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

山藥又稱淮山、大薯、山薯、薯蕷,原產亞熱帶地區。山藥為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莖蔓生細長右旋,莖蔓長達3米以上。葉片心臟形或箭頭形,葉對生或3葉輪生,長1米以上。葉腋間常生1~3個珠芽,稱為氣生塊莖,又稱零餘子或山藥蛋,可用來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質塊莖分為3類,即棍棒狀、掌狀和塊狀,表皮粗糙呈淡黃褐色或黑褐色,塊莖表面生長許多細鬚根,在春季塊莖上長出不定芽,塊莖肉質白色或淡紫色。花單生,乳白色,雌雄異株,穗狀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黃綠色,夏季開花,結實很少,一般利用塊莖繁殖。果實具有3稜,成熟後呈枯黃色。山藥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質塊莖供食。

"

山藥又稱淮山、大薯、山薯、薯蕷,原產亞熱帶地區。山藥為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莖蔓生細長右旋,莖蔓長達3米以上。葉片心臟形或箭頭形,葉對生或3葉輪生,長1米以上。葉腋間常生1~3個珠芽,稱為氣生塊莖,又稱零餘子或山藥蛋,可用來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質塊莖分為3類,即棍棒狀、掌狀和塊狀,表皮粗糙呈淡黃褐色或黑褐色,塊莖表面生長許多細鬚根,在春季塊莖上長出不定芽,塊莖肉質白色或淡紫色。花單生,乳白色,雌雄異株,穗狀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黃綠色,夏季開花,結實很少,一般利用塊莖繁殖。果實具有3稜,成熟後呈枯黃色。山藥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質塊莖供食。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一、環境條件

山藥喜高溫乾燥的氣候,氣溫在10℃時塊莖開始萌動,生長適宜溫度為25~28℃,在20℃以下生長緩慢,葉蔓遇到霜凍則會枯死。山藥屬於短日照植物,陽光充足能促進山藥生長髮育,短日照有利塊莖和零餘子的形成。山藥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pH值6.5~7.0,丘陵及平地均可栽培,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壤土種植山藥,塊莖大、產量高;在黏壤土中生產塊莖短小,產量較低,但組織緊密,品質優良。

"

山藥又稱淮山、大薯、山薯、薯蕷,原產亞熱帶地區。山藥為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莖蔓生細長右旋,莖蔓長達3米以上。葉片心臟形或箭頭形,葉對生或3葉輪生,長1米以上。葉腋間常生1~3個珠芽,稱為氣生塊莖,又稱零餘子或山藥蛋,可用來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質塊莖分為3類,即棍棒狀、掌狀和塊狀,表皮粗糙呈淡黃褐色或黑褐色,塊莖表面生長許多細鬚根,在春季塊莖上長出不定芽,塊莖肉質白色或淡紫色。花單生,乳白色,雌雄異株,穗狀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黃綠色,夏季開花,結實很少,一般利用塊莖繁殖。果實具有3稜,成熟後呈枯黃色。山藥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質塊莖供食。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一、環境條件

山藥喜高溫乾燥的氣候,氣溫在10℃時塊莖開始萌動,生長適宜溫度為25~28℃,在20℃以下生長緩慢,葉蔓遇到霜凍則會枯死。山藥屬於短日照植物,陽光充足能促進山藥生長髮育,短日照有利塊莖和零餘子的形成。山藥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pH值6.5~7.0,丘陵及平地均可栽培,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壤土種植山藥,塊莖大、產量高;在黏壤土中生產塊莖短小,產量較低,但組織緊密,品質優良。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二、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目前,我國栽培的山藥品種主要分為2類:一是普通山藥,又稱家山藥,原產我國,具有莖圓沒有稜翼的特徵,在我國中部及北部地區栽培較多,普通山藥按塊莖的形態又分為3個變種:1.扁塊種塊莖形態似腳掌,適合在土層較淺及多溼粘重的土壤中栽培,如重慶腳板苕芋,江西上高腳板薯及廣州紅皮淮山。2.圓筒種塊莖短圓棒形成不規則團塊狀,一般在南方種植,如浙江黃岩薯藥、臺灣圓薯。3.長柱種塊莖長達30~100釐米,主要在華北栽培,如陝西華州懷山藥,河南慢山藥。二是田薯,又稱大薯,塊莖多角形而具稜翼,該品種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及臺灣等地,依塊莖形狀分3個變種:1.長形種一般塊莖長30~70釐米,耐寒性強,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如福建雪薯、杆薯,江蘇線山藥、牛腿山藥,廣東鶴頸薯、黎同薯,成都牛尾苕,廣西蒼梧大薯,江西瑞昌真山藥等。2.扁形種稱佛掌薯或腳板薯,塊莖扁平且有皺褶,耐寒性弱,較淺的土層也可種植,如福建銀杏薯,廣東耙薯及葵薯等。3.塊狀種塊莖呈短圓柱形或不規則的團塊狀,如福建觀音薯,浙江黃岩蒔藥,廣東早白薯及大白薯,臺灣白圓薯等。

2、整地施肥:山藥生長期長,莖根入土深,需肥量大。應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地勢乾燥,排水良好的地方種植山藥。按廂寬(包溝)1.4~1.6米開溝,溝寬30~40釐米,深30釐米,在畦面上開溝施肥,畝施有機肥3000~4000千克,複合肥50~100千克,土壤整平整細,使土肥充分混勻,畦面略呈龜背形。

"

山藥又稱淮山、大薯、山薯、薯蕷,原產亞熱帶地區。山藥為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莖蔓生細長右旋,莖蔓長達3米以上。葉片心臟形或箭頭形,葉對生或3葉輪生,長1米以上。葉腋間常生1~3個珠芽,稱為氣生塊莖,又稱零餘子或山藥蛋,可用來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質塊莖分為3類,即棍棒狀、掌狀和塊狀,表皮粗糙呈淡黃褐色或黑褐色,塊莖表面生長許多細鬚根,在春季塊莖上長出不定芽,塊莖肉質白色或淡紫色。花單生,乳白色,雌雄異株,穗狀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黃綠色,夏季開花,結實很少,一般利用塊莖繁殖。果實具有3稜,成熟後呈枯黃色。山藥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質塊莖供食。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一、環境條件

山藥喜高溫乾燥的氣候,氣溫在10℃時塊莖開始萌動,生長適宜溫度為25~28℃,在20℃以下生長緩慢,葉蔓遇到霜凍則會枯死。山藥屬於短日照植物,陽光充足能促進山藥生長髮育,短日照有利塊莖和零餘子的形成。山藥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pH值6.5~7.0,丘陵及平地均可栽培,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壤土種植山藥,塊莖大、產量高;在黏壤土中生產塊莖短小,產量較低,但組織緊密,品質優良。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二、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目前,我國栽培的山藥品種主要分為2類:一是普通山藥,又稱家山藥,原產我國,具有莖圓沒有稜翼的特徵,在我國中部及北部地區栽培較多,普通山藥按塊莖的形態又分為3個變種:1.扁塊種塊莖形態似腳掌,適合在土層較淺及多溼粘重的土壤中栽培,如重慶腳板苕芋,江西上高腳板薯及廣州紅皮淮山。2.圓筒種塊莖短圓棒形成不規則團塊狀,一般在南方種植,如浙江黃岩薯藥、臺灣圓薯。3.長柱種塊莖長達30~100釐米,主要在華北栽培,如陝西華州懷山藥,河南慢山藥。二是田薯,又稱大薯,塊莖多角形而具稜翼,該品種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及臺灣等地,依塊莖形狀分3個變種:1.長形種一般塊莖長30~70釐米,耐寒性強,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如福建雪薯、杆薯,江蘇線山藥、牛腿山藥,廣東鶴頸薯、黎同薯,成都牛尾苕,廣西蒼梧大薯,江西瑞昌真山藥等。2.扁形種稱佛掌薯或腳板薯,塊莖扁平且有皺褶,耐寒性弱,較淺的土層也可種植,如福建銀杏薯,廣東耙薯及葵薯等。3.塊狀種塊莖呈短圓柱形或不規則的團塊狀,如福建觀音薯,浙江黃岩蒔藥,廣東早白薯及大白薯,臺灣白圓薯等。

2、整地施肥:山藥生長期長,莖根入土深,需肥量大。應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地勢乾燥,排水良好的地方種植山藥。按廂寬(包溝)1.4~1.6米開溝,溝寬30~40釐米,深30釐米,在畦面上開溝施肥,畝施有機肥3000~4000千克,複合肥50~100千克,土壤整平整細,使土肥充分混勻,畦面略呈龜背形。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三、培育壯苗,山藥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種植。繁殖方法有種薯切塊繁殖和零餘子繁殖。

1.種薯切塊繁殖:該種繁殖方法系無性繁殖,出苗早,發育快,植株生長旺盛,但繁殖係數低,連續幾年後,容易退化。選擇生長健壯,中等大小的塊莖作種。長形種的薯塊各部位均能產生不定芽,可按10~15釐米長的切段繁殖;一般塊狀種只頂端有芽,應切成長×寬×厚=5×5×2釐米的小塊,每塊上有頂芽。把切好的薯塊與草木灰混勻,放在太陽下晒1~2小時,然後在室內放2~3天待切面癒合,可以防止腐爛,並促使整齊發芽。每畝需用種薯100~130千克。

2.零餘子繁殖:該種繁殖方法屬有性繁殖,華南地區應用較多,長江流域在種薯不足時可以採用。此種繁殖方法簡便易行,節約用種,保持種性不變,但在溫度低時,產薯時間較長。將上年採收的零餘子沙藏過冬,到第二年春季播種於苗床內,株行距10釐米見方,夏季成苗,秋季形成種薯。

"

山藥又稱淮山、大薯、山薯、薯蕷,原產亞熱帶地區。山藥為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莖蔓生細長右旋,莖蔓長達3米以上。葉片心臟形或箭頭形,葉對生或3葉輪生,長1米以上。葉腋間常生1~3個珠芽,稱為氣生塊莖,又稱零餘子或山藥蛋,可用來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質塊莖分為3類,即棍棒狀、掌狀和塊狀,表皮粗糙呈淡黃褐色或黑褐色,塊莖表面生長許多細鬚根,在春季塊莖上長出不定芽,塊莖肉質白色或淡紫色。花單生,乳白色,雌雄異株,穗狀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黃綠色,夏季開花,結實很少,一般利用塊莖繁殖。果實具有3稜,成熟後呈枯黃色。山藥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質塊莖供食。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一、環境條件

山藥喜高溫乾燥的氣候,氣溫在10℃時塊莖開始萌動,生長適宜溫度為25~28℃,在20℃以下生長緩慢,葉蔓遇到霜凍則會枯死。山藥屬於短日照植物,陽光充足能促進山藥生長髮育,短日照有利塊莖和零餘子的形成。山藥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pH值6.5~7.0,丘陵及平地均可栽培,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壤土種植山藥,塊莖大、產量高;在黏壤土中生產塊莖短小,產量較低,但組織緊密,品質優良。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二、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目前,我國栽培的山藥品種主要分為2類:一是普通山藥,又稱家山藥,原產我國,具有莖圓沒有稜翼的特徵,在我國中部及北部地區栽培較多,普通山藥按塊莖的形態又分為3個變種:1.扁塊種塊莖形態似腳掌,適合在土層較淺及多溼粘重的土壤中栽培,如重慶腳板苕芋,江西上高腳板薯及廣州紅皮淮山。2.圓筒種塊莖短圓棒形成不規則團塊狀,一般在南方種植,如浙江黃岩薯藥、臺灣圓薯。3.長柱種塊莖長達30~100釐米,主要在華北栽培,如陝西華州懷山藥,河南慢山藥。二是田薯,又稱大薯,塊莖多角形而具稜翼,該品種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及臺灣等地,依塊莖形狀分3個變種:1.長形種一般塊莖長30~70釐米,耐寒性強,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如福建雪薯、杆薯,江蘇線山藥、牛腿山藥,廣東鶴頸薯、黎同薯,成都牛尾苕,廣西蒼梧大薯,江西瑞昌真山藥等。2.扁形種稱佛掌薯或腳板薯,塊莖扁平且有皺褶,耐寒性弱,較淺的土層也可種植,如福建銀杏薯,廣東耙薯及葵薯等。3.塊狀種塊莖呈短圓柱形或不規則的團塊狀,如福建觀音薯,浙江黃岩蒔藥,廣東早白薯及大白薯,臺灣白圓薯等。

2、整地施肥:山藥生長期長,莖根入土深,需肥量大。應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地勢乾燥,排水良好的地方種植山藥。按廂寬(包溝)1.4~1.6米開溝,溝寬30~40釐米,深30釐米,在畦面上開溝施肥,畝施有機肥3000~4000千克,複合肥50~100千克,土壤整平整細,使土肥充分混勻,畦面略呈龜背形。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三、培育壯苗,山藥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種植。繁殖方法有種薯切塊繁殖和零餘子繁殖。

1.種薯切塊繁殖:該種繁殖方法系無性繁殖,出苗早,發育快,植株生長旺盛,但繁殖係數低,連續幾年後,容易退化。選擇生長健壯,中等大小的塊莖作種。長形種的薯塊各部位均能產生不定芽,可按10~15釐米長的切段繁殖;一般塊狀種只頂端有芽,應切成長×寬×厚=5×5×2釐米的小塊,每塊上有頂芽。把切好的薯塊與草木灰混勻,放在太陽下晒1~2小時,然後在室內放2~3天待切面癒合,可以防止腐爛,並促使整齊發芽。每畝需用種薯100~130千克。

2.零餘子繁殖:該種繁殖方法屬有性繁殖,華南地區應用較多,長江流域在種薯不足時可以採用。此種繁殖方法簡便易行,節約用種,保持種性不變,但在溫度低時,產薯時間較長。將上年採收的零餘子沙藏過冬,到第二年春季播種於苗床內,株行距10釐米見方,夏季成苗,秋季形成種薯。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四、適時移栽

山藥春季栽培於3月下旬至4月下旬移栽。當幼苗長到30釐米時即可移栽,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危害的幼苗栽植。山藥前期生長緩慢,可與茄果類蔬菜、菜豆、蘿蔔、菠菜、甜瓜、玉米等作物進行間套作。一般行株距為(60~70)×(25~30)釐米,畝栽3500~4500株。山藥進行挖溝栽植,溝寬30釐米,深20釐米,將20釐米深的熟土放在溝兩邊,然後繼續下挖30~40釐米,土壤翻鬆整碎。如果未施基肥,此時施基肥最佳,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3000千克,碳氨30千克,硫酸鉀25千克,翻鬆整細土壤,使土肥充分混勻,再將熟土放入溝內,整成寬30~35釐米,高20釐米的土壟,然後把山藥苗定植在土壟上,並澆定根水。

"

山藥又稱淮山、大薯、山薯、薯蕷,原產亞熱帶地區。山藥為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莖蔓生細長右旋,莖蔓長達3米以上。葉片心臟形或箭頭形,葉對生或3葉輪生,長1米以上。葉腋間常生1~3個珠芽,稱為氣生塊莖,又稱零餘子或山藥蛋,可用來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質塊莖分為3類,即棍棒狀、掌狀和塊狀,表皮粗糙呈淡黃褐色或黑褐色,塊莖表面生長許多細鬚根,在春季塊莖上長出不定芽,塊莖肉質白色或淡紫色。花單生,乳白色,雌雄異株,穗狀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黃綠色,夏季開花,結實很少,一般利用塊莖繁殖。果實具有3稜,成熟後呈枯黃色。山藥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質塊莖供食。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一、環境條件

山藥喜高溫乾燥的氣候,氣溫在10℃時塊莖開始萌動,生長適宜溫度為25~28℃,在20℃以下生長緩慢,葉蔓遇到霜凍則會枯死。山藥屬於短日照植物,陽光充足能促進山藥生長髮育,短日照有利塊莖和零餘子的形成。山藥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pH值6.5~7.0,丘陵及平地均可栽培,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壤土種植山藥,塊莖大、產量高;在黏壤土中生產塊莖短小,產量較低,但組織緊密,品質優良。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二、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目前,我國栽培的山藥品種主要分為2類:一是普通山藥,又稱家山藥,原產我國,具有莖圓沒有稜翼的特徵,在我國中部及北部地區栽培較多,普通山藥按塊莖的形態又分為3個變種:1.扁塊種塊莖形態似腳掌,適合在土層較淺及多溼粘重的土壤中栽培,如重慶腳板苕芋,江西上高腳板薯及廣州紅皮淮山。2.圓筒種塊莖短圓棒形成不規則團塊狀,一般在南方種植,如浙江黃岩薯藥、臺灣圓薯。3.長柱種塊莖長達30~100釐米,主要在華北栽培,如陝西華州懷山藥,河南慢山藥。二是田薯,又稱大薯,塊莖多角形而具稜翼,該品種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及臺灣等地,依塊莖形狀分3個變種:1.長形種一般塊莖長30~70釐米,耐寒性強,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如福建雪薯、杆薯,江蘇線山藥、牛腿山藥,廣東鶴頸薯、黎同薯,成都牛尾苕,廣西蒼梧大薯,江西瑞昌真山藥等。2.扁形種稱佛掌薯或腳板薯,塊莖扁平且有皺褶,耐寒性弱,較淺的土層也可種植,如福建銀杏薯,廣東耙薯及葵薯等。3.塊狀種塊莖呈短圓柱形或不規則的團塊狀,如福建觀音薯,浙江黃岩蒔藥,廣東早白薯及大白薯,臺灣白圓薯等。

2、整地施肥:山藥生長期長,莖根入土深,需肥量大。應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地勢乾燥,排水良好的地方種植山藥。按廂寬(包溝)1.4~1.6米開溝,溝寬30~40釐米,深30釐米,在畦面上開溝施肥,畝施有機肥3000~4000千克,複合肥50~100千克,土壤整平整細,使土肥充分混勻,畦面略呈龜背形。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三、培育壯苗,山藥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種植。繁殖方法有種薯切塊繁殖和零餘子繁殖。

1.種薯切塊繁殖:該種繁殖方法系無性繁殖,出苗早,發育快,植株生長旺盛,但繁殖係數低,連續幾年後,容易退化。選擇生長健壯,中等大小的塊莖作種。長形種的薯塊各部位均能產生不定芽,可按10~15釐米長的切段繁殖;一般塊狀種只頂端有芽,應切成長×寬×厚=5×5×2釐米的小塊,每塊上有頂芽。把切好的薯塊與草木灰混勻,放在太陽下晒1~2小時,然後在室內放2~3天待切面癒合,可以防止腐爛,並促使整齊發芽。每畝需用種薯100~130千克。

2.零餘子繁殖:該種繁殖方法屬有性繁殖,華南地區應用較多,長江流域在種薯不足時可以採用。此種繁殖方法簡便易行,節約用種,保持種性不變,但在溫度低時,產薯時間較長。將上年採收的零餘子沙藏過冬,到第二年春季播種於苗床內,株行距10釐米見方,夏季成苗,秋季形成種薯。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四、適時移栽

山藥春季栽培於3月下旬至4月下旬移栽。當幼苗長到30釐米時即可移栽,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危害的幼苗栽植。山藥前期生長緩慢,可與茄果類蔬菜、菜豆、蘿蔔、菠菜、甜瓜、玉米等作物進行間套作。一般行株距為(60~70)×(25~30)釐米,畝栽3500~4500株。山藥進行挖溝栽植,溝寬30釐米,深20釐米,將20釐米深的熟土放在溝兩邊,然後繼續下挖30~40釐米,土壤翻鬆整碎。如果未施基肥,此時施基肥最佳,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3000千克,碳氨30千克,硫酸鉀25千克,翻鬆整細土壤,使土肥充分混勻,再將熟土放入溝內,整成寬30~35釐米,高20釐米的土壟,然後把山藥苗定植在土壟上,並澆定根水。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五、田間管理

1.除草搭架,山藥細根多,並蔓延於地表,如果進行中耕,很容易傷根,影響生長。一般用手拔除雜草1~3次,控制草荒。當苗高30釐米後,及時搭架,用1.5~1.8米的竹竿搭成人字架或直立架,使莖蔓纏繞向上生長。

2.及時追肥,生長期一般追肥3~4次。抽蔓時進行第一次追肥,離植株基部30釐米,開挖深寬分別是8~10釐米的溝,將肥料施入溝內,一般畝施人畜糞水800~1000千克。當苗高50釐米時進行第二次追肥,畝施人畜糞水800~1200千克,此時可培土1~2次。在花蕾期、結薯期進行第三、四次追肥,畝施人畜糞水1500~2000千克。此時可用青草或茅草覆蓋地面,能起到降溫保溼作用。

3.控制徒長,為了控制山藥徒長,在初花期噴施多效唑對莖蔓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施用多效唑後節間縮短、藤蔓粗壯、葉色濃綠,葉片增厚,頂端側枝減少,可增產10%以上。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施1次,生長旺盛的在7天以後,再噴1次。為防止早衰,在生長後期用0.3%的磷肥二氫鉀溶液噴施2~3次,可達到防衰保葉的作用。

"

山藥又稱淮山、大薯、山薯、薯蕷,原產亞熱帶地區。山藥為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莖蔓生細長右旋,莖蔓長達3米以上。葉片心臟形或箭頭形,葉對生或3葉輪生,長1米以上。葉腋間常生1~3個珠芽,稱為氣生塊莖,又稱零餘子或山藥蛋,可用來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質塊莖分為3類,即棍棒狀、掌狀和塊狀,表皮粗糙呈淡黃褐色或黑褐色,塊莖表面生長許多細鬚根,在春季塊莖上長出不定芽,塊莖肉質白色或淡紫色。花單生,乳白色,雌雄異株,穗狀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黃綠色,夏季開花,結實很少,一般利用塊莖繁殖。果實具有3稜,成熟後呈枯黃色。山藥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質塊莖供食。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一、環境條件

山藥喜高溫乾燥的氣候,氣溫在10℃時塊莖開始萌動,生長適宜溫度為25~28℃,在20℃以下生長緩慢,葉蔓遇到霜凍則會枯死。山藥屬於短日照植物,陽光充足能促進山藥生長髮育,短日照有利塊莖和零餘子的形成。山藥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pH值6.5~7.0,丘陵及平地均可栽培,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壤土種植山藥,塊莖大、產量高;在黏壤土中生產塊莖短小,產量較低,但組織緊密,品質優良。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二、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目前,我國栽培的山藥品種主要分為2類:一是普通山藥,又稱家山藥,原產我國,具有莖圓沒有稜翼的特徵,在我國中部及北部地區栽培較多,普通山藥按塊莖的形態又分為3個變種:1.扁塊種塊莖形態似腳掌,適合在土層較淺及多溼粘重的土壤中栽培,如重慶腳板苕芋,江西上高腳板薯及廣州紅皮淮山。2.圓筒種塊莖短圓棒形成不規則團塊狀,一般在南方種植,如浙江黃岩薯藥、臺灣圓薯。3.長柱種塊莖長達30~100釐米,主要在華北栽培,如陝西華州懷山藥,河南慢山藥。二是田薯,又稱大薯,塊莖多角形而具稜翼,該品種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及臺灣等地,依塊莖形狀分3個變種:1.長形種一般塊莖長30~70釐米,耐寒性強,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如福建雪薯、杆薯,江蘇線山藥、牛腿山藥,廣東鶴頸薯、黎同薯,成都牛尾苕,廣西蒼梧大薯,江西瑞昌真山藥等。2.扁形種稱佛掌薯或腳板薯,塊莖扁平且有皺褶,耐寒性弱,較淺的土層也可種植,如福建銀杏薯,廣東耙薯及葵薯等。3.塊狀種塊莖呈短圓柱形或不規則的團塊狀,如福建觀音薯,浙江黃岩蒔藥,廣東早白薯及大白薯,臺灣白圓薯等。

2、整地施肥:山藥生長期長,莖根入土深,需肥量大。應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地勢乾燥,排水良好的地方種植山藥。按廂寬(包溝)1.4~1.6米開溝,溝寬30~40釐米,深30釐米,在畦面上開溝施肥,畝施有機肥3000~4000千克,複合肥50~100千克,土壤整平整細,使土肥充分混勻,畦面略呈龜背形。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三、培育壯苗,山藥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種植。繁殖方法有種薯切塊繁殖和零餘子繁殖。

1.種薯切塊繁殖:該種繁殖方法系無性繁殖,出苗早,發育快,植株生長旺盛,但繁殖係數低,連續幾年後,容易退化。選擇生長健壯,中等大小的塊莖作種。長形種的薯塊各部位均能產生不定芽,可按10~15釐米長的切段繁殖;一般塊狀種只頂端有芽,應切成長×寬×厚=5×5×2釐米的小塊,每塊上有頂芽。把切好的薯塊與草木灰混勻,放在太陽下晒1~2小時,然後在室內放2~3天待切面癒合,可以防止腐爛,並促使整齊發芽。每畝需用種薯100~130千克。

2.零餘子繁殖:該種繁殖方法屬有性繁殖,華南地區應用較多,長江流域在種薯不足時可以採用。此種繁殖方法簡便易行,節約用種,保持種性不變,但在溫度低時,產薯時間較長。將上年採收的零餘子沙藏過冬,到第二年春季播種於苗床內,株行距10釐米見方,夏季成苗,秋季形成種薯。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四、適時移栽

山藥春季栽培於3月下旬至4月下旬移栽。當幼苗長到30釐米時即可移栽,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危害的幼苗栽植。山藥前期生長緩慢,可與茄果類蔬菜、菜豆、蘿蔔、菠菜、甜瓜、玉米等作物進行間套作。一般行株距為(60~70)×(25~30)釐米,畝栽3500~4500株。山藥進行挖溝栽植,溝寬30釐米,深20釐米,將20釐米深的熟土放在溝兩邊,然後繼續下挖30~40釐米,土壤翻鬆整碎。如果未施基肥,此時施基肥最佳,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3000千克,碳氨30千克,硫酸鉀25千克,翻鬆整細土壤,使土肥充分混勻,再將熟土放入溝內,整成寬30~35釐米,高20釐米的土壟,然後把山藥苗定植在土壟上,並澆定根水。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五、田間管理

1.除草搭架,山藥細根多,並蔓延於地表,如果進行中耕,很容易傷根,影響生長。一般用手拔除雜草1~3次,控制草荒。當苗高30釐米後,及時搭架,用1.5~1.8米的竹竿搭成人字架或直立架,使莖蔓纏繞向上生長。

2.及時追肥,生長期一般追肥3~4次。抽蔓時進行第一次追肥,離植株基部30釐米,開挖深寬分別是8~10釐米的溝,將肥料施入溝內,一般畝施人畜糞水800~1000千克。當苗高50釐米時進行第二次追肥,畝施人畜糞水800~1200千克,此時可培土1~2次。在花蕾期、結薯期進行第三、四次追肥,畝施人畜糞水1500~2000千克。此時可用青草或茅草覆蓋地面,能起到降溫保溼作用。

3.控制徒長,為了控制山藥徒長,在初花期噴施多效唑對莖蔓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施用多效唑後節間縮短、藤蔓粗壯、葉色濃綠,葉片增厚,頂端側枝減少,可增產10%以上。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施1次,生長旺盛的在7天以後,再噴1次。為防止早衰,在生長後期用0.3%的磷肥二氫鉀溶液噴施2~3次,可達到防衰保葉的作用。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六、病蟲防治

1.病害防治,山藥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白鏽病、褐斑病、枯萎病等。農業防治:實行輪作;及時清除病殘體,並集中燒燬;搞好種薯消毒處理。藥劑防治: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25%雷多米爾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性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連續2~3次,每7~10天1次。

2.蟲害防治,蟲害主要是蠐螬、地老虎危害根部,用50%辛硫磷顆粒劑毒餌誘殺,還可用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防治。

"

山藥又稱淮山、大薯、山薯、薯蕷,原產亞熱帶地區。山藥為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莖蔓生細長右旋,莖蔓長達3米以上。葉片心臟形或箭頭形,葉對生或3葉輪生,長1米以上。葉腋間常生1~3個珠芽,稱為氣生塊莖,又稱零餘子或山藥蛋,可用來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質塊莖分為3類,即棍棒狀、掌狀和塊狀,表皮粗糙呈淡黃褐色或黑褐色,塊莖表面生長許多細鬚根,在春季塊莖上長出不定芽,塊莖肉質白色或淡紫色。花單生,乳白色,雌雄異株,穗狀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黃綠色,夏季開花,結實很少,一般利用塊莖繁殖。果實具有3稜,成熟後呈枯黃色。山藥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質塊莖供食。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一、環境條件

山藥喜高溫乾燥的氣候,氣溫在10℃時塊莖開始萌動,生長適宜溫度為25~28℃,在20℃以下生長緩慢,葉蔓遇到霜凍則會枯死。山藥屬於短日照植物,陽光充足能促進山藥生長髮育,短日照有利塊莖和零餘子的形成。山藥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pH值6.5~7.0,丘陵及平地均可栽培,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壤土種植山藥,塊莖大、產量高;在黏壤土中生產塊莖短小,產量較低,但組織緊密,品質優良。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二、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目前,我國栽培的山藥品種主要分為2類:一是普通山藥,又稱家山藥,原產我國,具有莖圓沒有稜翼的特徵,在我國中部及北部地區栽培較多,普通山藥按塊莖的形態又分為3個變種:1.扁塊種塊莖形態似腳掌,適合在土層較淺及多溼粘重的土壤中栽培,如重慶腳板苕芋,江西上高腳板薯及廣州紅皮淮山。2.圓筒種塊莖短圓棒形成不規則團塊狀,一般在南方種植,如浙江黃岩薯藥、臺灣圓薯。3.長柱種塊莖長達30~100釐米,主要在華北栽培,如陝西華州懷山藥,河南慢山藥。二是田薯,又稱大薯,塊莖多角形而具稜翼,該品種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及臺灣等地,依塊莖形狀分3個變種:1.長形種一般塊莖長30~70釐米,耐寒性強,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如福建雪薯、杆薯,江蘇線山藥、牛腿山藥,廣東鶴頸薯、黎同薯,成都牛尾苕,廣西蒼梧大薯,江西瑞昌真山藥等。2.扁形種稱佛掌薯或腳板薯,塊莖扁平且有皺褶,耐寒性弱,較淺的土層也可種植,如福建銀杏薯,廣東耙薯及葵薯等。3.塊狀種塊莖呈短圓柱形或不規則的團塊狀,如福建觀音薯,浙江黃岩蒔藥,廣東早白薯及大白薯,臺灣白圓薯等。

2、整地施肥:山藥生長期長,莖根入土深,需肥量大。應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地勢乾燥,排水良好的地方種植山藥。按廂寬(包溝)1.4~1.6米開溝,溝寬30~40釐米,深30釐米,在畦面上開溝施肥,畝施有機肥3000~4000千克,複合肥50~100千克,土壤整平整細,使土肥充分混勻,畦面略呈龜背形。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三、培育壯苗,山藥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種植。繁殖方法有種薯切塊繁殖和零餘子繁殖。

1.種薯切塊繁殖:該種繁殖方法系無性繁殖,出苗早,發育快,植株生長旺盛,但繁殖係數低,連續幾年後,容易退化。選擇生長健壯,中等大小的塊莖作種。長形種的薯塊各部位均能產生不定芽,可按10~15釐米長的切段繁殖;一般塊狀種只頂端有芽,應切成長×寬×厚=5×5×2釐米的小塊,每塊上有頂芽。把切好的薯塊與草木灰混勻,放在太陽下晒1~2小時,然後在室內放2~3天待切面癒合,可以防止腐爛,並促使整齊發芽。每畝需用種薯100~130千克。

2.零餘子繁殖:該種繁殖方法屬有性繁殖,華南地區應用較多,長江流域在種薯不足時可以採用。此種繁殖方法簡便易行,節約用種,保持種性不變,但在溫度低時,產薯時間較長。將上年採收的零餘子沙藏過冬,到第二年春季播種於苗床內,株行距10釐米見方,夏季成苗,秋季形成種薯。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四、適時移栽

山藥春季栽培於3月下旬至4月下旬移栽。當幼苗長到30釐米時即可移栽,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危害的幼苗栽植。山藥前期生長緩慢,可與茄果類蔬菜、菜豆、蘿蔔、菠菜、甜瓜、玉米等作物進行間套作。一般行株距為(60~70)×(25~30)釐米,畝栽3500~4500株。山藥進行挖溝栽植,溝寬30釐米,深20釐米,將20釐米深的熟土放在溝兩邊,然後繼續下挖30~40釐米,土壤翻鬆整碎。如果未施基肥,此時施基肥最佳,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3000千克,碳氨30千克,硫酸鉀25千克,翻鬆整細土壤,使土肥充分混勻,再將熟土放入溝內,整成寬30~35釐米,高20釐米的土壟,然後把山藥苗定植在土壟上,並澆定根水。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五、田間管理

1.除草搭架,山藥細根多,並蔓延於地表,如果進行中耕,很容易傷根,影響生長。一般用手拔除雜草1~3次,控制草荒。當苗高30釐米後,及時搭架,用1.5~1.8米的竹竿搭成人字架或直立架,使莖蔓纏繞向上生長。

2.及時追肥,生長期一般追肥3~4次。抽蔓時進行第一次追肥,離植株基部30釐米,開挖深寬分別是8~10釐米的溝,將肥料施入溝內,一般畝施人畜糞水800~1000千克。當苗高50釐米時進行第二次追肥,畝施人畜糞水800~1200千克,此時可培土1~2次。在花蕾期、結薯期進行第三、四次追肥,畝施人畜糞水1500~2000千克。此時可用青草或茅草覆蓋地面,能起到降溫保溼作用。

3.控制徒長,為了控制山藥徒長,在初花期噴施多效唑對莖蔓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施用多效唑後節間縮短、藤蔓粗壯、葉色濃綠,葉片增厚,頂端側枝減少,可增產10%以上。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施1次,生長旺盛的在7天以後,再噴1次。為防止早衰,在生長後期用0.3%的磷肥二氫鉀溶液噴施2~3次,可達到防衰保葉的作用。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六、病蟲防治

1.病害防治,山藥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白鏽病、褐斑病、枯萎病等。農業防治:實行輪作;及時清除病殘體,並集中燒燬;搞好種薯消毒處理。藥劑防治: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25%雷多米爾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性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連續2~3次,每7~10天1次。

2.蟲害防治,蟲害主要是蠐螬、地老虎危害根部,用50%辛硫磷顆粒劑毒餌誘殺,還可用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防治。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七、科學施硒

1、富硒機理,山藥富硒生產是在山藥生長髮育過程中,葉面噴施“糧油型鋅硒葆”(原糧油型富硒增甜素),通過山藥自身的生理生化反應,將無機硒吸入植株體內轉化為人體能吸收利用的有機硒,富集在山藥塊莖中達到富硒標準(硒含量≥0.01毫克/千克)時成為富硒山藥。

2、使用方法,施硒前先配置好硒溶液。用糧油型鋅硒葆21克,加卜內特5毫升或好溼1.25毫升,加水15千克,充分攪拌均勻即可。根據施硒面積配製一定數量的硒溶液。在秧苗高20~25釐米未移栽前施硒1次,畝施硒溶液15千克;在現蕾期、開花期、塊莖膨大期分別施硒1次,畝施硒溶液30千克。要求葉片正反面均要噴到,並且霧點要細,噴施均勻。

3、注意事項,宜在陰天或晴天下午4時後施硒,要求霧點要細,噴施均勻。若施硒後4小時之內遇雨,應補施1次。宜與卜內特或好溼等有機硅噴霧助劑混用,以增強溶液擴展度和附著力,延長硒溶液在葉面上的滯留時間,提高施硒效果。不能與鹼性農藥、肥料混用。採收前20天內應停止施硒。

"

山藥又稱淮山、大薯、山薯、薯蕷,原產亞熱帶地區。山藥為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莖蔓生細長右旋,莖蔓長達3米以上。葉片心臟形或箭頭形,葉對生或3葉輪生,長1米以上。葉腋間常生1~3個珠芽,稱為氣生塊莖,又稱零餘子或山藥蛋,可用來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質塊莖分為3類,即棍棒狀、掌狀和塊狀,表皮粗糙呈淡黃褐色或黑褐色,塊莖表面生長許多細鬚根,在春季塊莖上長出不定芽,塊莖肉質白色或淡紫色。花單生,乳白色,雌雄異株,穗狀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黃綠色,夏季開花,結實很少,一般利用塊莖繁殖。果實具有3稜,成熟後呈枯黃色。山藥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質塊莖供食。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一、環境條件

山藥喜高溫乾燥的氣候,氣溫在10℃時塊莖開始萌動,生長適宜溫度為25~28℃,在20℃以下生長緩慢,葉蔓遇到霜凍則會枯死。山藥屬於短日照植物,陽光充足能促進山藥生長髮育,短日照有利塊莖和零餘子的形成。山藥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pH值6.5~7.0,丘陵及平地均可栽培,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壤土種植山藥,塊莖大、產量高;在黏壤土中生產塊莖短小,產量較低,但組織緊密,品質優良。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二、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目前,我國栽培的山藥品種主要分為2類:一是普通山藥,又稱家山藥,原產我國,具有莖圓沒有稜翼的特徵,在我國中部及北部地區栽培較多,普通山藥按塊莖的形態又分為3個變種:1.扁塊種塊莖形態似腳掌,適合在土層較淺及多溼粘重的土壤中栽培,如重慶腳板苕芋,江西上高腳板薯及廣州紅皮淮山。2.圓筒種塊莖短圓棒形成不規則團塊狀,一般在南方種植,如浙江黃岩薯藥、臺灣圓薯。3.長柱種塊莖長達30~100釐米,主要在華北栽培,如陝西華州懷山藥,河南慢山藥。二是田薯,又稱大薯,塊莖多角形而具稜翼,該品種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及臺灣等地,依塊莖形狀分3個變種:1.長形種一般塊莖長30~70釐米,耐寒性強,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如福建雪薯、杆薯,江蘇線山藥、牛腿山藥,廣東鶴頸薯、黎同薯,成都牛尾苕,廣西蒼梧大薯,江西瑞昌真山藥等。2.扁形種稱佛掌薯或腳板薯,塊莖扁平且有皺褶,耐寒性弱,較淺的土層也可種植,如福建銀杏薯,廣東耙薯及葵薯等。3.塊狀種塊莖呈短圓柱形或不規則的團塊狀,如福建觀音薯,浙江黃岩蒔藥,廣東早白薯及大白薯,臺灣白圓薯等。

2、整地施肥:山藥生長期長,莖根入土深,需肥量大。應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地勢乾燥,排水良好的地方種植山藥。按廂寬(包溝)1.4~1.6米開溝,溝寬30~40釐米,深30釐米,在畦面上開溝施肥,畝施有機肥3000~4000千克,複合肥50~100千克,土壤整平整細,使土肥充分混勻,畦面略呈龜背形。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三、培育壯苗,山藥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種植。繁殖方法有種薯切塊繁殖和零餘子繁殖。

1.種薯切塊繁殖:該種繁殖方法系無性繁殖,出苗早,發育快,植株生長旺盛,但繁殖係數低,連續幾年後,容易退化。選擇生長健壯,中等大小的塊莖作種。長形種的薯塊各部位均能產生不定芽,可按10~15釐米長的切段繁殖;一般塊狀種只頂端有芽,應切成長×寬×厚=5×5×2釐米的小塊,每塊上有頂芽。把切好的薯塊與草木灰混勻,放在太陽下晒1~2小時,然後在室內放2~3天待切面癒合,可以防止腐爛,並促使整齊發芽。每畝需用種薯100~130千克。

2.零餘子繁殖:該種繁殖方法屬有性繁殖,華南地區應用較多,長江流域在種薯不足時可以採用。此種繁殖方法簡便易行,節約用種,保持種性不變,但在溫度低時,產薯時間較長。將上年採收的零餘子沙藏過冬,到第二年春季播種於苗床內,株行距10釐米見方,夏季成苗,秋季形成種薯。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四、適時移栽

山藥春季栽培於3月下旬至4月下旬移栽。當幼苗長到30釐米時即可移栽,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危害的幼苗栽植。山藥前期生長緩慢,可與茄果類蔬菜、菜豆、蘿蔔、菠菜、甜瓜、玉米等作物進行間套作。一般行株距為(60~70)×(25~30)釐米,畝栽3500~4500株。山藥進行挖溝栽植,溝寬30釐米,深20釐米,將20釐米深的熟土放在溝兩邊,然後繼續下挖30~40釐米,土壤翻鬆整碎。如果未施基肥,此時施基肥最佳,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3000千克,碳氨30千克,硫酸鉀25千克,翻鬆整細土壤,使土肥充分混勻,再將熟土放入溝內,整成寬30~35釐米,高20釐米的土壟,然後把山藥苗定植在土壟上,並澆定根水。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五、田間管理

1.除草搭架,山藥細根多,並蔓延於地表,如果進行中耕,很容易傷根,影響生長。一般用手拔除雜草1~3次,控制草荒。當苗高30釐米後,及時搭架,用1.5~1.8米的竹竿搭成人字架或直立架,使莖蔓纏繞向上生長。

2.及時追肥,生長期一般追肥3~4次。抽蔓時進行第一次追肥,離植株基部30釐米,開挖深寬分別是8~10釐米的溝,將肥料施入溝內,一般畝施人畜糞水800~1000千克。當苗高50釐米時進行第二次追肥,畝施人畜糞水800~1200千克,此時可培土1~2次。在花蕾期、結薯期進行第三、四次追肥,畝施人畜糞水1500~2000千克。此時可用青草或茅草覆蓋地面,能起到降溫保溼作用。

3.控制徒長,為了控制山藥徒長,在初花期噴施多效唑對莖蔓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施用多效唑後節間縮短、藤蔓粗壯、葉色濃綠,葉片增厚,頂端側枝減少,可增產10%以上。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施1次,生長旺盛的在7天以後,再噴1次。為防止早衰,在生長後期用0.3%的磷肥二氫鉀溶液噴施2~3次,可達到防衰保葉的作用。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六、病蟲防治

1.病害防治,山藥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白鏽病、褐斑病、枯萎病等。農業防治:實行輪作;及時清除病殘體,並集中燒燬;搞好種薯消毒處理。藥劑防治: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25%雷多米爾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性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連續2~3次,每7~10天1次。

2.蟲害防治,蟲害主要是蠐螬、地老虎危害根部,用50%辛硫磷顆粒劑毒餌誘殺,還可用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防治。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七、科學施硒

1、富硒機理,山藥富硒生產是在山藥生長髮育過程中,葉面噴施“糧油型鋅硒葆”(原糧油型富硒增甜素),通過山藥自身的生理生化反應,將無機硒吸入植株體內轉化為人體能吸收利用的有機硒,富集在山藥塊莖中達到富硒標準(硒含量≥0.01毫克/千克)時成為富硒山藥。

2、使用方法,施硒前先配置好硒溶液。用糧油型鋅硒葆21克,加卜內特5毫升或好溼1.25毫升,加水15千克,充分攪拌均勻即可。根據施硒面積配製一定數量的硒溶液。在秧苗高20~25釐米未移栽前施硒1次,畝施硒溶液15千克;在現蕾期、開花期、塊莖膨大期分別施硒1次,畝施硒溶液30千克。要求葉片正反面均要噴到,並且霧點要細,噴施均勻。

3、注意事項,宜在陰天或晴天下午4時後施硒,要求霧點要細,噴施均勻。若施硒後4小時之內遇雨,應補施1次。宜與卜內特或好溼等有機硅噴霧助劑混用,以增強溶液擴展度和附著力,延長硒溶液在葉面上的滯留時間,提高施硒效果。不能與鹼性農藥、肥料混用。採收前20天內應停止施硒。

藥材種植:山藥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施硒和採收事項

八、適時採收,山藥地上部分枯黃後開始採收。長江流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採收;華南地區11月份陸續採收,也可在土中越冬至清明前採收完畢。採收後將塊莖的鬚根剪掉,冬季採取挖窯貯藏或在室內貯藏。畝產一般2000~2500千克,高產的達到5000千克。留種薯塊採收時避免挖傷肉質根,保留根群,鬚根可不剪去。零餘子長江流域8~9月成熟,華南地區10~11月成熟,須在自行脫落前採收,選毛孔稀、粗壯,帶長三角形的零餘子作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