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失業青年五年減少三成 四月一日起最低工資又漲了

社會保險 失業保險 經濟 藥品 未來網新聞 2017-03-26

據《勞動報》報道,就業是民生之本。記者昨日從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2012年以來,本市每年新增就業崗位60萬個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1%至4.2%,全市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社保待遇不斷提升。另外,市人社局表示,今年4月1日,上海將會再次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失業青年五年減少三成

如今,上海困難就業人群已經從原先的“4050”人員調整為“2030”人員,幫助青年人就業,成為申城面臨的主要問題。

2012年開始,本市正式啟動“啟航”計劃,解決青年就業的瓶頸問題,加大長期失業青年就業幫扶力度。

“動手能力弱”?上海實施青年職業見習計劃,提升青年的崗位實踐能力和職場適應能力,近幾年每年參加見習的青年人數在2萬人左右,見習後半年內就業率保持在65%以上。

“求職難度大”?上海出臺了針對困難高校畢業生的求職創業補貼政策,又將長期失業青年納入就業援助政策扶持範圍。

“就業渠道窄”?上海出臺了小微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社會保險費補貼政策和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費補貼政策,引導大學生到崗位需求量大的小微企業就業,或通過形式更為豐富的靈活就業方式實現就業。

實施“啟航”的五年間,本市登記失業青年人數從7.87萬人下降到了5.34萬人,總數減少32%;登記失業人員中的青年佔比下降近7%。就業困難的失業青年認定後3個月內100%解決,“零就業”家庭成員一個月內至少幫助一人實現就業,整體上實現了“動態為零”。

不斷提升社保待遇

近年來,上海的社會保障待遇穩步提高。每年1月、4月和7月,分別調整各類人員養老金,最低工資、失業保險金、工傷保險金等與收入有關的待遇,以及部分群體民生保障待遇。企業養老金、“鎮保”養老金、城鄉居保(原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分別從2012年末的2341元、982元、370元增加到2016年末的3558元、1549元、750元,增幅分別達到52%、58%和103%。最低工資從2012年的1450元增加到2016年的2190元,增幅達51%。失業保險金最高支付標準從2012年的860元增加到2016年的1520元,增幅達77%。

今年的最低工資標準是否會有所提高呢?針對本報記者的提問,市人社局副局長費予清表示,最低工資標準的問題目前正在研究當中,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會有所提高。

市人社局局長趙祝平則指出,最低工資標準經人社系統牽頭,工商企聯、工會等部門參與,會繼續調整。調整會考慮到總體經濟的形勢,企業的承受能力,職工群眾的持續獲得感,“我們會在4月1日正式發佈。”

另外,市民就醫負擔逐年減輕。上海調整了職工醫保門急診支付辦法,優化了個人賬戶使用辦法。職工醫保最高支付限額從2012年的28萬元提高到2016年的42萬元。居民醫保個人自負水平從37%降低為33%,居民大病保險報銷比例從50%提高到55%。探索了大包裝、簡包裝招標採購,共279品規的藥品中標,平均降幅約為11%。規範了本市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辦法,試行將國家談判藥品和部分腫瘤分子靶向藥物納入醫保結算,切實減輕大病重病群眾藥費負擔。建立了帶量採購、掛網採購、限價採購、定點生產等各類藥品的分類採購體系,其中兩批帶量採購品種平均降幅均超過60%。

不僅如此,本市將停止執行“鎮保”制度,從2017年4月1日起將“鎮保”納入基本社會保險制度體系。統一了城鄉戶籍職工參加失業保險辦法,繳費和待遇享受辦法實現一致。

借“世賽”宣揚工匠精神

近年來,本市大力宣揚崇尚工匠的精神,多層次、多形式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已基本形成。

數據顯示,上海共建立89家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123家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8家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實施首席技師千人計劃,2012年至2016年,共資助首席技師1183人。本市高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的比重從2011年末的26%提高到2016年末的31%。

不僅如此,本市還探索運用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支持企業組織開展職工職業培訓。2012年至2016年,本市參加職業培訓共286.19萬人。

目前,上海正在積極申辦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申城將以申辦大賽為契機,弘揚新時期工匠精神,積極營造技能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向世界展示中國技能人才的風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