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設計 板面 企業高工 2019-08-15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注意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當非對稱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下不應減短。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注意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當非對稱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下不應減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條形基礎底板的分佈筋在樑寬範圍內不設置;在兩向受力筋交接處的網狀部位,分佈筋與同向受力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注意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當非對稱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下不應減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條形基礎底板的分佈筋在樑寬範圍內不設置;在兩向受力筋交接處的網狀部位,分佈筋與同向受力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注意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當非對稱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下不應減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條形基礎底板的分佈筋在樑寬範圍內不設置;在兩向受力筋交接處的網狀部位,分佈筋與同向受力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的構造和條形基礎底板配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注意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當非對稱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下不應減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條形基礎底板的分佈筋在樑寬範圍內不設置;在兩向受力筋交接處的網狀部位,分佈筋與同向受力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的構造和條形基礎底板配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縱向鋼筋與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的構造:注意頂部和底部貫通縱筋在連接區內採用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同一連接區段內的接頭百分率不宜大於50%。當鋼筋長度可穿過一連接區到下一連接區並滿足要求時,宜穿越設置。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注意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當非對稱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下不應減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條形基礎底板的分佈筋在樑寬範圍內不設置;在兩向受力筋交接處的網狀部位,分佈筋與同向受力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的構造和條形基礎底板配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縱向鋼筋與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的構造:注意頂部和底部貫通縱筋在連接區內採用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同一連接區段內的接頭百分率不宜大於50%。當鋼筋長度可穿過一連接區到下一連接區並滿足要求時,宜穿越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配置兩種箍筋構造和豎向加腋鋼筋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注意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當非對稱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下不應減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條形基礎底板的分佈筋在樑寬範圍內不設置;在兩向受力筋交接處的網狀部位,分佈筋與同向受力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的構造和條形基礎底板配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縱向鋼筋與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的構造:注意頂部和底部貫通縱筋在連接區內採用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同一連接區段內的接頭百分率不宜大於50%。當鋼筋長度可穿過一連接區到下一連接區並滿足要求時,宜穿越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配置兩種箍筋構造和豎向加腋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樑與條形基礎樑外伸部位鋼筋構造:注意當從柱邊算起樑端部錨固長度不滿足直錨的要求時,基礎樑下部鋼筋應伸至端部後彎折,且從柱內邊算起水平段長度≥0.6Lab,彎折長度≥15d。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注意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當非對稱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下不應減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條形基礎底板的分佈筋在樑寬範圍內不設置;在兩向受力筋交接處的網狀部位,分佈筋與同向受力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的構造和條形基礎底板配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縱向鋼筋與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的構造:注意頂部和底部貫通縱筋在連接區內採用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同一連接區段內的接頭百分率不宜大於50%。當鋼筋長度可穿過一連接區到下一連接區並滿足要求時,宜穿越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配置兩種箍筋構造和豎向加腋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樑與條形基礎樑外伸部位鋼筋構造:注意當從柱邊算起樑端部錨固長度不滿足直錨的要求時,基礎樑下部鋼筋應伸至端部後彎折,且從柱內邊算起水平段長度≥0.6Lab,彎折長度≥15d。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側面構造縱筋及拉筋:注意基礎樑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搭接長度為15d。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有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樑包柱側腋內15d,當無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交叉樑內15d,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無柱時,橫樑外側的縱向鋼筋應貫通,橫樑內側的縱向鋼筋錨入交叉樑內15d。當樑側鋼筋的拉筋除註明外均為8,間距為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注意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當非對稱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下不應減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條形基礎底板的分佈筋在樑寬範圍內不設置;在兩向受力筋交接處的網狀部位,分佈筋與同向受力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的構造和條形基礎底板配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縱向鋼筋與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的構造:注意頂部和底部貫通縱筋在連接區內採用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同一連接區段內的接頭百分率不宜大於50%。當鋼筋長度可穿過一連接區到下一連接區並滿足要求時,宜穿越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配置兩種箍筋構造和豎向加腋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樑與條形基礎樑外伸部位鋼筋構造:注意當從柱邊算起樑端部錨固長度不滿足直錨的要求時,基礎樑下部鋼筋應伸至端部後彎折,且從柱內邊算起水平段長度≥0.6Lab,彎折長度≥15d。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側面構造縱筋及拉筋:注意基礎樑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搭接長度為15d。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有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樑包柱側腋內15d,當無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交叉樑內15d,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無柱時,橫樑外側的縱向鋼筋應貫通,橫樑內側的縱向鋼筋錨入交叉樑內15d。當樑側鋼筋的拉筋除註明外均為8,間距為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底不平和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注意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當非對稱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下不應減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條形基礎底板的分佈筋在樑寬範圍內不設置;在兩向受力筋交接處的網狀部位,分佈筋與同向受力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的構造和條形基礎底板配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縱向鋼筋與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的構造:注意頂部和底部貫通縱筋在連接區內採用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同一連接區段內的接頭百分率不宜大於50%。當鋼筋長度可穿過一連接區到下一連接區並滿足要求時,宜穿越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配置兩種箍筋構造和豎向加腋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樑與條形基礎樑外伸部位鋼筋構造:注意當從柱邊算起樑端部錨固長度不滿足直錨的要求時,基礎樑下部鋼筋應伸至端部後彎折,且從柱內邊算起水平段長度≥0.6Lab,彎折長度≥15d。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側面構造縱筋及拉筋:注意基礎樑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搭接長度為15d。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有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樑包柱側腋內15d,當無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交叉樑內15d,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無柱時,橫樑外側的縱向鋼筋應貫通,橫樑內側的縱向鋼筋錨入交叉樑內15d。當樑側鋼筋的拉筋除註明外均為8,間距為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底不平和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與柱結合部側腋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注意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當非對稱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下不應減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條形基礎底板的分佈筋在樑寬範圍內不設置;在兩向受力筋交接處的網狀部位,分佈筋與同向受力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的構造和條形基礎底板配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縱向鋼筋與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的構造:注意頂部和底部貫通縱筋在連接區內採用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同一連接區段內的接頭百分率不宜大於50%。當鋼筋長度可穿過一連接區到下一連接區並滿足要求時,宜穿越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配置兩種箍筋構造和豎向加腋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樑與條形基礎樑外伸部位鋼筋構造:注意當從柱邊算起樑端部錨固長度不滿足直錨的要求時,基礎樑下部鋼筋應伸至端部後彎折,且從柱內邊算起水平段長度≥0.6Lab,彎折長度≥15d。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側面構造縱筋及拉筋:注意基礎樑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搭接長度為15d。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有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樑包柱側腋內15d,當無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交叉樑內15d,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無柱時,橫樑外側的縱向鋼筋應貫通,橫樑內側的縱向鋼筋錨入交叉樑內15d。當樑側鋼筋的拉筋除註明外均為8,間距為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底不平和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與柱結合部側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平板鋼筋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注意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當非對稱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下不應減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條形基礎底板的分佈筋在樑寬範圍內不設置;在兩向受力筋交接處的網狀部位,分佈筋與同向受力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的構造和條形基礎底板配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縱向鋼筋與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的構造:注意頂部和底部貫通縱筋在連接區內採用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同一連接區段內的接頭百分率不宜大於50%。當鋼筋長度可穿過一連接區到下一連接區並滿足要求時,宜穿越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配置兩種箍筋構造和豎向加腋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樑與條形基礎樑外伸部位鋼筋構造:注意當從柱邊算起樑端部錨固長度不滿足直錨的要求時,基礎樑下部鋼筋應伸至端部後彎折,且從柱內邊算起水平段長度≥0.6Lab,彎折長度≥15d。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側面構造縱筋及拉筋:注意基礎樑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搭接長度為15d。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有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樑包柱側腋內15d,當無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交叉樑內15d,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無柱時,橫樑外側的縱向鋼筋應貫通,橫樑內側的縱向鋼筋錨入交叉樑內15d。當樑側鋼筋的拉筋除註明外均為8,間距為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底不平和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與柱結合部側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平板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平板端部與外伸部位以及變截面部位的鋼筋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注意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當非對稱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下不應減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條形基礎底板的分佈筋在樑寬範圍內不設置;在兩向受力筋交接處的網狀部位,分佈筋與同向受力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的構造和條形基礎底板配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縱向鋼筋與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的構造:注意頂部和底部貫通縱筋在連接區內採用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同一連接區段內的接頭百分率不宜大於50%。當鋼筋長度可穿過一連接區到下一連接區並滿足要求時,宜穿越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配置兩種箍筋構造和豎向加腋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樑與條形基礎樑外伸部位鋼筋構造:注意當從柱邊算起樑端部錨固長度不滿足直錨的要求時,基礎樑下部鋼筋應伸至端部後彎折,且從柱內邊算起水平段長度≥0.6Lab,彎折長度≥15d。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側面構造縱筋及拉筋:注意基礎樑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搭接長度為15d。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有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樑包柱側腋內15d,當無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交叉樑內15d,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無柱時,橫樑外側的縱向鋼筋應貫通,橫樑內側的縱向鋼筋錨入交叉樑內15d。當樑側鋼筋的拉筋除註明外均為8,間距為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底不平和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與柱結合部側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平板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平板端部與外伸部位以及變截面部位的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平板式筏形基礎柱下板帶與跨中板帶縱向鋼筋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注意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當非對稱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下不應減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條形基礎底板的分佈筋在樑寬範圍內不設置;在兩向受力筋交接處的網狀部位,分佈筋與同向受力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的構造和條形基礎底板配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縱向鋼筋與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的構造:注意頂部和底部貫通縱筋在連接區內採用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同一連接區段內的接頭百分率不宜大於50%。當鋼筋長度可穿過一連接區到下一連接區並滿足要求時,宜穿越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配置兩種箍筋構造和豎向加腋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樑與條形基礎樑外伸部位鋼筋構造:注意當從柱邊算起樑端部錨固長度不滿足直錨的要求時,基礎樑下部鋼筋應伸至端部後彎折,且從柱內邊算起水平段長度≥0.6Lab,彎折長度≥15d。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側面構造縱筋及拉筋:注意基礎樑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搭接長度為15d。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有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樑包柱側腋內15d,當無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交叉樑內15d,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無柱時,橫樑外側的縱向鋼筋應貫通,橫樑內側的縱向鋼筋錨入交叉樑內15d。當樑側鋼筋的拉筋除註明外均為8,間距為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底不平和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與柱結合部側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平板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平板端部與外伸部位以及變截面部位的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平板式筏形基礎柱下板帶與跨中板帶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板鋼筋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注意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當非對稱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下不應減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條形基礎底板的分佈筋在樑寬範圍內不設置;在兩向受力筋交接處的網狀部位,分佈筋與同向受力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的構造和條形基礎底板配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縱向鋼筋與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的構造:注意頂部和底部貫通縱筋在連接區內採用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同一連接區段內的接頭百分率不宜大於50%。當鋼筋長度可穿過一連接區到下一連接區並滿足要求時,宜穿越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配置兩種箍筋構造和豎向加腋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樑與條形基礎樑外伸部位鋼筋構造:注意當從柱邊算起樑端部錨固長度不滿足直錨的要求時,基礎樑下部鋼筋應伸至端部後彎折,且從柱內邊算起水平段長度≥0.6Lab,彎折長度≥15d。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側面構造縱筋及拉筋:注意基礎樑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搭接長度為15d。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有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樑包柱側腋內15d,當無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交叉樑內15d,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無柱時,橫樑外側的縱向鋼筋應貫通,橫樑內側的縱向鋼筋錨入交叉樑內15d。當樑側鋼筋的拉筋除註明外均為8,間距為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底不平和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與柱結合部側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平板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平板端部與外伸部位以及變截面部位的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平板式筏形基礎柱下板帶與跨中板帶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板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板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注意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當非對稱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下不應減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條形基礎底板的分佈筋在樑寬範圍內不設置;在兩向受力筋交接處的網狀部位,分佈筋與同向受力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的構造和條形基礎底板配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縱向鋼筋與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的構造:注意頂部和底部貫通縱筋在連接區內採用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同一連接區段內的接頭百分率不宜大於50%。當鋼筋長度可穿過一連接區到下一連接區並滿足要求時,宜穿越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配置兩種箍筋構造和豎向加腋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樑與條形基礎樑外伸部位鋼筋構造:注意當從柱邊算起樑端部錨固長度不滿足直錨的要求時,基礎樑下部鋼筋應伸至端部後彎折,且從柱內邊算起水平段長度≥0.6Lab,彎折長度≥15d。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側面構造縱筋及拉筋:注意基礎樑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搭接長度為15d。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有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樑包柱側腋內15d,當無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交叉樑內15d,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無柱時,橫樑外側的縱向鋼筋應貫通,橫樑內側的縱向鋼筋錨入交叉樑內15d。當樑側鋼筋的拉筋除註明外均為8,間距為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底不平和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與柱結合部側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平板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平板端部與外伸部位以及變截面部位的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平板式筏形基礎柱下板帶與跨中板帶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板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板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板端部與外伸部位配筋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注意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當非對稱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下不應減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條形基礎底板的分佈筋在樑寬範圍內不設置;在兩向受力筋交接處的網狀部位,分佈筋與同向受力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的構造和條形基礎底板配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縱向鋼筋與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的構造:注意頂部和底部貫通縱筋在連接區內採用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同一連接區段內的接頭百分率不宜大於50%。當鋼筋長度可穿過一連接區到下一連接區並滿足要求時,宜穿越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配置兩種箍筋構造和豎向加腋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樑與條形基礎樑外伸部位鋼筋構造:注意當從柱邊算起樑端部錨固長度不滿足直錨的要求時,基礎樑下部鋼筋應伸至端部後彎折,且從柱內邊算起水平段長度≥0.6Lab,彎折長度≥15d。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側面構造縱筋及拉筋:注意基礎樑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搭接長度為15d。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有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樑包柱側腋內15d,當無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交叉樑內15d,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無柱時,橫樑外側的縱向鋼筋應貫通,橫樑內側的縱向鋼筋錨入交叉樑內15d。當樑側鋼筋的拉筋除註明外均為8,間距為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底不平和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與柱結合部側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平板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平板端部與外伸部位以及變截面部位的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平板式筏形基礎柱下板帶與跨中板帶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板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板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板端部與外伸部位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防水底板與各類基礎的連接構造:


"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

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鬆動石子,並已清掃吹洗乾淨;鋼筋表面汙染的水泥漿、鏽跡已清理乾淨;牆線已經彈好,並驗線;位移鋼筋採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佈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樑和板內。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連繫樑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繫樑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樑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樑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樑採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佈置。樑、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對柱、樑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板鋼筋綁紮

(1)板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繫樑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板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板15mm,樑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樑鋼筋綁紮: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樑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佈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樑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樑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樑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樑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樑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附:標準圖集上部分常用節點及構造做法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和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的相關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的要求:具體如下表,應注意兩根不同直徑的鋼筋搭接時,d取較細的鋼筋直徑;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少於30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箍筋要求:

(1)下料按設計要求執行;

(2)綁紮時要求箍筋開口相互錯開,分別設在4個角上;

(3)箍筋間距、直徑應執行設計要求;在樑、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範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滿足規範規定:

①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②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③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④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支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框柱縱向鋼筋的連接構造要求: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連接區段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內的縱向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搭接接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框柱的連接構造及箍筋加密區範圍: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和QZ、LZ縱向鋼筋構造:

注意當樑上起柱時,在樑內設置間距不大於500,且至少兩道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的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和KZ變截面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Z邊柱、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構造:水平筋搭接處要求剪力牆水平構造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應滿足抗震構造圖集要求,同一平面內雙排筋接頭水平錯開距離應大於等於500mm。綁扣成梅花型佈置,採用“八”字扣綁紮,綁絲頭全部向結構內部彎曲,綁絲甩頭長短基本要求一致。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豎向鋼筋構造及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抗震結構縱向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應執行抗震構造圖集的要求,同時應滿足驗收規範,搭接區段內應有三根水平筋通過;搭接範圍內綁扣數量不少於3扣。

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綁紮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樑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樑、板、牆≤25%,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YBZ、GBZ、FBZ、AZ的構造要求:

注意起步筋要求

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暗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體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板面30mm(暗柱部位筋較密集,應避免牆體水平筋與箍筋、構造筋重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LL配筋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BKL與AL、LL重疊時的構造要求: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連樑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

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連樑斜筋和對角暗撐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地下室外牆鋼筋構造:

注意地下室外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外側,水平鋼筋在內側;而地上剪力牆鋼筋綁紮時豎向鋼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注意兩者的區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剪力牆洞口補強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樓層框架樑縱向鋼筋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屋面框架樑縱向鋼筋的構造:注意樑上部通長筋與非貫通鋼筋直徑相同時,連接位置宜位於跨中Ln/3範圍內;樑下部鋼筋連接位置宜位於支座Ln/3範圍內;且在同一連接區段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箍筋構造:注意樑距柱邊緣及次樑邊緣的箍筋起步50mm。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非框架樑的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不伸入支座的樑鋼筋構造:注意當樑淨高Hw≥450mm時,在樑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的間距a≤200mm;當樑側面配有直徑不小於構造縱筋的受扭縱筋時,受扭縱筋可替代構造鋼筋;兩側面構造鋼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樑側面受扭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樑下部縱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純懸挑樑及各類樑的懸挑端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井字樑配筋構造:注意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井字樑上下部縱筋均短跨在下,長跨在上;短跨樑箍筋在相交範圍內通長設置,相交處兩側各附加3道箍筋,間距50,箍筋直徑及支數同樑內箍筋。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板鋼筋綁紮控制要求:

1、綁紮前要:

(1)隔牆位置模板上已彈線並清理乾淨,塗刷脫模劑;

(2)牆頂2-3cm浮漿(軟弱層)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經氣泵將雜物吹淨;

(3)對牆筋、過樑筋水泥漿已清理乾淨;

(4)施工縫、樑窩已剔鑿露出堅硬石子,並清理乾淨;

(5)對位移牆體豎向筋已進行調整(1:6煨彎調直);

上述工作完成後方可進行頂板筋綁紮。

2、綁紮搭接

(1)起步筋要求:第一根板筋距牆體邊線50mm。

(2)綁絲要求:下層筋綁絲朝上,上層筋綁絲向板內彎;綁絲長度應基本一致;相臨綁絲呈“八”字扣。

(3)板面鋼筋:不得在受力筋上進行任何點焊,電盒、管的固定應採用附加筋固定(附加筋可採用直筋、“U、Z”型或“弓”型筋);雙層筋間距的控制措施:在雙層筋間加設鐵馬凳,間距控制在1m內。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當板上遇預留洞時,板筋應彎曲後通過,當洞口尺寸較大,板筋不宜繞行需切斷時,必須徵得設計同意,增加補強筋(穿洞口筋需切斷時,應提前計算好下料長度,將洞口留出,不得采用綁通長筋,再用氣焊割(燒)斷的方法施工)。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懸挑板放射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各種類型的樓梯板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牆身豎向構造和邊緣構件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柱縱向鋼筋在基礎中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獨立基礎底板雙向交叉鋼筋長向設置在下,短向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與頂部配筋構造:注意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邊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注意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當非對稱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時,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下不應減短。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注意條形基礎底板的分佈筋在樑寬範圍內不設置;在兩向受力筋交接處的網狀部位,分佈筋與同向受力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的構造和條形基礎底板配筋長度減短10%的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縱向鋼筋與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的構造:注意頂部和底部貫通縱筋在連接區內採用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同一連接區段內的接頭百分率不宜大於50%。當鋼筋長度可穿過一連接區到下一連接區並滿足要求時,宜穿越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配置兩種箍筋構造和豎向加腋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樑與條形基礎樑外伸部位鋼筋構造:注意當從柱邊算起樑端部錨固長度不滿足直錨的要求時,基礎樑下部鋼筋應伸至端部後彎折,且從柱內邊算起水平段長度≥0.6Lab,彎折長度≥15d。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側面構造縱筋及拉筋:注意基礎樑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搭接長度為15d。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有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樑包柱側腋內15d,當無柱時,側面構造縱筋錨入交叉樑內15d,丁字相交的基礎樑,當相交位置無柱時,橫樑外側的縱向鋼筋應貫通,橫樑內側的縱向鋼筋錨入交叉樑內15d。當樑側鋼筋的拉筋除註明外均為8,間距為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底不平和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基礎樑與柱結合部側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平板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樑板式筏形基礎平板端部與外伸部位以及變截面部位的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平板式筏形基礎柱下板帶與跨中板帶縱向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板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板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板端部與外伸部位配筋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防水底板與各類基礎的連接構造:


鋼筋工程全過程檢查驗收程序與要點之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