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施工“綠意濃”——京張高鐵項目建設現場探訪③

創新施工方式,保護水庫水質;建設我國首個高鐵車站生態垃圾密閉式輸送系統;採用跨區間無縫線路等工程措施和技術,實現了降噪減振……京張高鐵在綠色施工、環境保護等方面實施了多項創新。

“施工中,我們請第三方進行了監測,官廳水庫水質沒有任何變化。”日前,指著碧綠的湖水,京張高鐵官廳水庫特大橋施工負責人告訴記者。

由於官廳水庫是北京市的備用水源地,屬於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環保要求非常高。京張高鐵官廳水庫特大橋主橋長880米,有129根直徑2.5米的樁基。為在大橋樁基施工中避免對水資源產生汙染,施工方經過反覆研究,最終採用了在水上搭設鑽孔平臺、樁基採用旋挖鑽施工方法,並通過現場嚴格管控,有效防止了鑽孔泥漿、鑽渣對水體造成汙染。同時,為防止拱橋噴塗過程對水體造成汙染,施工方採用了環保塗料,該塗料能夠保證60年不褪色。官廳水庫特大橋兩端引橋還設置了集水槽,可將橋面汙水導入蓄水設施中。

在張家口站機房安裝現場,工人掃描一個鋼樑上的二維碼,就能清楚知道其安裝位置,然後像搭積木一樣,把這些鋼樑輕鬆地安裝完成。

張家口站的裝配式機房採用BIM(建築信息模型化)技術,在充分考慮施工安裝、節能環保、運營維護等因素的基礎上,設計出人性化、智能化、綠色節能的高精度機房模型,再出具裝配圖紙,在預製加工廠進行模塊化預製後,運輸至現場進行組裝。安裝人員按照圖紙和二維碼標識系統,利用管段標識連接起各個模塊,實現了全程無焊接作業安裝。據瞭解,得益於BIM技術的應用,張家口站一些設施的建築能耗下降了約30%。

看似普通的垃圾桶,實際有著大文章。

在京張高鐵清河站,站臺上的垃圾桶其實是一個個豎井的入口,它與地下的水平輸送管道相連接。垃圾投放豎井後,就會落到豎井底部的閥門上,系統會在一段時間後指揮打開某個豎井與水平管道間的閥門,啟動抽風機,將垃圾抽到中央收集站。這些垃圾還要經過旋屏分離器進行分類,分好類的垃圾最後落入不同的集裝箱進行集中處理,廢氣則經除塵、除臭後排出室外。

據瞭解,這也是我國首個高鐵車站生態垃圾密閉式輸送系統。它建成投用後,京張高鐵車站垃圾將實現回收環保新模式。該系統有效杜絕了垃圾收集過程中產生的包括異味、蚊蠅、噪音、視覺汙染,同時也減少了垃圾運輸、中轉等程序,減輕了地面交通壓力。

在京張高鐵清華大學段,地面上一條新建的“隧道”把京張高鐵軌道包裹得嚴嚴實實,這是5月份完成澆築的國內首個封閉式聲屏障工程。

中國中鐵電氣化局京張高鐵聲屏障項目經理由智廣介紹,聲屏障相當於在高鐵線路上蓋了一個“地面隧道”,通過安裝在聲屏障的隔音和吸音材料,降低了高鐵運行時產生的噪音,減少了對周邊居民的影響。

京張高鐵清華大學段封閉式聲屏障長2.43公里,主要安裝在清華大學和周邊社區附近。封閉式聲屏障採用現澆混凝土結構,不會受到紫外線、酸性腐蝕等環境影響,大大降低了維護成本。

為了讓其更美觀,封閉式聲屏障的外觀採用灰磚和拱窗設計,融入老京張鐵路元素,且與清華園站交相輝映、融為一體。

京張高鐵設計之初,就非常注重綠色環保。採用跨區間無縫線路、聲屏障和隔聲窗等工程措施和技術,實現了降噪減振,最大限度降低了噪音汙染。同時,設計方還對路基、橋樑、隧道及其他相關場地進行了綠化和景觀設計,沿線採用內低外高、內灌木外喬木的設計,形成立體多層綠化帶。京張高鐵還將隧道引入城區,避免了鐵路對地面環境的影響。

北京鐵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打造“精品工程、智能京張”為目標,各相關方面在建設中全面推行智能化、信息化、機械化、數字化、環保化為一體的管理模式,全力打造中國標準下的鐵路建設的中國速度。(記者曹智 見習記者郝東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