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跟美國結盟,到底能得到什麼好處?

沙特跟美國結盟,到底能得到什麼好處?

上個世紀70年代,信奉自由主義的美國與信奉伊斯蘭文化的沙特締結盟約,由此,兩國進入長達數十年的甜蜜期。

從國家形式和民族信仰來看,兩國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彼此結盟顯得不倫不類。為什麼這麼說:我們都知道美國以西方民主為政治典範,崇尚自由主義,文化上更是自由開放包羅萬象,最重要的是,美國還一直推崇他的這套價值體系,並以此為藉口,在諸多領域抨擊他的競爭對手。以中俄為代表的非美同盟不止一次的嚐到過美國的這套價值理論的抨擊。

可就是這樣一個以自由民主為標榜的國家,居然會因為利益,丟棄自己的信仰,選擇和沙特結盟,真的是引人發笑。

為什麼這麼說,眾所周知,沙特的國家特性,完全不同於美國——政治上,沙特依然由極端落後的封建君主獨裁製統治國家;文化上,該國極端封閉保守,這個國家和人民信奉著原始態的伊斯蘭文化。和美國的自由主義對比這根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形態,甚至從某種層面上來講:這完全是兩個對立的國家,相互間不發生矛盾衝突已經是謝天謝地。沙特與美國的結盟說白了完全就是利益的驅使。

當然,如果摒棄那些世俗觀念,僅僅站在利益角度,沙特被美國盯上不是沒有道理的。上個世紀70年代,由於美蘇冷戰以及對越戰爭等諸多原因,美國威望降低,國力受損,世界範圍內影響降低,嚴重威脅到美元作為世界第一流通貨幣的地位。加上美國國內經濟蕭條,美國必須尋找其他方式穩定自己世界霸主地位。

由此看來,美國不得不尋找替代品,穩定美元體系。黃金儲備本身也能穩定貨幣體系,但是黃金流通規模太小,對美元效果不明顯。而被稱為工業血液的石油,成為美國最佳選擇 。

沙特跟美國結盟,到底能得到什麼好處?

既然選擇了石油,那就必須完全控制國際原油市場。雖然美國本土也有不少油田,但和波斯灣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波斯灣的石油出產量不僅產量高,而且波斯灣的原油交易量也是世界之最。所以,控制波斯灣就能有效的左右石油交易。在實際利益面前,美國所謂的普世價值觀,根本是不值一提。沙特是波斯灣石油出產最重要的國家,國家政權被王權牢牢控制。美沙締結盟約,共同打造全新的石油貿易,通過美元交易控制世界金融成了美國最佳選擇。

以上種種,即為美國利益。反觀沙特,又為什麼願意和美國合作,沙特的好處又有哪些呢?

難道是迫於美國的軍事壓力嗎?畢竟誰都知道波斯灣位置十分特殊,美軍在此地區也是重兵集結。如果沙特政府不順從美國,估計沙特政府還沒有那個膽量和實力抗衡美國。

也許這也是沙特甘願聽從美國調遣的原因之一,但是肯定也不只這麼簡單。畢竟雙方是建立在同盟關係之上,利益的分享也必須是雙方共贏才對,沒有理由全由美國受益,沙特卻一無所獲,那樣的合作估計也不會長久,即使是迫於壓力,估計沙特政府也不會全心全意為美辦事。畢竟和美國結盟,那麼自己國內政權體系必定免不了遭受西方文明浸入,對海灣君主國來說這根本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退一步說當時的全球局勢,正處於美蘇爭霸最為激烈時期,美國在部分區域甚至被蘇聯壓制。在中東地區,美國也只存在極為微弱優勢,當時的美國在中東根基也極為不穩定。一旦把沙特逼急了,逼得他倒向蘇聯,美國是根本沒有任何補救措施的。

由此看來,美沙聯盟,沙特方一定層面上受迫於美方軍事壓力,另一方面:沙特也必定是能從中獲取巨大利益。同盟之間,只有你情我願,共同獲利,同盟基礎才會牢固,否則根本不會持續如此之久直到今天。

前面我們說過通過結盟美國所能獲得的最大利益,那麼我們來細看沙特能撈到什麼好處。沙特好處究竟有多大?竟能使得君主封建國家選擇與美國站在一起?

在作者看來,一方面是出於國家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國家的戰略佈局。

在前文《地緣政治:沙特為什麼要搞君主專制》中介紹過沙特地理位置,我們再來簡單回顧一下:沙特地處中東,位於亞歐非連接處,國內阿拉伯高原幅員遼闊,但開發程度較低,國土中以荒漠戈壁為主,所以早期的沙特地緣實力比較薄弱。之後全球工業發展迅速,號稱工業血液的石油在波斯灣大規模開採,沙特經濟突飛猛進,一舉成為全球頂級富裕國家。

沙特跟美國結盟,到底能得到什麼好處?

一夜暴富使得沙特實力大增,同時改變的還有沙特的外部環境和自身想法,俗話說得好——居安還得思危。

首先,沙特依靠石油出口一夜暴富,必然會使得周邊國家眼紅。尤其是伊朗、伊拉克這些鄰居,他們都是伊斯蘭國家,都有統領伊斯蘭的念想。在此之前,沙特根本就是不毛之地,拿下意義不大,大家還能和平相處。如今這窮旮旯搖身一變,成了一棵搖錢樹,必然招人眼紅。

所以,暴富後的沙特,石油開採帶來的不僅僅只有利益,還有國家安全隱患。

當然,沙特憑藉石油出口經濟突飛猛進,國家綜合實力也得到明顯提升,維護國家安全的軍事力量也隨之增強。只是,即使沙特魚躍龍門,躋身中東第一梯隊,但相比於伊朗、伊拉克等老大哥,實力差距依然比較明顯。這不僅僅只是經濟上的體現。畢竟沙特的依仗完全是本國石油出口,反觀兩伊不僅有石油,還有較為先進的工農業支撐。沙特這個國家,除出石油,它所在的阿拉伯高原土地貧瘠,水資源少的可憐,根本不足以支撐工農業發展。

這就意味著如果中東國家因為石油貿易原因產生摩擦,那麼幾個主要的石油輸出國中沙特的承受力是最脆弱的,根本不足以支撐持久作戰能力。如果石油工業被毀,那麼兩伊就能完全掌握主動,沙特只能被動挨打。更為致命的是,沙特的油田分佈主要集中在靠近波斯灣地區,這裡緊鄰是伊拉克、伊朗,三國之間隔海相望。也就是說,一旦發生激烈衝突,沙特賴以生存的石油工業輕而易舉的就會受到毀滅性打擊。

誠然如前篇所言:波斯灣地區各種勢力縱橫交錯,以沙特、伊朗、伊拉克為主的三國相互牽制,三國在臨近海域及周邊陸地都有大量石油工業,且三國經濟都依賴石油出口,所以彼此間都謹小慎微,避免發生過激衝突,引發連鎖反應。

話又回來,沒有誰敢保證此地區一定不會發生戰亂。其中的伊朗和伊拉克,兩者為爭奪中東地位長期處於異常緊張的狀態,其中持續多年的兩伊衝突就是兩者關係的最直接體現。如果兩伊對峙分出結果,兩河平原和伊朗高原兩大板塊完成整合,那麼將形成一個非常強而有力的政權,到時候再合力對付沙特,那麼沙特將會毫無還手之力。而實力的增強,也代表著他能承受的打擊也會增強,即使波斯灣石油工業毀於一旦,他也能夠迅速集中力量解決沙特,只要拿下沙特,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復被毀的石油工業,那樣即佔據了整個波斯灣產油區,還能把更多的市場納入囊中,真正做到壟斷經營。退一步說,即使三國間依然能維持主權統一,但保不定就會受到其他兩國戰亂波及。

沙特跟美國結盟,到底能得到什麼好處?

鑑於中東伊斯蘭國勢力諸多,不管最終由哪方取得勝勢,沙特作為新興崛起的富裕國家,都會成為別人爭相奪取的對象。最糟糕的情況就是,一旦中東地區發生戰亂,劣勢勢力很容易鋌而走險,選擇對軍事力量薄弱的沙特下手,這樣就能搶佔沙特石油工業作為本方戰爭補給,此時的沙特就如長肥的肥豬,只能成為砧板上的肉——後來發生的科威特戰爭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既然沙特已經意識到了危機,當然不會選擇坐以待斃。同時自身的地緣實力又決定了,想僅憑自身力量對抗兩伊不大現實。既然如此何不尋求外部力量,當時的蘇聯以及美國都具備極強實力,兩者都很強,到底選誰?最終沙特選擇了更符合自身利益的美國。

上世紀70年代,美國與中東諸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牽割,但歸根結底,美國在中東採取的戰略方式,就是合縱連橫,依靠各國之間相互牽制。避免一家坐強,避免自己這個外來勢力受到威脅。

在中東國家之中,沙特因為石油出口最為富裕,但軍事力量最為薄弱。美國選擇和它結盟,首先能保證中東局勢依然混亂;其次,由於軍事力量對比懸殊,沙特想要輕易擺脫美國的控制似乎不大可能,這就意味著沙特必須充分依賴美國,那麼沙特就基本上不存在對美威脅,美國也更能放心大膽扶持沙特王權。

最後,上世紀70年代中東形式,此時的伊朗已經成為中東霸主,國力最強,美伊同盟,外加伊朗對蘇態度決定了美國不能打壓伊朗,還得依靠伊朗阻擊北方蘇聯的滲透。為了避免伊朗一家獨大,美國也不得不再尋求一個目標,達到對伊朗的牽制作用,那麼只有沙特最為合適。後來,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美伊聯盟土崩瓦解最終反目成仇,這時候沙特作用就完全體現了出來。

基於以上利害關係,再加上石油貿易對於美元的重要意義,最終促成了美國與沙特的結合。

投靠美國之後,依靠美國軍隊和武器進口,沙特的國家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而石油美元格局的形成,也更加穩固了美國經濟霸主的地位。至此,美國更有底氣對蘇聯反擊。依靠的方式就是石油貿易,最終逼得蘇聯經濟崩潰。

美國要壓低油價,免不了沙特的從中配合。在此環節中,沙特也完全承擔起了同盟該履行的義務,致使國際原油在整個八十年代都處於低價環境,這對以石油輸出為主的蘇聯經濟造成了不可修復的毀滅性打擊,蘇聯經濟最終一蹶不振。成為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了履行與美國的同盟義務,沙特在整個80年代都在壓低石油價格,將近10年時間,沙特的石油收入只能是原期的一半左右,這對沙特來說損失慘重,那麼沙特為什麼還不遺餘力的配合美國,沙特最終從美國獲得了哪些援助,這些援助在之後30年對於沙特又有哪些意義?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下一節中我們繼續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78章——沙特篇之第1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