甦家屯區隸屬遼寧省瀋陽市,位於渾河南岸,是國務院批准的瀋陽南部副城,是瀋陽這座區域性中心城市連接遼寧中部城市群的一個戰略門戶。

甦家屯地區歷史悠久,隸屬屢有變遷。公元3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屬燕國遼東郡轄域。1953年2月17日甦家屯鎮改為甦家屯區,隸屬瀋陽市。1955年4月19日撤消甦家屯區建制,將原甦家屯區併入南郊區。1956年7月25日,撤消南郊區建制,同時恢復甦家屯區,隸屬瀋陽市。

甦家屯區行政區域總面積782平方千米,總人口42.72萬(2015年)[1],下轄17個街道,擁有瀋陽水洞、白清寨風景區、瀋陽市馬術運動中心等旅遊景區。

歷史建制

百年前甦家屯是水窪地,有許多水鴨子,當時稱為“水鴨子屯”,後在日俄戰爭時,發生“奉天大會戰”,日本修建鐵路與中東鐵路接頭,起名為“守嘎屯”,因為名字中有個“嘎”字,“八嘎”中也有個”嘎“字,中國人不太喜歡,後經協商,取近音字“蘇家“,起名為”甦家屯“。[2]

瀋陽甦家屯區概況

距今約3000年前的青銅器時代開始,這裡就留下了先民的足跡。

甦家屯地區歷史悠久,隸屬屢有變遷。公元3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屬燕國遼東郡轄域。西漢時期,遼東郡置高顯縣,區境屬高顯縣轄(高顯縣城呈方形遺址在今沙河鋪

鎮魏家樓子村)。東漢時期,高顯縣改屬玄菟郡轄。東晉末年,北方少數民族高句麗族佔有遼東郡(遺址在今陳相屯鎮之塔山上置蓋牟城)。唐滅高句麗族之後,於公元670年

(咸亨元年)置蓋牟州,轄今甦家屯地區為安東都護府的轄地。

公元10世紀,遼國在今瀋陽置瀋州,州下置樂郊縣,甦家屯區境屬樂郊縣轄。1116年金國攻佔瀋州,境內一部分(今奉集堡以東一帶)改屬貴德縣(今撫順縣)

轄,一部分仍屬樂郊縣轄。元代為瀋陽路轄。

1371年明代置遼東衛,1386年在今瀋陽置瀋陽中衛、甦家屯地區當屬轄地。1664年(康熙三年),設承德縣為奉天府的首縣,區境屬奉天府承德縣轄。1911年(清宣統三

年二月),撤銷承德縣,區境歸奉天府管轄。

1913年(民國2年) 5月承德縣改稱瀋陽縣,境內為瀋陽縣的南路區。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武力侵佔了瀋陽後,日偽當局將瀋陽縣劃分九個區,甦家屯境內為第二,三、四區所轄。

建國前後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瀋陽市民主聯合政府於12月在甦家屯城鎮建置甦家屯分區民主政府。1946年2月改為甦家屯區民主政府。

1946年6月,國民黨瀋陽市政府改甦家屯區為瀋陽縣第二區署。

1948年11月2日瀋陽全境解放後,於是月22日在甦家屯地區分別建置,陳相屯、甦家屯、官立堡3個區,均隸屬瀋陽特別市。

1951年北月1日,甦家屯區改稱為甦家屯中心區,隸屬瀋陽市郊辦事處。

1952年8月1日,撤銷中心區建置,原域分設王綱堡、十里河、官立堡、姚千戶、陳相屯、白塔堡區和甦家屯鎮,均隸屬瀋陽市。

1953年2月17日甦家屯鎮改為甦家屯區,隸屬瀋陽市。

1954年3-月16日經市人民政府決定。成立南郊區,轄王綱堡、十里河、官立堡、姚千戶屯、陳相屯、白塔堡6個分區。

1955年4月19日撤消甦家屯區建制,將原甦家屯區併入南郊區。

1956年7月25日,撤消南郊區建制,同時恢復甦家屯區,隸屬瀋陽市。

甦家屯區形成城鎮已有70多年曆史,是瀋陽市郊漸次發展起來的最大一個城鎮。

地處沈大、沈丹鐵路的交匯點,隔渾河與瀋陽相望。南出遼陽、本溪,是控扼沈、遼、本三市之咽喉,是通往大連、營口,丹東三個港口的交通要衝,為瀋陽南大門。

甦家屯清代以前為一片雜草叢生的澇窪塘,無人居住。清康熙年間漸次有直、魯、豫移民,移居於今火車站以東0.5公里處定居。因雜草中常有水鴨子出沒,當時人稱之為“水鴨屯”(後人改為“孫鴨屯”(諧音)。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侵略者強奪了“東清鐵路”,並在孫鴨屯附近改建火車站。稱火車站為甦家屯火車站。“孫鴨屯”隨之改為甦家屯堡。

日本侵略者改建火車站後,將火車站以西:今青年路以北,解放街以東,人民路以南面積為1.67平方公里的地方闢為“滿鐵附屬地”。同時,借火車站交通運輸之便,外地人及甦家屯堡村民漸次搬遷到火車站以西,今青年路南居住或開辦商業。人口逐年增加。1923年渾河水氾濫成災,火車站以西沒遭洪患,一些居民和商戶紛紛移居站西,至1931年先後有各種手工業作坊、商號、貨棧20多家開業。逐漸形成糧食交易市場和商品流通的集散地。由此甦家屯漸次繁榮起來,並形成鎮街,為瀋陽縣區轄。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為了進行殖民統治和擴大侵略戰爭,在甦家屯擴大以掠奪經濟資源為目的的集市,興辦貨棧,油坊,酒廠。在已圈定的“滿鐵附屬地”內,建築附屬設施。還設立日偽警察署、興農合作社等政權、經濟機構。

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甦家屯建立了人民政權。1946年5月國民黨反動派盤踞甦家屯,小鎮再次陷入混亂,工廠,商戶倒閉,物價暴漲。

1948年10月,甦家屯徹底解放,11月22日,建立了甦家屯區政府。建國後,甦家屯先後為甦家屯區政府,甦家屯中心區政府,甦家屯鎮公所,瀋陽市南郊區政府,甦家屯區人民委員會,甦家屯區人民政府所在地。

2000年,甦家屯區轄6個街道、7個鎮、7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435342人,其中:解放街道23947人、鐵友街道23655人、民主街道19793人、臨湖街道 27550人、中興街道24096人、湖西街道53603人、陳相鎮 32186人、十里鎮12786人、紅菱鎮 29248人、林盛鎮 34137人、姚千鎮 19844人、沙河鎮19796人、八一鎮19028人、大溝鄉12547人、永樂鄉14296人、王綱鄉 16007人、大淑鄉 17495人、城郊鄉 16240人、白清鄉 11854人、佟溝鄉7234人。

2001年,甦家屯區轄6個街道、7個鎮、7個鄉:解放街道、鐵友街道、臨湖街道、中興街道、湖西街道、民主街道、陳相屯鎮、十里河鎮、紅菱堡鎮、林盛堡鎮、八一鎮、姚千戶屯鎮、沙河堡鎮、城郊鄉、大淑堡鄉、王綱堡鄉、永樂鄉、白清寨鄉、佟溝鄉、大溝鄉。

2002年12月13日,遼政[2002]323號批覆:撤銷城郊鄉、大淑堡鄉,合併設立城郊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城郊街道辦事處駐地楓楊路83號,區域面積72平方千米,轄21個村委會、5個社區居委會,實行街道管村體制。

2002年,甦家屯區轄7個街道、7個鎮、5個鄉:解放街道、鐵友街道、臨湖街道、中興街道、湖西街道、民主街道、城郊街道、陳相屯鎮、十里河鎮、紅菱堡鎮、林盛堡鎮、八一鎮、姚千戶屯鎮、沙河堡鎮、王綱堡鄉、永樂鄉、白清寨鄉、佟溝鄉、大溝鄉。

2007年12月24日,瀋陽市人民政府批准(沈政[2007]268號)同意甦家屯區進行街道辦事處調整:

一、同意撤銷臨湖、城郊街道辦事處,合併設立臨湖街道辦事處。其四至為:東起迎春街青年橋;南至林盛堡鎮文城堡村;西至王綱堡鄉金大臺村;北止於洪區與甦家屯區在渾河閘的交界處。區域面積74.1平方千米,人口3.95萬人,辦公地址:楓楊路83號。

二、同意撤銷解放、鐵友街道辦事處,合併設立解放街道辦事處。其四至為:東起沈大鐵路線,水源地;南至楓楊路鐵路瀋陽南站;西至迎春街木洋商場;北止東陵區下河灣村與甦家屯區在蘇北編組站 的交界處。區域面積2.30平方千米,人口4.87萬人,辦公地址:牡丹街12-13號。

三、中興、湖西、民主3個街道辦事處區域面積、辦公地址不變。

2010年2月

瀋陽市甦家屯區姚千戶屯鎮等7鎮被撤銷,分別設立街道辦事處。這是昨日瀋陽市民政局對外發布的消息。據市民政局工作人員透露,撤銷7鎮設立街道辦事處,是為適應瀋陽市經濟高速發展的現狀,為瀋陽打造新城、新市鎮服務。 根據《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經省政府遼政[2010]8號文件批准,撤銷甦家屯區姚千戶屯鎮、陳相屯鎮、沙河鋪鎮、十里河鎮、林盛堡鎮、紅菱鎮、八一鎮,分別設立姚千街道辦事處、陳相街道辦事處、沙河街道辦事處、十里河街道辦事處、林盛街道辦事處、紅菱街道辦事處、八一街道辦事處,所轄行政區域面積和辦公地點不變。 據記者瞭解,遼寧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在瀋陽經濟區城際連接帶規劃建設新城新市鎮的通知》。其中,此次從鎮變街道的姚千戶屯鎮、陳相屯鎮、沙河鋪等鎮都被列入了沙河新城。“此次將這些屯鎮撤銷變成街道辦事處,也是為了瀋陽建設新城服務。”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說道。 昨日,記者採訪到了瀋陽市甦家屯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他表示:“甦家屯區7鎮變成街道辦事處後,這些屯鎮的居民就可以享受與城市居民一樣的醫療保險、低保等方面的待遇。同時,鎮變成街道以後,甦家屯政府在招商建設等方面都會得到很大的便利。同時,甦家屯區7鎮變成街道辦事處,也證明了甦家屯區城鎮化水平的提高,瀋陽市城市化規模的擴大。”

2010年6月

根據《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經省政府(遼政[2010]143號)批准,撤銷甦家屯區王綱堡鄉、大溝鄉、佟溝鄉、永樂鄉、白清寨鄉,分別設立王綱街道辦事處、大溝街道辦事處、佟溝街道辦事處、永樂街道辦事處、白清街道辦事處。調整后街道辦事處的辦公地點和所轄行政區域不變,實行街道管村體制。

甦家屯區地處遼東丘陵遼河、渾河過度帶上,東部為低山區,中部為丘陵,西部為平原,土地肥沃。馬耳山位於甦家屯區姚千戶鎮南部,為千山餘脈,主峰海拔330.8米,是瀋陽南部最高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