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創新發展再提速,粵港澳大灣區將成投資發展新地標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再上新臺階,深圳先進產業繼續增長

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文簡稱“《綱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深圳正在創新發展上加大力度,據最新消息稱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讓深圳創新發展再提速,今年一季度,深圳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0.9%和11.6%。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5年居全國城市第一位。

目前,全市已有8家諾獎實驗室掛牌,鵬城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兩個廣東省實驗室已落戶,全市基礎研究機構達到13家,已建成各類創新載體2190家,今年內還計劃新增國家及省級等各類創新載體超過100家。

隨著基礎研究能力增強,深圳有望進一步提升核心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建設世界級灣區貢獻力量。

■劍指世界級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軟硬件分析

目前已經形成規模效應的世界三大灣區分別是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其中東京灣區是日本本國發展高度不均衡和大財團推動的結果,與其他灣區的實際情況差異太大,不適宜對比研究。

那麼剩下的兩個有沒有共性,或者說,對我們有沒有可借鑑之處呢?

對比之下會發現,它們都擁有吞吐量排名靠前的多個港口資源、足以支持發展的配套金融中心、便捷的交通及其它配套公共設施、大批優質企業和製造業中心——這四條是多項研究中普遍認為最為重要的。

紐約灣區有佔比超過1/10的全球五百強企業,也是紐交所、納斯達克和華爾街的所在地;硅谷有逾千家風投,形成了科技創新企業集群需要的金融土壤。

這些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已經相對完善甚至領先:三大天然良港,按貨物吞吐量來看,深圳港世界第3、香港第5、廣州第6;區內有港交所、深交所等大批金融機構,交通方面有港珠澳大橋,香港和廣東也高鐵相通,創新型企業比比皆是……

因此,從硬件角度來說,粵港澳大灣區具有足夠的實力成為世界級灣區。

硬件滿足,軟件——創新、科研和人才高地也必不可少,這就是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裡重點提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原因所在。

粵港澳大灣區的使命是要指向中國經濟未來的,未來經濟的內生動力在哪裡?去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保羅·羅默告訴世界:內生技術變化的長期增長模型,技術進步會是經濟增長的核心。

如果查詢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前湯森路透),就會發現美國和日本在2018-2019年度全球創新百強企業與機構的比重超過了70%,而且很多企業就是灣區的,而中國企業入選的比亞迪、華為等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

粵港澳大灣區,已有具備創新的氣質。

■紐約灣區留給粵港澳大灣區的寶貴經驗

世界級大灣區中,紐約灣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最為接近,它的成功經驗,也最值得我們借鑑。

為什麼說紐約灣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最為接近呢?因為紐約灣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一樣,政府推動創新的成分很重,紐約灣區早前推動了應用科學招商引資,後來又搞了“數字紐約”,提供高科技公司最完善的信息服務。而舊金山灣區很大程度上是基於當地眾多學府提供的人才積累,這一點和粵港澳大灣區先政策大力扶持並發展隨後利用虹吸效應吸納人才的模式並不相同。

要探討紐約灣區的發展歷程,就必須提到那條著名的公路——128公路,這條修建於1915年的公路最初只有幾間不大的科技企業,可是短短几十年後,這條公路沿線兩側聚集了數以千計的從事高技術研究、發展和生產的機構和公司,成為首批現代化工業園,128公路為此贏得了“美國科技高速公路”的美譽。

128公路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一個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它打通了地區、企業、機構之間的聯繫,幫助附近的企業能夠更好更快的發展,最終促進了紐約灣區的創新力發展。“128模式”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有著非常值得借鑑的經驗。也和《綱要》中所提的“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不謀而合——聯繫四點,建設開放互通、佈局合理的區域創新體系。

■求發展,由點到線,方能到面

在“大國崛起”的大背景下,如今的粵港澳各區域卻仍然屬於“點”狀,想要形成世界三大灣區那樣大塊平面的規模,就要先將灣區的核心給整合。

深圳、廣州、香港、澳門以及東莞五地,集合了粵港澳大灣區90%的科技創新企業,但還未能完全聯繫起來,如果能夠將它們連成整體,通過由“點”到“線”的蛻變,加強發達區間之間的合作作為過渡,就能將創新力發揮到最大,並進一步提升虹吸效應,吸納更多創新型人才,最終帶動整體發展,實現由“點”到“面”的飛躍。

因此,在接下來的“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平臺之上,四地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科研創新能力還將進一步提升,人才資源在有效的發展平臺聚集、交流,利用多方資源開創更多有價值的科研項目。

作為“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之上的重點發展區域之一,深圳的眾多高新產業區域也將獲得新的發展機遇,這其中,龍崗尤為值得重視。

龍崗的發展空間非常充裕,已有89.6平方公里面積納入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規劃(佔全市1/4),並規劃建設有寶龍科技城、平湖金融與現代服務業基地、國際低碳城、大運新城、阪雪崗科技城等36個創新系列園區,吸引了1700多家高科技企業入駐。

得益於多產業園與眾企業共同發力,龍崗的經濟產值快速增長。2017年,區域生產總值達3858.62億(全市排名第二),增長9.8%;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6000億,佔全市28%,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突破2000億,增長11.6%。

而在龍崗,堪稱深圳名片的華為所在的阪雪崗科技城,以及近年來飛速崛起的“東部硅谷”都具有相當大的代表性。

■站穩發展前沿,阪雪崗科技城與東部硅谷迎來極大機遇

阪雪崗科技城位於深圳中部核心位置,總佔地約22平方公里,總投資規模約1200億,現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85家,重點企業30家,超億元企業47家,區域內聚集了華為、神舟、康冠、航嘉、新天下集團、華雲生物等1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是“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

“東部硅谷”,指根據龍崗區發改局專門委託編制的《深圳東進:龍崗打造東部中心藍皮書》中以大運城與龍崗中心城作為主要片區,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帶動區域的戰略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並堅持綠色低碳為發展核心,構建出如坪地國際低碳城等獨具代表性的生態發展區,同時也是憑藉高等教育、創新產業、高端文體、特色化城區服務等綜合服務功能的大灣區新戰略腹地之一。

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的大背景利好下,以阪雪崗科技城和東部硅谷為代表的眾多區域將在未來獲得更大的平臺,更多的政策利好,更優佳的營商環境。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分別位於阪雪崗科技城和東部硅谷的天安·雲谷和君勝·熙瓏山即將獲得的利好,將不言而喻。

■發展、投資潛力股,天安·雲谷與君勝·熙瓏山將獲極大利好

位於阪雪崗科技城的天安·雲谷,作為灣區驛站的總站,這裡充分體現了產業園區大運營的理念,串聯9(廣州、深圳等9市)+2(香港、澳門2特區)的城市資源,攜手打造以深圳天安雲谷創新超體為總站的灣區驛站服務體系,服務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和人才的創新創業。


深圳創新發展再提速,粵港澳大灣區將成投資發展新地標

而君勝·熙瓏山作為特色化城市運營專家——君勝集團於深圳龍崗傾力打造的高端旗艦綜合體大盤,不僅得益於東方硅谷片區高造富能力、高發展速度的價值加成,同時還因為位處龍崗中心城與國際低碳城等雙核地段交匯,受到雙核地段雙重利好。

深圳創新發展再提速,粵港澳大灣區將成投資發展新地標

粵港澳大灣區還將繼續前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的發展前景也在不斷體現,無論阪雪崗科技城還是東方硅谷,它們作為這條創新走廊上的重要支柱型力量,也在不遺餘力地投入資源,助力大灣區以及大灣區各地的科研機構、科研項目、人員的長足發展,也將為天安·雲谷和君勝·熙瓏山帶來驚人的價值提升空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