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老建築」沈北新區蒲河古城

「瀋陽老建築」沈北新區蒲河古城

蒲河鎮地名碑 供圖 | 柳塘寒士

「瀋陽老建築」沈北新區蒲河古城

蒲河鎮地名碑 供圖 | 柳塘寒士

蒲河城現為沈北新區蒲河鎮蒲河村,距瀋陽市區20公里。明正統二年(1437年)設蒲河千戶所,同年建蒲河城。2013年列入瀋陽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瀋陽老建築」沈北新區蒲河古城

因為此地位於蒲河北岸,故名蒲河。蒲河,因河兩岸多生蒲草,故稱蒲河。屬渾河支流,發源於鐵嶺縣橫道河子村的想兒山。這裡有遠近聞名、多次登上央視新聞的蒲河大集。自從179路公交車開通以來,到蒲河大集採購的人們就更多了。但您可能不知道,這裡原來就是明代的遼東十八城之一的蒲河中左千戶所,與當時的撫順是一個級別的城市,均隸屬於瀋陽中衛。

「瀋陽老建築」沈北新區蒲河古城

據《瀋陽縣誌》載:“蒲河古城,去縣城四十里”。《新唐書》:“……遼初廢,明設千戶所於此城,周圍七百二十五丈、池深一丈、闊二丈、門二、遼東十八城之一。”從城內所出遺物分析,這座古城應為明代城址,明代在舊土城基礎上新建磚城,並設千戶所,歸瀋陽中衛管轄,可見這是一座具有軍事戰略意義的城堡。據調查,該城址為方形,保存一般。遺址相對高度3—5米,實測每邊長550米。城址東西450米,南北450米,呈方形。城址高於四周地面3~5米,以西北角最高,可達5米。

「瀋陽老建築」沈北新區蒲河古城

城牆的夯土痕跡以北部、西部、東部南側一段較為明顯,並可看到原生土、夯土和磚石層,碎磚、布紋瓦散露地面。東、南部城牆破壞較嚴重,僅略高於地面。城四周有城壕,應為原來的護城河。城內南面有一土臺,應為建築遺址。城址為蒲河鎮所在,基本為民居所覆蓋。地表可見大量青磚殘塊,特別是在城牆所在部位。約有2米深的磚堆積。採集標本有遼白瓷、泥質灰陶片、明代青花碗、清代青花碗、骨簪、銅錢等。

「瀋陽老建築」沈北新區蒲河古城

「瀋陽老建築」沈北新區蒲河古城

「瀋陽老建築」沈北新區蒲河古城

考古專家對蒲河城遺址進行文物勘探和發掘時,出土了青銅時代的夾砂陶鬲足等,說明在3500年前左右蒲河就有人類定居了。根據考古專家的考證,1000多年前,這裡是完整的蒲河古城,因在蒲河附近而得名。雖年代久遠,但古城遺址尚存。早在明代,蒲河就已成為駐紮軍隊、屯積軍糧和武器的重要軍事營壘。據明修《遼東志》記載,蒲河城在瀋陽中衛城北四十里,正統二年(1437年)建,在遼代土城的基礎上修建了磚城。周長七百二十五丈四尺,護城河深一丈,闊二丈,設南北城門二座。是瀋陽中衛下轄的千戶所城之一,名蒲河中左千戶所。按《遼東志》所記,蒲河城駐守官兵745名,軍馬988匹。沿邊設有墩臺15座,有瞭守官員76人。轄堡城一座,十方寺堡(今瀋陽市北石佛寺),下屬墩臺十四座,駐守官軍三百零一名。蒲河千戶所管轄蒲河迤西,南至瀋陽上榆林堡界起,至懿路丁字泊堡界止,共五千四百丈,合三十六裡的長城線。

「瀋陽老建築」沈北新區蒲河古城

蒲河城東南設有教軍場。蒲河城的軍事機構稱作蒲河備禦都司,治所東設御都司,西有備禦公署,治所內築軍器局所倉、預備倉等儲備庫。嘉慶十三年(1534年),御史常時平在城內建蒲陽書院,是蒲河兩岸學子讀書和名師講學的場所。此城堡當時在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都比較興盛,堪稱遼東十八城之一。

「瀋陽老建築」沈北新區蒲河古城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在此曾與明軍展開角逐。《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天命五年)八月十一日,帝自將諸王臣領兵掠大明,進懿路、蒲河二處,其人民棄城走,遂收兵安營。”當時,駐守在瀋陽城總兵賀世賢、副將鮑承先、總兵李秉誠、副將趙率教帶兵來救,在離城二十里處下寨,不敢向前,等後金軍一到掉頭便跑,被後金軍追到了瀋陽北城門口,差一點沒讓後金兵衝進瀋陽城裡去。根據《滿族大辭典》蒲河城條:“明曾設蒲河中左衛千戶所,天命六年(1621年)後金撫降該城。清入關後,隸盛京副都統鑲白旗屯界。”

「瀋陽老建築」沈北新區蒲河古城

據《滿洲實錄》太祖略蒲河懿路滿文原文一章,還原真實蒲河一戰:

天命五年八月二十一日,帝自將諸王大臣領兵徵明國,進懿路、蒲河,二處其人民棄城走,收兵安營。哨探報曰:有瀋陽兵出城來迎,已越我偵探處矣。帝遂起曰:可掩殺來兵以塞其門。言畢,遂率兵迎之,瀋陽城總兵賀世賢、副將鮑承先、總兵李秉誠、副將趙率教,各離城二十里下寨,見我兵至遂遁回。帝謂三王曰:近汝之敵兵不多,汝可領本部追之。三王遂率健卒百人追殺李秉承、趙率教,兵越瀋陽城,東抵渾河始回,其左一固山兵,追賀世賢、鮑承先直抵瀋陽北門,殺人百餘回。四王復殺入,大王與達爾漢轄勸止之,遂將所獲八千人畜,論功賞賜,軍士乃還。

圖文 | 陳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