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宣傳鄉村原來我們的家鄉“夾江”這麼美

攝影 農村 白娘子 水產養殖 四川信息港 2017-06-23

用鏡頭宣傳鄉村原來我們的家鄉“夾江”這麼美

《水韻楊村》

用鏡頭宣傳鄉村原來我們的家鄉“夾江”這麼美

攝影愛好者何政宏

用鏡頭宣傳鄉村原來我們的家鄉“夾江”這麼美

《白娘子尋親千佛巖》

四川信息港_Y9s.com (通訊員 孟小溪)“著一襲紗衣,盤一發髻,優雅轉身回眸,明眸清麗,雙袖隨風拂動,飄逸自然……這不是白娘子和小青嗎?”這樣唯美的畫面和獨特的人物角色,出現在了夾江千佛巖景區。日前,一則《白娘子尋親千佛巖》的帖子在網上被多次轉載。“沒有想到,白娘子和小青來了,讓我們的千佛巖看起來更美。”夾江市民劉女士把帖子轉發到朋友圈後,附上了這樣的推介文字。

帖子上,網名叫“一個好人”的帖主個人首頁,還有多篇圖文並茂的帖子,其中,有樂山景點,有鄉村自然風光,也有市井生活。

近日,當記者見到網友“一個好人”時,他說,能夠拍出好看的畫面是每一個攝影愛好者的追求,自己拍景區、拍鄉村,並賦予獨特的主題和人物角色,是希望能夠展現另一種景區美、鄉村美。景區美了,來的遊客就多了,鄉村美了,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們就願意回鄉,創造更美的村莊。

喜歡上攝影 每一次拍攝都有意義

網友“一個好人”名叫何政宏,47歲,沐川人,在沐川一家企業工作。《白娘子千佛巖尋親》的帖子受到關注和轉發,並且有上萬的閱讀量,是何政宏沒有料到的事情。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何政宏表示,攝影對他來說,是在緊張工作之餘的一個愛好,讓自己全身心投入得到放鬆,這是他10多年前拿起相機時的念頭。

“也許我拍的照片從專業角度來看不是特別好,但我希望每一次拍攝都有意義。”在何政宏的攝影生涯中,很多作品都與紀實、人物有關,在他看來,《白娘子千佛巖尋親》是一次“取巧”的嘗試,因為有新奇的主題,大家覺得新鮮,所以願意看、願意轉發。不過,何政宏覺得,《白娘子千佛巖尋親》遠沒有自己拍攝的另一組圖片《水韻楊村》更有意義。

何政宏翻出《水韻楊村》的照片給記者看,在霧如薄紗的河面上,竹筏飄蕩,一位身著蓑衣斗笠、挽起褲腳的男子站在筏上,一名身著古裝、長髮飄飄的女子戲水掩笑……一張張不同角度的圖片,將河流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一邊翻看,何政宏一邊介紹說:“看到這些圖片,大家可能以為是某個景點。其實,這只是一個不為大家所知的小村莊。”何政宏說,拍攝地在沐川縣楊村鄉,河叫茨巖河,河兩岸所轄的村莊,多數是當地的貧困村。

“茨巖河是當地的母親河,它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早晨和傍晚,河面上會自然形成一層薄薄的霧,非常美。但這樣的景色卻不為外界所知。”何政宏介紹說,身為沐川人,他一直希望能夠通過鏡頭去展現家鄉的美。

“河兩岸有貧困村,貧困戶也多,很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掙錢了。如今,當地依託茨巖河正在發展水產養殖,也有發展鄉村旅遊的意向,如果把茨巖河的美用另一種方式詮釋,吸引遊客前來觀光遊玩,推動了旅遊經濟,勢必會讓年輕人願意回鄉創業,留在家鄉。”何政宏說,如此一來,一家人也能其樂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想到這裡,何政宏立即著手準備起來。

帶上“長槍短炮”多角度宣傳鄉村之美

如何讓畫面吸引人,讓大家記住這個地方?這是何政宏首先思考的問題,“群山環抱、河面輕蕩、薄霧瀰漫”,這幾個要素不停在何政宏腦海中跳躍,他腦中冒出兩個元素:古裝、仙女。

“用仙女的氣質來凸顯這裡,呈現一種夢幻唯美的意境。”何政宏把自己的想法拋進了一個攝影愛好者QQ群,很快得到大家的響應。招募模特、組織拍攝團隊、聯繫當地,僅僅幾天時間,拍攝事宜便敲定下來。

去年7月的一個週末,何政宏帶著一群扛著“長槍短炮”的人走進楊村鄉。去之前,何政宏就和當地水產養殖合作社的顧問伍秋龍取得了聯繫,到村後,拍攝需要的斗笠、蓑衣、竹筏也順利準備到位,為拍攝節約了大量的時間。

當地村民對他們的到來感到新奇,一整天裡,好奇的村民看著這“長槍短炮”的架勢,聽著“咔咔咔”的相機快門聲,跟著攝影師的腳步走,直到晚上也不停歇。

當晚,攝影愛好者都住進了農家。在農家小院的院壩裡,村民們主動熱情地和他們聊天,何政宏則現場開起了“培訓班”,和村民們講旅遊經濟,給他們提建議如何對外銷售農產品,如何為遊客提供生態綠色食材等,村民們聽得津津有味。

“那時,楊村鄉剛帶動農戶進行水產養殖,還沒有發展旅遊,僅有一兩家農戶把自己家改裝成簡易的農家樂。”何政宏說。

花了兩天時間,所有照片拍攝完畢,何政宏回家後,從上千張照片中篩選了10多張,自己撰文配圖,發了一條名為《水韻楊村》的帖子,並寫下了這樣的文字:“楊村就像是仙人失落的碧玉,在群山的掩映之中靜靜綻放熠熠的光芒。她的純潔和柔情讓人流連忘返,她讓我們迷失在這大自然寧靜和碧綠的神奇之中,她的唯美定會征服所有前來的遊人。”

在帖子的最後,何政宏附上了當地的地址、交通、合作社負責人以及農家樂老闆的電話。

去年8月,當何政宏接到農家樂老闆的電話時,他無比欣慰。原來,他的帖子讓更多人走進了楊村,農家樂老闆在電話裡告訴他:“火了,生意真的火了,房間不夠住了。”

家鄉發展 年輕人願意回村了

給何政宏打電話的農家樂老闆叫劉遠秀,今年50來歲的她是楊村鄉碑坪村人,也是水產養殖合作社的社員。自從鄉里成立合作社後,劉遠秀就把自己的家拾掇出來,做成了農家飯莊,有人要留宿的時候,也會提供家裡的房間。當何政宏把她的電話附在帖子裡後,給她打電話訂房間、訂餐的人逐漸增多。

“遠的有成都、雲南、貴州,近的就是樂山本地,有時來的人多,住不下,就在鄰居家住。慢慢地,周邊的村民也將農家樂開了起來。”劉遠秀說,大家壓根沒想到,偏僻的家鄉還能吸引很多外地人來吃、住、耍,所以,她對何政宏一直心存感激,多次給他打電話,邀請他到楊村遊玩。

現在,農家樂的生意越來越好,劉遠秀忙不過來,就把在西昌做小生意的女兒喊了回來,和自己一起經營農家樂,同時,也讓女兒把孩子帶回村,自己幫著照看,“一家人在一起,我天天都高興。”如今,幾乎每天都有客源,劉遠秀也尋思著擴大規模,增加房間、建停車場,這是她正在做的事情。

對於當地政府而言,一名攝影愛好者通過鏡頭向外宣傳當地的美,是他們最為歡迎的事。楊村鄉黨委書記楊兵說,鄉村旅遊的發展,硬件配置是必須條件,軟件包裝也必不可少,通過攝影愛好者的鏡頭來展示傳播鄉村的新形象,對於促進鄉村旅遊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歡迎更多的遊客和攝影愛好者走進楊村,發掘這裡山水的美、人文的美。”同時,楊兵表示,希望外出的年輕人能夠回到家鄉大展拳腳,為家鄉的建設注入新鮮活力。

《白娘子千佛巖尋親》、《水韻楊村》僅僅是何政宏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參與社會事務,積極主動宣傳鄉村美景之舉,何政宏說,他將帶著社會責任感去感悟生活,拍出更多積極向上、充滿美的照片,讓生活的美滋養每一個欣賞照片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