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公司招聘時,都要求3年以上工作經驗?

市場營銷 汽車產業 職場 首席人才官 首席人才官 2017-10-19

為什麼很多公司招聘時,都要求3年以上工作經驗?

為什麼很多公司招聘時,都要求3年以上工作經驗?

小A算是三年老員工了,晚於她入職的同事陸續升職,只有她原地不動,於是冒著被解聘的危險,找到老闆理論。

“老闆,我有過遲到,早退或亂章違紀的現象嗎?”

“沒有。”

“那是公司對我有偏見嗎?”

“當然沒有。”

“為什麼比我資歷淺的人都可以得到重用,而我卻一直在微不足道的崗位上?”

這是一個關於升職的老套的故事,但又是職場很常見的扎心問題——有時候你的直接上司甚至老闆年紀都比你小。

之前有一項調查,工作幾年才算有真正的工作經驗?

有7成職場人選擇3年。

很多公司在招聘啟事中也常常有明確的3年工作經驗要求,看似只是一個工作年限的制約,背後的潛臺詞則是“不需要調教”+“能獨當一面”+“不太貴”,加上這樣一個時間限制,就能過濾掉很多不合適的求職者。

現代企業對求職者甚至實習生的工作經驗都要求越來越高:餐飲行業服務人員要求幾個月則可,行政主管、營銷主管等崗位也需要起碼3年左右的工作經驗,工程師、會計、區域經理等崗位通常要求有5年甚至更長的工作經驗。

但在這個常規升職模式中,總有人能跳脫出時間的邊框,原因就是有人用三年的經歷只換來一年的學習經驗,而很多人卻用一年時間賺了三年的學習經驗。

知乎上一位朋友分享:初入職場的人,未來職業發展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在最初的幾年內(通常是3-5年)就已經決定了。它起始於第一份工作,但結束卻沒有明確的時間界定,因為這完全依賴於個人的質素和對時機的掌握。

想要快速成長,就必須縮短自己的成長週期。

為什麼很多公司招聘時,都要求3年以上工作經驗?

為什麼說3年是你工作中的第一個坎兒?

3年以下是積累期,你的技能和工作方式及職場世界觀都會在這個時期建立,同時你開始慢慢承擔重要工作甚至開始主導部分工作。而3年以上,你對職業的思考已經深入,也會開始探索自己的極限,就到了是否晉升的邊緣。

但3年工作經驗並不能成為你的萬能鑰匙,即使有10年工作經驗也有被辭退的風險,因為:

你不是在面向未來工作,而是在用過往經驗工作。

經驗從來都不能成為你升職加薪的理由,這要從員工和老闆關於升職加薪的兩種不同邏輯來分析:

員工的邏輯是,我入職滿一年,能力和熟練度都比以前強,所以我要加薪升職。企業的邏輯,員工從入職到成熟,大概需要1年,其間需要支付培訓費用、管理費用,只有員工逐漸成熟,收益才開始持平。所以要給員工升職加薪,一定是看重員工未來能產生更大價值。

這兩個邏輯的最大區別是:

員工希望為過去付費,而組織往往願意向未來激勵 。

在職場同事就是完成自己的KPI,下屬就是幫領導分擔工作,沒人幫你是正常的,所以要快速成長只能靠自己。但很多人不明白到底應該如何著手自學,其實和同事中午吃飯都可以學習,你可以在無意聊天中獲得對對方工作內容的認知,作為互聯網時代的人,海量的資源資訊擺在那裡,如果不會利用那隻能說你是有便宜不佔的“偉人”了。

凡是認為能提升自己技能的工作,儘量湊上前,凡是認為簡重複勞動的差事,儘量不做,凡有空餘,就不要停止總結和研究。

在你沒有議價能力的情況下,儘量將你的目標企業招聘有什麼要求爛熟於心,並且努力靠近。

為什麼很多公司招聘時,都要求3年以上工作經驗?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畢業後的前三年你是怎麼在北上廣活下來的”,回答大多是從月薪2000到置辦車房這樣的逆襲故事,也有不少過度放縱而導致從未擺脫吃糠咽菜的灰色抱怨。

如何縮短自己的成長週期?

1、別在該學習的時候任性跳槽

朋友畢業那年在一家國企做總裁祕書,花了3年時間瞭解公司的組織構成、工作方式和人際關係,第4年直升管理層。而相比那些一言不合就跳槽的人,似乎永遠都在尋找方向,因此也永遠做著最低層的工作,拿著最低級的工資。跟一位明明可以靠顏值吃飯但偏偏靠實力的同事聊天,她說現在一身的技能都是在工作兩三年的時間裡練就出來的,這3年正是一個職場新人苦練基本功、打好紮實基礎、不斷提升工作能力的階段。

2、安逸的工作不要做

一個人工作前3年會充滿各種幹勁,各種能量,各種熬夜都沒關係,各種想法也是呼之欲出。而之後慢慢看多了職場黑幕,認清了付出與回報可能不會成正比,而人體各種機能也會下降,這個時候再想幹出業績就會比較困難一點。

3、職場存活能力也是必學一項

適應能力強或者性格興趣和職業相匹配的人,一般會更快融入職場,而往往是那些稜角奇多的人在升遷渠道上會有很多牽絆。

來源:智聯招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