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悅讀 | 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聖經 莎士比亞 亞伯拉罕·林肯 財富金家嶺 2019-05-23

爭辯無用

卡耐基能在自己的一本著作中分享過一個故事:

在宴會上,坐在他右邊的一位男士講了個笑話,這個笑話裡面引用了一句話,並解釋這這句話來自《聖經》。

卡耐基指出那句話是來自莎士比亞的某部作品,兩人各執己見,爭論不休。

於是,卡耐基帶著這個問題,去問另一個對莎士比亞著作十分熟悉的朋友。

這位朋友聽後,用腳在桌底碰了碰卡耐基,然後贊同了那位男子的觀點,表示那句話是出自《聖經》。

在回去的路上,卡耐基十分不解地問那位朋友,為什麼要“偏袒”錯誤的一方。

朋友說,指出他的錯誤,會讓他丟臉,而且他也沒問別人意見,也沒必要和他頂嘴,和人面對面地對著幹是不明智的。

卡耐基聽後深以為然,並得出結論,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爭論。

小金悅讀 | 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因為爭論中是沒有贏家的,只會讓雙方比之前更加堅持自身立場。

就算你在爭論中處於上風的位置,但對方的自尊一旦受到傷害,就會心生怨恨。

普通的爭論尚且這麼損耗心力,一旦爭論的對象不是和自己同一層次的人,就更是浪費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

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 更是自我消耗

人不分三六九等,但人認知的層次是真的有差別的,認知水平不在一條線的人,聊不到一塊去。

和同層次的人爭論,是為了尋求真理,而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論就會演變成人身攻擊。傷人傷已的同時,也玷汙了自己的價值觀。

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解釋

林肯先生在對要不要與人爭辯這個問題上,說過一段很著名的話:

任何決心有所成就的人,決不肯在私人爭辯中耗費時間。爭辯的結果,包括髮脾氣,失去自制,其後果是難以讓人承擔得起的。

與其跟狗爭辯,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讓它先走。否則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的傷疤。

雖說隨便把人比作狗有些不禮貌,但事實就是如此,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去爭辯和解釋。

不多說,才是最好的反擊,以及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曾經看到一條新聞:一家火鍋店內,一個男子對服務員大吼大叫,隔壁桌的受到打擾後,瞟了男子一眼,男子看了有些不舒服,開始罵罵咧咧。

隔壁桌的覺得自己是被打擾的一方,什麼都沒說,對方倒是出言不遜,心有不服,就爭論了幾句,最終雙方大打出手,都受了傷。

生活有些飛來橫禍躲無可躲,但有一些傷害,是可以靠少說話去避免的。

不爭辯,不多說,不是懦弱,而是明白,人與人之間認知的差距,不是可以靠語言能銜接的,因為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

明白人與人之間隔著很多堵牆,我說話你不是聽不清,而是聽不懂,我就沒有必要費心思翻過牆,來到你的世界,再多說幾遍。

也開始懂得,與其爭辯,不如“爭冠”,逞口舌之快不算什麼本事,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重點。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時刻:

你說喜歡自己工作的氛圍和前景,別人說還不是掙不到幾個錢;

你說結婚急不得將就不得,別人說再不抓緊就沒人要了;

你說生活要有儀式感,別人說普通百姓瞎講究;

認知不在一個層次,說再多也無益。

懂你的人,你不說他們自然懂你並支持你;

不懂你的人,解釋就是爭辯,而爭辯就會生出更大的嫌隙甚至是災難。

《聖經》中有句話:“儘快同意反對你的人。”

因為每個人的三觀不同,對同一件事的衡量標準也各有差異,“懂得”原本就屬於稀罕之物。

所有的意見分歧,都要去爭辯,人生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曾擔任捷克總統的哈維爾曾經提出過8條《對話守則》,其中有5條是:

1. 對話的目的是尋求真理,不是為了鬥爭;

2. 保持主題;

3. 不做人身攻擊;

4. 儘量理解對方;

5. 不要堅持錯誤不改。

在與人對話中,如果做到了這三點,對方還是喋喋不休,那就可以在心裡默默地自己說一聲“恕不奉陪”,然後保持沉默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