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愛發朋友圈了?

攝影 月亮和六便士 引讀 2019-05-18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愛發朋友圈了?

最近翻朋友圈的時候,發現以前的一些熟面孔, 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少了。然後我翻看了不少好友頭像,不是設置了三天可見,就是發現,上一條動態停留在了幾個月前。的確,越來越多的人,都不怎麼發朋友圈了!

知乎上有句話形容的貼切,“不發憋屈,發了矯情。”

是我們沒有了交流的慾望?還是沒了傾訴的需求?

我思前想後,後來終於想明白,大部分人的微信發展史都是這樣的:

一開始,微信加的都是朋友,可以肆無忌憚地想說啥就說啥; 後來,微信又加了親人,說話就要小心許多,不敢發那些會讓父母擔心的東西了; 再後來,微信又加上了同事和領導,言談更要謹慎,甚至偶爾還要身不由己地幫忙轉發和點贊一些“任務”

越來越多的人擠進了你的朋友圈裡,從親朋好友到同事上司,甚至是送快遞的小哥、賣你東西的店主、各種一面之交的人。

即使大部分人是你熟識的,卻未必是可以交心的。

因為你會發現除了個別重大成就以外,點贊、評論的人寥寥無幾。

你想分享的東西,在朋友圈很難被人接收到,甚至可以說沒人想去接收,所以你不再發了。

朋友圈裡更多的不是朋友,可能是同事,客戶,只見過一次面的朋友的朋友,某次買東西為了付費而加的店主,某次工作原因加的莫名其妙的人……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愛發朋友圈了?

朋友小J說:“我發朋友圈就兩個目的:記錄生活,順便裝一下逼

這兩個目的我通過發朋友圈達到了麼?貌似達到了,但我也同時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生活。曾經很頻繁的發朋友圈,大事小事總要在朋友圈配圖描繪一番。慢慢的發現,我這不是在記錄生活,而是TM的在糟踐生活啊!

和朋友吃飯,我不記得這頓飯和朋友扯過什麼有趣的淡,只記得我一直在關注啥時候是最佳拍照點,讓這桌菜看起來最美味,氛圍看起來更熱鬧。

我沒法什麼都不想,全身心去感受旅途中的風景,因為我一直在拍照,這張人拍太胖,那張看起來不夠自然。

我也很少全身心投入的看一部電影,感受它美妙的音樂和跌宕起伏的情節,因為我總在注意電影裡的哪句臺詞,哪一幀畫面,我發到朋友會顯得自己更有逼格。尋思著記錄生活的時候,我已經失去了生活。

如果還想加工潤色裝個逼,那就更浪費時間了。拍照、修圖、想文案、思考需要屏蔽誰...

好不容易發出去這條朋友圈,接著就開始不受控制的每隔10分鐘看下手機,看看誰點讚了,誰評論了,如果有誰沒有讚我而在同個時間段讚了別人,就開始想他是不是覺得我這條朋友圈特別沒意思,或者我是不是得罪他了...

不管裝逼成功還是失敗,都是一個輸,輸了時間,輸了對生活的掌控權。

內心不得安寧的活著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有人說發朋友圈可以讓親人朋友瞭解自己的近況。我記得之前問過一個很在乎的朋友“為什麼從來不發朋友,都不知道你整天在幹啥”,她說“你想知道肯定會來找我聊天啊!”這句話至今記憶猶新。

越長大越明白,真正關心你的人和你想關心的人,可能十根手指頭都能數出來。他們總是主動來問候我,也不會因為很久不聯繫而關係冷掉。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愛發朋友圈了?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裡,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的行走,儘管身體相互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瞭解別的人也不能為別人所瞭解。——《月亮和六便士》


正因為我們生而孤獨,所以我們總是有著傾訴和交流的衝動。

然而,如魯迅所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你的喜悅可能會刺激著別人的悲痛,你的傷心可能會淹沒於別人的歡聲笑語之中。你引以為豪的成就在別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你撕心裂肺的傷心別人也並不能代替你承受。

於是我們越來越不想說了,也不敢說了。

但也許,這也是一種成長。所謂成長,就是將注意力從晒幸福晒經歷,變成自我消化幸福和消化經歷。人生這條路走下來,你會慢慢將外在的表露衝動,變為內在的前進動力。

重要的不是你幾天更新一次朋友圈,又有多少人給你點贊,重要的是,你使自己變得充實而自足。

反正,熟悉的人,自然知道你啥情況;不熟悉的人,又不關心你啥情況。過日子,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幸福不幸福,開心不開心,又不是給別人看的。

珍惜自己,還有身邊那幾個交心的人,最緊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