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俞姓人口大約140萬,排在119位,主要分佈在江蘇、安徽、浙江,其中尤以浙東為最。

據《紹興俞氏兩支派》考證,紹興俞氏大多數為俞稠之後,俞稠之先世,即居於山東青州益都縣的俞莊(684—736)。紹興的一些俞氏宗譜也把俞莊作為一世祖。據《紹興潭底俞氏譜十二卷》(俞家驥重修,手稿本)記載:潭底俞氏系俞莊15世俞樑次子俞亨宗之後。該族一直傳說他們的俞姓,並非得自黃帝時醫官俞跗,而是由春秋時衛國大夫寧俞(史稱甯武子)一姓派遷衍生而成。這個說法,有以下幾方面可以印證:

潭底俞氏自元末明初其始遷祖俞泰(俞莊23世)從溫瀆睦橋遷來以後,到清代乾隆初年即建造了俞氏宗祠,該祠堂大門口兩旁的楹聯,上聯說:“本源自益都,宋後三遷,猶祀兩州節度。”下聯說:“昭穆衍潭底,寧分一姓,須聯十族宗盟。”該聯把“寧分一姓”說得明明白白。現祠堂雖已毀圮50多年,但楹聯內容卻有人記錄下來,並保存在筆者手裡。

民國時,曾任山西雁門道道尹,北伐成功後,歷任“平津衛戍總司令部”“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祕書長的潭底人俞家驥,清末在歸綏某官署任幕僚,其東家姚某遭冤案,他想幫東家打官司,考慮到時間會很長,沒有俸祿去贍養父母,就寫信與父親商量,說自己感到為難。其父俞振聲(字琴齋)接信後回覆:“昔甯武子為衛成公納橐饘,世稱其忠。俞氏,武子之裔也。汝能繼前人之志,吾甚悅。家有薄田足自給,勤苦吾所久歷,能安之。汝無慮也。”俞家驥得到其父鼓勵,在京城歷時三年,終於為東家洗清沉冤。筆者手中保存的《鑑湖俞琴齋先生七秩暨配周夫人五秩雙慶壽言》,其中有俞家驥記錄此事的文字資料。建國後,俞家驥任中央文史館館員。

2007年9月,在北京的潭底俞氏族人將俞家驥所編的《紹興潭底俞氏譜十二卷》,以及他收藏的《俞氏宗譜》(六卷,道光三年編),捐贈紹興圖書館,並刻製成光盤。在兩譜製作說明中也提到“寧分一姓”的事情。

筆者父輩生前曾對“寧分一姓”作了書面交代,“相傳俞氏一姓,源出於春秋時代衛國大夫寧俞,史稱甯武子,寧俞的一族,後人眾多,分姓為俞,遷居河間郡,所以在南北朝時期,品題姓氏郡望,稱為‘河間俞氏’,山東益都縣俞姓氏族是從河間俞氏派遷衍生而成……”

以上足證唐代的俞莊和現在的紹興俞氏都出自寧姓,這種情況在我國姓氏衍變中較為普遍,不足為奇。但這個說法還沒有在其他書籍或其他俞氏家譜中看到過,需要進一步證實。

(俞昌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