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攝影師與毛主席合影趣事

攝影 香山 中國近代史 相機 黨史博採 2017-06-08

著名攝影師與毛主席合影趣事

文/孟紅

能有機會與世紀偉人、開國元勳毛澤東等領導人在一起照張相,一向是難以計數的國內外人士夢寐以求的幸福之事。毛澤東等領導人的專職攝影師鏡頭下的偉人形象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可這些攝影師某天忽闖鏡頭反成被拍者且與毛澤東單獨合影的往事,恐怕就鮮為人知而妙趣橫生了。

侯波與徐肖冰夫婦:最早與毛澤東在香山留下難忘影像

1949年,毛澤東從河北西柏坡來到北平後先在香山居住了3個月。後來作為毛澤東首任專職攝影師且為毛澤東等領導人攝影長達12年的侯波,未曾料在此首次與毛澤東接觸,並同攝影師丈夫徐肖冰一起榮幸地與毛澤東合影。

1949年5月,當時在北平電影製片廠工作的侯波接到任務,去香山協助徐肖冰等完成毛主席各種國事活動的攝影工作。當時在香山,毛澤東經常要召開中共中央的各種會議,還不斷召集各民主黨派的人士暢談國事。

有一天,毛澤東接見一個蘇聯代表團,侯波與徐肖冰及新華社記者陳正青為此去香山拍了許多有關照片。

會見結束,送走客人之後,侯波正收拾機器準備離開時,毛澤東熱情地招呼他們坐下聊天。毛澤東笑吟吟地說:“你們辛苦了,每次到我這裡來都是行色匆匆,我想跟你們說句話都沒有機會。來,今天不忙著走,大家坐下來認識一下。”

毛澤東這般親切和藹的態度,進一步印證了之前侯波在其他同志面前的耳聞:毛澤東待人非常隨和,也喜歡拉家常,身邊的人他總要問一問關心一下,連來去匆匆的攝影師也不放過。想到這裡,侯波心裡頓覺暖洋洋的,緊張的心情也隨之放鬆了許多。

三位攝影師有點拘謹地坐下來。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就認識徐肖冰,與徐肖冰寒喧了幾句後,轉向侯波詢問起來。徐肖冰連忙告訴毛澤東說:“她叫侯波,也是從延安來的,我們還是兩口子。”

毛澤東聽了很高興。接著,極有興致地又問她是哪裡人。侯波笑著恭敬地回答:“我是山西夏縣人。”

毛澤東聽了,欣然說道:“哦!你是關雲長的老鄉啊!關雲長就是夏縣人,武藝高強,人又忠厚。山西是個好地方,陳賡同志在你們那裡打了幾個漂亮仗。”又問:“你到延安做什麼?”

“我14歲時到延安,很小,組織上送我去上學。”

“哦,你是吃陝北小米長大的,你要好好為人民服務。”

“好好為人民服務”——毛澤東這句話從此一直就牢牢記在了侯波心上。

隨後,毛澤東順著“山西”這一話題回憶了山西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許多往事。毛澤東講得畫龍點睛,妙趣橫生;他們聽得觸景生情,歷歷在目。

為不佔用毛主席太多時間,侯波他們一會兒便向毛主席告辭。沒想到毛澤東站起身來和顏悅色地提議說:“來,咱們大家照張合影吧!”

著名攝影師與毛主席合影趣事

◆1949年4月,毛澤東和徐肖冰、侯波在香山合影。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話語,他們幾位聽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頓時喜出望外,立即興高采烈地摸起胸前的相機開始籌劃拍照。這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事情,難得有這麼好的機會。

只見陳正青機敏地跨出幾步來,面對著毛主席。他首先建議侯波夫婦與毛主席合拍一張,並安排他們兩位一左一右地站在毛主席身邊。

對於這樣常規的次序安排,毛澤東謙讓地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說:“不行,不能這樣站,女同志是半邊天,要站在中間。”

侯波見毛主席這樣的態度,也不再多作爭執。

說時遲,那時快,陳正青一按快門,留下了一張侯波、徐肖冰夫婦與毛主席的珍貴合影。

新政協籌備會召開後,侯波就一直在中南海忙前忙後,四處為這開天闢地之舉抓拍下一系列檔案影像。那時她供職北平電影製片廠,白天到中南海拍攝,晚上就回去。她拍的領導人各種重要活動及生活照全存在保險箱裡。當時,組織上沒人向她交待有的照片可以公開發表,自己也不懂有的照片能對外宣傳。她只知道在毛主席身邊工作要絕對保密,因此覺得自己的這些照片也是保密的。

此後不久,侯波被調往中南海,任中共中央辦公廳警衛局攝影科長。期間,她所攝《開國大典》《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和毛澤東等領導人在全國各地視察、會見各國元首和友好人士、接見各界著名人士、主持黨和國家的重要會議及出國訪問等活動,珍貴記錄了諸多中共史冊上的重要瞬間。毛澤東生前公開發表的700多幅照片中,僅侯波一人拍攝的就達400多幅。

王東:曾同毛澤東在莫斯科榮幸單獨合過影

《人民日報》自1948年6月15日誕生起,便始終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行,忠實記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見證國家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王東有幸作為《人民日報》光榮的一分子,在這個高質量、有溫暖、見效快、傳播影響廣的大集體中工作生活,備感自豪和責任重大。但最讓他難忘和驕傲的是,他曾榮幸地與世界人民敬仰的一代偉人毛澤東主席單獨合過影而且還大量跟蹤拍攝過毛澤東照片的往事。

王東為毛澤東拍照,最早是在1957年毛澤東主席率中共中央代表團訪問蘇聯時。那時他在《人民日報》駐莫斯科記者站工作。

毛澤東一行到大使館接見使館人員和在莫斯科工作的部分中國人員,令在場的受接待者激動不已,興奮昂揚。會場氣氛非常熱烈和歡騰。

當時任中國駐蘇聯大使劉曉把神采奕奕的毛澤東迎到了二樓接見大廳時,大家興高采烈、急切而有序地圍到了毛澤東身邊。待接見完後,主席坐在沙發上和大家一起笑眯眯地合影留念。毛澤東此次出訪蘇聯隨行攝影的是新華社攝影記者侯波。王東自然也在這眾多的受接待者之列照了這張集體合影。

而有一張王東和毛主席合影的照片,就是侯波拍的。這著實令王東欣喜若狂,終生難忘。不僅如此,更有趣和遺憾的是,當時,身為《人民日報》駐莫斯科記者站一名普通記者,有照相機的人不多,王東剛買一臺蘇聯造的“和平”牌照相機,還不大會用。別人告訴他光圈八,速度定在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秒,他就不管在什麼光線下,統統用光圈八、速度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秒,在室內也不用閃光燈。這位頗有新鮮感而躍躍欲試的攝影初學者,在毛主席接見時,便抓住這近距離接觸毛澤東活動的難得機會,好奇中帶著幾分笨拙地拿起相機就是一陣拍。可惜,由於自己只是個剛摸相機、根本不懂攝影技術的普通記者,高興地嘗試著第一次為毛主席拍照,卻因為曝光不足而告失敗。事後,王東好一頓埋怨自己。

直到1964年,王東已成為正式攝影記者,他為毛澤東拍照機會自然多了起來。一天晚上,毛澤東從天安門城樓上下來,坐在金水橋上和群眾一起觀看焰火晚會,王東近距離為毛主席照了張相。還有一次,當年國慶節那天他上天安門城樓執行拍照任務。他從不同角度為毛主席拍從電梯上城樓的、站在城樓正中檢閱臺上的、走向城樓兩側向群眾揮手致意的……能拍到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珍貴照片,至今仍備感自豪。

徐大剛:與毛澤東在廬山一臉笑容合影留念

1960年春,侯波暫時調離中南海後中央辦公廳通知上海市委,借調該市對外文化聯絡處的徐大剛速來京接替。在上海專職給中央領導來滬和上海市委領導活動攝影的他,曾執行過一次毛澤東來滬視察的攝影任務,這些照片動態、靜態的都將領袖心繫人民的神態逼真到位地抓拍了出來。同來的江青見後對其攝影技巧頗欣賞(這就衍生出後來他為毛澤東等專職攝影的同時,兼職給喜好攝影的江青當攝影技術輔導)。他來到中南海後,辦公廳主任汪東興找他談了此地工作的一些規矩。

這一年多,徐大剛親見毛主席把群眾冷暖掛在心上。毛主席有時會因那些省委書記或更大官員工作做得不夠好而嚴肅訓教,卻從未埋怨周圍的工作人員,只要走到尋常百姓中看到百姓問候拉呱,便會臉上浮現出像孩童般的燦爛笑容。

當時每年7至8月,毛主席都要上廬山召開政治局工作會議。1961年7月,劉少奇、周恩來等人都親往赴會。因毛澤東歷來不坐飛機,故徐大剛和江青一同乘專機前往。

在廬山給毛澤東拍攝的日子過得輕鬆愉快。為適應毛主席的睡眠習慣,徐大剛他們也採用白天睡覺、晚上熬得很晚的習慣。毛澤東一般四、五點鐘起床,起床後便出外散散步,看看廬山景色,思考一些問題。當時會議處的同志有意要為毛主席照相,便以休息的名義到廬山的著名景點含鄱口遊覽。毛澤東乘興從“美廬”行宮出外散步。徐大剛立即帶著相機悄悄跟上。

當毛澤東站在廬山東谷含鄱嶺中央海拔1211米的含鄱口極目遠眺時,遠近水色天光山景盡收眼底,整個人都化進了充滿博大意境的天地之間、山水之間,他的臉慈祥而又堅定。

看到毛主席那稍縱即逝但卻經典精彩的鏡頭,徐大剛立即屏住呼吸,不動聲色而迅捷地摁動快門,拍攝下一組精美鏡頭。

就是這年廬山會議期間,徐大剛意外擁有了一張同主席的合影照。照片上,35歲的徐大剛戴著黑框眼鏡,挽著身軀高大的毛主席,笑得陽光燦爛。他的右邊衣兜裡還裝著備用膠捲之類的物件,鼓鼓囊囊;胸前有一根很明顯的揹帶,從左肩斜過右下襬。

著名攝影師與毛主席合影趣事

◆1961年,毛澤東在江西廬山與徐大剛合影。

其實,這張很特別的合影照是不經意間留下的,並非有意安排。徐大剛搞攝影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在重大場合都要提前半小時到,活動結束後要等其他人都走了他才走。就是這慢走一步提供了機遇。那是毛主席在瑞金賓館由耿飈陪同接見印尼代表團,出場服務的攝影記者是他,文字記者是新華社的一位女同志。活動結束後她出主意說:“外賓走了,我們上去和毛主席握個手。”他說:“你不要胡來啊,這是違反紀律的。”她說:“你不去我去,我們地方上的人能有幾次機會見到毛主席?”她就真去了。離毛主席二三十米遠的他只見毛澤東笑眯眯走來。他退閃後毛澤東又過來了。警衛員看出了毛主席的意圖,便對他有所暗示地說:“你別走啊。”毛主席和藹問話:“你是上海的?”他答:“我是上海的。”毛澤東又問:“你叫什麼名字?”他答:“我叫徐大剛。”毛澤東微微點點頭,笑著說:“名字好記。”

此事過了半年,便是這次廬山會議。辦公廳祕書處打算拍張毛主席和記者在一起談話時的照片。有關人員在請示時未講清楚,毛主席還以為是徐大剛想同自己拍照,就同意了。徐大剛並不知情,身上還揹著常不離身的照相器具,隨時處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狀態,隨時繃緊了神經選取鏡頭捕捉毛澤東的寶貴瞬間。

毛澤東一見到他就以關係熟絡的口氣輕鬆地說:“你叫徐大剛。”又見大家都在,就很有興致地說:“我給你們介紹個人,這是在上海搞攝影的徐大剛,他是個老實人。”

隨即,毛主席要求他把身上的照相機和萬次閃光燈取下來先放一邊,過來並排站立。對於出自毛主席口中如此冷不丁的事情,他毫無半點思想準備,愣怔了一下後才反應過來,有點受寵若驚地趕忙照毛主席的話辦了,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情明顯地溢於他清瘦英俊的臉上……

於是,陰差陽錯便成就了這張合影。瞧,這張照片上的徐大剛笑得多開心,說他樂開了花一點都不為過。而照片中的毛澤東,則更是於一種尊貴的神態中滿透出慈祥和藹、平易近人的表情,尤其是他那極具親和力的笑容是那麼富有感染力。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毛澤東與徐大剛當時都很放鬆,心情愉悅而舒暢,狀態特好。

拍好照片之後,徐大剛心裡不免想:拍是拍好了,我上哪去要照片啊。徐大剛就向毛主席請求說:“主席,這照片能不能給我一張作為留念?”

毛澤東欣然點頭,馬上交待工作人員說,這照片要給徐大剛一張。

當徐大剛正心下猶疑時,毛主席看出來了,又爽快地加上一句:“底片也給他。”細心而又善解人意的毛主席察覺到他期待的心情,便決定連底片也給了他。

下廬山回京後不久,徐大剛重返工作了多年的上海。

呂厚民:很幸運地與毛澤東有數張合影照

1949年11月,在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呂厚民被調到新成立的北京電影製片廠照相科工作。1950年1月又被調到中南海,專門給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照相。他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拍攝的代表作品有:《毛澤東與周恩來》《毛澤東打乒乓球》《周恩來與鄧小平在頤和園》《毛澤東在廬山》《毛澤東在工廠裡》《毛澤東在書房》等。

令他特別欣慰又難以忘懷的是,曾5次同毛澤東合影留念。每次他提出合影要求時,毛主席都會欣然允諾。

後來,呂厚民曾多次滿懷深情地回憶說:“每次提出要與主席合影,主席從來都沒有拒絕過。”說起毛澤東與他的多次合影時,他滔滔不絕,如數家珍:主席讀報紙時與他的合影、散步時與他的合影、生日後與他的合影以及主席與他跟愛人的合影……他永遠忘不了跟毛主席在一起的日子。他說:“作為偉大的領袖,主席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長者,主席身上的意志、膽略、胸懷、正直、清廉簡樸等品質一直鼓舞著我。”

一次,毛主席住在武漢著名風景區東湖。一天上午10點左右,呂厚民揹著相機來到值班室看能否捕捉幾張既有意義又意境不錯的照片。值班人員對他說,毛主席正在看報。他點點頭,明白主席這陣子較休閒,覺得機會來了。便輕手輕腳地走了過去,只見毛主席辦公室的房門半開著。他打聲招呼“主席好”後說:“主席,打擾您一下,我想要照張相。”

毛主席抬起頭來,把報紙往桌子上緩緩一放,點點頭,痛快地說:“好。”

於是,呂厚民便站在毛主席的身後,讓一個祕書給照了張合影。還有一次,他在廬山陪同毛主席散步。途中,毛主席主動提議說:“咱們照個相吧。”他一聽,高興極了,親熱大方地挽著主席的胳膊,讓祕書給拍了張生活照。

著名攝影師與毛主席合影趣事

◆毛澤東與呂厚民在武漢合影。

毛主席不讓身邊的工作人員長時間在自己身邊,都要到下邊去鍛鍊。1957年底,呂厚民所在的中央辦公廳警衛局攝影科同新華社合併,他到新華社當記者。臨走前,他跟毛主席說想請題名。翌日,祕書便把毛主席的題名手書轉給了他。1961年,他又被調回中南海任毛主席的隨身記者。1965年又被調任新華社江蘇分社記者。“文革”開始後,他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埋在毛主席身邊的定時炸彈”,康生、江青、陳伯達親自批准成立“呂厚民專案組”,將他全家下放到江蘇農村,實行嚴厲管制。在實難忍受時他曾留下寫著“毛主席萬歲”的遺書自殺過。後來京給毛主席寫信。第三天,毛主席便親自批示恢復了他的工作。毛主席對這個自己曾稱讚為“短小精悍”的攝影師一直未忘。在他離開毛主席後的日子裡,毛主席到江蘇省視察時曾兩次要見他,可惜兩次他都在外地採訪。

他曾多次回憶,在毛澤東身邊拍照的那些年,毛澤東從未說過哪個能或不能拍,哪個能或不能發表。就拿拍過的不少毛澤東光脊背、穿泳裝的照片來說,拍攝時毛澤東都知道,但從不阻止,對他非常信任。事實上,在跟拍的日日夜夜裡二人很少用語言交流。鏡頭前和鏡頭後,這對年齡相差35歲的拍者與被拍者有著難以言說的情感。

錢嗣傑:陪同毛澤東出差外地時幸福留影

1964年至1969年,經驗豐富、技術出眾的錢嗣傑給毛澤東做起了專職攝影師。錢嗣傑第一次給毛澤東拍照,大約是1951年或者1952年的時候,是在一個外事活動場合。其時,他在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新聞攝影局的中央新聞組,專門負責拍中央領導活動以及一些國際會議等。那會兒還沒有人民大會堂,毛澤東的活動基本都在北京飯店,或者是中南海,接見一般都在中南海勤政殿。

1964年夏,正在剛果採訪的錢嗣傑突然接到來自新華社總社的電報:須一週內回國述職。電報猶如軍令。他二話沒說,買了最快一個航班的機票,取道阿爾及利亞返回北京。一下飛機,也顧不上回家,錢嗣傑直奔新華社社長吳冷西的辦公室。當被告知這次召回是讓他進駐中南海給毛澤東當攝影記者時,錢嗣傑真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給主席當攝影記者,太光榮了!要知道新華社好幾百人哪,我被選上了,激動啊。”

吳冷西找他談話時嚴肅地叮囑說:“除了祕密活動外,毛主席每天的活動都要見報,必須把照片拍好,技術上要有絕對地把握。”那時器材還比較落後,不能說快門響了,閃光燈亮了,沒感光,那不行。吳冷西最後語重心長地說:“假如你工作出了問題,不是你錢嗣傑檢討,是我吳冷西得檢討。”錢嗣傑認真地點了點頭。

到中南海的那一天,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帶著錢嗣傑去見毛澤東。由於緊張,他頭上直冒汗,臉漲得通紅。他進去只見毛主席正好拿著報紙在閱讀,一看見他們就站起來,緊接著跟他握手,說:“坐,都坐那兒。”然後,汪東興就向毛澤東介紹說:“這位是新華社派來的,負責跟您活動。”毛澤東便問他年齡多大了,什麼地方人,叫什麼名字。錢嗣傑回答:“報告主席,我姓錢,是黑龍江黑河市人。”

“好嘛,你有錢,我可是無產階級喲。”毛澤東的風趣話讓緊張的錢嗣傑鬆弛下來。毛主席還問及他過去的工作,他簡單作了介紹。毛澤東說:“以後我們一起工作,見面的機會就多了。”那次大概聊了20分鐘,他感覺毛主席很幽默,且平易近人。

著名攝影師與毛主席合影趣事

◆毛澤東與錢嗣傑合影。

那時領導人裡僅毛主席、周總理和劉少奇各有一名專職攝影師。幾名專職攝影師都是24小時值班,一接到中央辦公廳通知說有活動馬上就走。所以,錢嗣傑即使回到家也要先查電話是否放好,就怕電話打來沒接到。心揣一個念頭:定要完成好組織上的任務。從此他跟著偉人上井岡、下長江,拍了不少廣為人知的鏡頭。

在毛主席身邊工作,說沒有壓力那是假的,可毛主席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又使工作變得那麼生動有趣。

一次隨毛澤東外地視察,適值建黨45週年,天氣晴朗,豔陽高照,毛澤東心情爽朗,特別高興。

傍晚散完步後,毛澤東說:“以前,都是和你們一起合影照個集體照,今天,我要和你們每個人單獨留個影。”

大家紛紛興奮地一一同毛澤東幸福留影。錢嗣傑拍得不亦樂乎。

最後,毛澤東微笑著說:“小錢,向來都是你給別人照,今天你們誰來給錢嗣傑和我照相啊?”

衛士長請纓。錢嗣傑站到毛主席身邊合影。他深感機會難得,又怕衛士長業餘手生,為保證萬無一失,細心的他還要求多拍了一張。

他回憶說:“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6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受益最多的時光,同時也是最緊張、壓力最大的一段日子。”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

轉載請註明轉自《黨史博採》。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