,還有我喜歡到處瞎參合、瞎跨界的性格,被邀請參加過很多產品的營銷和產品的會議。

這樣的會議很有意思,特別是在賣點的梳理環節、營銷策略的制定環節。

之所以說有意思,因為每個人在發表自己的見解的時候,都會非常完整的展現他的世界觀,也就是他是如何看待和認知這個世界的,也能夠看到他的方法論,就是他是如何用自己的“套路”去處理事情的,真的是豐富多彩,有時候更是大開眼界。

但是,你如果看多了,會發現,絕大多數人,包括這些聰明的,靠幫別人樹立品牌來生存的人,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站在自己的視角、廣告主、生產者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當然,這也是我們最習慣的視角和方式,這裡既包括了我們學到的知識、擁有非常多成功經驗的技巧,還有我們屢次的失敗給我們的深刻教訓,等等,這些都包含在內。

這幾年有一個詞特別流行,就是搶佔用戶的心智。那什麼是我們的心智模式呢?

可以說,一個人的心智模式,決定人的命運。我們的性格、看待問題的方式、思考問題的方式,還原事情真相的能力,都是我們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的第一步是如何認知我們遇到的人和事,基本可以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利用我們的潛意識去感知。我們接觸一個人也好,接觸一個新的產品也好,第一印象很重要,也就是這個階段發生的。所以,為什麼長得好看、衣著得體、談吐得體的人,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一個產品也一樣,名字、設計(視覺形象)等等,如果設計得當,也會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這個階段或者說步驟,是我們在尋找同類的過程,也就是那些和我們相似的人,和我們有著同樣喜好的人。

第二個步驟,理性分析,通過與這個人的深度交往,對一件產品的使用體驗等等,開始理性的分析。但是,對於很多人,很多事、很多產品,我們很多時候都沒有真正的進入這個階段,除非是出現了重大的變故,而重大的變故讓很多人又返回到第一個步驟,重新開始一個循環。


"

因為工作的原因,還有我喜歡到處瞎參合、瞎跨界的性格,被邀請參加過很多產品的營銷和產品的會議。

這樣的會議很有意思,特別是在賣點的梳理環節、營銷策略的制定環節。

之所以說有意思,因為每個人在發表自己的見解的時候,都會非常完整的展現他的世界觀,也就是他是如何看待和認知這個世界的,也能夠看到他的方法論,就是他是如何用自己的“套路”去處理事情的,真的是豐富多彩,有時候更是大開眼界。

但是,你如果看多了,會發現,絕大多數人,包括這些聰明的,靠幫別人樹立品牌來生存的人,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站在自己的視角、廣告主、生產者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當然,這也是我們最習慣的視角和方式,這裡既包括了我們學到的知識、擁有非常多成功經驗的技巧,還有我們屢次的失敗給我們的深刻教訓,等等,這些都包含在內。

這幾年有一個詞特別流行,就是搶佔用戶的心智。那什麼是我們的心智模式呢?

可以說,一個人的心智模式,決定人的命運。我們的性格、看待問題的方式、思考問題的方式,還原事情真相的能力,都是我們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的第一步是如何認知我們遇到的人和事,基本可以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利用我們的潛意識去感知。我們接觸一個人也好,接觸一個新的產品也好,第一印象很重要,也就是這個階段發生的。所以,為什麼長得好看、衣著得體、談吐得體的人,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一個產品也一樣,名字、設計(視覺形象)等等,如果設計得當,也會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這個階段或者說步驟,是我們在尋找同類的過程,也就是那些和我們相似的人,和我們有著同樣喜好的人。

第二個步驟,理性分析,通過與這個人的深度交往,對一件產品的使用體驗等等,開始理性的分析。但是,對於很多人,很多事、很多產品,我們很多時候都沒有真正的進入這個階段,除非是出現了重大的變故,而重大的變故讓很多人又返回到第一個步驟,重新開始一個循環。


真正的高手,在洞察人性、洞察認知模式中成長


我們先來看一個經典的案例:

這個案例的主角是霍普金斯,如果對廣告、營銷、文案有所瞭解的朋友,應該對這個人多少都有些瞭解。廣告教皇大衛奧格威將他視為現代廣告的六大巨人之一,他說::如果不把這本書讀7遍以上,任何人不能去做廣告。霍普金斯改變了我的一生。

他說的就是霍普金斯的名著:《我的廣告生涯》和《科學的廣告》,在這本書裡他講了一個很經典的關於喜立滋啤酒的案例。不過,需要說明一下,很多人很容易把喜立滋和喜力弄混了,前些年大部分是把喜立滋翻譯成舒立茨。

霍普金斯在火車上偶遇了喜立滋啤酒的老闆,他四處推銷自己的啤酒,但是效果很一般,這反而引起了霍普金斯的興趣。他要求這位老闆告訴他,他們啤酒的賣點,老闆說:我們的啤酒和大家都一樣,口味也很一般,真的沒有什麼賣點。霍普金斯說:不可能,任何產品都會有他獨特的賣點,他就讓老闆把他們整個的生產流程和工藝講給他聽。聽下來,確實沒有多少特點,後來他又去了這家工廠深入的去研究,最後提出了一個賣點,被這位老闆直接斥責為荒謬,我們先來看這句廣告詞:每一瓶舒立茲啤酒,在灌裝之前,都要經過高溫純氧的吹制,才能保證口感的清冽。

這位老闆說,你太逗了,這廣告不行,所有的啤酒都是這麼生產的,這是啤酒生產的標準工藝,我要拿這個做廣告,給人笑死了,這根本就不是我們啤酒的特別。

普斯金斯很生氣,他說來打賭,我出錢你回去打廣告,要是掙了錢,你把錢還我,要沒賺錢,這廣告算我送你了行不行。舒立茲的老闆覺得也行啊,我也沒有損失什麼,然後就回去打廣告了。

隨後,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內,喜立滋的啤酒銷量快速增長,也脫離了瀕臨破產的困境,之後也成長為美國重要的啤酒品牌之一,霍普金斯後來也和喜立滋保持了很長時間的合作關係。


"

因為工作的原因,還有我喜歡到處瞎參合、瞎跨界的性格,被邀請參加過很多產品的營銷和產品的會議。

這樣的會議很有意思,特別是在賣點的梳理環節、營銷策略的制定環節。

之所以說有意思,因為每個人在發表自己的見解的時候,都會非常完整的展現他的世界觀,也就是他是如何看待和認知這個世界的,也能夠看到他的方法論,就是他是如何用自己的“套路”去處理事情的,真的是豐富多彩,有時候更是大開眼界。

但是,你如果看多了,會發現,絕大多數人,包括這些聰明的,靠幫別人樹立品牌來生存的人,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站在自己的視角、廣告主、生產者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當然,這也是我們最習慣的視角和方式,這裡既包括了我們學到的知識、擁有非常多成功經驗的技巧,還有我們屢次的失敗給我們的深刻教訓,等等,這些都包含在內。

這幾年有一個詞特別流行,就是搶佔用戶的心智。那什麼是我們的心智模式呢?

可以說,一個人的心智模式,決定人的命運。我們的性格、看待問題的方式、思考問題的方式,還原事情真相的能力,都是我們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的第一步是如何認知我們遇到的人和事,基本可以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利用我們的潛意識去感知。我們接觸一個人也好,接觸一個新的產品也好,第一印象很重要,也就是這個階段發生的。所以,為什麼長得好看、衣著得體、談吐得體的人,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一個產品也一樣,名字、設計(視覺形象)等等,如果設計得當,也會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這個階段或者說步驟,是我們在尋找同類的過程,也就是那些和我們相似的人,和我們有著同樣喜好的人。

第二個步驟,理性分析,通過與這個人的深度交往,對一件產品的使用體驗等等,開始理性的分析。但是,對於很多人,很多事、很多產品,我們很多時候都沒有真正的進入這個階段,除非是出現了重大的變故,而重大的變故讓很多人又返回到第一個步驟,重新開始一個循環。


真正的高手,在洞察人性、洞察認知模式中成長


我們先來看一個經典的案例:

這個案例的主角是霍普金斯,如果對廣告、營銷、文案有所瞭解的朋友,應該對這個人多少都有些瞭解。廣告教皇大衛奧格威將他視為現代廣告的六大巨人之一,他說::如果不把這本書讀7遍以上,任何人不能去做廣告。霍普金斯改變了我的一生。

他說的就是霍普金斯的名著:《我的廣告生涯》和《科學的廣告》,在這本書裡他講了一個很經典的關於喜立滋啤酒的案例。不過,需要說明一下,很多人很容易把喜立滋和喜力弄混了,前些年大部分是把喜立滋翻譯成舒立茨。

霍普金斯在火車上偶遇了喜立滋啤酒的老闆,他四處推銷自己的啤酒,但是效果很一般,這反而引起了霍普金斯的興趣。他要求這位老闆告訴他,他們啤酒的賣點,老闆說:我們的啤酒和大家都一樣,口味也很一般,真的沒有什麼賣點。霍普金斯說:不可能,任何產品都會有他獨特的賣點,他就讓老闆把他們整個的生產流程和工藝講給他聽。聽下來,確實沒有多少特點,後來他又去了這家工廠深入的去研究,最後提出了一個賣點,被這位老闆直接斥責為荒謬,我們先來看這句廣告詞:每一瓶舒立茲啤酒,在灌裝之前,都要經過高溫純氧的吹制,才能保證口感的清冽。

這位老闆說,你太逗了,這廣告不行,所有的啤酒都是這麼生產的,這是啤酒生產的標準工藝,我要拿這個做廣告,給人笑死了,這根本就不是我們啤酒的特別。

普斯金斯很生氣,他說來打賭,我出錢你回去打廣告,要是掙了錢,你把錢還我,要沒賺錢,這廣告算我送你了行不行。舒立茲的老闆覺得也行啊,我也沒有損失什麼,然後就回去打廣告了。

隨後,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內,喜立滋的啤酒銷量快速增長,也脫離了瀕臨破產的困境,之後也成長為美國重要的啤酒品牌之一,霍普金斯後來也和喜立滋保持了很長時間的合作關係。


真正的高手,在洞察人性、洞察認知模式中成長


講到這裡,估計大家會想起很多經典的廣告案例,比如樂百氏的純淨水、農夫山泉,當然也有玩砸的,比如奧氏體304。

這其實都是對我們的認知模式,心智模式的深入洞察的結果。

我們說我們的成就取決於我們對人性的洞察,人性的貪婪與恐懼、趨利避害,都是確定了在某些情境下,人會選擇的方向,而認知模式、心智模式的研究,則是對人性研究的深入,除了方向,還有更為精確的節點的選擇模式

這個案例中,霍普金斯最重要的洞察是,喜立滋的老闆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產品,而霍普金斯是從消費者的角度來找到賣點。很多朋友跟我說,自己的產品平平無奇,沒有什麼特點,在行業內也就是平均水平,不知道該怎麼辦,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也就是管子的菁茅之謀,就是把茅草賣出金條價,那是一種解決方法,這裡提供的是另外一種解決思路。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那篇文章。如何把茅草賣出金條的價?

霍普金斯的洞察,簡單點說,從用戶的角度去發現價值,並精確的表述這種價值,而不是站在生產商自己的角度去定義價值。這個說起來很簡單,但是一旦進入操作環節,我們很容易又走入了用潛意識處理問題的心智模式。

用潛意識處理問題的心智模式,有很強的經濟性和便利性,這是我們的先祖們在面對洪水猛獸時,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對自己最為有利的選擇的長期經驗,在我們的DNA中的遺存。但是,進入文明社會,特別是現代,我們很少再有面臨這種境況的機會,這種心智模式的弊端也就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特別是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我們習慣了用這種模式來應對問題。

有些人將霍普金斯的這類案例總結為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

互聯網意味著信息量的急劇膨脹,我們好像產生了一種錯覺,就是巨大的信息量意味著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削弱,其實,在很多時候,反而是相反,是信息鴻溝越來越大,原因在於,我們很多人並不具備甄別信息的能力,缺乏駕馭信息的能力。

信息傳播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規律,被很多人忽視了。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身邊很多的牛人,都是擅長講故事的高手,高手很少跟你講道理,而是選擇講故事。為什麼這麼做呢?如果你越想把信息表述的準確、精確、無遺漏的時候,受眾反而接受到的信息量是最少的,原因是,要接受這樣的信息,需要調動大量的知識儲備、經驗、思辨的能力,我們大腦中的潛意識是排斥這種模式的,而故事的傳播,卻能產生信息的增益,故事很容易將受眾帶入,跟著故事的發展傾注自己的情緒,反而會帶來自我收穫的愉悅感

我經常說,你傳達的是一個錯誤的信息,但是對方接受到的反而可能是一個你希望他建立的印象。最簡單的例子是,有些人越想低調,你反而會覺得這人很牛。傳播、品牌、營銷,不是要直接告訴對方你很牛,而是要讓對方覺得你很牛

我們在被大量信息裹挾的時候,很多信息,沒有進入我們理性思考的範疇,但是這些信息在我們的大腦中留下了大量的印記,而這些印記,在一定的條件下,時機成熟的時候,就會變成我們決策和應對一件事情的依據。

前一段時間,有人寫過一組數據,大致是,讓大家憑感覺來說一下:我們14億人口中,有多少人沒坐過飛機;我們現在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我想,這個數據會讓我們很多人大吃一驚,因為這和我們大腦中認為的理所當然的數據差距甚大。

我們現代人講究邏輯、推理,我們判斷一件事情,使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是否符合邏輯。但是,很多人總是容易忽略的問題是,邏輯,是建立在假設基礎上的,而我們很少去審視這個假設,也就是前提條件,而這些假設和前提條件,是我們的知識、經驗、文化傳統、接受到的各種信息,讓我們覺得這些假設和條件是那麼的理所當然,根本不需要去審視。

很多人將這種現象總結為“知識的詛咒”,因為我們學到的知識越多,經驗越豐富,就會越堅信,甚至是下意識的堅信“我是對的”,而對於不符合我們認知模式、心智模式的事情,下意識的去排斥。我們來看一個《列子》裡的故事:

《列子·說符》:

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楊布怒,將撲之。楊朱曰:“子無撲矣!子亦猶是也。曏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

簡單的翻譯一下這個故事:

楊朱的弟弟叫楊布,穿著白布衣服外出,天下雨了,脫下了白布衣服,換上了黑布衣服回家。他的狗不知道,迎上去汪汪叫。楊布很惱火,準備打它。楊朱說:“你不要打了。你也是一樣。如果讓你的狗白顏色出去,黑顏色回來,你難道不奇怪嗎?”


"

因為工作的原因,還有我喜歡到處瞎參合、瞎跨界的性格,被邀請參加過很多產品的營銷和產品的會議。

這樣的會議很有意思,特別是在賣點的梳理環節、營銷策略的制定環節。

之所以說有意思,因為每個人在發表自己的見解的時候,都會非常完整的展現他的世界觀,也就是他是如何看待和認知這個世界的,也能夠看到他的方法論,就是他是如何用自己的“套路”去處理事情的,真的是豐富多彩,有時候更是大開眼界。

但是,你如果看多了,會發現,絕大多數人,包括這些聰明的,靠幫別人樹立品牌來生存的人,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站在自己的視角、廣告主、生產者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當然,這也是我們最習慣的視角和方式,這裡既包括了我們學到的知識、擁有非常多成功經驗的技巧,還有我們屢次的失敗給我們的深刻教訓,等等,這些都包含在內。

這幾年有一個詞特別流行,就是搶佔用戶的心智。那什麼是我們的心智模式呢?

可以說,一個人的心智模式,決定人的命運。我們的性格、看待問題的方式、思考問題的方式,還原事情真相的能力,都是我們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的第一步是如何認知我們遇到的人和事,基本可以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利用我們的潛意識去感知。我們接觸一個人也好,接觸一個新的產品也好,第一印象很重要,也就是這個階段發生的。所以,為什麼長得好看、衣著得體、談吐得體的人,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一個產品也一樣,名字、設計(視覺形象)等等,如果設計得當,也會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這個階段或者說步驟,是我們在尋找同類的過程,也就是那些和我們相似的人,和我們有著同樣喜好的人。

第二個步驟,理性分析,通過與這個人的深度交往,對一件產品的使用體驗等等,開始理性的分析。但是,對於很多人,很多事、很多產品,我們很多時候都沒有真正的進入這個階段,除非是出現了重大的變故,而重大的變故讓很多人又返回到第一個步驟,重新開始一個循環。


真正的高手,在洞察人性、洞察認知模式中成長


我們先來看一個經典的案例:

這個案例的主角是霍普金斯,如果對廣告、營銷、文案有所瞭解的朋友,應該對這個人多少都有些瞭解。廣告教皇大衛奧格威將他視為現代廣告的六大巨人之一,他說::如果不把這本書讀7遍以上,任何人不能去做廣告。霍普金斯改變了我的一生。

他說的就是霍普金斯的名著:《我的廣告生涯》和《科學的廣告》,在這本書裡他講了一個很經典的關於喜立滋啤酒的案例。不過,需要說明一下,很多人很容易把喜立滋和喜力弄混了,前些年大部分是把喜立滋翻譯成舒立茨。

霍普金斯在火車上偶遇了喜立滋啤酒的老闆,他四處推銷自己的啤酒,但是效果很一般,這反而引起了霍普金斯的興趣。他要求這位老闆告訴他,他們啤酒的賣點,老闆說:我們的啤酒和大家都一樣,口味也很一般,真的沒有什麼賣點。霍普金斯說:不可能,任何產品都會有他獨特的賣點,他就讓老闆把他們整個的生產流程和工藝講給他聽。聽下來,確實沒有多少特點,後來他又去了這家工廠深入的去研究,最後提出了一個賣點,被這位老闆直接斥責為荒謬,我們先來看這句廣告詞:每一瓶舒立茲啤酒,在灌裝之前,都要經過高溫純氧的吹制,才能保證口感的清冽。

這位老闆說,你太逗了,這廣告不行,所有的啤酒都是這麼生產的,這是啤酒生產的標準工藝,我要拿這個做廣告,給人笑死了,這根本就不是我們啤酒的特別。

普斯金斯很生氣,他說來打賭,我出錢你回去打廣告,要是掙了錢,你把錢還我,要沒賺錢,這廣告算我送你了行不行。舒立茲的老闆覺得也行啊,我也沒有損失什麼,然後就回去打廣告了。

隨後,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內,喜立滋的啤酒銷量快速增長,也脫離了瀕臨破產的困境,之後也成長為美國重要的啤酒品牌之一,霍普金斯後來也和喜立滋保持了很長時間的合作關係。


真正的高手,在洞察人性、洞察認知模式中成長


講到這裡,估計大家會想起很多經典的廣告案例,比如樂百氏的純淨水、農夫山泉,當然也有玩砸的,比如奧氏體304。

這其實都是對我們的認知模式,心智模式的深入洞察的結果。

我們說我們的成就取決於我們對人性的洞察,人性的貪婪與恐懼、趨利避害,都是確定了在某些情境下,人會選擇的方向,而認知模式、心智模式的研究,則是對人性研究的深入,除了方向,還有更為精確的節點的選擇模式

這個案例中,霍普金斯最重要的洞察是,喜立滋的老闆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產品,而霍普金斯是從消費者的角度來找到賣點。很多朋友跟我說,自己的產品平平無奇,沒有什麼特點,在行業內也就是平均水平,不知道該怎麼辦,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也就是管子的菁茅之謀,就是把茅草賣出金條價,那是一種解決方法,這裡提供的是另外一種解決思路。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那篇文章。如何把茅草賣出金條的價?

霍普金斯的洞察,簡單點說,從用戶的角度去發現價值,並精確的表述這種價值,而不是站在生產商自己的角度去定義價值。這個說起來很簡單,但是一旦進入操作環節,我們很容易又走入了用潛意識處理問題的心智模式。

用潛意識處理問題的心智模式,有很強的經濟性和便利性,這是我們的先祖們在面對洪水猛獸時,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對自己最為有利的選擇的長期經驗,在我們的DNA中的遺存。但是,進入文明社會,特別是現代,我們很少再有面臨這種境況的機會,這種心智模式的弊端也就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特別是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我們習慣了用這種模式來應對問題。

有些人將霍普金斯的這類案例總結為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

互聯網意味著信息量的急劇膨脹,我們好像產生了一種錯覺,就是巨大的信息量意味著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削弱,其實,在很多時候,反而是相反,是信息鴻溝越來越大,原因在於,我們很多人並不具備甄別信息的能力,缺乏駕馭信息的能力。

信息傳播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規律,被很多人忽視了。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身邊很多的牛人,都是擅長講故事的高手,高手很少跟你講道理,而是選擇講故事。為什麼這麼做呢?如果你越想把信息表述的準確、精確、無遺漏的時候,受眾反而接受到的信息量是最少的,原因是,要接受這樣的信息,需要調動大量的知識儲備、經驗、思辨的能力,我們大腦中的潛意識是排斥這種模式的,而故事的傳播,卻能產生信息的增益,故事很容易將受眾帶入,跟著故事的發展傾注自己的情緒,反而會帶來自我收穫的愉悅感

我經常說,你傳達的是一個錯誤的信息,但是對方接受到的反而可能是一個你希望他建立的印象。最簡單的例子是,有些人越想低調,你反而會覺得這人很牛。傳播、品牌、營銷,不是要直接告訴對方你很牛,而是要讓對方覺得你很牛

我們在被大量信息裹挾的時候,很多信息,沒有進入我們理性思考的範疇,但是這些信息在我們的大腦中留下了大量的印記,而這些印記,在一定的條件下,時機成熟的時候,就會變成我們決策和應對一件事情的依據。

前一段時間,有人寫過一組數據,大致是,讓大家憑感覺來說一下:我們14億人口中,有多少人沒坐過飛機;我們現在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我想,這個數據會讓我們很多人大吃一驚,因為這和我們大腦中認為的理所當然的數據差距甚大。

我們現代人講究邏輯、推理,我們判斷一件事情,使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是否符合邏輯。但是,很多人總是容易忽略的問題是,邏輯,是建立在假設基礎上的,而我們很少去審視這個假設,也就是前提條件,而這些假設和前提條件,是我們的知識、經驗、文化傳統、接受到的各種信息,讓我們覺得這些假設和條件是那麼的理所當然,根本不需要去審視。

很多人將這種現象總結為“知識的詛咒”,因為我們學到的知識越多,經驗越豐富,就會越堅信,甚至是下意識的堅信“我是對的”,而對於不符合我們認知模式、心智模式的事情,下意識的去排斥。我們來看一個《列子》裡的故事:

《列子·說符》:

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楊布怒,將撲之。楊朱曰:“子無撲矣!子亦猶是也。曏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

簡單的翻譯一下這個故事:

楊朱的弟弟叫楊布,穿著白布衣服外出,天下雨了,脫下了白布衣服,換上了黑布衣服回家。他的狗不知道,迎上去汪汪叫。楊布很惱火,準備打它。楊朱說:“你不要打了。你也是一樣。如果讓你的狗白顏色出去,黑顏色回來,你難道不奇怪嗎?”


真正的高手,在洞察人性、洞察認知模式中成長


楊朱的弟弟楊布的反應,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就是我們對於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和我們的想象、預設不一樣的事情的時候,震驚、排斥、強烈的要證明“我是對的”的心理模式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狀態。

《道德經》裡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很多人在解釋這一段的時候,或者說我們在理解這一段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理解為,要深刻的認知我們自己,而自勝很多人理解為,戰勝我們自己人性中的那些喜,怒,哀,懼,愛,恨,惡,欲,這些情緒和慾望。

如果更深入一步,我們應該的是我們的認知模式、心智模式,這和慾望和情緒一樣重要,同樣,戰勝自己,不只是要戰勝我們的情緒和慾望,更重要的是,升級我們的認知模式和心智模式。這裡第一步是祛除“我執”,做到“無我”,而第二步是洞察人性,洞察我們認知這個世界的模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